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姓

詹姓

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歷十世到周宣王。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07年),其支子至弘封於詹(今地不詳),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後世襲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之祖,即始祖。

基本信息

姓氏源流

詹(Zhān)姓源出有八: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古帝虞舜封黃帝之後的稱謂,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宋朝學者羅泌所纂《路史》中記載:“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荼,一曰軒,軒之字曰玄律,小典氏之子,黃精之君也,母吳樞符葆……有虞氏作封帝之後,有九侯伯:其得資者為資氏,得氏者為郮氏,得虔者為虔氏,得寇者為寇氏、口引氏、劉氏,國於酈者為酈氏、儷氏、食其氏、侍其氏,國於翟者為翟氏、糴氏、狄氏,於詹者為詹氏,自詹移葛則為葛氏、詹葛氏……詹,周有詹父、詹桓伯,圻內地與楚詹尹異……詹桓伯采,大夫詹父後,周氏族卿之采。”
在湖南省圖書館典藏的《青山彭氏敦睦譜·宗系》中記載:“黃帝生二十五子,依序為:娶西陵氏生昌意、玄囂、酉、祁、馮夷、滕等六子,娶方雷氏生龍苗、葴、荀、休、清、采等六子,娶雕魚氏生夷鼓、揮、縉雲、喬伯、姞等五子,娶鬼方氏生蒼林、禺陽、儇、詹人、衣、禺、累祖、白民等子,一女曰嬅。”詹人排行第二十一,從姬姓。這是詹氏起源的首次史籍記載。
在清朝學者熊峻運所撰著的《新纂氏族箋》中給予解釋:“詹,河間郡,系出有熊氏,黃帝子詹人,夏封詹國。”
詹人的後裔子孫,有以先祖之封國名稱為姓氏,稱詹氏,為詹氏之始,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宣王中興)時期周宣王給庶子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苑》記載,春秋時期,周宣王姬靜(姬靖)封其庶子姬志宏於詹(今山東菏澤甄城),他建立了詹國(史書記載,詹國北達於燕,地四百里),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後裔子孫世襲為周王室大夫。
詹文侯在周幽王執政時期出任少師,他見周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官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連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周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
詹國下傳姬嘩(姬華,字美輝)、姬顯、姬英(字世賢)、姬禮(字尚節,一字世周),至周惠王姬閬二年(公元前675年)參與作亂,結果被周惠王所滅。
因詹文侯首封於詹地建國,故而其後裔子孫多以封國之稱為姓氏,稱詹氏,世代相傳至今。詹氏族人多尊詹文侯為詹氏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於官職,出自上古負責詹卜(占卜)之職的詹尹,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詹尹,在古代是專職從事祭祀活動中的占筮,即占卜祭司,別稱“詹卜”,在這裡“詹”同“占”,是計算、判斷、推測的意思,因此又白稱“占卜”。
據史籍《百家姓溯源》的記載,古代負責詹卜(占卜)的官職叫詹尹官,其後裔子孫後中有以先祖的官職命姓者,稱詹氏、或占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內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詹嘉、虢國有詹父、鄭國有詹伯,均以封邑名稱為氏,其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詹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詹事,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秦朝時期,設定了詹事府,漢朝時期因襲,專職掌管皇后、太子的諸般庶務家事,全稱為太子詹事,或少詹事,歸屬於東宮管轄。
詹事之官職,在東漢時期被廢黜,但在曹魏文帝開始又復置,以後歷朝歷代均仿此制,唐朝時期曾改稱為“端尹”,武則天曾改為“宮尹”。詹事下屬有詹事丞,皆服侍於太子。
由於滿清王朝從康熙大帝以後不再設太子,因此滿清時期的詹事與翰林相當。
在太子詹事、少詹事、詹事丞、端尹、宮尹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詹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巴林氏,源出元朝時期大將、丞相伯顏的後裔,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或言以地為姓,或言內扎薩克以部為氏,有待進一步考證。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rin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巴林氏多冠漢姓為詹氏、潘氏、白氏等。

第七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扎拉哩氏,亦稱查拉里氏、賈拉喇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扎剌兒部,以部為氏,滿語為Jalari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詹氏、張氏、年氏、白氏等。
⑵.滿族瞻楚渾氏,滿語為JancuhunHala,漢義“甘甜”,源出卦爾察女真,世居卦爾察(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斯克),所冠漢姓即為詹氏。

第八個淵源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台灣土著、傣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詹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詹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周宣王時,封其支子於詹(今地不詳),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後世襲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

詹氏宗譜

詹氏宗譜,又稱詹氏族譜、詹姓家譜。
詹氏宗族自周宣王封支子為詹侯始,迄今二千八百餘年。詹氏宗族譜牒,代有編纂。現存較早宗譜是元朝的《慶源詹氏族譜》,最早譜敘是載於《建峰詹氏宗譜》的《詹氏敘略》和《詹氏世系敘略》纂於延熙十八年,即公元255年。詹氏譜牒上承漢、唐家乘,下傳宋、明族譜,盛於明、清,改革開放以來編修宗譜更是蔚然成風。

遷徙分布

詹姓宗親會詹姓宗親會

詹姓源起久遠而又頭緒繁雜,據《辭源》記載:“周有詹父,詹恆伯,相傳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載:“晉有詹嘉,虢有詹父,鄭有詹伯。”而晉鄭之詹又別於宣王之子,可見在春秋時期,詹姓已分布於晉(今山西省一帶)、虢(今河南省鄭州西北)、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等地。
戰國時楚(今湖北省一帶)有術士詹何,西漢有匈奴兒單于詹師廬(存以備考),東漢有武陵(治今湖北省漵浦南)蠻詹山。
可見在兩漢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帶。當然,有史料表明兩漢時期的詹姓大多繁衍於古渤海郡、河間郡一帶。晉代的永嘉之亂,導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國從此開始,中原地區漢族子孫向南播遷也自此起步,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當時,隨著動亂的擴大,中原的姓氏逐漸出現於今華東、華南、中南之地,其時入閩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發展成為我國南方的名門著姓之一。
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板蕩,狼煙又起,時北地民眾為避兵火,扶老攜幼,顛沛流離,輾轉南下,尋求一方淨土,詹姓子孫亦概莫能外,隨之南遷,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隊伍更為龐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亂隱居閩地之仙遊,遂家於當地。
兩宋之際,詹姓見諸史冊之名人甚多,且多為南方人。
明初,山西詹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陝西、江蘇、湖北等地。明中葉以後,隨著我國航海技術的提高,閩粵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謀生者。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後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遷今四川、重慶之地。清中葉以後,詹姓分布更廣,並有詹姓人揚帆南洋,遠徙東南亞。

郡望堂號

1、郡望
渤海郡:漢代設定,治所在浮陽(今河北省滄州),後移治南皮(今河北省南皮東北)。
河間郡:漢河間國,北魏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省獻縣),後移治今河北省河間西南。
2、堂號
詹性的主要堂號有:“河間堂”、“奎光堂”、“潔身堂”、“繼述堂”、“敦復堂”、“永思堂”、“墩崇堂”等。

宗族特徵

1、詹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2、詹姓永嘉之亂徙奔江南,有詹氏先人詠詩為證,如《永嘉衣冠南渡詩》:“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膻。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淚灑,渴驥每思泉。”又有《訪宗人》詩:“仆馬甘棲息,南來擇地安;巧將茅作舍,城近繞廬山。喜識宗人面,襟懷自覺寬;開圖閱源派,涕淚染衣斑。”可謂一字一淚,血淚交織。

歷史名人

詹天佑詹天佑

詹何:戰國時楚國術士。善術數,傳說坐於家中,能知門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
詹雄:福州(今屬福建省)人,唐末詩人。工詩,與陳黯等齊名。不第而終。
詹琲:光州固始(今屬河南省)人,詹敦仁子,五代時隱士。有文才,能詩。隱於鳳山,號鳳山山人。清源軍節度使陳洪曾向朝廷舉薦他,他固辭不就。
詹淵:建寧崇安人,宋代官吏。進士出身,授臨江戶曹掾。決獄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審決,時有:“寧為戶曹非,不願他官直”之語。累遷監車輅院。
詹泮:字少華,江西玉山人,明代官吏、詩人。正德十六年進士。章懋弟子,以講學為己任。官至禮科給事中。詩文別具一格,有《少華集》。
詹珪:江西省波陽人,明代官吏。正德進士。嘉靖初為建寧縣知府,有惠政,民為其樹“遺愛碑”於名宦祠。官終貴州副使。
詹必勝:婺源(今屬江西省)人,唐末將領。昭宗大順年間,王審知攻福州,年余不下。後審知擢必勝為先鋒兵馬使,強攻城之西南,必勝冒矢石先登。城破,必勝歿於陣。
詹先野:建州崇安(今屬福建省)人,北宋時名士。其博鑒經史百家。仁宗天聖四年領鄉薦,繼應賢良科。後隱居武夷,吟詠山水間,終日忘歸,人謂其有仙風道骨。
詹體仁建寧浦城(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大臣、名士。少從朱熹學,後進士及第。初任太常少卿等職,後因參予策立寧宗,升太府卿,不久出知福州。後又改任靜江知府,任內減免賦稅,賑糧救災。官終司農卿。其博極群書,疏薦為當世名士。有《詹元善先生遺集》。
詹師文:建寧崇安人,南宋詞人。進士出身,任婺源尉時,捕盜有功,因調江西憲司檢法官,治獄無冤。後歸家,以詞賦名於時。有《幔亭遺稿》、《通典編要》。
詹鳳翔:江西樂安人,元末明初理學家、文學家。洪武初被薦於京,以病免,歸任本府儒學訓導。自少至老書不釋手,有《大學中庸章句》、《家禮括要》、《律呂新書括要》、《理學類編》及《奎光堂文集》等。
詹方桂:清安徽省休寧人,字天木。工書畫,精醫理,通術數,能預測天氣。順治二年,避居松羅山。有《四家小品》。
詹天寵:江西省婺源人,清代易學家、書畫家。性聰慧,通曉陰陽、星緯、術數等書。工書、仿朱熹酷肖。善畫,尤善畫卉。
詹天佑:字眷誠(1861-1919),廣東省南海(今屬廣州市)人,近代鐵路工程學家,是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史上的先驅,也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知識分子。十二歲赴美留學。後入耶魯大學,學土木工程及鐵路專科。1905年創建京張鐵路,全線通車後,舉世皆驚。他是我國自行設計修建鐵路之第一人,為發展我國早期鐵路建設事業嘔心瀝血,奮鬥終生。特授工科進士。有《鐵路名詞表》、《京綏鐵路工程紀略》等。

【詹姓宗祠通用對聯】

〖詹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上古;望出河間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詹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廷陳龜鑑;閣直龍圖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崇安人詹庠,字周文,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三門白波輦運判。景祜年間,曾進獻《君臣龜鑑》六十卷,受到朝廷褒獎。下聯典指北宋縉雲人詹度,字安世,政和初年知真州,考核為最優秀,升為龍圖閣直學士。他曾與降宋的遼將郭藥師同守燕山,發現郭與金人交往,便提醒朝廷早作打算。朝中正派人去調查時,郭已降金,金兵已大舉南下。人們都佩服他的遠見。
神童名里;列女全家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詹會龍五歲即能屬對,人稱神童,其所居之里建“神童門”。下聯典指詹氏女全家被虜,詹女以身贖父,父兄去後,詹女撞石而死。
〖詹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天佑工科進士;希原書法第一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字眷誠,廣東省南海(今廣州市)人。十二歲隨容閎留學美國,歸國後,在福建福州船政局練習駕駛,並任教授。伍廷芳總辦津榆鐵路時,邀任工程師。1905年創建京張鐵路(今京包線北京至張家口段),因八達蛉隧道開鑿艱難,遂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鑿通隧道,使全線通車,舉世皆驚。他是我國自行設計修建鐵路的第一人,特授工科進士。有《鐵路名詞表》等。下聯典指明代大書法家詹希原,婺原人。明朝宮殿、城門、坊匾,皆其手書,被譽為“國朝第一。”
〖詹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敦厚家風承祖訓;復興門第冀兒孫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詹氏宗祠“敦復堂”堂聯。聯以鶴頂格嵌堂名。
心隨倦鳥甘棲宿;目送征鴻遠奮飛
——唐·詹琲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詹琲《追和秦隱君辭薦之韻上陳侯乞歸鳳山》詩句聯。
泰業錫光繩祖武;山川毓秀起人文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1)
詹氏饒平開基祖肇熙公(行三十五郎),諱上弦,字東潞,號維明,生於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元初由潮州府戀州大埔茶陽長窖遷海陽縣錢塘(今饒平縣錢東鎮錢塘村),再遷湯溪鎮白水塘村,復遷饒洋鎮西瓜園,為一世。
宜向宗裔宣祖訓;敬游故土感親情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2)
永記前賢抒壯志;思源後輩展凌雲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茂芝詹姓宗祠“永思堂”堂聯(1)
聯以鶴頂格嵌“‘永思’堂”堂名(下2-3聯同),永思之意,在要後輩“一日三省”。
永念宗功昭日月;思源祖德炳乾坤
——詹順撰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茂芝詹姓宗祠“永思堂”堂聯(2)
〖詹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諫宮室鰲山,忠言耿耿;進君臣龜鑑,至理昭昭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刑部右郎詹仰庇的事典。詹仰庇字汝欽,安溪人。下聯典指宋代祥符進士詹庠,字周文,崇安人。官三門白波輦運判,景佑中進君臣龜鑑六十卷。
一水朝宗,月夜湖光八百;群山顧祖,雲開岳色三千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桃江縣蚱埠回族鄉詹氏宗祠聯。
永祀宗賢,盛大宏基沾厚德;思惟祖福,才華人傑世永昌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茂芝詹姓宗祠“永思堂”堂聯
肇基饒陽,忠孝傳芳,燕翼貽謀綿世澤;熙續台疆,耕讀垂訓,象賢卓瑩展鵬程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
肇慫河間,弓治箕裘,會向台疆崇廟貌;熙光海外,蘭孫桂子,曾從饒邑溯淵源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

民間團體

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是由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的為詹氏宗親服務的自發性民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註冊證書間社團組織。協會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接受所在地政府部門的領導,團結聯絡海內外各界詹氏人士,整合詹氏宗親的資源和力量,加強詹氏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促進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增進海內外詹氏宗親愛祖敬宗、愛宗親、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地努力和應有的貢獻。
協會2003年1月1日在深圳成立,2004年3月在香港成功註冊。
協會會徽是中間為城垣環抱著的纂體“詹”字,底下配以中文拼音“ZHAN”,外面是環繞城垣的圓圈(地球,全世界)。整個會徽象徵詹氏在地球上的繁衍與文化源遠流長。
協會的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三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下設秘書處具體負責聯繫、宣傳和組織活動工作,負責管理協會媒體詹氏網,編輯出版協會刊物《河間天地》。
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徽協會下設中華詹氏統宗譜編纂委員會和中華詹姓企業家聯誼會兩個專業委員會。統宗譜編委會是發掘和整理詹氏歷史文化的主體,履行解疑釋惑、科學考證族譜內容的職責,負責統籌指導、協調聯絡各省市、各地方編修宗譜的工作,陸續整理編纂出版《中華詹氏統宗譜》。企業家聯誼會起橋樑、紐帶作用,交流溝通,整合資源,促進各方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為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提供不竭的資金來源。
協會資產包括所有以本會名義擁有或管理的動產與不動產以及無形資產。中華詹氏大宗祠是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所屬資產,大宗祠管理委員會是大宗祠管理維護機構。

宗祠協會

中華詹氏大宗祠2008年11月3日動工,2010年5月19日落成。
(以下按成立先後順序排列)
台灣詹氏大宗祠始建於1986年,1995年秋落成。
台灣詹姓宗親總會1999年成立。
中華詹氏福建省協會2005年5月6日成立。
安徽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5年9月10日成立。
江西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5年9月25日成立。
湖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5年12月25日成立。
浙江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6年1月2日成立。
廣東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6年6月10日成立。
江蘇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6年12月29日成立。
河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8年11月8日成立。
海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08年12月7日成立。
中華詹氏陝西省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10年6月19日成立。
貴州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10年8月28日成立。
安溪縣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11年3月6日成立。
湖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2011年9月3日成立。

海外宗族

新加坡南洋詹氏公會1947年成立。
香港(英國)船灣詹屋村海外聯誼會2008年7月29日成立。

詹氏媒體

1、詹氏網為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隸屬網站,2006年4月開通,是純公益性網站。網站宗旨是傳承和發展詹氏文化,宣傳詹氏,聯繫宗親,協助尋根問祖,服務廣大宗親。
2、《河間天地》為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刊,2003年6月創刊,是以加強信息傳播,聯絡更多詹氏宗親為宗旨的綜合刊物。
3、詹氏線上網詹氏線上網——詹氏網上家園。詹氏聯誼、詹氏宗譜文化、詹氏文物保護、詹氏慈善事業等綜合性網站。
4、詹姓宗親會官方網為台灣詹姓宗親總會網站。
5、嶺南詹氏網為廣東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網站。
6、荊楚同源網為湖北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網站。
7、安溪詹氏網為安溪縣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網站。
8、饒平詹氏網為饒平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網站。
9、粵西詹氏網為廣東粵西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網站。
10,詹氏家族(zhanshi-jiazu)微信公眾平台於2013年4月開通,純公益性微信公眾平台。主旨是.介紹詹氏起源,詹氏名人;為詹氏家族成員搭建溝通交流.聯誼聚會.服務宗親等微信公眾平台。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