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姓

隗姓

隗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名列第226名。隗姓出處有許多種說法,一說隗姓出自於北狄所建立的翟國,另有一說是出自商朝時期的鬼方氏。也有一種說法是說隗姓來自於夏朝王族後裔,湯滅桀後,封夏朝王族建立隗國,後代遂稱隗姓。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墓碑大墓碑
隗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6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隗,遼寧新賓的隗家人讀“葵”,如隗福臨,其實是讀“葵”,還有汕頭大學教授隗芾,也讀kui。在湖北松滋,隗讀一個字典裡面查不到的音“宇”。其他地區普遍讀“偉”,如北京房山蒲窪蘆子水、十渡等,山東章丘、安徽淮南,並且這些地區隗姓都有固定的聚居點,輩分分明。

姓氏源流

隗姓祖墳隗姓祖墳
一、出自夏朝帝王后代,以國名為氏。湯滅夏桀後,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後代到隗邑作首領,並讓他們建立了大隗國(今湖北省秭歸東南一帶),其國君稱為大隗氏。大隗國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是楚國的同姓國,公元前634年被楚所滅。其後世子孫以原國名為氏,稱為隗姓。又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隗姓是春秋時翟國的姓氏,春秋時翟國、隗中在今湖北省秭歸東南一帶。

二、據《左傳》記載,春秋時,狄人討伐廧咎如時,俘獲了他的兩個女兒淑隗和季隗。她們的後代以隗為氏,稱隗氏。

三、出自中原北部有少數民族赤狄人,他們中大多姓隗。春秋時期,周代中原北部的遊牧民族赤狄人姓隗。赤狄人活動於晉、衛、魯、邢一帶,開始同華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紀末,晉國大舉進攻赤狄諸部落,赤狄人大多淪為晉國臣民,逐漸融合於晉人。赤狄後裔沿用隗姓,後來成為漢姓。

得姓始祖

隗姓淵源隗姓淵源
大隗。《姓氏考略》上指出,隗姓出於古帝大隗氏,春秋時的狄與咎如均為隗姓,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後人尊大隗為隗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隗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西河。古隗國,在今湖北省秭歸一帶,公元634年楚國滅掉了隗國。

古代時,隗是北方狄族的姓氏。東漢時期,隗姓最有名的人物要算隗囂了,隗囂是東漢天水人,王莽時期被當地豪強擁立,菅轄的地方有今天的甘肅的天水,武都一帶。隗囂後來歸附漢朝廷,不久又自稱西州上將軍,與東漢朝廷開戰,但多次被漢軍打敗,最後隗囂憂憤而死。

隗朝水在山南海北招收的士兵當中,都是隗氏姓氏的人,外姓一般不招,這樣經過兩年的訓練以後,軍隊非常強大起來了,當時,朝庭命官,老嚴嵩奸賦閣,就參了隗朝水一本,說是他招收的父子兵,有謀反朝庭之意,這樣皇帝就聽信了言。革職罷官,貶為庶民,同時下詔,告知天下,今後,隗姓不許做大官。在北京市房山區綿延不斷的大山里,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它的名字叫蘆子水村,蘆子水村只有幾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隗姓在百家姓中不是大姓,但是隗姓演變的歷史,隗姓人家亘老不變的家訓,二千多年的發展脈絡,也的確有許多故事。

隗氏家族的來源是在元末明初,當時元朝滅亡以後呢,元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地區人口大量的遷移走了。那么,在當時的北京地區,人員就特別稀少了,明朝建立以後,明朝統治者穩定以後曾經幾次大的,從外地向北京的移民活動,那么,在明永樂三年,從山西向北京地區,一次移民達萬戶以上,當時移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安排,山西的移民,要把向外遷移的移民都集中在洪桐縣的大槐樹底下,然後再由大槐樹底下,分批的遷移到指定的地點,那么,隗姓的家族就從大槐樹底下被遷移到現在北京市房山區浦窪鄉蘆子水村,隗氏家族在蘆子水村定居以後,他們從事農業、畜牧養殖業繁衍後代。從山西到北京隗姓人家在這大山里繁衍生息,逐漸的壯大起來, 隗姓人口的分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著人口越來越多,隗氏家族一些人就開始不斷地走出大山,遍布了全國各地,像河北有、河南有、山東、陝西、東北三省、台灣、香港、湖南、湖北、江浙一代,都有隗氏的子孫後代,在我們房山地區當地百姓當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天下一個隗,老家蘆子水。幾百年世事變遷,隗姓人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隗氏家族的沿襲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輩份分明。如他們的名姓排列順序為:大小朝中士,金門迎守廷,承消榮並福,有永合功立,富貴青滿春……。據史料記載,中國除孔孟兩姓外,隗姓是第三家。第二是隗姓家族不亂族綱,同姓人不能通婚,至今嚴守族規,成為佳話。

郡望堂號

郡望

餘杭郡:原為秦代會稽郡所轄之餘杭縣,隋代置餘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內杭山一帶。

西河郡:戰國時魏國初置,漢代沿之。相當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堂號

江石堂:三國時有個叫隗相的,對母親非常孝順。他的母親不願吃江邊的水,嫌髒,必須得是江心的水才喝。於是,隗相就每次撐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沒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困難。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塊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邊,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們都說是隗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所以稱“江石堂”。

楹聯典故

源自隗國;望出餘杭。——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隗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藏金待使;涌石鑒誠。——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汝陰人隗熠,精通《周易》。臨終前在一塊板上寫好字交給妻子說:“五年後的春季,有一位姓龔的送詔書使者要來,他欠我金子,到時候你拿這板去問他。”五年後,姓龔的使者果然來此地,隗妻持板向他索要金子。使者想了好久才明白,於是取。出蓍草,卜筮後對隗妻說:“我不欠你丈夫金子,他自己有。他知道你將會日益貧困,所以把金子藏起來。他又知道我也通《周易》,所以寫在板上向我暗示:金有五百斤,裝在青瓷瓮里,上面蓋著銅盤。在屋東,離牆一丈,地下九尺。”隗妻照他的話去挖,果然找到了金子。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犍為人隗相,對母親極為孝順。母親嫌江邊的水不乾淨,一定要吃江心的水。他便劃小船去江心取水,但水流很急,忽然水中湧出一塊巨石,使小船得以依靠。人們以為這是他的孝心所感。

潛修講易;至孝格天。——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隗炤,善《易》,臨終語妻曰,“後五年有龔姓使來,可往取金。”龔使筮之,嘆曰:“汝夫自有金埋於屋東,知我善《易》,故欲我為汝取。下聯典指三國魏·隗相,事母孝,母晉江邊水不潔,必得江心水乃就飲食,相以舟汲之,患其流急,江心忽出一石,舟乃可依,人以為孝感所致。

姊妹二淑女;叔侄兩將軍。——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廧咎如有二女,一名淑隗,一名季隗,她們姊妹二人的後人皆姓隗,成為隗姓一支。下聯典指東漢上將軍隗崔及其侄西州上將軍隗囂。

術士金藏樂地;將軍名震西州。——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術士隗炤,汝陰人。善易,臨終書板授妻曰:“後五年春,當有詔使來,姓龔。此人負吾金。”至期,果有龔使至。取蓍筮之,曰:“吾不負金,汝夫自有金。知汝漸困,故藏金以待。金五百斤,盛以青饔,在屋東,去壁一丈,入地九尺。”如言掘之,果得金。下聯典指東漢西州名將隗囂,字季孟,成紀人。王莽末,據隴西,稱西州上將軍。

狄女曾分叔季;亂世尚負經書。——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晉·重耳獲二狄女叔隗、季隗。下聯典指三國魏·隗禧逢三輔之亂,負經擔書避居荊州。

飽學之士,文苑所仰;孝親之子,江石相幫。——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魏國郎中隗禧,字子牙,京兆人。好學,成為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為當時學林所仰。撰有《諸經解》數十萬言。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孝子隗相,母惡江邊水不潔,必得江心水乃就飲。相以舟汲之,患其流急,後江心忽出一石,舟乃可依,人以為孝感。

歷史名人

隗  囂隗 囂
隗囂:東漢西州名將。王莽末期,據隴西起兵,初附劉玄,任御史大夫;鏇歸光武,封西州上將軍。

隗禧:三國時魏國郎中。撰有《諸經解》數十萬言。

隗炤:晉代術士,精通周易。

隗順:在岳飛被害後,其遺體被臨安隗順(獄卒),冒著生命危險連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叢祠旁。為了日後辯識,隗順又把岳飛身上佩帶過的玉環系在其遺體腰下,還在墳前栽了兩棵桔樹。20年後,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慎為順應民意,特降旨為岳飛澄冤昭雪,並以500貫白銀的高價征尋岳飛的遺體。隗順的兒子把其父藏屍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飛的遺骨才得以遷葬杭州西子湖畔棲霞嶺,讓後世之人絡繹不絕地於墓前憑弔。

近現代名人

隗福臨:1938年2月生,滿族,遼寧省新賓縣人。196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當選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11月當選為中共十四大代表,11月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助理。1993年7月兼任國家禁毒委員會委員並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0月接替李九龍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95年8月任副總參謀長。1997年9月並當選為中共十五屆中央委員。1998年2月當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被選為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2000年6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隗芾:1938年生,遼寧新賓人。筆名顧鄉,196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1980年於中山大學戲曲史師訓班結業。是汕頭大學文學與文化學教授、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汕頭市政務諮詢委員。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