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

唐姓

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五。唐姓足跡遍布中國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約占全國漢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唐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均有分布。在韓國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在日本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帶。唐姓是中國姓氏排行26位大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居多,這6省唐姓占全國唐姓人口60%。

基本信息

姓氏起源

唐姓唐姓

1、出自祁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帝堯之子丹朱被舜封為唐侯,後其國被周成王所滅,子孫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又周昭王時,為奉唐堯之祭祀,封丹朱裔孫在魯縣(今河南魯山縣)為唐侯,後被楚所滅,子孫以唐為氏,此為豫魯(今屬河南、山東間地)唐姓。
2、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世本》所載,周成王唐國唐叔虞,叔虞子孫中有以國為氏者,此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時,楚地(今屬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所滅後,子孫以唐為氏,此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據《後漢書•南蠻傳》所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屬甘肅)羌族中有唐姓者;據《元史•唐仁祖傳》所載,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孫以唐為姓。另外,滿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瑤、苗、蒙古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堯。唐堯姓伊祁,名放勛,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後,又立國號唐,所以稱為唐堯。唐堯是傳說中的聖明天子,被後人尊為“良師帝范”、“文明始祖”。據說,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後來禪位給舜。他死後,帝舜又封他的子孫為唐侯。唐國經歷夏商兩代,周初被周公滅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後人為杜伯(把唐公及其後人遷於杜城,降爵為伯),稱為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

繁衍播遷

唐姓唐姓
唐姓發源地當有四處:陝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東間地)、湖北。上述陝西、山西、豫魯三地在發展中成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帶,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漢時,唐姓分布於江蘇、江西、四川廣東、安徽、浙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據載,戰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於沛國(今屬江蘇),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今屬四川)令,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穎川(今屬河南),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今屬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太守。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盪不安,北方戰火連天,唐姓人隨著南遷隊伍,更廣泛地分布於南方各地。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孫吳政權中的尚書僕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今屬甘肅)刺史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涼州,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山西定襄縣西北),後發展成為唐姓歷史上最大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後魏華州刺史、唐純任後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後魏涼州太守。隋唐時期,隨著河南固始人陳元光開漳入閩,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宋元時又有唐姓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展而來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於南方了。明清時,又有唐姓人移居台灣,遠徙海外的。

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於魏、楚、晉、秦,如戰國時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漢時,唐雎之孫唐厲徙居沛國(今江蘇沛縣);東漢時唐翔在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定居;晉代唐熙定居涼州(今甘肅武威),其子唐輝又徙居晉昌(今山西定襄縣西北);南朝齊時有三吳地區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曾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稱帝,國號吳。由此可見,南北朝時期唐氏已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唐朝時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晉昌唐氏隨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寧都,後遷廣東潮陽、大埔,又有遷梅州及廣西者。清代,閩、粵唐氏有的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海外,如當代有"航運業大王"之稱的印尼華人唐裕。

家譜

上海:唐氏族譜八卷、雲間唐氏支譜不分卷、唐氏本支譜不分卷江蘇:延令唐氏宗譜四卷、開沙唐氏族譜十卷、丹徒開沙唐氏宗譜十二卷、昆陵唐氏宗譜不分卷浙江:姚江唐氏家譜八卷首一卷、晉昌唐氏世譜九卷、東魯唐氏族譜蘭江東魯唐氏族譜二十卷剡東唐氏宗譜五卷首一卷安徽:潛山崇本堂唐氏宗譜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皖桐唐氏七修宗譜湖南: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譜十四卷、衡山唐氏七修族譜二十六卷、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譜三十二卷、錦石唐氏四修族譜三十九卷

歷史名人

唐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河南洛陽偃師人。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

唐蒙:西漢官吏。武帝時,他出使夜郎國(現在的貴州省),以厚禮,說服夜郎侯多同歸屬漢邦,設犍為郡,從此貴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賽兒: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白蓮教首領,自稱"佛母"。

唐慎微:宋代著名醫藥學家,編有《經史證類備本草》,總結了宋以前的藥物學成就,流傳很廣。

唐昧(?-前301),戰國時楚將。昧一作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攻楚方城,他率楚軍夾沘水列陣,相持六月,後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被殺,楚失去宛、葉以北地。見《呂氏春秋·處方》、《史記·楚世家》等。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吳江(今屬江蘇)令;一說為休寧(今屬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畫山水,曾經趙孟頫指教,其師法郭熙。擅於布置廠殿景物,得清森華潤之致。並為元宮嘉熙殿作壁畫。現存世作品有《霜浦歸漁》《秋山行旅》《村人聚飲》等圖。

唐寅: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築桃花塢以居,畢生致力於繪畫,且能詩文,與祝允徐禎卿、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與沈周、仇英、文徵明合稱"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畫譜》等。

唐順之(1507-1560),明文學家。字應德、義修,人稱荊川先生。武進(江蘇常州)人。《明史》載其“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為右僉都御史。學術精深,知曉天文、地理、兵法、音樂、數學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稱為“唐宋派”,主張詩文要有繼承和發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荊川集》。

唐蒙:西漢官吏。武帝時,他出使夜郎國(現在的貴州省),以厚禮,說服夜郎侯多同歸屬漢邦,設犍為郡,從此貴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鑄萬,號圃亭,初名大陶,四川達州(四川達縣)人。順治舉人。《清史稿》載其知山西長子縣,“下車即導民樹桑,……民利賴焉”。未幾奪歸。炊煙屢絕,食樹葉,“衣敗絮”,仍“著述不輟”。學宗王陽明理學,但反對“空談心性,不講事功”。指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忠孝仁義諸道德皆可致人於死地。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利民。有《潛書》等。

唐英(1682-約1755),清戲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遼寧)人,隸漢軍正白旗。字雋公、叔子,號蝸寄居士。擅作戲曲,能詩工書,善畫山水人物。雍正時,任駐景德鎮瓷廠協理官。乾隆初,遷九江關監督,仍掌窯務,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唐窯”之稱。後又任廣州關監督。著有傳奇、雜劇《轉天心》《麵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種,合為《古柏堂傳奇》,另有筆記《陶人心語》

唐廷樞(1832-1892),清買辦資本家。字景星,廣東香山(廣東中山)人。香港英教會學堂肄業。初任上海海關總翻譯,後任英怡和洋行總買辦,主辦輪船公司及絲茶會館,任董事長,經營出口貿易。捐道員銜。同治十二年(1873)被李鴻章任命為輪船招商局總辦,並助李辦開平煤礦,建唐胥鐵路。後受盛宣懷排擠而失勢。

唐景崧(1841-1903),清臣。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同治進士。光緒八年(1882)自請赴越,會同劉永福黑旗軍援越抗法。後又組成景字軍,屢挫法軍。漸遷台灣巡撫。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反對割讓台灣,被台民眾推為“台灣民主國”總統。台灣陷落,他乘船逃回大陸,後病死。著有《請纓日記》

唐才常(1867-1900),清末維新派。字黻承,後改佛塵。湖南瀏陽人。貢生。1897年和譚嗣同辦時務學堂,編輯《湘學報》,次年創辦《湘報》。1898年和譚嗣同創辦南學會,宣傳變法。戊戌政變後流亡日本。1899年與康有為、梁啓超決定回國起兵“勤王”,回到上海,成立自立會,組織自立軍,在漢口租界設秘密機關,聯絡兩湖及皖、贛會黨和新軍組織自立七軍,自任督辦。8月事泄,21日被捕,22日壯烈犧牲。

唐廣才:河北沽源人。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熱察軍區分區騎兵團文化教員。建國後,任華北軍區騎兵師連指導員、師政治部直屬工作科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1979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歷任南疆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政委,新疆軍區政委。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唐家璇:男,漢族,1938年1月生,江蘇鎮江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9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1955年至1958年復旦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習。1958年至1962年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學習。1962年至1964年廣播事業局對外部日語組工作。1964年至1969年外交部翻譯隊工作。1969年至1970年外交部“五七”幹校勞動。1970年至1978年對外友協副處長、中日友協理事。1978年至1983年駐日本使館二秘、一秘。1983年至1985年中央國家機關外事口整黨工作指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8年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1988年至1991年駐日本使館公使銜參贊、公使。1991年至1993年外交部部長助理、黨委委員。1993年至1994年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1994年至1997年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1997年至1998年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1998年至2000年外交部部長、黨委書記。2000年至2003年3月任外交部部長、黨委委員。2003年3月任國務委員。2004年6月出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其他唐姓名人有戰國時楚國占星家唐昧、辭賦家唐勒梁國相術家唐舉;南朝宋時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清雜技家唐再豐,才女唐英等。近當代唐姓名人有紅軍將領唐澍,軍事家唐亮,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國民黨將領唐生智,滇軍軍閥唐繼堯,抗日將領唐淮源,化學家唐敖慶唐有祺,計算機專家唐稚松,心理學家唐鉞,歷史學家唐長儒,文字學家唐蘭,教育家唐文治,散文家唐弢,油畫家唐一禾,話劇演員唐槐秋等。

宗族特徵

1、群英薈萃,名人輩出。
2、從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窺其姓氏特徵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為:“福祿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寧聰。”又江蘇一支字行為:“本立元孝,起宗節義。”

郡望堂號

唐姓郡望主要有四個:
1、晉昌郡,治所在長樂(今陝西石泉縣);
2、北海郡,治所在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3、魯國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
4、晉陽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號:“晉陽”、“晉昌”、“北海”。自立堂號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風”、“梧桐”、“梧封”等。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