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

畜牧業

畜牧,是指採用用畜、禽等已經被我們人類人工飼養馴化的動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獺、鵪鶉等野生動物的生理機能,通過人工飼養、繁殖,使其將牧草和飼料等植物能轉變為動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絨、皮張、蠶絲和藥材等畜產品的生產過程。是人類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的極重要環節。畜牧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種植業並列為農業生產的兩大支柱。畜牧學是研究家畜育種、繁殖、飼養、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設、畜產品加工和畜牧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科。

基本信息

概述

畜牧業1畜牧業1

畜牧業是指用放牧、圈養或者二者結合的方式,飼養畜禽以取得動物產品或役畜的生產部門。它包括牲畜飼牧、家禽飼養、經濟獸類馴養等。畜牧業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

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

①提供肉、奶、蛋類等動物性食品。

②為工業提供羊毛、山羊絨、皮、鬃、獸骨、腸衣等原料。

③通過畜產品出口取得外匯。

④促進畜牧業投入品工業和畜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增加勞動就業機會。

⑤為農作物生產提供有機肥料。

⑥增加農民收入。

⑦為農業和交通運輸業提供畜力。

⑧促進廣大牧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加強各民族間的團結。

特點

畜牧業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

(1)它的擴大再生產同各類畜禽內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關係。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結構,對加快畜牧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2)飼料是畜牧業的基礎,只有不斷解決好飼料問題,才能加快畜牧業發展。

(3)畜牧業的商品性很高,而產品又不便於運輸而且易於腐壞。因此,要求收購、加工、貯藏、運輸等方面密切配合。

(4)畜牧業對於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有較大的適應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飼。

由於存在這些特點和要求,因此,發展畜牧業必須根據各地的自然經濟條件,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畜牧業主要包括牛、馬、驢、騾、駱駝、豬、羊、雞、鴨、鵝、兔、蜂等家畜家禽飼養業和鹿、貂、水獺、麝等野生經濟動物馴養業。它不但為紡織、油脂、食品、製藥等工業提供原料,也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豐富食品,為農業提供役畜和糞肥。故搞好畜牧業生產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資,增強民族團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畜牧業的條件是:自然條件適宜,即光、熱、水、土適合各類牧草和牲畜的生長發育,草場面積較大,質量較好,類型較多;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生產潛力很大,能做到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廣大農民具有從事畜牧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能等。畜牧業的類型很多,其中按飼料種類、畜種構成、經營方式,可分為牧區畜牧業、農區畜牧業和城郊畜牧業。

類型

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草場廣闊,適用於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這種農業地域類型。

畜養類別:

在美國、阿根廷的大牧場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大牧場上,養羊占重要地位。

代表國家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場牧牛業,因其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世界大牧場經營的傑出代表。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牧牛業的分布潘帕斯草原牧牛業的分布

氣候溫和,草類茂盛,是世界上優良的天然草場之一;地廣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為牧場的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就在這裡自由自在的放牧。歐洲人到來之後,潘帕斯草原逐漸被四周圍有鐵絲網的大型放牧場所分割,

粗放的自給自足的放牧業被密集的商品畜牛業所取代。大牧場歸牧場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牧牛人,被牧場主僱傭到牧場來放牧牛群。

阿根廷地廣人稀,所產牛肉主要供出口。鐵路的貫通,便於把肉牛運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後外運;海上冷凍船的發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場擴展到歐洲。為了保證潘帕斯牧牛業的發展,阿根廷人一方面採取圍欄放牧、劃區輪牧,種植飼料,打井機保證人畜飲水和牧草生長用水等措施,使牧場不退化;另一方面飼養良種牛,加強對良種牛的培育,以及對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業商品化、專業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為牧場放牧業的典型。

特點

大牧場放牧業具有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區位條件

潘帕斯草原的牧牛業景觀潘帕斯草原的牧牛業景觀

氣候溫和,草類茂盛,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勢平坦,距海港近,

科技水平高等。

優勢條件

地價低廉,地廣人稀,草類繁多,生長茂盛,溫和的亞熱帶氣候,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經營管理

商品率高,規模大,培育優良種牛,先進冷凍保鮮技術,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闢水源種植飼料。

發展措施

1.培育良種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種牛是歐洲人帶來的。後來,阿根廷人加強了對良種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並在這一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2.改善交通運輸條件

修通了橫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鐵路。這樣,大牧場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運往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裝船運往國外。

3.開闢水源

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機井,以保證牧草的正常生長以及提供牛群和人們的飲用水。

4.種植飼料

種植一些飼料作物或牧草,以補充放牧時天然牧草的不足。

乳畜業

奶製品奶製品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發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場的商品化、集約化畜

牧業地域類型,其主要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乳畜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西歐和中歐一些地區氣候溫涼、潮濕,多雨多霧,日照少,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奶牛除需要多汁牧草外,還需要含蛋白質較高的精飼料。西歐乳畜業地區既種植優質牧草,也種植精飼料作物。在區位選擇上,西歐城市化程度高,人們有飲用牛奶的習慣,因而生產牛奶為主的乳畜業位於大城市周邊,而生產乳製品的乳畜業離城市比較遠。西歐乳畜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有專門的自動化擠奶設備,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問題。

西歐地形分布西歐地形分布

牧業發展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畜牧業迅速發展,畜牧業產值不斷提高,自1949年的33.7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億元;1990年,畜牧業產值進一步增加到1967億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業產值已經超過20000億元,占全國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為30.04%,可見隨著中國畜牧業產值的不斷增加,其在農業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2010年畜牧業已經成為中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特色突出,區域化布局、市場化特徵鮮明。到2015年全國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10-15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6%。同時,還首次提出對畜牧業的金融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畜牧業貸款擔保基金、擔保公司,為養殖加工龍頭企業融資提供服務。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規模化養殖企業突破資金、規模瓶頸。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畜牧業生產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生產方式快速轉變,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市場有效供應能力不斷加強。2010年中國肉類、禽蛋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類產量居世界第三位。隨著產量的增長,中國人均畜產品占有量也持續上升,1978年,全國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別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別達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別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2010年,我國城市居民仍處在穩步增加動物性食品消費的“上升”階段,特別是牛羊肉、禽肉、液態奶和乳製品、水產品,還將出現迅速增加的態勢。而隨著廣大農村居民收入增加,肉類和蛋類消費將會出現一個迅速增長的階段。農村奶類消費現實需求的出現可能會晚一些年,但其潛力會更大。總體而言,未來15-20年內,中國居民的畜產品消費將進入穩定增長時期。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十二五”期間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將顯著增強,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預計到2015年,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8500萬噸、2900萬噸和5000萬噸,羊毛產量達到43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6%。畜牧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將繼續帶動獸藥行業穩步向前發展。

農區

改良育肥牛改良育肥牛

農區以舍飼為主的畜牧業稱農區畜牧業。

農區畜牧業的特點是:

①以耗糧型副產品畜牧業為主。家畜種類主要是消耗糧食較多的豬、家禽、役畜 和山羊等,飼料來源是棉子餅、豆粕、穀殼、麥麩、山芋等農業副產品、飼料陳年糧、秸稈和野草、野菜等,並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

②兼用型畜牧業比較發達,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養牛業、養馬業和養驢業等。

③以舍飼為主。除了在農作物收穫後進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餘時間均在畜舍內進行人工飼養。

④飼料費用占的比重比較高,一般占畜牧費的65%以上。能充分實現農牧結合,經營管理較為細緻,生產水平較高。經營方式主要是農家副業,還有國營牧場和畜牧專業戶。農區畜牧業仍是中國畜牧業的主要部分。

牧區畜牧

在草原和荒漠地區,以放牧為主的畜牧業稱牧區畜牧業,家畜主要是草食動物。特點是:

1、經營管理粗放。

2、農牧結合不密切。

3、飼草供應季節性波動大。

4、易受災害性天氣的威脅。

5、家畜生產力低而不均衡。

中國的牧區位於北部和西部邊疆,包括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區,共有266個牧區、半農半牧區縣(旗),面積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0%以上,牧畜頭數占全國牲畜總頭數的22%。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合理利用和保護現有天然草場;重點進行草原建設和其他建設,如開發水源,貯草備料,改善牧業生產條件;調整畜群結構,發展季節性生產,如羔羊當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揚夏飽秋肥之長、避冬瘦春乏之短;農、林、牧結合發展;採取適用技術,加速技術改造等。

草地

改良波爾山羊改良波爾山羊

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將草地作為飼草刈割地以飼養牲畜的畜牧業即 草地畜牧業。中國草地從植物群落著生的性質,可以分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類;從草地的分布情況,可以分為北方草場和南方草山草坡兩類。中國草地畜牧業存在的問題是:草地資源退化,畜牧業生產力水平低。除經營方式不夠先進外,也與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差有關。

發展草地畜牧業的主要途徑是:

①改良草地。

②有條件的地方擴大人工種草。

③建設牲畜棚圈。

④加強服務體系建設。

⑤改革不合理的流通體制。

半農

沿長城南北呈狹長的帶狀分布,是農區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應基地之一。本區歷史上曾是農牧業交替發展變化較大的地區,以具有漢族經營純農業與蒙古族經營純牧業的生產方式為特色。區內旱作農業與放牧畜牧業交錯分布,畜牧業兼有純牧區放牧與農區舍飼的特點。區內科爾沁草原和壩上高原等天然草場以放牧牛、馬、羊為主,是肉、乳、細毛的重要生產基地。此外,寧夏的鹽池、山東匯農牧業、同心及內蒙古毗鄰地區,歷來以發展灘羊為主,所產二毛裘皮尤負盛名。

城郊

主要分布於城市和大型工礦區周圍,以飼養豬、雞、奶牛等畜禽為主,為城市、工礦區直接提供肉、蛋、乳等畜產品。除郊區農村集體與個人舍養畜禽外,還有奶牛飼養場、大型機械化養豬、養雞場,形成技術水平和商品率均較高的城市、工礦區副食品基地。

污染表現

畜禽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含氮化合物、鈣、磷、可溶無氮物、粗纖維、其他微量元素、某些藥物,各種成分的含量隨畜禽品種、飼料、飼養方式等不同而不同,隨糞便排出後將對空氣、水源、土壤等產生污染。廢棄物包括蛋殼、內臟、毛髮、血液和下腳料,這些廢棄物及時回收加工後可成為有用物質,如不及時處理,與糞便一同丟棄,那么也會與排泄物一同成為污染物。

傳播共患病

據統計,由動物傳給人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有90餘種,這些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載體是糞便及排泄物。在豬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傳給人的寄生蟲病。2005年6月在四川省發生了豬的鏈球菌病傳給人致數十人死亡的病例。在禽方面,最為嚴重的就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致2人死亡案例和2004年在廣西叮噹鎮發生的禽流感案例。在牛方面有口蹄疫病,2001年3月份,英國大量偶蹄獸發生口蹄疫,在處理病畜中發生2例工作人員感染,還有炭疽病、布魯氏病、結核病感染也為常見。在人畜共患傳染病中,烈性疾病給人類造成很大威脅。

水體富營養化

家畜糞尿及畜產品加工場污水隨意排放極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這些污物不經處理直接排入自然水體,如水庫、湖泊、稻田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如藻類,獲得氮、磷、鉀等豐富的營養後立即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在池塘威脅魚類生存,甚至死亡。在媒體上常見的是工業污水引起魚類死亡,在實際中的畜禽場旁的魚塘魚類死亡常有發生;在稻田使禾苗徒長、倒伏、稻穀晚熟或不熟,使水稻絕收。由於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中的有機物在水底層厭氧分解,產生硫醇等惡臭物質,使水體變黑變臭, “富營養化”的水體很難再淨化和恢復生機,這也是畜牧業生產污染的一個主要對象。

藥物殘留

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已成為畜禽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由於經濟利益驅動和人們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藥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產品(包括肉蛋奶)藥物殘留。這些產品通過人們的攝食轉移到人體內,影響身體健康。如氯黴素,它主要損害人的造血系統,引起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的發生;有機氯藥物中的DDT毒性強且穩定,通過生物可使含微量的DDT富集到嚴重的致癌危害程度。

重金屬公害

重金屬公害大的有汞、鉛、砷、鎘等,重金屬不能被降解為無害物,它們進入水體和土壤後,部分被動植物所吸收,並有逐級富集作用,可致使人畜中毒、死亡或患癌症。

飼料添加劑和促生長劑對畜產品的公害

由於人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顧添加劑和促生長劑形成的公害時有發生。如1999年6月發生在比利時的肉、蛋、奶污染二惡英事件,給比利時及歐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985年英國發現首例瘋牛病,1996年以來法國、丹麥、德國等歐盟各國相繼發生瘋牛病,給歐洲的肉牛業造成嚴重的打擊,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動物骨血粉用於飼料添加劑。促生長劑如常見的“瘦肉精”(化學名為鹽酸克倫特羅),在飼料中添加可使豬生產速率、胴體瘦肉率提高10%,雖然能提高經濟效益,但其殘留給食用的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污染對策

制定防止污染的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監督

根據我國畜牧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和水平,找出一套可行的畜牧環境質量標準和畜禽排泄物及廢棄物排放標準,為現有規模化畜禽場及新建、改建、擴建畜禽場的規劃和管理,提供理論和法律依據,將畜禽場環境治理納入法制管理軌道。建立健全專業的畜牧業環境質量監督機構,對畜禽場的各方面引起的污染作出相應的規定,摸清畜禽場及對周邊空氣、土質、水體、河流、湖泊等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以便治理,達到對畜牧業環境治理的目的。

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畜牧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傾斜,調動畜牧業對環境污染治理的積極性,鼓勵畜牧企業在經營中不斷得到經濟效益的同時,合理安排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投入,以及對安全畜產品生產的投入,以達到畜牧業持續發展的效果。

生物飼料

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糞便中氮的污染,是消除畜牧生產污染的“治本”之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了採用培育優良品種、科學飼養、科學配料、套用對人體安全又能促進畜禽生長的添加劑等手段外,還套用生態營養原理來開發環保飼料。

生態工程技術

通過畜牧業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進行無廢物、無污染的畜牧業生產。生態工程是利用現代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和規律,運用系統工程來指導畜牧業生產,並將通過經濟與生態良性循環來實現畜牧業的優質、高效和持續發展。

獸醫防疫體系

畜禽疫病是嚴重危害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據農業部1993年的畜禽死亡調查估測,豬約為12%,家禽為20%,牛5%,以此推算,一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30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目。所以,只有建立健全全國自上而下的獸醫防疫體系,達到全國性的防治面,減少畜禽死亡率,保證畜禽健康生長,從而保證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安全保障體系

利用畜禽疫病診斷監測手段,以及強化畜禽產地、屠宰、運輸、市場等環節的檢疫監控並逐步加強對飼料和添加劑、獸藥和生物製品、動物健康狀況、有害物殘留、畜禽場環境狀況、畜產品加工及銷售過程等的安全監控,尤其要加強畜產品銷售過程中的監督和執法力度,杜絕不法商販用不合檢疫衛生標準的肉食品來擾亂市場,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用靠綠色環境生產綠色畜產品,以達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就促進和保證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存在問題

1標準化程度不高,整體生產水平較低

在所調查的70個規模養殖場中,基本達到“六化”標準(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的只有2個,比例極低,標準化程度與歐盟、美國等相比差距非常大。

2飼料獸藥企業整體實力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調查的86家飼料生產企業,80%以上年生產規模不足50000t;26個獸藥生產企業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僅占23%,與兄弟省區同類企業相比差距較大。調查的26家獸藥生產企業中,18家都是將買來的原料進行簡單混合或滅菌分裝,產品技術含量低;15家飼料生產企業中12家為引進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在產品研發方面,26個企業中只有5個設立了專門的研發部,僅占19.2%。

3服務體系亟待加強,難以滿足工作需要

30個畜牧技術推廣機構中,73%的單位工作條件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村級防疫員工資待遇差、學歷低、年齡大。74.4%的防疫員年工資待遇不足1200元;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7.2%;40歲以下的僅占23.4%。70個縣站人員編制平均為18.5人,73%的單位反映由於編制太少不能滿工作需要,59%的單位近五年沒有招錄本專業大中專畢業生。56%的縣區和40%的鄉鎮本專業技術人員在70%以下,17%的縣區和50%的鄉鎮46歲以上職工的比例超過50%。在100個調查對象中,69%的縣站和60%的鄉鎮工作經費緊張,難以保障工作正常開展。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勞動保護缺失。全省只有安塞和吳起等個別縣為防疫員辦理了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商業險種。

4人才資源匱乏,與產業發展不協調

在農村缺乏青壯年、有文化的勞動力現象突出。100個調查村中,勞動力年齡在45~60歲的占65%以上,國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8%,直接影響畜牧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的推廣;規模場缺乏既懂專業又懂經營的場長、經理型人才。在調查的70個規模養殖場中,48.5%是外行老闆;技術推廣缺乏現代畜牧業發展服務型人才。30個畜牧技術推廣機構,熟悉圈舍設計及設備配置的技術人員不足8%,會解讀DHI報告的僅8人,掌握TMR技術的僅4人;技術支撐缺乏實驗室檢測、檢驗人才。20個縣級動物疫控中心,能夠滿足獸醫實驗室正常工作開展需要的只有11個縣,現有人才資源與高速發展的畜牧業不協調。

5制約因素多,政策支持乏力

投資大、風險大、污染大,貸款難、用地難、保險難,“三大三難”問題成為當前制約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戶均自有資金5~8萬元,但1個年出欄200頭的養豬農戶需要投資18萬元左右;建設1個“石羊模式”(石羊肉雞模式就是以石羊集團為龍頭,採取“公司+農戶”的訂單模式,由集團與養殖戶簽訂長期飼養契約,指導建設標準化肉雞飼養圈舍,統一供雛、供料、供藥、防疫、回收肉雞)、存欄5000隻肉雞的圈舍需要投資15萬元左右,超出了普通農戶的投資能力;68%的調查對象反映疫病風險大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51%的調查對象反映市場風險大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等,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63份調查問卷反映貸款難是制約畜牧業擴大生產的最大障礙,70個規模場僅12家取得銀行信貸。58份調查問卷反映用地難制約著畜牧業規模化的快速擴張。對高風險的養殖業缺乏完善的保險體系,例如母豬1000元保險政策與每頭母豬3000元以上的成本價懸殊較大,不能有效保護農民的利益,畜牧業保險體系不健全。

生產形式

一、奶業生產——形勢嚴峻,亟待深化改革和服務

雖然在奶價雙軌制的保護下,我省奶業運行較為平穩,但受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養殖效益有所下滑,產業發展壓力較大,奶業增長速度放緩。但在高端產品需求量日趨旺盛的形勢下,今後一個時期,預計規模牧場建設勢頭不會減弱,我省奶業將由數量擴張型逐步向質量效益方向轉變,產業素質將逐步提高。

二、生豬生產——低效、低速,相對穩定

2012年,我省生豬價格和效益持續低迷,但始終保持在盈虧平衡點之上,產業基礎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發展後勢依然充足。今後一個時期,生豬供給仍然充足,預計價格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生豬價格仍將在較低水平震盪運行,有所回升,生豬生產將在微利中平穩運行。

三、牛羊生產——基礎不穩

受能繁母牛飼養效益低、農戶大面積退出以及草原封育、肉羊舍飼技術有待進一步推廣等因素影響,近幾年肉牛肉羊價格持續走高,但基礎母牛存欄仍呈下滑趨勢,產業發展後勁不足,亟待出台相關政策予以引導扶持。

四、蛋肉雞生產——受供求關係影響大幅波動

雖然全年蛋禽生產波動較大,但由於禽類生產周期短、恢復快,從全年來,我省蛋肉雞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雞蛋價格已接近同期水平,預計明年蛋雞生產虧損可能性不大,養殖利潤較為合理,不會有這么大的波動。

畜牧學

研究家畜育種、繁殖、飼養、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設、畜產品加工、畜牧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大體包括基礎理論和各論兩部分,前者以家畜生理、生化、解剖、遺傳等學科為基礎,研究家畜良種繁育、營養需要、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等基本原理;後者在上列學科的基礎上,分別研究牛、羊、豬、兔、禽等畜禽的具體飼養技術、飼料生產技術、畜產品深加工與產品開發技術,以及經營管理方法等。

埃及畜牧

牧場區一般在灘涂與沼澤,靠近尼羅河或運河,有的在三角洲地區。

人們能從陵墓的一些浮雕上看到牧民生活的場景,他們帶著狗從一個牧場到另一個牧場,隨身帶著晚上可以攤開睡覺的席墊,有時在草屋中準備一頓簡單的飯或堆一堆篝火燒烤飛禽。

埃及畜牧方法

他們會給自己養的動物起倍感親切的名字,帶著它們趕往水草豐美的地方,懷裡常抱著不能長途跋涉的幼崽,以免它們在涉水時被潛藏的鱷魚吞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