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莊村

陶莊村

陶莊村坐落於嘉善縣淨池漾畔,距縣城18公里。緊抱陶莊集鎮。東、北接陶東村和賀匯村,北銜金厙村,西、南鄰龍華村和陶西村。村所屬西座圩為陶莊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村委會駐地北埭上。有單方頭、田多里、北埭上、放鳥浜、錢家浜、符家堆、花園港、大屋裡、牌樓頭、小浜里等自然村。1992年有306戶,850人。總面積約0.7平方公里,水田936畝。

柳溪新姿

陶莊村陶莊村
陶莊村古與集鎮同稱,名柳溪。南宋紹興年間保義郎陶文乾自姑蘇遷來,建陶家莊園,商賈聚集成市,遂改名陶莊。時集鎮具有一定規模,有南、北陶莊兩市,亭橋相望,商業繁榮,有“溪中十八鎮,柳溪第一鎮”之譽。元至元時,設巡檢司、陶莊務。明洪武初,撤巡檢司,改務為稅課局。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流竄入境,市鎮遭兵燹。萬曆中民居凋蔽。明末,抗清義兵聚於汾湖一帶,戰亂紛繁,波及集鎮。至清康熙時敗落,乾隆年間才漸次恢復,又成市鎮,設陶莊鎮汛。村區明清兩代均屬思賢鄉下保東區。村里保存至今的古蹟有宋代圓覺禪寺、流慶橋、登瀛橋等。圓覺禪寺中昔有淨池春曉、圓覺譚經、松風為伴、荷雨生荷四景。登瀛橋下水清流急,盛產銀魚,味鮮美,菜餚銀魚炒蛋名著四方。

1983年全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古柳溪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特別是在逐漸形成的淨池漾廢鋼鐵市場的啟動下,百業頓興,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位於西座圩的集鎮上商店林立,地攤相挨,商品琳琅滿目,人來人往,熙熙攘攘。8層27.5米高的鎮供銷社柳溪商廈矗立在淨池漾東畔,鑲嵌其上的是原商業部部長鬍平手跡“柳溪商廈”四個黃銅大字,為嘉善縣各鄉鎮中寥寥可數的商業大樓之一。陶莊村村民從傳統的農業和副業上解放出來,改鈕扣生產業為廢鋼鐵運銷業,收入倍增,生活明顯提高。1992年末,全村二、三層新建樓房戶占總戶數的80%,電視機、腳踏車普及全村,錄像機電冰櫃、機車開始走進農家;年人均收入1573元,是1979年的6倍。

生態平衡

陶莊村陶莊村生態村
陶莊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但長期以來,由於未能很好利用自然資源,生產結構單一,農藥使用不合理,致使經濟效益不高,生態環境漸趨惡化。1984年9月,在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的指導、幫助下,根據生態學原理,套用系統工程的方法,進行合理利用資源的規劃,堅持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同步發展。開始實行全面封山育林,因地制宜開發人民生活所需的茶葉楊梅、桔子、竹子等經濟特產林;建立農業廢棄物多層次利用的生態實驗場,進行雞--豬--沼氣--魚等四級連環試驗,即先將水草和經過發酵消毒處理的雞糞餵豬,豬糞再作沼氣原料,沼氣解決燃料加熱、照明及部分生活能耗,沼水與沼渣又用於果、茶園作肥料或養魚,取得良好效果。

農田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作好稻田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加秸桿還田,實行氮磷鉀配方施肥,開發兩查兩定(查病蟲、查發生動態,定時間、定指標),保護天敵,推行生物防治;調整產業結構,“種植、養殖、加工”模式發展。經過3年多時間,村區面貌變化顯著。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由1983年的108萬元提高到1988年的855.29萬元,增長7.9倍;人均收入也由1983年的333元提高到1988年的1078元,增長3.2倍;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17%提高到30%;沿山建立沼氣池27隻,普及率為80%,一年可代替薪柴1.8萬公斤,除基本解決家庭的生活燃料外,還可補充解決停電時的照明;挖水井100多口,60%的村民用上了自來水;農田農藥的施用量大幅度下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村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1988年6月,陶莊村被聯合國環境開發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環境保護單位稱號。同年7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陶莊村舉行表彰大會,副省長柴松岳在報告中指出,陶莊村的變化“標誌著農村經濟正在改革過程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化”。聯合國環境開發署執行主席曼斯菲爾德、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史佩斯博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亞太地區主任奈通博士、中國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常駐代表薛謀洪大使,國家環境保護局副局長王楊祖、張啟成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後來村實地考察。

創新思路

陶莊村陶莊村村民植樹
陶莊村是個有名的老生態村,近日這個村投資120萬建造的生態休閒廣場竣工了。據這裡的村民介紹,這既是陶莊村生態創意“農居變SOHO”的基礎,也是其生態步伐中第三個十年的重要舉措之一。從起步到滯緩徘徊十年比拼資源環境,導致發展遲滯。

陶莊村位於浙江省錢塘江南岸,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是一塊“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寶地。1988年,陶莊村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如何用好這一“金字招牌”,加強生態建設和發展經濟,一直是陶莊村當家人和村民們共同尋思的主題。

1988年至1997年是陶莊村榮獲“桂冠”後的第一個十年。既想發展經濟,又因為“500佳”這個稱號不敢邁大步,陶莊村始終徘徊在發展與保護兩者之間。

在當時“無工不富”的觀念影響下,陶莊村先後辦起了數十家工廠,僅較具規模的村辦工廠就有山一酒廠、山一配合飼料廠、杭友冰櫃廠蕭山分廠等5家。在發展中,酒廠由於技術水平不高、設備簡陋,生產的黃酒競爭不過紹興黃酒。飼料加工廠因缺少主要原料玉米,導致經營效果不佳,工廠始終打不開銷路渠道。杭友冰櫃廠蕭山分廠過分依賴大廠,沒有找到自己供應與銷售的客戶,於是當大廠生產不景氣時,蕭山分廠也就沒有了生計。

一方面這些工廠不景氣,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環境污染問題,當時陶莊村如果再一味發展這類粗放型企業,也確實不符合“全球500佳”這個稱號。因此,這些企業漸漸地停的停、遷的遷。隨後,憑著陶莊村良好的環境優勢和近郊的區位優勢,有人又想起利用辦公墓來發展經濟

這一招一時還真有效,不幾年陶莊村就有了遠近聞名的公墓基地。可這有名的公墓基地同時也給村子帶來了陣痛。死人越埋越多,造一座墳要毀去一片林子,山上植被在逐漸減少;送葬入墓的一些儀式使得當地風氣受到影響,與那塊“金字招牌”更不相符。既想發展經濟,又要考慮“面子”,陶莊村再次陷入了徘徊之中。從反思到重塑實幹十年展開新一輪生態建設,增強發展後勁從1998年開始至2007年是陶莊村生態之路的第二個十年。

1997年,陶莊村選出了新的領導班子。新班子一上任,就深刻認識到了“徘徊”的難題。1998年,新班子號召全村的幹部和村民要重視這塊金字招牌、重視這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與此同時,他們還做出重塑陶莊村“全球500佳”形象的決定。

陶莊村陶莊村植綠化樹
陶莊村搞起了新一輪的生態建設,動遷山上的墳堆,恢復因隨意土葬而破壞的森林植被,硬化路面,將露天糞坑改建成自動定時抽水的公廁,房前屋後植草皮設花壇,水塘邊砌石岸植綠化帶……新班子清醒地知道不僅要保護村裡的環境,還要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於是村里鼓勵村民走出家門去創業。

村民走南闖北,做裝修、辦企業、做服裝生意,如今,已有二三十人在外地開辦的公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自己還當上了老闆。有的老闆還做得蠻大,一位從事煤炭生意的陶莊村民,2007年銷售收入近兩億元。

早些年,陶莊村因為發展沼氣產業小有名氣,也因此為獲得“全球500佳”榮譽打下了基礎。進入21世紀,隨著城市化進程和陶莊村經濟的發展,現在養豬、養雞的人少了,使用煤氣的人多了,沼氣產業也漸出了市場。陶莊村利用這個時機,及時改變戰略,繼續在環保節能上下功夫。他們主動和能源部門聯繫,在村里普遍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如今村里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太陽能,既節約了能源又保護了環境。村里投資開始興建環保基礎設施,將村裡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集中,輸入污水處理池進行厭氧達標處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後統一處理。從2004年到2007年間,陶莊村投資150萬元,對河道進行綜合保護,開展清淤、駁磡、綠化等工程,新建成的生態休閒廣場還安裝了健身器材,這些都為老生態村增添了都市花園的氣息。

用村黨支部書記徐炳傳的話說,就是要用環境來“生”錢。一方面,陶莊村要走生態旅遊的路子。他們對生態旅遊進行了總體規劃,如今的陶莊村有了山林遊憩區、濱水度假區、茶園度假區等,遊人可以觀光農村風貌、欣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包括吃農家飯、喝農家茶、乾農家活、住農家屋。另一方面,要抓住“中國動漫之都”落戶當地的機遇,讓陶莊村“農居變SOHO”(即小型辦公、家裡辦公)。自2005年以來,杭州市已連續舉辦了4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今年的動漫節杭州專門設了1400餘個展位,內容原創、播出、製作、衍生產品開發等動漫產業鏈各環節,有近300家中外企業參展。

陶莊村正是結合動漫節發展中創意產業的需求,想到讓環境優美的農居點,成為自由、富有變化、個性靈活的空間,成為文化創意者工作和居住的村落。此外,人們可以在生態良好的休閒廣場開展籃球、羽毛球等多種文體活動。

民組變化

陶莊村陶莊村竹園
陶莊村民組有35戶145人,分住在3個山峁上。2000年以前,由於村組財務管理混亂,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因地少人多,集體的山場、水面、竹園無人管理,造成集體資產嚴重流失,許多村民只好舉家外出謀生。2001年,新一屆村兩委在眾多村民期盼的眼光中民主選舉產生了。他們果斷地對原理財小組的人員進行了重新選舉,選出由黨員、老村乾和責任心強的5人重新組成新的理財小組。村里設聯隊會計,組裡設保管員、村民組長各一名,並嚴格規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組財村管,賬錢分管,管賬不管錢,管錢不管賬,用錢不管錢,每筆開支必須由理財小組簽字蓋章後方可入賬。組裡的賬目每月由聯隊會計向村文書報賬做賬一次,每半年向村民公布一次,接受廣大村民的監督。

靠山就得吃山。300多畝山場閒置拋荒太可惜,理財小組徵得村民大會同意,公開投標拍賣使用權。投標那天小山村像過大年一樣熱鬧,男女老少100多人都涌到山場上。經過10戶村民的十幾輪競價,100多畝山場的使用權由原定的4萬元底價直叫到9萬元,僅此一項組集體就多收入5萬餘元。嘗到了甜頭的村民把剩下的200畝山場、35畝水面和15畝竹園,分別以公開投標的方式由本組村民承包經營,這樣既為村民們發家致富提供了舞台,村民組集體每年還有近8000元的收入。

陶莊村陶莊村理財小組
集體有了積累,理財小組便思謀著改善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陶莊村民組100多人的生活和家禽家畜的飲用水僅靠山腳下一面不大的水塘。每逢乾旱季節,村民們餵養的數十隻鴨鵝和牛羊把這面死水塘攪和得塘水變綠,並散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村民們也只好硬著頭皮淘米洗菜,很不衛生。為解決“吃水難”問題,理財小組廣泛徵求村民的意見,決定拿出5萬元集體資金打一眼直徑3.5米的機井,並在附近山上建一座高4米,可盛水60立方米的方形水塔,將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安裝到每家每戶的鍋旁灶頭。有了自來水,村民們又想,要能像城裡人一樣裝個太陽能熱水器,不出家門就能洗上熱水澡,那該有多好?理財小組一合計:裝熱水器每戶每人補助100元,集體又拿出14600元補助給村民們,於是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冒”出了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程控電話,組集體又給每個安裝戶補助208元,全組有26戶人家裝上了電話……張良昌老漢告訴:他家3口人,承包了組裡的15畝魚塘,養了2頭老母豬,還飼養了3000隻肉鴨。當問他一年能收入多少錢時,老漢望著自家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兩層8間小樓,自豪地說:“我的收入在村里也只能算箇中等,咱村有不少戶人家都想著明年用上空調呢。”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