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洞

老虎洞

老虎洞位於縣城西南的都安鄉棋江村。據洞內碑文記載,該洞古時常有老虎出沒而稱"老虎洞"。

基本信息

北京老虎洞

北京城區內有五個稱“老虎洞”的地方,一個位於東安門大街附近,一個地處阜內宮門口,一個在崇文區的東食胡同,另外兩個在天橋東邊。何為“老虎洞”?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古代設定在堤形道路下的橫向拱形涵洞,因多有老鼠出沒,初稱“老鼠洞”,後諧音為“老虎洞”,是古代土木工程的一個術語,此後將有這種設施的街巷也稱為“老虎洞”。另一說是因胡同內有石雕的老虎,而稱老虎洞。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更為可信,有待考證。

其中之一

位於海淀區中部。東起娘娘廟,南至果子市、菜庫、香廠子,西至西大街,北抵軍機處、娘娘廟。因街西口原有兩尊石虎而得名。
自清朝以來,老虎洞街非常繁華,兩側鋪面林立。最早見著於清鹹豐二年(1852)八月初七日《步軍統領衙門奏請將疏防劫案之守備等懲處一折》。據稱:“海淀老虎洞地方通盛錢鋪,本月初三日,被賊夤夜持械撞門放室劫去銀四百兩。又,天福錢鋪同時被賊劫銀一百五十餘兩,並將事主郭獻毆傷。”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文宗奕詝諭內閣:“輦轂衙地,理宜肅清,本年八月初三日,海淀老虎洞地方,有一夜連劫二家重案,疊經降旨,將管營汛及副指揮等官摘去頂戴,分別議處,飭令迅速嚴拿。”(《清初靈》第四十冊)舊時這裡有義興當鋪、吳德利茶莊、祥凝齋、保豐齋糕點鋪、長生堂藥鋪、一盤磨香蠟鋪及各類飯館。
老虎洞街東頭有娘娘廟,建於明朝,清光緒十一年(1885)重修,房屋五十二間,廟內法物有佛像六十六位。院中有樹四棵。解放後改做糧店。1990年拆除。老虎洞三號曾有真武廟,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十二月,廟占地面積二畝四分,房屋二十二間,後歸私立國小校校址。廟內法物有佛像五尊。神像二十八位。槐樹二株,石碑二座。門前夾桿二座。解放後改為真武廟國小。1988年拆除真武廟建築,蓋起酒樓。

廣西老虎洞

老虎洞位於廣西德保縣都安鄉棋江村。據洞內碑文記載,該洞古時常有老虎出沒而稱"老虎洞"。乾隆年間,曾設戍邊兵營。1966年援越抗美時,又在此建立軍用基地。1992年部隊裁軍,該洞作為德保縣酒廠陳釀洞庫。

簡介

該洞大廳面積1萬多平方米,目前洞中有350kg以上的陳釀酒缸近4000個,各種陳釀酒1200多噸。由於洞中四季如春,使產品的風味和保健功能更為完臻。產品供不應求,每年銷量都上一個新台階。

發展

今天,老虎洞已發展成為德保縣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天前來遊覽的客人絡繹不絕。應社會各界人士的建議和要求,德保縣酒廠開展了為社會知名人士及部份遊客設立儲藏酒業務。目前已有國家民委領導圖道多吉、自治區領導趙富林、李克等在此儲藏陳酒,中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品嘗該洞陳酒時讚不絕口,並揮筆提詞"酒香飄四海,美名傳亞洲"之佳句。該業務的開展,使德保縣酒廠的知名度進一步得到提高,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故宮老虎洞

 據《北京市街道名稱錄》(民眾出版社1986年出版)稱:北京有9條胡同被稱為老虎洞。其中,東城區有2個、西城區有2個、崇文區有3個,朝陽區、海淀區各1個。另外,在紫禁城內還有一個老虎洞。
據專家考證,這10處被稱作老虎洞的地名,都不是古代養虎之所。古人稱設定在堤形道路下的橫向拱形涵洞為老虎洞,它是古代土木工程的一個術語。如今保存最完好的老虎洞在故宮博物院。
故宮中的老虎洞,在乾清宮月台前丹陛御道之下,是一條貫穿東西的通道。它高1.8米,寬1.1米,長10米,石砌,門為方形,洞內為拱形,兩側有門。該丹陛御道高於乾清宮前廣場地面約2.5米。當初,開闢這條老虎洞的用意是在供宮女、太監等人員通行,也可供施工人員運送工程材料之用。萬一雨天積水,還可用於泄水,以保持丹陛御道的水量均勻排泄,避免構成水災。明代的天啟皇帝,見到老虎洞很神秘,曾經同太監、宮女鑽進老虎洞玩捉迷藏遊戲。
海淀區海淀鎮有一條老虎洞胡同。《海淀地名典故》中稱其為“因街西口原有兩尊石虎而得名。”此言疑有不確。因為這裡原為暢春園遺址,得名亦因其殿宇月台丹陛御道下有一條拱形涵洞。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放火燒毀圓明園、暢春園,這一帶的殿宇皆被焚毀,空留老虎洞之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