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塘鎮

磚塘鎮

磚塘鎮地處祁東縣西南邊境,南與祁陽接壤,距縣城42公里,有S317省道,鳥柒公路從全鎮通過,交通便捷。l995年8月初撒區並鄉建鎮時,從原步雲橋區劃出,由磚塘、包聖殿、雙江三鄉和原梅塘鄉湖塘村合併而成。轄37個行政村,擁有人口362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7人,土地面積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00畝。

基本信息

磚塘鎮磚塘鎮
磚塘鎮地處祁東縣西南邊境,南與祁陽接壤,距縣城42公里,有S317省道,鳥柒公路從全鎮通過,交通便捷。l995年8月初撒區並鄉建鎮時,從原步雲橋區劃出,由磚塘、包聖殿、雙江三鄉和原梅塘鄉湖塘村合併而成。轄37個行政村,擁有人口362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7人,土地面積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00畝。

簡介

磚塘鎮磚塘鎮魚塘
祁東縣轄鎮。1952年為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改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68.5平方公里,人口3.7萬。鎮政府駐葵花園。新白太路經此。轄3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製藥、建材、炮筒等廠。農業主產水稻。據傳漢代有一高僧在此修建了一座寺院,在院內用漢磚砌了一個一畝田寬,深一米的池塘,作為龜鱉放生之用,磚塘故此而得名。史載:戰國時,磚塘曾設水昌縣,座落於現鎮政府駐地煙和嶺村,原其城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圍牆l 800米,寬4米高5米,外護城河周長1900米,寬20米,深4米。磚塘還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大革命時期,王首道同志曾在磚塘百歲門一帶開展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給磚塘近代歷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磚塘山青水秀,風光迷人,名勝古蹟引人入勝。史載三國名相蔣婉生於磚塘,且死後又葬於此,其七十二墓穴,氣勢雄偉,蔚為壯觀。蔣婉墓群與永昌縣址,相距不遠,同為考古探幽之勝地。自磚塘沿河而下二公里處有一座石板橋,名曰“仙人橋”。此橋為明朝萬曆年間所修,傳說有仙人自此經過,並留有足跡,橋旁有古塔、古樹、古碑,登臨此橋,確有如臨仙境之感。
磚塘不僅有豐富有原、河沙、石灰石資源,農副產品資源也十分豐富,尤其是生薑香芋黃花魚苗等產品,規模大,產量高、質量好,馳名中外,遠銷沿海及港澳、東南亞地區。鎮黨委、政府按照“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工作思路,選準突破口,走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0年,全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5000畝,占稻田面積70%。建成了黃花、香芋、生薑、蔬菜、優質玉米五個示範片,培植16個村為示範點,連片種植面積在8000畝以上。形成了基地連片,以片連點,以點帶面,以面連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香芋、生薑銷售總公司,組建20多台車輛長途販運車隊向省內外大中城市運銷農副產品。在上海、新疆、廣東、雲南、湖北等地建立30多個銷售網點,積極主動與當地廠家簽訂購銷契約,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發展家庭加工業,引導農民搞一家一戶加工轉化,現全鎮已發展30多個家庭式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格局。

下轄村

經濟概況

磚塘鎮磚塘鎮辣椒
磚塘鎮地處祁東縣西南邊境,距縣城40公里,由原包聖殿、雙江、磚塘三鄉和原梅塘鄉胡塘村合併而成,磚塘鎮轄37個村,人口3.6萬人,面積68.5平方公里,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大鎮,盛產香芋、生薑。經過建設和發展,磚塘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明顯改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集鎮面積2.2平方公里,水、電、路等通訊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有移動聯通兩個通信塔,全鎮各村開通了程控電話。供電充足,擁有一座35乾伏的自動變電站。鎮內交通十分方便,S317省道縱貫集鎮心,東接衡棗高速公路322國道,西通邵陽市,鳥柒公路橫穿全鎮連線新老白太公路,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水源豐富,三江江合而成的河流---煙河,宛若一條玉帶纏繞在磚塘這塊沃土上,為磚塘的生產、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水源。文教衛生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基礎良好。全鎮擁有3所中學,22個國小,鎮教管辦在全縣率先推出了教學改革,推行校長定額包乾責任制。進一步加強了管理,增強了教師責任心,最佳化了教學環境,增大了硬體設施投入,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逐步進入全縣先進行業。

基礎設施

磚塘鎮磚塘鎮公路規劃
磚塘鎮黨委、政府抓住國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措施上不斷強化,把村級公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大事來抓。黨委、政府召開了三次聯席會議,成立了磚塘鎮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常務副組長,分管交通的副鎮長和有建設任務的責任區的領導為副組長,全體包片領導為成員。負責全鎮村級公路建設的指揮。並根據上級的有關政策,結合磚塘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磚塘鎮農村公路建設實施綱要》,為全鎮村級公路建設奠定了基礎。為了確保磚塘鎮村級公路又快又好發展,鎮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狠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鎮政府先後多次召開包村幹部、全體村幹部、組長黨員會議,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組組召開民眾會,宣傳村級公路建設的政策和好處,爭取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籌資力度。為了確保配套資金迅速足額到位,磚塘鎮採取了鎮幹部督促帶頭籌,村幹部組織為主籌的方法。百井公路沿線的百歲門村,因為受益的民眾少,開始籌資時,部分村組幹部和民眾的思想都沒有通。針對這種情況,副鎮長胡文波同志帶領工作組,進駐該村挨家挨戶做工作,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終於贏得了百歲門民眾的理解和支持。為爭取在外成功人士對家鄉公路建設的支持,鎮黨委書記彭戰元和鎮長何劍分別帶隊三次赴衡陽、永州長沙廣州海南等地籌資,幫助6個村解決了籌資難題。4名班子成員也分別為5個村到雲南、廣州郴州等地籌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涉及黃鳳公路建設的7個村,百井公路建設的5個村,及白合橋,水溪橋、成家嶺等共l5個利的配套資金都已基本到位。三是加大管理力度。鎮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實行了十天定期調度的工作機制,要求各個村,各包村幹部每十天要向鎮村級公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工作進度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化解各類矛盾。通過十天一調度的制度,全鎮共協調處理了各類矛盾 200條起,特別是成功解決了黃丫橋村和馬坪村的籌資問題,為整條公路的順利建設掃平了道路。四是加強質量監督力度。質量公路建設的生命線。為此,磚塘鎮建立了三級質量監督網。第一級是質量義務監督員,由當地有威望的民眾代表、黨員代表及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重點是施工現場監督。第二級是村幹部,對工程的備料、配比、施工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監督。第三級是鎮政府,挑選了4名辦事認真,原則性強的鎮幹部組成監督小組,不定期地對全鎮公路建設進行檢查監督。同時還在各路段懸掛監督公示牌,設立舉報電話,發動民眾監督。由於監督措施有力,全鎮在建的各條公路還未接到一起質量投訴。全鎮通暢工程任務⒛4公里,已硬化路面4公里,整修路基1 3公里,還有3.4公里路基正在整修中,全鎮已到位配套資金131萬元。形成了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動的大好勢頭,村級公路建設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