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村

孫家村

浙江孫家村位於分水江下游,背山面水,距桐廬縣城10公里。相傳自漢代風公嶺就是鐘山至浪石埠的來往必經古道,人稱車埠弄孫家。東和方埠鎮隔江相望,南和深畈村接壤,西至西北邊和扳頭、柴家邊、十字路口、聯峰以及宅里村以山相隔。民國時期屬常樂鄉;1950年為聯合鄉二村,鄉人民政府駐此;1958年為橫村人民公社聯中大隊;1984年為橫村鄉孫家村;現屬橫村鎮。由孫家、葛居山、陸家、滕家、山陰塘、泥牆屋、外新屋7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設在三頭山腳。山東孫家村位於郝家鎮府駐地以東1.5公里處,北與三沙相鄰,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濟南市章丘相公莊鎮孫家村

孫家村,位於山東濟南市章丘相公莊鎮東北部,屬於濟南市的一個自然村,人口大約1000餘人。地處丘陵、山區地帶,東依山東長白山,北與鄒平縣為鄰,西鄰姜套村,南鄰梭莊村。孫家村是當地的歷史古村,始建於明朝初期,擁有600多年的歷史。

浙江桐廬縣孫家村

孫家村孫家村政府
1949年前後,全村不到100戶,人口約300人左右。1956年接收淳安縣泰坑移民15戶75人,1958年接收江口移民28戶146人。1992年,全村538戶、1792人。孫家村總面積3.75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約5460畝,其中江邊洲灘0.85平方公里。西至西北邊山巒疊翠,山地總面積1594畝。1949年前孫家村絕大部分農戶都為佃戶。村區農田屬板頭、柴家邊、石青橋、宅里和皇甫村的田主富戶。50年代初土地改革後,村民分得了土地。糧田總面積800餘畝。1962年後,將一些荒地、低丘和洲地改田,至1978年,全村糧食耕地面積為1616.4畝。1983年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後,經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發展多種經濟作物,加之村辦企業和農戶造房、修建公路、機耕路、渠道等,1992年糧食耕地面積減少到1347.8畝。

1949年前農業結構單一,生產水平極低。以種糧為生。在陸家村僅有少量的楊梅,部分農民也零星種點桃、李、梨。農民種田靠天,怕澇、怕旱,幾乎每年都遭受旱澇災害。大部分農田往往遭災歉收或無收,所以糧食平均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1949年後通過不斷改良品種,改革耕作制度和興修水利,1956至1957年建造抽水機埠、雲塢畈和觀鳥窩水庫,1967年造塘塢水庫和排水渠,1979年造起800多米的防洪壩,排澇機埠,1989年實施園田化等,糧食產量逐步上升。1955年畝產達到200至250公斤,1958年單季改雙季後畝產上“綱要”,1978年畝產突破千斤關,1982年畝產1609.5斤,超"雙綱"。80年代以來,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37.9萬公斤。1992年農業總收入達248.54萬元,糧食單產973.7公斤,總產1347.86噸,分別創歷史最高水平。

1985年,開始試行糧食生產規模經營,組成年承包15畝以上的糧食大戶6戶。1986年發展到12戶,1987年由縣、鎮在孫家村搞農機化試點,並被列為杭州市農機化重點試點單位,1989年又被列入省適度規模經營與農機化重點單位,1989至1991年,由縣、鎮、村協作,承擔省重點攻關項目生態農業試點和糧食高產規模經營綜合配套技術--農業全程服務體系市重點攻關項目,成為杭州地區第一個農業全程服務體系示範村。成立了農業辦公室、農機化服務站,農業科技服務站和多種經營服務站,1991年又成立桐廬縣第一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在此期間,發展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任務2500公斤以上的糧食大戶78戶,其中提供1萬公斤以上的12戶。糧食大戶承包土地總面積占全村的41%,年提供商品糧任務25.73萬公斤。1987年糧食大戶袁興興被評為省勞動模範,1989年糧食大戶陸佰千被評為市勞動模範和優秀農民企業家。至1992年,有5戶相繼或連續被評為市優秀售糧大戶。

自1989年起,還發展了具有一定規模立體型綜合經營的26戶生態農業示範戶,實施400畝水利、機耕路、土地平整園田化配套工程,造良種倉庫,並相繼試驗成功稻田以水帶氮、水稻拋秧、機械化插秧,水稻旱育秧,畜魚聯養等農業新技術。分別獲省、市縣科技進步獎和豐收獎。至1992年,孫家村已形成生態型、規模型、基地化和商品型農業。擁有10個規模型養豬場,6戶養鴨專業戶,2戶養羊專業戶,擁有250畝商品魚基地,372畝乾、鮮果基地,25畝菜竹基地,1490畝山林基地,150畝速生意楊基地。較好地試行了農業雙層經營體制。孫家村成了省、市、縣農業科技示範村。

清代,在泥牆屋曾建有一個陶窯。1964至1978年先後由孫家、泥牆屋、外新屋、山陰塘和滕家生產隊辦起3座磚窯場,每個窯年總產值2000餘元。1978年後,由村集體創辦小五金廠、染皮廠、內衣廠、膠木廠、繡花廠、茶葉加工和軋米加工等小型企業,總產值為29.77萬元。1983年後,對原有的企業進行調整,創辦成立桐廬第一耐火材料廠,又與杭州紅蕾皮鞋廠聯辦紅蕾皮鞋一分廠,化學試劑廠,桐廬製革廠和小五金廠,磚瓦廠等,1988年工業總產值421.1萬元,稅利76萬元,純利潤26.37萬元。1992年有4家集體企業,6家個體企業,年工業總產值1278萬元,總稅利387.3萬元,上繳國家稅收126.53萬元。其中骨幹企業桐廬第一耐火材料廠總產值507萬元,年利稅43萬元。

村容村貌日新奮起直奔小康,1949年後的相當一段時期,由於以糧食為主的單一農業經營,村民生活雖有改善,但收入仍然較低,1979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59.8元。改革開放後,1987年上升到1073.4元,1992年提高到1636.1元。

1949年前100戶左右人家,僅有瓦房16間,其餘都是草棚。隨後二層樓瓦房逐年增加,到1984年後,三層、四層水泥結構大院式樓房一座座拔地而起,至1992年家家戶戶都有水泥結構樓房。

1949年前,山陰塘有一所子孫國小,學生50人左右。1949年後聯合鄉在孫家辦起一所鄉辦國小,1983年國小開設兩個國中班。1985年辦起幼稚園。目前每期入學有幼兒百人。1989年成立老年委員會,60歲以上老人每年能享受一定的養老補貼金。1979年辦起醫務室,1989年開始家家戶戶裝自來水。1991年接通了由橫村播出的閉路電視。1992年擁有各型號機車150多輛、私人汽車2輛。有251戶人家改柴灶為煤氣灶。

山東名村

孫家村東孫家村
孫家村始建於明洪武二年至崇貞十七年(公元1368年)至今已有600餘年。全村320戶,人口885人,耕地約973畝,園地26餘畝,林地150餘畝,水庫四座,池塘兩處,面積80餘畝,儲水量約12萬立方米。

近幾年,孫家村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擁有養雞專業戶22戶,年出欄量150000餘只,養羊專業戶14戶,年出欄量約為1500隻;養豬專業戶2戶,年出欄量300餘頭。全村逐步形成了以農業為依託,以養殖為龍頭,以勞務輸出,承攬工程為創收的經營格局,農民家庭收入逐漸打破完全依靠農業收入為主要來原,出現了多元化創收的新局面,人均收入穩步增長。

村兩委會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對全村規劃建設進行了調整,現在新村已初具規模,公路寬闊,街道筆直,綠樹成蔭,戶戶建了沼汽池,改廁、改圈,改院相結合,解決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沼液還是優質肥料,進而改善了生態環境

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村兩委還積極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演出節目宣傳計畫生育,“十星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的評選活動。把遵紀守法,勤務致富,孝敬父母,鄰里和睦為標準。豐富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

遼寧名村

孫家村遼寧孫家村

五龍背鎮孫家村位於遼寧五龍背鎮中心南部,區域面積4.5萬畝,區域內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為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社會情況。孫家村現有10個村民組,現居住農戶750戶,現有農業人口2700餘人,農村勞動力2100餘人。2、資源現狀及農業發展情況。孫家村村域內耕地面積5600畝,其中60%耕地集中連片。耕地種植結構為大田4850畝,水田350畝,菜田400畝。五龍背鎮孫家村集體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村委會班子成員思想解放程度高,工作開展有新思路,是真抓實幹型的領導班子,2006年被市列為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孫家村集體經濟主導產業的現狀。一是食用菌雙孢菇生產基地。該基地是2005年秋由村投資,在孫家村3組新建10溫室暖棚占地50畝開始試種。經過半年的試種植,效益很可觀,同時帶動本村農戶個人投資,在原有的10個溫室暖棚基礎上又新建11棟溫室暖棚。現雙孢菇生產基地,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200多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每年產值100~300萬元,淨收入達40萬元。二是藍莓基地。該基地是由瀋陽藍金公司與村合資,占地600畝,生產陸地藍莓。該基地是今年春天定植,但由於藍莓本身的生長因素,兩年後可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每年產值2000元,淨收入達200萬元。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100餘人。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樂業鎮孫家村

村情概況

孫家村孫家村

孫家村隸屬於樂業鎮黑山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樂業鎮北邊,距離村委會6公里,距離樂業鎮17公里。國土面積2.05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910毫米,適宜種植辣椒、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182.88畝,其中人均耕地0.73畝;有林地111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戶,有鄉村人口278人,其中農業人口278人,勞動力15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4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6.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2.88畝,人均耕地0.73畝,主要種植辣椒等作物;擁有林地1110畝;荒山荒地819.62畝,其他面積96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5萬元,占總收入的47.57%;畜牧業收入60.3萬元,占總收入的50.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3頭,肉牛20頭,肉羊59頭);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49%。農民人均純收入167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40.88%),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辣椒,主要銷售往省外。2008年辣椒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2.4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辣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辣椒產業。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