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源村

桐子源村

桐子源村,位於建德市新安江鎮西南9.5公里的金鵝山麓。桐子源村造林之初,買苗木缺乏資金,由各戶籌集。村民吃稀糧背山鋤開荒山,艱苦倍嘗。並採取邊造邊管,發展和保護並舉,造林和保護管理利用並重的方針。1980年至1984年間,先後辦起了茶廠、木材加工廠、糧食加工廠。1992年村辦企業產值達到40萬元,實現利潤7萬元。1992年全村專業戶有養奶牛4戶、養雞3戶、養魚4戶、養蠶15戶、茶葉專業戶30戶。還有從事服務行業的修車戶4戶,拖拉機運輸戶4戶。1992年全村工農業集體純收入13萬元,人均收入1740元。

基本信息

概述

桐子源村位於建德市新安江鎮西南9.5公里的金鵝山麓。原名崇志源,後因此地遍植油桐以及方言中"崇志"與"桐子"讀音相近,遂用"桐子源"名村。歷史上行政隸屬關係變更頻繁。宋淳熙年間屬壽昌縣仁豐鄉;清康熙年間屬仁豐鄉二都二圖,雍正年間屬東鄉新街莊,宣統二年復屬仁豐鄉;1929年為第一區所轄,1936年為仁豐鄉第9保;50年代初為七里鄉桐子源村,1955年稱更樓區桐子源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1月壽昌縣併入建德縣後,為新安江鎮桐子源大隊;1983年稱更樓鄉桐子源村;1992年復屬新建制的新安江鎮。轄桐子源、龍門裡兩個自然村。1992年,有耕地194畝,山4120畝,村境總面積2.875平方公里;有村民65戶、254人,為畲、漢兩個民族雜住。有黃、祝、鍾、雷、藍等11姓。黃姓村民為清同治年間由安徽安慶遷來,祝姓由江西玉山移此,畲族鍾、雷、藍3姓系民國期間由麗水遷此,散住於桐子源的東塢、野豬崗等山坳。

經濟發展

桐子源村桐子源村
1949年前,村民以種山賣柴為生,生活窮困。當地流傳"一條壟,兩個塢,天天挑柴禾,一天不挑就餓肚"的口頭禪。1949年後,村民在黨的領導下立志根治窮根。然而,由於"左"的思想干擾,桐子源的變化不大。直至60年代初,桐子源仍然山上光、田裡瘦,每個勞動日的分紅僅0.24元,人均口糧只有200斤,靠吃國家返銷糧度日(每年3萬斤)。先後有8戶39名村民自動遷移去江西。為擺脫生活的困境,村黨支部首先帶領村民開墾荒山。根據不同山形和土質,提出"好山種杉樹,岙山栽毛竹,低山種果樹,平山開茶園,石塔山作封山"的分類開發計畫。經過20多年辛勤勞作,開拓杉木基地1130畝、茶園140畝、馬尾松2600畝、毛竹100畝、柑桔50畝、板栗201畝。90%以上的山坡都植了樹,立木蓄積量達14900立方米。平均每人60立方米,平均每戶(3.9人)的活立木價值達4萬元。村民稱之為"綠色小銀行"。
桐子源村造林之初,買苗木缺乏資金,由各戶籌集。村民吃稀糧背山鋤開荒山,艱苦倍嘗。並採取"邊造邊管,發展和保護並舉,造林和保護管理利用並重"的方針。強化村規民約,管好山林,規定黨員、幹部及其家屬破壞山林的加倍處罰,立即兌現;確定6名護林員統一管山。並與余洪、山峰、劉家、石馬、新街、於合等鄰村訂立護林防火協定。黨支部書記祝康明關心護林員的生活,每逢春節,主動上山頂崗,讓護林員下山吃團圓飯;每年清明節,總要帶領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到為造水庫、護山林而獻身的村民墓地掃墓。20多年來,沒有發生過森林火災。村里還幫助毗鄰的山峰、新街等村護林防火。祝康明因帶領村民護林有功,先後被國家林業部授予1983~1985年全國護林防火先進工作者;1987~1989年全國森林防火模範。並多次受到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

治水改田

桐子源村在治山造林的同時,抓水利建設,走山、水、田綜合治理的道路,發展糧食生產。60年代初,桐子源村僅有4個小水塘,儲水量僅1.6萬立方米,150多畝農田經常遭旱歉收。1972年,村民集資5萬元,投放3000多工。在離村5華里的於合村架設揚程45米的抽水機埠,通過盤山渠道把壽昌江水引到村里。為降低灌溉成本,1980年和1982年又投入1萬多工,建造了野豬崗和馬塢兩個水庫,興建渠道300多米,疏修、新建山塘各4處,儲水量比10年前增加10倍,實現了"百日無雨保豐收"的目標。桐子源村結合治水改田造地,1982年改田25畝。1985年把村前的一條溪灘截彎取直,增加耕地18畝,總耕地面積擴大到194畝,其中山地20畝。1978年糧食單產超雙綱。1980年後,每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1.5萬斤。1984年村裡有儲備糧10萬斤。1991年糧食總產達到350噸,畝產超1噸。
桐子源村利用本地資源,發展加工工業和養殖業。1980年至1984年間,先後辦起了茶廠、木材加工廠、糧食加工廠。1992年村辦企業產值達到40萬元,實現利潤7萬元。1992年全村專業戶有養奶牛4戶、養雞3戶、養魚4戶、養蠶15戶、茶葉專業戶30戶。還有從事服務行業的修車戶4戶,拖拉機運輸戶4戶。1992年全村工農業集體純收入13萬元,人均收入1740元。

村莊狀況

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推動了村區福利事業的發展。1989年和1990年共投資10萬餘元,使村民吃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鋪設1200米的地下農用水管,實現農田灌水"自流化";投資7萬元,建造340平方米的村國小教學樓;更新30公里長的用電線路和廣播線路,住在離村2公里的龍門裡山上的住戶從村中接去生活用電線路,裝上了自來水。全村有14的農戶新建了鋼筋混凝土樓房,戶戶有電視機縫紉機,平均每戶有2輛腳踏車。1989年,桐子源村被評為建德縣文明村。1991年,桐子源村黨支部被中共杭州市委授予杭州市先進黨支部的稱號。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