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店鎮

青雲店鎮

青雲店鎮是京南一個大鎮,是古老而又年輕的集鎮。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青雲店鎮青雲店鎮

青雲店鎮位於北京市東南郊大興區東部,北距永定門25公里、西距大興新城黃村16公里、南距廊坊市38公里、東部與通州區接壤,鎮域北部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瀛海地區相毗鄰。轄區總面積約70平方公里,轄49個自然村,常住人口約3.3萬人。104國道貫穿鎮域南北,在鎮域北部與南六環路十字相交,並與鎮域內的區鎮級公路共同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鎮域內共有341路、926路公車、環城5路、6路、8路、9路、940路等20餘條汽車運營線路途經或起始鎮內。便利的現代交通網路為青雲店地區在新世紀的騰飛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按照“工業強鎮、農業富鎮、產業帶鎮”的發展目標。青雲店鎮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緊緊依託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現代都市型農業的多元化產業格局。青雲店鎮共入駐企業325家,涉及服裝、建材、機電、食品等7大行業,其中以寶金龍食品廠、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聯賓塑膠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日昌電氣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為龍頭的規模型企業34家;發展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近萬畝,形成以西洋梨種植、西甜瓜、食用菌、特色蔬菜和反季節蔬菜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2006年,青雲店鎮依託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資源優勢成功申請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建設項目,為推進全鎮農業實現產業化經營邁出了歷史性轉折的一步。

歷史沿革

1949年建青雲店區,1953年置鄉,1958年改公社,1985年復置鄉,1990年建鎮。1996年,面積40.1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青雲店一村、青雲店二村一、青雲店二村三、青雲店三村一、青雲店三村二、青雲店三村三、青雲店四村青雲店五村、青雲六村、尚莊、老觀里、顧莊、東辛屯、小回城、大回城沙堆營、垡上營、解州營、霍州營、孝義營石州營、東店、大谷店、小谷店、太平莊、東孫村、沙子營、東鮑辛莊、西鮑辛莊、馬鳳崗、西杭子31個行政村。

名稱來歷

青雲店鎮青雲店鎮

大興青雲店是京南一個大鎮,是古老而又年輕的集鎮。據口碑資料和史書記載,此鎮形成與明達於清。遼、金、元以前此處是古戰場,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到了明朝初期,燕王朱棣打敗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建文四年六月(1402)做了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後,九月乙未,“徒山西民無田者實北平,賜之鈔復五年”。(明史-記志第一冊75頁)。青雲店地區絕大多數人都是那時從山西移民過來的,包括所謂的七十二連營。

青雲店鎮北頭以及老觀里以東各村原來老基地都是兩間半,就是那會兒移民時平均分配住宅基地的痕跡。青雲店鎮上的歷史沒有青雲店東的東店村早。原來的集市不在青雲店鎮而是在東店這個村。到大清光緒三年即(1877年)集市方從東店村遷到青雲店現在這個集鎮。移海滄桑多年變化,青雲店這塊風水寶地越聚人口越多。到了大清嘉慶年間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青雲店鎮北頭,清嘉慶庚辰(1820年)重修真武廟碑文記曰:“京都右安門苑南清潤店,京南之巨鎮也,-----”。可見到清朝中後期,青雲店就形成大鎮了。

據口碑資料,青雲店最早叫西店、清潤店,後改名青雲店。起初青雲店只有現在的鎮中心一塊二三十戶人家。司、楊、侯、竇四姓。周圍有幾個小自然村,如南張村(有說馬林店村)北馬店、東墳上、西墳上等,逐年外來人口遷至定居,如青雲店吳氏大戶,家譜記載是大明萬曆年間從江蘇遷來的。文家是大清末年從山東樂陵遷來的等等。多年聚而連片,成了大鎮。由西店、清潤店從哪年哪月改為青雲店的?有個口碑傳說:原來清潤店鎮南頭,有家有名氣的客店叫“馬林店”。每逢朝廷大畢之年,就有南方舉子進京趕考的在此落腳。有一年幾個舉子同住此店,店主熱情招待。晚上舉子聚而談論科考之事。一個年輕的舉子問:“各位台兄,做事以何為本?”眾答:“上效朝廷,以民為本。”暢談盡性,各歸房休息。當晚這個年輕的舉子做了一個夢。夢見他考上了頭名狀元,官運亨通青雲直上,並被皇上封為八府巡案欽差大臣,他一路除贓官,斬惡霸,為民請命,真是痛快淋漓。第二天清早,他把店主和舉子們叫到一塊,敘述其夢。有人譏諷他說:“此乃真是黃粱好夢。”而返,他認真對店主人說:“你店何不改叫青雲店?”店主不解的問:“為何改這個名?”舉子說:“此店距京城還有一站地,舉子們去京趕考都在此店下榻。從此進京青雲直上。步步青雲豈不美哉。吉利乃招攬生意之本也。”店主認為言之有理,把“馬林店”改為“青雲店”。這個舉子在興致正高時提筆書寫了“青雲店”三個大字。後這個舉子真的考上了狀元,而後還專門再光顧此店。

年深日久後,清潤店也改叫了青雲店,什麼時間改的不祥,不過光緒十三年三月(1887年)重修真武廟碑文又有這樣的記載:“京南五十里有巨鎮曰青雲店”。

行政區劃

老觀里村、顧莊村、東辛屯村大回城村、東回城村石州營村、孝義營村、沙堆營村、霍州營村、垡上營村解州營村、尚莊村、沙子營村、青雲店一村、青雲店二村一村青雲店二村三村青雲店三村一村青雲店三村二村青雲店三村三村、青雲店四村、青雲店五村、青雲店六村、東店村、西杭子村小谷店村、東孫村、太平莊村、大谷店村、西鮑辛莊村、東鮑辛莊村馬鳳崗村、東趙村、北野廠村南大紅門村北辛屯村、北店村、小鋪頭村、曹村、寺上村、棗林村、大張本庄村、小張本庄村、泥營村垡上村、西大屯村、中大屯村、東大屯村、楊各莊村、高莊村。

農業現狀

青雲店鎮 農業青雲店鎮 農業

青雲店鎮地處北京東南郊,西距大興衛星城6公里,北距永定門18公里,東距京津塘高速路6公里,南六環高速路與104國道十字交叉穿越於本鎮,轄區總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勞動力1.5萬人,行政村49個。基本農田面積59000畝,土地平整肥沃,成方連片,是供應北京市優質無公害肉、蛋、奶、菜、糧等農產品的主要地區之一。

該鎮結合區位資源物質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設施蔬菜、精品果林業、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種業四大農業主導產業,並初具一定規模。同時,積極引導農業企業和農民向著精品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提升市場占有份額,積極扶持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發展後勁足而且具有規模效益的龍頭企業及基地。

一、主導產業現狀

(一)優質高效設施蔬菜
青雲店鎮有常年菜田10000畝,其中設施保護地面積5000畝,主要以大東高科種植中心、垡上營設施園區為主,常年生產各類無公害、有機蔬菜,年產量15000萬公斤,品種主要包括各類葉菜、果菜等幾十個品種。

(二)精品果業
青雲店鎮現有精品果林面積9000畝,占全鎮基本農田面積的11.9%,其中:精品梨種植面積4000畝;主要品種有:日本黃金梨、園黃、豐水梨及十幾種西洋梨;精品桃、蘋果種植面積3000畝,桃的品種有:久寶、晚秋、番桃等,蘋果品種紅富士、紅星等。年各種果品產量451萬公斤。已形成南六環路,東趙村至北辛屯地段精品梨產業帶,種植面積2500畝,適於旅遊、觀光、採摘。2005年春在市、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青雲店鎮在解洲營村建成220畝櫻桃示範基地。種植品種有:美早、拉賓斯、早大果等十幾個優新品種。預計3年結果,5年豐產。

(三)畜牧業
全鎮現有存欄奶牛2878頭,其中:100頭以上的養殖小區、場12個,年產鮮奶2750萬公斤。年出欄商品豬30000頭,其中:500頭以上的豬場有4個,,1000頭以上的種豬場2個,年出欄種豬20000頭。年出售鮮蛋450萬公斤。年出欄肉羊50000隻。年出售肉鴨34萬隻,其中有十萬隻以上鴨場1個。

(四)種植業
全鎮優質小麥、玉米兩茬種植面積30000畝左右,小麥使用品種為:京9428、京東12;玉米主要使用品種為:農大系品種。其中優質小麥9428品種繁育基地3000畝,可供60000畝地小麥用種。

二、園區建設情況

該鎮現已形成園區的有2個,一是解洲營村龍興莊園觀光、採摘、旅遊園區;二是大東科技園區,包括大東辣仔加工廠、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主要種植品種品種有:航天大椒、紫甘藍、黃瓜、綠菜花、番茄等15個品種,進行精包裝,銷往本市及全國各地。

三、服務組織建設情況

該鎮有各農民逐項合作社組織17戶(北京青雲店寶山大豆產銷合作社、青雲店中草藥協會、青雲店鎮小谷店奶牛合作社、北京青雲錦秀苗木園藝協會、北京巾幗巧繪果品產銷協會等),服務組織根據市場需求積極推廣各種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及病蟲害防治,負責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四、農產品加工企業

該鎮現有農產加工企業8家,其中有一定規模對本地有帶動作用的有3家,即:“奶製品加工廠”——伊利、“果醬生產企業”——三樂元、“王致和品牌的腐乳加工廠”——寶金龍。

郵政編碼

青雲店鎮青雲店鎮

102605 [2008年代碼]110115103:~001青雲里社區 ~200老觀里村 ~201顧莊村 ~202東辛屯村 ~203大回城村 ~204東回城村 ~205石州營村 ~206孝義營村 ~207沙堆營村 ~208霍州營村 ~209垡上營村 ~210解州營村 ~211尚莊村 ~212沙子營村 ~213青雲店一村 ~214青雲店二村一村 ~215青雲店二村三村 ~216青雲店三村一村 ~217青雲店三村二村 ~218青雲店三村三村 ~219青雲店四村 ~220青雲店五村 ~221青雲店六村 ~222東店村 ~223西杭子村 ~224小谷店村 ~225東孫村 ~226太平莊村 ~227大谷店村 ~228西鮑辛莊村 ~229東鮑辛莊村 ~230馬鳳崗村 ~231東趙村 ~232北野場村 ~233南大紅門村 ~234北辛屯村 ~235北店村 ~236小鋪頭村 ~237曹村 ~238寺上村 ~239棗林村 ~240大張本庄村 ~241小張本庄村 ~242泥營村 ~243垡上村 ~244西大屯村 ~245中大屯村 ~246東大屯村 ~247楊各莊村 ~248高莊村
附:垡上鄉位於大興區中部。距市中心18千米,距黃村10千米。通黃路、104國道過境。1974年前屬青雲店公社,1974年為垡上公社,1984年置垡上鄉。1996年,面積29.8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垡上、高莊、楊各莊、倪營、小張本庄、大張本庄、寺上、棗林、小鋪頭、東趙村、北野場、南大紅門、北辛屯、北店、曹村、西大屯、中大屯、東大屯18個行政村。

文物遺址

青雲店鎮文藝活動青雲店鎮文藝活動

《重修真武廟碑記》
清光緒十三年三月,青雲店鎮北頭,現三村三地帶有一座“真武廟”。一九五八年只發現一塊《重修真武廟碑記》。當時碑南向。額座均雕二龍戲珠。豆清石。額明“萬古流芳”。碑高2.8米,寬0.6米.陰文為,高南五十里有巨鎮青雲店北其有古廟一所。前靈宮者,後計母位於中者,為真武故成稱真武神雲。

《重修天仙聖母廟記》
青雲店鎮東店村西頭,原有《天仙聖母廟》一座。現只留有一石碑。碑文記載《天仙聖母廟》重修於明朝、萬曆、丁未年(即1607年)碑身高3m,寬0.95m,厚0.25m。碑向南,螭首龜跌,風化嚴重,此碑現在廣道路邊,自然風化,人為刻砸嚴重,已歪傾。

青雲店“經幢”
青雲店鎮南一村國小是“庵廟”原址。八三年院內發現原“經幢”已為兩截。形八棱,另有幢座一個。上邊鐫刻有佛像,及安次縣徐里,此幢現存大興文物所。其中一截長為0.49米,另一截長為0.52米,直徑均為0.34米,大邊均為0.19米,小邊均為0.10米,考證本幢初於遼代。

《石碑》
青雲店街村北頭大橋西側欄牆下,有一漢白玉石啤。長約2.5m,厚0.20m,較完整。外面只觀碑側面,未拓。年代不詳。現仍在原址。

《重飾行宮碑記》
位於青雲店三村大隊北頭熊家院內。明朝時期,三村原有古寺廟多處,現留有石碑四塊一塊壓在村北頭橋欄下,一砌在三村水井井邊。兩塊在熊家院內。(其中一塊為碎碑)。《重飾行宮碑記》為熊家院內壓水機傍。碑長1.6m,(碑首長0.5m),寬0.65m,厚0.14m,正面碑額《重飾行宮碑記》。背面碑額“十方眾信,萬古流芳”。

《黃釉葬缸》
青雲店三村社員在劉姓墳地,挖出清代時期的葬缸一口,缸蓋已碎。於一九八三年由大興文物所收存。口徑0.77米,園腹大口,小底,四以釉堆繪仙人、鵬鳥、松竹等。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留有黃釉葬缸照片。

《黃釉荷花缸》
青雲店中學原址為文老公宅。解放後為大興縣公安局占用。五四年後改建中學,六十年代初,建中學教室時,曾於地下窯藏清代瓷器若干件。八三年索回“黃釉荷花缸”。

另於解放後公安局占用時出土窯藏瓷器之一,即“四足青花壺”大興文物所有照片。此壺出土時情況不詳。

三村《石碑》
此碑可能為明代石碑,已砌在井台上,東面為民眾院牆。上面字跡待機翻過拓印,碑長約2.50m,寬約0.85m。此碑位於三村大隊井台傍。

東店《經幢》
青雲店東店村民眾從豬圈內發現青石八棱經幢。長0.85m,底徑0.35m(上略小)大面0.20m,小面0.11m,大面上浮雕觀音佛。據民眾介紹,此經幢是由村東口運來的。實物現存大興文物所。據考證此經幢始於遼代。

大谷店《經幢》
青雲店南大谷店村國小校內,留有金代八角形經幢一個。長1.40m,直徑0.40m,大邊寬0.20m,小邊寬0.12m,一面已殘缺,殘缺部分在該村原香廠內當台階用,已拓。

顧莊《和尚缸》
青雲店北顧莊村商曰生院內南角,有清代“和尚缸”。黃釉,通高1.30米,由缸身、缸蓋、缸頂三部分組成。缸身高0.75米,四周畫有花鳥,雙馬,蓋上有一壽字,出土時缸內有骨架一具,磚一塊。照片存大興文物所有“和尚缸”照片。

小回城《石鼓》
青雲店東北小回城村農民張鳳桐家門口存放一對石鼓。光面無字,據考證“石鼓”約初於清代。商0.45米,中暖圍2.05米,徑0.58米。

石刻《荷花缸》
園型石缸,外浮雕花紋。缸高0.60米。外圍3米,缸口直徑0.95米,低略小,沿厚0.10米。

碑葬
在青雲店小回城古城地,城頭坑北約50米處,民眾取土時發現一小型不完整磚墓,勾紋磚35×17×6厘米。出土小玉飾5件。

古城遺址
戰國漢朝時期,青雲店大回城一帶建有古城。據前些年觀察,大小回城村北約300米見方範圍內暴露村磚瓦片居多。磚瓦陶片多為繩紋、布紋。近些年村民取土,有完整的陶器出土,83年秋,民眾又發現陶井2處,出土兩件文物。現在文物所。

大興區行政區劃

大興區轄3個街道、4個地區、14個鎮,區政府駐黃村鎮興政街。
街道興豐街道 | 林校路街道| 清源街道
地區亦莊地區(亦莊鎮)| 黃村地區(黃村鎮)| 舊宮地區(舊宮鎮)| 西紅門地區(西紅門鎮)
青雲店鎮 采育鎮| 安定鎮 | 禮賢鎮| 榆垡鎮| 龐各莊鎮| 北臧村鎮| 魏善莊鎮| 長子營鎮| 瀛海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