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潮村

長潮村

長潮村位於長興縣城西22公里的長潮。轄響水、陳澗里、朱家村、范家村4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張嶺茶場。1992年有433戶、1500人,聚居在一條狹長的山谷里,距318國道約12公里。是一個典型的浙北山村。長潮村的張嶺是長興縣西部交通咽喉。從張嶺向東北,經長嶺至八都、小浦、合溪、缸窯、水口;西北出六都至槐坎、煤山、牛頭山;西南出長潮直達泗安,至梅溪、孝豐;東南出周吳大,經大雲寺,至林城、虹橋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據清《長興縣誌》,長潮轄區屬謝公區西南鄉第七圖,距城70里。50年代初為長潮鄉一村,1957年建立長潮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建立長潮大隊,屬泗安人民公社長潮管理區;1961年屬長潮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長潮村,隸屬於長潮鄉。

歷史文化

1938年春,日本侵略軍進犯長興後,縣城近萬名難民避居長潮。長潮村成了臨時集鎮,村裡有學校、郵電所、印刷所、茶館、肉鋪、米店、雜貨店、百貨店等。在難民中,汪壽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李炳文、徐敬弟、姚天雁等一批愛國青年,在這裡宣傳抗日主張,成立了長興青年抗敵後援會,並組織山農、難民收集武器、彈藥,製造土槍、土炮,建立抗日自衛隊。自衛隊在長潮村獵戶胡長元的指揮下,夜襲大雲寺日本侵略軍據點。日本侵略軍向林城方向逃竄,自衛隊攻入寺內,繳獲了部分武器、彈藥、器材,並炸毀工事設施,然後原路撤回,無一人傷亡。自衛隊還配合其他抗日武裝攻打被日本侵略軍侵占的縣城。1939年秋,行政院授予胡長元"民族英雄"稱號,並頒發榮譽獎章一枚。同年9月,經縣政府批准,抗敵後援會吸收一批煤礦失業工人,成立長興縣政治工作隊。1940年1月,浙江省主席黃紹派文化名人嚴北溟任長興縣長。嚴北溟從浙南帶來翟毅、童超、黃繼武、蕭卡、沈芷清等一批中國共產黨員,分別在縣政府機關(包括縣政治工作隊、抗日自衛隊)擔任職務。至4月,加上當地的中國共產黨員共118人,經中共浙西特委批准,在長潮太子廟秘密成立中共長興縣委員會,書記何堅白,並設組織、宣傳、武裝、婦女、青年部長,配合縣政府發動民眾,宣傳抗日。
張嶺居高臨下,易守難攻。1941年3月,日本侵略軍3000餘人由林城流竄周吳大,與國民黨守軍五十二師交火。一五五、一五六團且戰且退,日本侵略軍占領長潮口的獅子山後,冒雨摸黑直撲張嶺。張嶺守軍一個營進行阻擊,殲敵一部,但自己損失慘重,五十二師、縣政府機關乘夜從六都、八都撤出。同年秋季,日本侵略軍再次流竄長潮,在漢奸帶領下,偷襲張嶺。國民黨守軍新七師一分隊猝不及防,在倉促應戰中陣亡數十人。1942年春,縣政府為紀念在兩次戰鬥中陣亡的80餘名將士,在張嶺修建抗日陣亡將士墓。新七師師長田忠毅題聯:"赤心報國,赤血塗身,掃除胡氛衛赤縣;青山埋骨,青史留芳,永存浩氣貫青天。"在亭柱上也題有楹聯:"長嶺雲封,合溪霧擁,太湖月冷,槐坎風淒,古來征戰幾人回;大勇大仁,為雄為鬼,千載如生,一瞑不視,夢裡鄉關何處是。"現墓前牌坊、泥牆均已坍廢。
1943年底,新四軍來到長潮,長潮村成為抗日根據地,青年胡新如、胡祥生、胡阿生、陳克昌、俞祥林等14人參加了新四軍,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

產業特色

長潮村長潮村
長潮村張嶺茶園海拔300多米,環境清幽,無污染源,土質屬烏沙土,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宜於茶葉生長。早在唐代,茶聖陸羽在長興考察後,所著《茶經》中就曾提到長潮也屬名茶產區之一。
1975年,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長潮大隊為發展多種經營,由黨支部書記胡炳水組織9位老農,靠9把鋤頭開山184畝,建立了茶場。以後逐年發展,至1980年已成為長興縣名茶基地。是年產茶2噸,產值5677元。1987年,茶場人員增加到27人,茶園發展到372畝,其中262畝投產,茶葉總產量4.42噸,產值20.09萬元,創利6.65萬元。張嶺茶場自1979年至1985年,連續4年獲得省級名茶稱號,其中1985年獲國家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盃。1992年,茶園發展到620畝,是年產名茶5噸,茶葉產值達31萬元,淨創利10萬餘元。加上竹筍等其他收入,全村人均收入達2000餘元。
長潮村張嶺名茶自投產以來,始終保持張嶺紫筍茶的特色:色澤翠綠,條索緊直,略帶扁形;沖泡後,湯色清朗,葉底朝下,呈嫩黃色花朵狀,達到色、香、味、形兼備。為了保證質量,村里制定了嚴格的責任制,從茶園施肥到茶葉進倉,嚴把"四關"(即採摘、鮮葉驗收、殺青烘、進倉保管)。
1992年,茶場有固定資產30餘萬元,新建房屋42間,其中有廠房12間、攤青5間、樓房4間,增添電灶、自控電炒鍋等。村里還辦有竹製品廠,利用山上的毛竹,加工農用工具,年產值達到30多萬元。新修公路,汽車直達村里和茶場。1989年,村里投資10萬元,建造了蓄水量1.4萬立方米的飲水水庫,安裝自來水,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1990年冬,又投資9萬元,改造全村標準低壓線路。

工業發展

1978年開始,村黨支部解放思想,抓住改革開放機遇,從實際出發發展工業。是年投資1萬多元,創辦哺坊,當年獲利4900元。繼而又投資近10萬元,辦起了第一家工業企業--洛洋釀酒廠。廠房沒有,因陋就簡,就地解決;技術力量缺乏,向紹興及附近地區聘請師傅。以大米、大麥、玉米、高粱等糧食為原料,採用傳統的釀造方式,生產白酒。1979年,酒廠正式投產,年產白酒等100噸,創利近萬元。此後企業依靠自身積累,逐步擴大再生產。 1982年新建汽酒車間,生產汽酒、汽水及其他飲料。1983年又新建黃酒車間,生產加飯、善釀、糯米酒等產品。1985年,酒廠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通過專家、教授精心指導,生產38°洛洋大曲、高粱麯酒、茅香特曲等新產品,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注重產品質量,有嚴格的質量檢測手段,在全省產品質量抽查中,連續6年獲浙江省標準計量局頒發的產品合格證書,全廠擁有全套過濾器自動化瓶裝酒流水線,化驗室、無菌室、培養室及水、電配套設備。總資產達150多萬元,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職工110人。1992年生產各類酒2600噸,總產值達410萬元,創稅利32萬元。被鄉鎮企業局評為先進企業。

生活狀況

隨著工農業生產持續發展,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1968年,全村集體擁有總資產不到5萬元,到1992年已擁有固定資產85萬元,流動資金140多萬元,總資產達到225萬多元。1990年起農業投入40萬元,新建機埠1座,改造2座,新建大閘1座,新修三面光渠道1200米、水泥路900米,引水渠砌石1000多米,改造低壓線路,成為農村電氣化合格村。1991年投資15萬元,新建了1所學校,並辦起幼稚園。村規定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實行學費全免,對考上中專和大學的學生,分別獎給助學金300元、500元。幾十年來,村里一直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男60歲以上、女5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受 120元補助金;村退休老幹部實行退休金制度,每人每月發給退休金30至45元。從1976年開始,村區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經過幾年的建設,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變化,一幢幢新樓整齊地排列著,屋前屋後樹木成行。到1989年,全村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樓房。190戶人家有200台電視機,其中彩電100多台,電冰櫃、錄像機空調機等高檔電器也進入村民家中。同時,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停電時能用上自發電。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