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

政府

政府俗稱官府、衙門、公家等,是一個政治體系,某個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機構。是國家政權機構中的行政機關。廣義政府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狹義政府僅指行政機關。一個國家的政府又可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作為統治階級行使國家權力、實施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日益複雜,政府的職能將不斷擴大,政府機構也逐步完善;隨著國家的消滅,政府也將而消亡。在現代國家,一般由憲法和法律規定政府的結構、組成和職權。政府是國家機器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的職能是代表統治階級實行政治統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基本信息

概述

政府政府

是一個國家為維護和實現特定的公共秩序,按照一定的區劃劃分原則組織起來的,以暴力為後盾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組織。自從人類過上群體的社會生活以後,社會生活中就產生了政府這種旨在管理公共事務的專門機關。到目前為止,人類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兩種性質的政府:民主的政府和專制的政府。兩種政府的產生方法是不同的:專制政府是使用野蠻的武力來控制社會從而建立政府這種管理機關,或使用野蠻的暴力推翻民主政府而建立專制政府。專制政府的建立根本就不需要考慮人民的意願,也不需要獲得人民的同意就以武力來統治人民。相反,民主政府則是由社會生活中的公民通過定期的、普遍而公正的自由選舉所產生的領導人來負責建立,民主政府的產生方式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因而是文明的。政府的性質是區分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被專制政府統治的社會也許還是一個野蠻或文明程度很低的社會;而由民主政府管理的社會則是一個文明、開化的社會。

職能

政府政府

執行法律,維持社會治安,調和社會各個群體的利益平衡,維護國家的安全。政府直接指揮國家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暴力機器,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進行政治統治。同時,政府還必須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這是政府進行政治統治的前提和基礎。政府的職權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指揮國家機器,維持統治秩序和社會秩序,調整各種社會關係,管理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社會福利等。對外,則發展與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保衛本國領土完整和主權不受侵犯,維護國家的獨立等。政府的職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擴大。原作

名稱來歷

政府政府

“政府”其名,起源於宋時期的“政事堂”和宋朝的“二府”兩名之合稱。

唐宋時中央機關機構為三省六部,即尚書省,下設吏、禮、戶、兵、刑、工六部,主管行政事務;中書省起草政令,實為秘書班子;門下省掌管出納和常命,有審查詔令權力。唐朝為提高工作效率將中書省和門下省有時合署辦公,稱為“政事堂”。宋朝將“政事堂”設於中書省內,稱為中書。宋初年還設立了樞密使,主管軍事,其官署稱為樞密院。並將中書省樞密院並稱為“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合稱即為後來的“政府”。我國明代就有關於“政府”的稱謂了,如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觸上怒,將廷杖,諸御史詣政府乞伸救,輔臣以上意為辭。” 原作

意義

廣義講

政府
政府
即指一個國家內行使國家權力的全部組織體系。在不同的國家,從廣義上看,主要在三種不同的含義上使用政府概念:

(1)國家機構的總體、總和,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常在這個含義下使用政府的概念。比如,國家領導人和外交代表——國家主席總理、人大委員長、外交部長、大使等在講話或行文中談到“我代表中國政府”時所說的政府就是指代表中國國家主要的中國政府總體或者代表整箇中國國家機構。

(2)政府等於國家機構的總體與執政黨之和。現代政治,基本上是政黨政治。在政黨政治的含義上,政府與政黨是一體的,這是當代大多數國家的現實。

政府指社會公共權力。就當代中國而言,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事實上是一種社會公共權力,而且是政府機構的核心;如果把中國共產黨組織排除在政府之外來分析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就無法解釋政府決策和執行的基本動力和行為,根本就是不得要領的。而且從比較政治學的視野來看,西方國家中政府的結構和功能更接近於中國共產黨的結構和功能。 原作

狹義講來

專指一個國家政權體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權力的組織體系。中國憲法規定,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檢察權,人民政府自動行使行政權。

政府指國家政權機構中的行政機關。政府作為統治階級行使國家權力、實施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日益複雜,政府職能將不斷擴大,政府機構也逐步完善;隨著國家的消滅,政府也將而消亡。

現代國家中的意義

在現代國家,一般由憲法和法律規定政府的結構、組成和職權。政府是國家機器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的職能是代表統治階級實行政治統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政府直接指揮國家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暴力機器,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進行政治統治。同時,政府還必須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這是政府進行政治統治的前提和基礎。政府的職權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指揮國家機器,維持統治秩序和社會秩序,調整各種社會關係,管理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社會福利等。對外,則發展與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保衛本國領土完整和主權不受侵犯,維護國家的獨立等。政府的職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擴大。

所謂一般意義的政府,即抽象的意義上所謂的超越國家和階級、超越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政府。

所謂國家機構的政府,是有階級社會的政府,它和國家、階級、政黨是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政府是國家機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階級鬥爭的工具,是政黨爭奪的主要對象。

由社會需要產生、凌駕於社會之上並為社會服務的公共權利機構,就是非國家機構的政府。

部門

政府一般設公安、司法行政、國防外交、財政、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科技、文教、體育、衛生、環境保護等職能機構,分別管理國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務。原作

分類

統治者人數分類

政府
政府
亞里士多德根據統治者人數的多少把政府分為3類:個人統治的君主政府、少數人統治的貴族政府、多數人統治的共和政府。

各機關關係分類

根據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相互關係,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可分為內閣制政府、總統制政府、半總統制政府、委員會制政府等。其中,總統制政府與內閣制政府是資本主義國家最主要的2種政府類型。

國家性質分

馬克思主義根據國家的性質把政府分為奴隸制國家政府、封建制國家政府、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和社會主義國家政府4種。

管轄範圍分類

按管轄範圍單一制國家的政府可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聯邦制國家則有聯邦政府、邦(州)政府。單一制國家的中央政府代表國家,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統一領導國家事務。地方政府則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和監督下,負責本區域內的公共事務。有的國家,由中央政府任免地方政府首長。聯邦制國家的聯邦政府代表國家,它依據聯邦憲法行使國家外交、國防、財政等主要權力。邦(州)政府則根據聯邦憲法和本邦(州)憲法和法律規定行使職權,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內對聯邦政府負責。原作

中國政府分類

政府政府

中國一般把政府界定為執行國家權力,進行政治統治並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機關。廣義的政府是國家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公共機關的總合。狹義的政府是指一個國家的行政機關,一般我們使用狹義的政府概念。政府是一個國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機關的總合。中國憲法規定: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行政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構成了中國的政府。

政府職權

——指法律賦予政府機關的權力。中國政府的職權是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賦予的。政府職權通常稱為行政權。

政府職責

——指政府因擁有法律賦予職權所產生的責任。.這體現了權責統一,有權必責。

政府職能

——指政府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功能。具體地說,就是指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在國家的政治,經濟以及其它社會事務的管理和服務中所應履行的職責及其所應發揮的作用。

部門服務

政府政府

國務院所屬各部委
外交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公安部 民政部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鐵道部 水利部 農業部 商務部 文化部 衛生部 人民銀行 審計署 人口計生委
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
國資委 
國務院直屬機構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工商總局 質檢總局 廣電總局
體育總局 安全監管總局 統計局 林業局 新聞出版總署
知識產權局 旅遊宗教
國務院辦事機構
僑辦 港澳辦 台辦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華社 中科院 地震局 氣象局 電監會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自然科學基金會
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糧食局 外專局 海洋局 測繪局 文物局 郵政局 食品藥品監管局 中醫藥局 外匯局 原作

全國省級政府網址

政府政府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北京市www.beijing.gov.cn 
天津市www.tj.gov.cn 
河北省(石家莊市)www.hebei.gov.cn
山西省(太原市)www.shanxigov.cn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www.nmg.gov.cn
遼寧省(瀋陽市)www.ln.gov.cn 
吉林省(長春市)www.jl.gov.cn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www.hlj.gov.cn
上海市www.shanghai.gov.cn 
江蘇省(南京市)www.jiangsu.gov.cn 
浙江省(杭州市)www.zhejiang.gov.cn 
安徽省(合肥市)www.ah.gov.cn 
福建省(福州市)www.fujian.gov.cn 
江西省(南昌市)www.jiangxi.gov.cn 
山東省(濟南市)www.shandong.gov.cn
河南省(鄭州市)www.henan.gov.cn 
湖北省(武漢市)www.hubei.gov.cn 
湖南省(長沙市)www.hunan.gov.cn
廣東省(廣州市)www.gd.gov.cn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www.gxzf.gov.cn 
海南省(海口市)www.hainan.gov.cn
重慶市www.cq.gov.cn 
四川省(成都市)www.sc.gov.cn 
貴州省(貴陽市)www.gzgov.gov.cn 
雲南省(昆明市)www.yn.gov.cn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www.xizang.gov.cn
陝西省(西安市)www.shaanxi.gov.cn 
甘肅省(蘭州市)www.gansu.gov.cn 
青海省(西寧市)www.qh.gov.cn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www.nx.gov.cn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www.xinjiang.gov.cn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原作

特點

(1)從行為目標看,政府行為一般以公共利益為服務為目標,在階級社會裡,它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服務目標;

(2)從行為領域看,政府行為主要發生在公共領域;

(3)從行為方式看,政府行為一般以強制手段(國家暴力)為後盾,具有凌駕於其他一切社會組織之上的權威性和強制力;

(4)從組織體系看,政府機構具有整體性,它由執行不同職能的機關,按照一定的原則和程式結成嚴密的系統,彼此之間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原作

電子政府

定義

政府
政府
根據2001年11月世界經合組織(OECD)的報告,電子政府的定義是:電子政府是指政府將新的信息和通訊技術(ICTS)運用到政府的全部職能中,特別是利用網際網路及相關技術的網路化潛能來改革政府的結構和運作。世界銀行對電子政府的定義更為全面:電子政府是指政府機構使用信息技術(廣域網、網際網路、移動通訊),改造政府與公眾、企業、其他政府機構的關係。這些技術可以服務於下列目標:更好地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改進政府與產業界的互動關係、通過使公眾更方便地獲得信息來增加公民權利、實現更有效率的政府管理。通過電子政府的構建,政府可以實現:減少政府腐敗、提高政府透明度、增加政府收入和節約成本。

起因

信息和通訊技術(ICTs)的發展和政府職能的演變導致電子政府的興起,信息和通訊技術(ICTs)特別是網際網路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使電子政府成為可能和必然。信息時代,政府職能的轉變使電子政府的發展成為必要,政府職能的擴大和複雜化則是電子政府發展的內部推動力。

內容範圍

電子政府涉及到一個廣泛的範圍,既包括政府內部的信息化、自動化,也包括政府與外部(公眾、企業、其他政府機構)的相互關係,並且後者是今天電子政府發展的最主要領域。
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電子政府包括三個主要方面:政府和公眾的互動(G2C)、政府和企業的互動(G2B)、政府機構和政府機構間的互動(G2G)。也有的將它進一步細分為:政府對公眾(G2C)、公眾對政府(C2G)、政府對企業(G2B)、企業對政府(B2G)、政府之間(G2G)五個方面。

作用

-簡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程式。比如政府可以藉助網路提供整合各部門服務和信息的“一站式服務”。
-消除政府管理的層級。與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通過電子商務給企業組織結構帶來的衝擊一樣,新的信息和通訊技術正在使得傳統的金字塔形式的政府官僚組織結構及其所決定的以橫向部門分割、縱向信息傳遞為特徵的政府業務程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需要。通過電子政府,新的網狀結構的政府組織形式、知識共享和業務單元橫向合作為特徵的政府業務處理程式正在探索之中。
-使得公眾、產業界、其他政府機構和政府雇員能夠更方便地獲得政府信息和服務。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政府網站越來越多地包括了就業、醫療、教育等公眾關心的問題。政府除了原有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外,越來越成為一個“信息化的服務型政府”。
-通過整合和消除多餘的組織和制度來簡化政府業務流程並減少成本。與其他信息化項目一樣,電子政府在成本和業務量上的“精簡效應”非常顯著。
-推動其他政府目標的開展。電子政府項目具有很好的“協同效應”。比如,合理設計的電子政府項目可以成功地消除政府腐敗現象。
-便捷政府的運作以提高對公眾的反應速度。公眾和企業對傳統政府的一個最大抱怨就是政府的反應速度太慢,藉助電子政府這一“基礎平台”,政府不但能夠利用先進的通訊技術提高反應速度,更可以通過簡化運作程式從根本上來提高反應速度

趨勢

隨著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和管理的變革,政府信息化已經從70年代的數據管理,80年代的信息管理,發展到今天的知識管理型電子政府。
第三代電子政府即建立在知識管理基礎上的知識管理型電子政府,適應正在來臨的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是電子政府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必然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