青雲村

青雲村

青雲村位於浙江省奉化市蕭王廟鎮建成區,北臨剡江,西傍泉溪,南望同山,東南距市中心8公里,西距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10公里。50年代初稱青雲村,以村中”聯步青雲坊”名。地處平原,物產豐富,是特產”奉化芋艿頭”的主產地之一。

基本信息

一、浙江省奉化市蕭王廟鎮建成區青雲村

青雲村位於浙江省奉化市蕭王廟鎮建成區,北臨剡江,西傍泉溪,南望同山,東南距市中心8公里,西距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10公里。50年代初稱青雲村,以村中"聯步青雲坊"名。1958年建大隊,1983年建行政村。全村以孫、楊、戴3姓為主,其中孫姓村民約占總人口的80%。1992年,全村有914戶,2586人。其中農業戶744戶,2311人。耕地2040畝,山林2000畝。1974年通蕭棠公路,1984年縣道接通甬臨公路,交通方便。據《泉溪孫氏宗譜》記載:孫氏居此"起自唐時,始祖原甫以奉化令擇居泉溪之東"。宋代,村落相連成市,名泉口,築有蕭公堰,引剡江水灌田。明以來,村西首的蕭王廟祀典鼎盛,民間逐漸形成16年一輪的廟會("大拜"),進行祭神謝神兼商品展銷,其時四鄉攤販雲集,多台戲班演出,為奉化最大集市日。平時農曆二、七日集市較旺。有剡江、奉化江航道通寧波,是奉化西北部農副產品、山貨的集散地。地處平原,物產豐富,是特產"奉化芋艿頭"的主產地之一。據記載,明清時,村周圍的沖積土就已種植芋艿,品種有大芋艿、紅芋艿、香廣芋、黃粉箕等。每次行廟會時,必有重約2公斤的特大芋艿頭展出。芋艿頭一般畝產1500公斤左右,單個重約1公斤。1980年種植試驗田3畝,畝產2130公斤。此外,還盛產桃子、柑桔、青梅、楊梅、葡萄、草莓等水果及茶葉、毛竹、杉木等。1992年種芋艿60畝,總產120噸;水果622畝,總產449噸;茶葉130畝,總產15.9噸。1975年,由18個生產隊集資9000元,辦起首家企業--青雲童鞋廠。1978年職工75人,當年工業產值9.1萬元,農業產值41.4萬元,固定資產30萬元,利潤0.9萬元,人均收入142元。80年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針對村民勞動分散的新情況,1984年黨支部書記孫丁堯首創村民代表協商制度,後改為村民代表會議制度,選出各界村民代表113名,重大問題交由村民代表協商討論。培養了村民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凝聚力。至1987年,村辦企業3家,職工200餘人,工業產值208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307萬元的67.75%。有生產隊30個,特產隊1個,重點戶、專業戶74戶,糧食總產263萬斤,人均產糧1218斤。人均收入645元,比1978年增3.54倍。1991年成立青雲實業有限公司。1992年與台商合資創辦寧波華迪鞋業有限公司,擁有固定資產293萬元,職工400餘人,年產值1010萬元,占全村工業產值46%,"滬光"牌皮鞋被評為部優產品。此外,尚有皮鞋、童鞋、化工、電鍍、壓鑄件、針織、飼料等村辦企業7家。是年,全村企業職工達1000餘人,約占全村勞動力的80%。糧飼加工場1個,承包50畝以上種糧大戶5戶,專業戶30余戶。工農業總產值2377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195萬元,占92%。糧食總產1147噸,人均496公斤。固定資產543萬元,上繳國家稅利103萬元,利潤40萬元,人均收入1320元。隨著村級經濟的發展,村容村貌改觀。1986年起,投資6萬元在主要村道和公共場所鋪澆5000平方米水泥路面,並落實專人負責環境綠化和清潔工作。1987年,鎮集貿市場移建於村西頭。是年集資26萬元安裝自來水,結束村民飲用河水的歷史。1991年助資2.2萬元,建蕭鎮中學教學樓。1992年助資16萬元,改滕頭至蕭王廟鎮沙石公路為瀝青公路。裝程控電話130門。村民舊居以瓦房為多,分布雜亂。雖有數幢深宅大院,現亦已破舊。1987年起規劃建房用地30畝,在規劃區內共建樓房400余間,350戶搬入新居。1992年人均居住面積23.2平方米。村公共福利事業發展。1969年建村合作醫療站,現有專職醫生4名,免費為村民治病。對外出就醫者,報銷30~50%醫藥費。1992年村補助醫藥費1.9萬餘元。1986年建立獎學金制度,凡升入高中以上者可獎500~1000元不等,7年來共獎1萬元。1988年開始實行養老金制度,其中1992年支出養老金和生活補助費2萬元。1990年,改原孫氏宗祠為青雲樂園,內設桌球、檯球、圖書、投影錄像、舞廳等文化娛樂設施和幼稚園、老年協會。電視普及率約90%,百餘戶家庭裝有閉路電視。五好家庭戶219戶,雙文明戶17戶。自1987年來,連續6年被命名為奉化市、寧波市文明村,黨支部書記孫丁堯連續6年被評為奉化縣(市)優秀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為奉化市第十一至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二、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青雲村

青雲村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康王高科園東側,地處京珠高速與京廣、武廣、G107之間,交通十分便利,距京珠岳陽收費站9公里,距武廣新岳陽站10公里,距長沙黃花機場130公里,新建的隨岳高速、國家杭瑞高速與新規劃的京珠複線在此交匯,此地山清水秀,四季常青,為丘陵地貌。此地物產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目前作為岳陽城市東擴區,政府尚未批准進行全面開發,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適合廣大有志之士投資興業!
編輯本段三、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德苴鄉青雲村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

該行政村隸屬彌渡縣德苴鄉,地處德苴鄉北邊,距德苴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德苴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62公里。東鄰李豐,南鄰太平,西鄰五台,北鄰青豐。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1400-2100米,年平均氣溫14.7℃,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烤菸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03畝(其中:田557畝,地1546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5851.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7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10畝,其中養殖面積23畝;草地20畝;荒山荒地203.80畝,其他面積2265.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10戶飲用井水,有56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63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0.00%和85.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5戶(分別占總數的41.03%和29.31%)。該村到德苴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4輛,機車8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48.50畝,有效灌溉率為49.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118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6萬元,占總收入的53.91%;畜牧業收入67萬元,占總收入的19.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92頭,肉牛374頭,肉羊頭);漁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林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4.06%;第二、三產業收入59萬元,占總收入的17.10%;工資性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4.06%。農民人均純收入84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0.77%),在省內務工1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63戶,共鄉村人口2069人,其中男性1083人,女性986人。其中農業人口2069人,勞動力123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945人,彝族123人,其他民族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50人,參合率79.75%;享受低保1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8個,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97戶,占農戶總數的70.5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2225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202人,距離鄉中學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4人,其中小學生202人,中學生132人。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3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10萬元,有固定資產2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的方式公開財務。[1]

三、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馬鞍山鄉青雲村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民居

該行政村隸屬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馬鞍山鄉,地處鄉政府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42.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76公里。東鄰三鶴村委會,南鄰河南村委會,西鄰漾濞縣雞街鄉,北鄰紅旗村委會。轄筆架山、畢梧、褚家、大村上、大村下、大村中、江邊、龍汪廟、路馬凹、上閉家、下閉家、上村上、上村下、上密芝、蛇村、田心、下密芝、新村等18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44.18平方公里,海拔2,080.00米,年平均氣溫19.5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90.00畝(其中:水田583.00畝,旱地2,807.00畝),人均耕地1.09畝,主要種植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6,45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18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00畝,其中養殖面積25.00畝;草地5,000.00畝;荒山荒地4,784.00畝,其他面積16,61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558戶通自來水,有203戶飲用井水,有20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61戶通電,有69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9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4戶。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3輛,機車11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44畝,有效灌溉率為30.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4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8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7戶;建有小水窖75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6戶。全村有1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6.00萬元,占總收入的36.54%;畜牧業收入224.00萬元,占總收入的27.65%(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12頭,肉牛45頭,肉羊56頭);漁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0.12%;林業收入109.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46%;第二、三產業收入14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7.65%;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85%。農民人均純收入1,43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0人(占勞動力的32.73%),在省內務工57人,到省外務工33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761戶,共鄉村人口3101人,其中男性1528人,女性1573人。其中農業人口3101人,勞動力1680人。該村以彝族、白族為主,其中彝族2908人,白族97人,其他民族96人。到2006年底,全村沒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12人,享受低保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6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3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5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距離鎮中學42.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8人,其中小學生231人,中學生137人。全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0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76.00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4,470.00元,一事一議籌勞1,924.00個(勞均1個)。有固定資產28.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風土人情
青雲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山區村寨,他們能歌善舞,特別是彝族踏歌熱情奔放,很受人們的喜愛。改革開放後,青雲的彝族踏歌,多次邀請到省內外演出,多次受到國個邀請演出。曾參加2006北京民族文化盛典,被譽為“最難學的舞步”,被評為十大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2]

四、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鐘鎮青雲村

村情概況

村貌村貌
民居民居

村貌

該行政村隸屬會澤縣金鐘鎮,地處金鐘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9公里。東鄰華泥村,南鄰邊河村,西鄰以則村,北鄰五星鄉。轄6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4.66平方公里,海拔2280米,年平均氣溫11.5℃,年降水量856.5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91.8畝(其中:田105畝,地1786.8畝),人均耕地3.17畝,主要種植洋芋、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4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2.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96畝。有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76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76戶通電,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300戶占農戶總數的7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8戶,占總數的73%。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9公里。拖拉機9輛,機車74輛。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5戶;建有小水窖28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362.1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1萬元,占總收入的25%;畜牧業收入243萬元,占總收入的6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26頭,肉牛249頭,肉羊1569頭;林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2%;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20.193萬元,占總收入的5.6%。農民人均純收入179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6人,占勞動力的17%,在省內務工11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6戶,共鄉村人口1255人,其中男性670人,女性585人。其中農業人口1255人,勞動力67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漢族1067人,彝族186人,其他民族2人。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5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40人,距離金鐘鎮中學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4人,其中小學生137人,中學生3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8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和村務。[3]

五、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太湖源鎮青雲村

基本概況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村莊全貌

青雲村地處太湖源鎮中心,是鎮政府所在地。於2007年由原青雲村、上坎村、立新村、水口村、茹荷村五個村經村規模調整組成。全村地域面積14.33平方公里,有林地15015畝,耕地6456畝,其中有水田2549畝,旱地3907畝。轄5個自然村,3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31戶,人口3108人。新村兩委會緊緊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以新農村建設為重點,以依法治村為抓手,真正實現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明進步、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經濟發展

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兩委會深入民眾,廣泛聽取意見,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及相關部門多次討論,確立了“立足特色農業,繁榮商貿經濟,發展服務行業”的發展思路,充分體現了青雲村獨特的區域位置和地方特色。村兩委會充分利用青雲村地處東天目、青雲、楊嶺三地的商業中心樞紐的有利區域,並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新建了占地22畝、擁有136間營業房的太湖源青雲農貿集散中心,於2006年1月5日正式開業,大大的改善了竹筍交易旺季的蜂擁現象,並在2007年成功申報臨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基礎設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青雲村兩委會立足本村實際,組織、動員廣大村民從“整治村莊面貌”入手,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使青雲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使村民首先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帶來的福利。[4]

六、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安定鄉青雲村

村情概況

 

村委會村委會

  村委會

該行政村隸屬景東彝族自治縣安定鄉,地處安定鄉政府東邊,距安定鄉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64公里。東面和北面鄰芹河村,南鄰青勝村,西鄰青聯村。該村由7個村民小組組成。 全村國土面積9.55平方公里,海拔2260米,年平均氣溫14.3℃,年降水量10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烤菸、茶葉、核桃、板粟、蠶桑、花椒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60畝(其中:田54.4畝,旱地2405.6畝),人均耕地4.35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烤菸、茶葉、核桃、板粟、蠶桑、花椒等作物;擁有林地647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2畝,主要種植核桃、板粟、花椒等經濟林果;全村有荒山荒地面積5392.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137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98.56%。有139戶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戶(分別占總數的12.2%和9.4%)。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車2輛,機車6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60畝,有效灌溉率為59.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3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畝。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全部居住於土木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0.46萬元,占總收入的36.44%;畜牧業收入63.10萬元,占總收入的38.03%(其中:2008年內出欄肉豬146頭,肉牛35頭,肉羊190頭,雞814隻)林業收入20.56萬元,占總收入的12.39%;第二、三產業收入3.7萬元,占總收入的2.22%;工資性收入18.11萬元,占總收入的10.91%。農民人均純收入208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1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2.03%),在省內務工55人,到省外務工15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139戶,共有鄉村人口566人,其中男性301人,女性265人。其中農業人口566人,勞動力345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聚居地,其中彝族564人漢族2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92人,參合率69.26%;享受低保16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4.2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全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3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13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46人,距離安定鄉中學14.2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6人,其中小學生37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6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7.6畝。年末集體總收入9.15萬元,有固定資產7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營狀況和村集體財務情況。[5]

七、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雙江鎮青雲村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村莊全貌

青雲村隸屬於雙江鎮土官村委會。位於雙江鎮西北邊,距離雙江鎮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國土面積2.38平方公里,海拔1584米,年平均氣溫21.02℃,適合種植稻穀、玉米、小麥、油菜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至2008年底全村耕地總面積163畝(其中:田143畝,地20畝),人均耕地0.83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小麥、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3211.3畝,經濟林果地11.7畝,主要種植板粟、梨樹等,有水面20畝。

基礎設施

至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全部農戶均通自來水,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土路。全村共有20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3畝。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全村住戶居住土木結構的住房47戶,磚(鋼)混結構住房5戶。2008年底全村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5輛,機車12輛。

農村經濟

2008年青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23萬元;畜牧業收入24.12萬元;漁業收入8.78萬元;林業收入13.45萬元。外出勞務收入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3.8元。

人口衛生

至2008年底青雲村有農戶52戶,共211人,其中男119人,女92人。農業人口總數為202人,勞動力總數15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19人,外出務工人數43人。青雲村以彝族、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73人,漢族24人,哈尼族14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更多的農戶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至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99人,享受低保人數16人;五保戶數2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設在距離該村2公里的土官村委會,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文化教育

青雲村國小適齡兒童上學在大魚塘村國小,該國小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有教師6人。青雲村距離村國小1公里,距離鎮中學4公里。至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15人,其中小學生人數9人,中學生人數6人。

村務公開

1、流動資產管理制度;2、固定資產管理制度;3、財務開支審批監督制度;4、報賬結賬制度;5、財務公開制度;6、票據及財會檔案制度;7、雙江鎮小組幹部報銷誤工費管理辦法;8、雙江鎮小組承包契約管理辦法;9、雙江鎮土官村委會村民公約;10、計畫生育居民自治章程。[6]

八、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青雲村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村莊全貌

該村隸屬於鳳山鎮平村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2.50公里,距離鎮4.00公里。國土面積0.70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6.60℃,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糧食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4.70畝(其中:田239.70畝,地85.00畝),人均耕地0.49畝,主要種植茶葉、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727.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7.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8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101戶還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01戶通電,有4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2.57%和67.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戶(分別占總數的37.62%和30.69%)。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4.80畝,有效灌溉率為59.9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4.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0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1.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94萬元,占總收入的30.65%;畜牧業收入26.27萬元,占總收入的18.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頭,肉牛2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4.91萬元,占總收入的38.30%;工資性收入12.11萬元,占總收入的8.45%。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1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10.18%),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21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1戶,共鄉村人口491人,其中男性234人,女性257人。其中農業人口491人,勞動力23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28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3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7.5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平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平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1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4.9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5.50萬元,有固定資產17.2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7]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