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塔塘村

馬塔塘村

馬塔塘村地處嘉善縣洪溪鎮西,因境內河流馬塔塘而得名。村委會駐地墳河浜距集鎮1.7公里。境域輪廓呈長方形,四面環水,馬塔塘橫穿村南,入水上廢鋼鐵交易市場--三角盪。1950年設馬塔塘村,屬洪溪鄉。1958年10月為黎明生產隊,屬天凝人民公社。1961年後劃黎明、竹埂兩個大隊,1970年並為聯合大隊。1983年恢復鄉、村建制後稱馬塔塘村,屬洪溪鄉。1992年3月12日,鄉改為建制鎮,村仍隸屬,下設20個村民小組,轄竹埂、馬家浜、墳河浜、曲尺、黃家浜5個自然村。

基本信息

村莊簡介

馬塔塘村馬塔塘村
馬塔塘村河浜眾多,瀋北涇洪涇港、新開河流經村東、西、北三境,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傳統產業以種植業、窯業為主。種植業主要種植水稻、大小麥、油菜等作物。窯業始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馬塔塘兩岸窯墩林立,村南農民大多業窯。1956年,2.5公里長的馬塔塘上矗立著53座窯墩,時窯墩為私人經營,1963年窯墩歸集體燒。1969年,因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影響,窯墩變為養雞場,窯場種桑養蠶,並開始拆窯墩。1970年窯墩僅剩5座(1985年其中3座承包給個人)。村里從書記到社員,受“以糧為綱”,“吃飽肚皮”等思想的束縛,農業生產單一,糧食雖然高產,1979年糧食總產量達1165.4噸,平均畝產871斤,但年人均收入只有252元,村民生活仍處在貧困之中。

自1983年以來,全村運輸、制香等業雨後春筍般興起,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從過去一個“高產窮隊,債台高築”村變成洪溪鎮的富村。1992年末全村有506戶1713人,其中男性852人,女性861人;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24畝,糧食總產量560.25噸,經濟總收入869萬元,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

運銷業旺

馬塔塘村鈕扣廠產品

1979年,村里辦起聯合鈕扣廠,產品銷往永嘉縣橋頭鎮鈕扣市場,年利潤13萬元。1987年承包給個人,1992年有鈕扣車30台,工人40名,年銷售額87萬元。戶辦鈕扣廠19戶,總利潤19萬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主要銷往上海市各郊縣,並與服裝配套遠銷新加坡
1983年馬塔塘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勞動力獲得解放,村黨支部鼓勵村民從田塊上解放出來,想方設法搞經營,依託上海蘇州等大城市,各顯神通。當時正值上海市各郊縣“轉軌變型”,大批農機廠、農修廠轉辦輕紡、服裝等輕工業。辦廠建房,急需磚瓦,長期堆積的廢鋼鐵,成為新廠搞福利的新門道,就以清除垃圾、打掃場地為名,出售廢鋼鐵,換得磚瓦。馬塔塘村亦與嘉善眾多的鄉村一樣,開發善於水上運輸的有利條件,紛紛購船從事運銷業,或夫妻、或父子、或兄弟、或親朋好友搭檔,2人開1隻7~15噸的運銷船,為上海客戶運輸磚瓦、建材,獲利甚豐。村民在銷售磚瓦、建材的同時,把上海市各單位內的廢銅爛鐵運回嘉善,廢鋼鐵運銷業應運而生。三角盪邊逐漸形成廢鋼鐵交易市場,並延伸到馬塔塘內,村區廢鋼鐵運銷業蒸蒸日上。

1985年全村運輸業總收入達210萬元;1992年全村7~15噸運輸船250隻,60噸以上鋼質運輸船3隻,均為機動船,從業人員510人,總噸量3750噸,總動力2205千瓦,總收入達300萬元。村里憑此豐厚的經濟實力,陸續興辦經濟實體。1990年上半年村辦廢鋼鐵回收經營部,組織三角盪內50艘60噸以上鋼質運輸船投售廢鋼鐵。1992年回收廢鋼鐵32000噸,銷售額3000萬元,村得利潤15萬元,廢鋼鐵主要銷往蘇州一帶鋼鐵廠。1992年11月村與私人聯營辦起嘉善縣廢鋼鐵加工廠,回收廢鋼板,加工成5.5×5.5×5立方厘米的“冷卻劑”。1992年12月~1993年2月,銷售額45萬元,利潤8萬元,村得3.2萬元,1993年預計年產值可達250萬元,年利潤可達20萬元,產品專供上海市寶山鋼鐵廠。此外還有預製場、五金修配廠、糧食飼料加工廠等企業。

新農村建設

馬塔塘村馬塔塘村生產的衛生香
村中無閒人,個個搞經營,男的大多從事運輸、鈕扣等業,女的大多從事制香業。村裡的衛生香生產已有30年歷史,1963年大隊辦香廠,生產衛生香,由民國時期香店職工張連清等一批老香工主持生產。1964年“四清”運動中,衛生香全被焚毀,秋後香廠停辦,並被罰款1萬元。1981年聯合大隊第9生產隊又領執照辦香廠,名竹梗香廠。1982~1984年產值5~6萬元。由於制香有利可圖,生活輕便,適合婦女從業,1983年個體香廠興起,此後便迅速發展到全村。1991年有制香戶98戶,年利潤44.1萬元。1992年年末,制香戶增加到100戶,從業人員200人,其中婦女150多人,年產值350萬元,總利潤7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市區、青浦縣、金山縣,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海鹽縣,江蘇省吳江縣連泗塘劉王廟香市場等地,成為江浙滬一帶獨一無二的制香專業村。

村級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的提高,使全村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1992年全村完成圩區建設,建水閘6座;排澇站2座,排澇泵2台60千瓦;灌站13座,灌泵13台130千瓦,農業生產達到旱澇保收。1984年始築0.5米寬水泥村道,1992年底全村水泥村道總長5.2公里,其中集鎮至村委會駐地道路,1992年拓寬到3米,全長1.7公里,可通行2噸以下車輛,並建有水泥拱橋15座,其中1座可通行3噸以下車輛。1992年村投資14萬元建450平方米校舍1幢、900平方米運動場1塊;辦初級國小1所,學生87名;幼兒班2班,入托幼兒60名;村委會駐地設醫療衛生室。全村新建二、三層樓房戶450戶,占88.9%;有腳踏車1000輛,機車30輛,貨車2輛,麵包車1輛;裝國內程控電話20門。全村電視機普及,並有錄像機10台。

教育事業

馬塔塘村馬塔塘村學生
從1980年開始,村黨支部制訂政策,對入學深造者實行獎學金制度:考上中專得獎學金200元;考上大學,得獎學金300元;考上研究生,獎給500元。

經濟的起飛,把職業技術教育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無論是村辦企業的職工,還是農業綜合服務隊的人員,都十分注重聯繫本職工作接受“再教育”,掌握新知識。皮件廠請了上海新藝製革廠的師傅定期來廠作技術指導。1991年又選派廠里的技術骨幹去成都科技大學製革專業培訓。

佳美絲製衣有限公司一邊建廠,一邊開展全員勞動培訓。農業綜合服務隊也經常開展技術培訓,掌握和套用新的農業科技成果。百年樹人。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不僅為國家輸送了許多專業技術人才,而且也使基層黨組織和許多村辦企業的人才結構、知識結構有了明顯的改變。一批高國中畢業生成了鄉村企業的領導骨幹和業務骨幹。

企業發展

馬塔塘村竹器廠產品
馬塔塘村本世紀70年代中期,“農業學大寨”如火如荼,但守著幾畝土地終究不見根本出路。於是,沿海農民尋求辦廠致富的暗潮湧動,探索發展經濟的新路子。他們籌集資金,轉移勞力,於1975年辦起了第一家企業箬帽廠(後改竹器廠)。雖是手工作坊,但馬塔塘村的村辦企業卻由此起步。現代工業文明,開始在這塊沉寂的土地上初露曙光。

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使范家橋的村辦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服裝廠、製革廠皮件廠、羊毛衫廠一個接一個崛起於阡陌之間。1991年底,村辦企業固定資產已逾700萬元。桐鄉製革皮件廠,是村骨幹企業。1987年以15萬元資金起家,1990即獲利20萬元,1990年獲利50多萬元。工廠占地面積108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493萬元,日製革能力4000-4500平方尺。1990年投資130多萬元,安裝80年代後期國產先進制革設備,一次試產成功,以“奧亮”命名的京羊革風靡上海城,亞洲、寶屐等名牌製革廠爭相定購。1992年,產值1050萬元,創利88萬元。投資100多萬元的牛皮製革技改項目也即將竣工。時新服裝廠,有職工100名,15年辦廠歷史。該廠為上海、杭州等地外貿公司生產出口服裝。

足亮布鞋四廠,創建於1984年。1991年6月與上海飛躍鞋帽商店聯營,也稱桐鄉飛躍聯營布鞋廠。1992年產值220萬元,創利19萬元。羊毛衫廠,原為福利襪廠。該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更新產品,增加品種,近年來先後開發了健美褲、中高檔羊毛衫等產品,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常常是坐等提貨。“發展才是硬道理”。創家事(意即創業)總是不錯的,就是要不斷把家業創大。1992年,村黨支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創家事”又邁出了新步伐:與香港惠森貿易發展公司合資36萬美元,創辦了實業絲製衣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出口真絲服裝。當年8月破土動工。改革開放14年,馬塔塘村的產業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已有71%的勞力在工廠務工。村辦企業有職工600餘人,其中有近100人來自江西安徽等地。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