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姓

谷姓

谷姓,主要來源有三支:出自嬴姓,以地名為氏,與趙、秦同一個源流;以封地為姓;以及由他姓改姓而來。據《通志·氏族略》及《谷朗碑記》所載,秦人的先知非子,居住於秦谷(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其後分為二支,一支為秦氏,另一支為谷氏。谷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28位,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144位,人口較少,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08%。谷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約占中國漢族谷姓人口的66%。

基本信息

歷史來源

「谷」源出:
1、出自嬴姓。以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谷朗碑記》所載,秦人的先知非子,居住於秦谷(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其後分為二支,一支為秦氏,另一支為谷氏。改姓與趙、秦同一個源流。他們都是黃

谷姓
帝的後裔,傳至舜的時候,被賜姓為嬴。嬴氏的後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於秦谷,後來成為秦國和谷國(在今天的湖北谷城),秦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時谷國的後代開始以谷為氏。谷國後被楚國吞滅,其王族後裔子孫及國民中多以國名為姓氏者,稱谷氏,世代相傳至今。
2、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
《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的時候,代北複姓有谷會氏,為鮮卑族,進入中原後改為單姓谷;
《唐書》所載,唐代有谷那律,號稱"九經書庫",本為東夷人,複姓谷那氏,其子孫皆改為單姓谷氏。

3、今彝、漢族、土家、滿、蒙古、回、錫伯、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3、以封地為姓,戰國時期齊國的公子尾孫被封於夾谷,他的後代於是以國為姓,稱為谷氏。

得姓始祖

伯益。一作伯翳、大費。顓頊玄孫,父親為皋陶,系夏朝東夷族首領。長於畜牧、狩獵。舜時被任為虞(掌管山澤之官)。後又助禹治水,立下大功,因功賜姓嬴。後被選為禹的繼位人。禹死後,在奪權鬥爭中,被啟攻殺。西周時,其裔孫非子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封於秦地(今甘肅省清水東北),因非子最先住的地方叫秦谷,所以他的子孫中,有一支就以地為氏,稱谷姓。並尊伯益為其得姓始祖。

起名規則

谷姓谷姓
谷-Gu-最好不用聲母是k..h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都用g.聲母.u韻母或上聲字。首字最好不用上聲字,首字最好不用零聲母或拼音是y.w開頭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谷"字的"穀子"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雙字名最好首字筆劃多而末字筆劃少,單字名最好用筆劃少的字。您的姓氏筆畫為7畫。

繁衍播遷

谷姓發祥於今陝甘一帶,其得姓之後,在一段時間內基本繁衍於關中之地。秦統一天下後不久亡於漢,漢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陝地之谷姓因仕宦、遊學、謀生等原因進入該地者甚多。兩漢之際,谷姓還播遷到了其它地方,除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外,連位於長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帶,也從漢末開始,有了谷姓人家。

西漢時,谷吉、谷永父子為長安人,谷春為馮翊(今陝西大荔一帶)人,王莽時期有在天水任掌野大夫的長安人谷恭,光武帝時有寇恂外甥、上谷(治今河北懷來)人谷崇,漢靈帝時,湖南耒陽出過一位大孝子谷朗,後曾官至九真太守。魏晉南北朝時期,谷姓播遷之地主要以北方為主,尤其在今河北懷來一帶,由於比鄰山區,戰火難至,當地谷姓發展興旺,後逐漸昌盛為谷姓上谷郡望,並以此為主源向北方各地播遷。此際見諸史冊之谷姓名人有三國吳人、都亭侯谷利,東晉名士、湖南桂陽人谷儉,北魏昌黎(治今遼寧義縣)人谷潁、谷纂、谷士恢父子三人。尤可一提的是昌黎的谷渾家族,其子谷闡、孫谷洪、曾孫谷楷俱顯貴於北魏,為後世所敬仰。唐太宗時,東夷族人谷那律改為單姓谷,並定居於今河南南樂,孫谷倚相,曾孫谷崇義,玄孫谷從政俱為名宦,由於此支新鮮血液的注入,極大地壯大了谷姓家族。後此支谷姓因居地比鄰河北、山東之故,逐漸播遷於上述諸省。宋靖康之恥後,谷姓南遷者漸多。宋末時,由於蒙古鐵騎南下,繁衍於江浙之谷姓因避難之故,在南方諸省逐漸散居開來。明初,山西谷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明中葉以後,江蘇谷姓繁衍得較為興盛,名家甚多。清康乾年間及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冀、魯、豫之地的谷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遷東三省。如今,谷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約占全國漢族谷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郡望堂號

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後置郡上谷。相當於今天的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懷來縣東南。
堂號
恩威堂:漢朝谷郎官大中大夫。交南這個地方發生叛亂,谷郎於是率軍征討,恩威並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平息了這場叛亂。於是谷郎被拜為九真太守(在今天的安南河內一帶)。此外,谷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經庫堂”、“上谷堂”、“築益堂”等。

宗族特徵

1、堂號來歷膾炙人口。如經庫堂出自唐代谷那律,因其精於經書,被褚遂良稱為九經庫,世人亦稱明經庫,後人遂以經庫為堂號。

2、谷姓得姓較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3、谷姓與米、麥姓均為糧食名,但其源起與糧食無關,而與地名有關。

家譜文獻

族譜
編者
編纂時間
藏地
備註
河北豐潤谷氏五修族譜六卷,首一卷
(清)谷廷珍、谷時正總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燕喜堂木刻活字印本
復旦大學圖書館
浙江餘姚谷氏宗譜四卷
(清)谷維豐主修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
始遷祖為[宋]谷繼久,先祖為[宋]谷海
湖南邵陽邵陵谷氏續修族譜七卷,首一卷
(清)谷忠泰主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
始遷祖為[明]谷授
山西潞河谷氏宗譜
(清)谷文煥纂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手抄本二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湘鄉、湘潭中湘長山谷氏三修族譜二十四卷
(清)谷家嶸等主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浙江餘姚谷氏宗譜六卷
(民國)谷肇成續修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浙江省圖書館
遼寧瀋陽遼海谷氏二修家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年(偽滿洲康德八年,公元1941年)油印本
個人收藏
湖南湘鄉梓田谷氏三修族譜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始祖為余如春,始遷祖為[明]余伏崇

字輩排行

地域
字輩
江蘇連雲港贛榆 恆德元聖禮佃加道言祥
山東德州夏津
延引九族德常新
山東濟南長清
雲元慶開立道傳繼勝昌
山東濟南平陰
同世繼志緒統開國成家
山東濟南濟陽
乾慶春成家多後
山東菏澤
常守傳家訓年來占吉祥
山東萊蕪
傳家有道體國可式慶通光華敦厚肇立中正賢明辰舜謙祥
湖南衡南、重慶
先澤肇長安雲依(義)耀楚南
湖南宜章、廣東韶關
國紅禧永陟長
四川大竹、江油、犍為
沾永大必克仲文章顯世上宏開景泰運芳翠綠林中
四川瀘州
庭萬春崇時承世宗三汝明現雲光天中山元和進梁美思文德正年田九安
江蘇宿遷
玉鳳永祥(有廷)紹(榮)士(續)一萬
江蘇鹽城
路德加先遠修文達大中
河北寧河、黑龍江哈爾濱
學紹世守孝友瑞方鍾賢貴寶永壽榮光
河北豐潤
裕允廠清通崇九承元懋一時昌學源連顯紹世守孝友端芳鍾賢貴寶永壽榮光
遼寧遼陽
萬田恩榮久文明福祿昌首本成俊業百世慶嘉常
遼寧鞍山
景大永國養有志明宗尚時宜正茂安萬會英世長
安徽蕪湖
正大光明盛世開兆必生齊賢
北京
連永記峰守啟發新文化

姓氏名望

古代

朝代 姓名 籍貫地域 身份 成就/評價

西漢 谷永 長安 官吏 少時為長安小吏,博學經書,工於筆札。元帝時被舉為太常丞。後歷任光祿大夫、涼州刺史、太中大夫等職,官至大司農。今存文二十餘篇,多為奏議、對策
三國吳國 谷利
武將 原為孫權左右給事,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孫權寵信。公元214年孫權被張遼圍困,拚死突圍而出,而必經之橋已被毀壞,谷利使權持鞍緩控,並從後力鞭其坐騎,馬受驚而一躍過橋。因救主有功,被拜為都亭侯。
元末明初 谷子敬 應天府南京 官吏、學者 本為元朝舊官吏,元亡後被明遣戍。其明《易經》,通醫道,口才健利。
西漢 谷郎 耒陽(今屬湖南) 官吏 官太中大夫,後因安撫南州叛亂立下大功,升九真太守。
北魏 谷渾 昌黎 官吏 少任俠好氣,後專研經史。道武帝時,因善寫隸書為內侍左右。太武帝時官至侍中、安南將軍、領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居官以廉聞名
北魏 谷洪 昌黎 官吏 谷渾之孫。曾為文成帝的經學老師。文成帝即位後,累官至尚書,賜爵滎陽公。
北魏 谷楷 昌黎 武將 谷渾曾孫。初任奉車都尉,因捕獲叛亂頭子法慶而升為城門校尉。眇一目,時人稱其為瞎虎。
唐朝 谷倚 魏郡(今河北臨漳) 文學家 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詞著名,與富嘉謨、吳少微並稱“北京三傑”。尤工樂府,有《呂洞賓三度城南柳》。
唐朝太宗時期 谷那律 魏州昌樂 大臣、經學家 太宗貞觀年間曾任國子博士,後遷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其博覽群書,尤諳經學,是當時學問淵深的學者和經學家。
唐朝玄宗時期 谷崇義 魏州昌樂 武將 谷那律孫,谷倚相子,唐代將領。唐玄宗時出任幽州大將,以雄壯果敢著稱,後升左金吾衛大將軍。
明朝正德時期 谷大用
宦官 正德時與劉瑾等並稱八虎,居第二,提督西廠,分遣官校遠出偵事,誣籍民產甚多。後因劉瑾被殺,他辭去西廠之職。正德六年,因鎮壓霸州的劉六、劉七起義有功,而權勢益張。後被彈劾,並籍沒其家產。
明代 谷景通 順天府房山 官吏 任陽城知縣期間,廉潔貞介,為政紀律嚴明,後因事杖責小吏,為上峰所扼制,憤憂而卒,民皆惜之。
清順治 谷應泰 直隸豐潤 官吏、史學家 順治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浙江提督學政僉事。曾招攬文人助其寫成《明史紀事本末》,因所據資料準確,又未遇文字獄之害,故有一定價值。另有《築益堂集》。
清乾隆 谷際岐 雲南趙州 官吏 乾隆進士,曾參與校對《四庫全書》,官至禮部給事中,為官有直聲。乞歸後,主講揚州孝廉堂垂十年。
清代 谷士恆 吳縣 著名畫家 鈕樞弟子,他的特長是畫仕女,他所畫的仕女衣袖飄飄,栩栩如生。[16]他的弟弟谷士芳畫的仕女也如他的哥哥一樣,很有名氣。
清 谷氏 廣東南海 蕭志崇之妻 著有《靜閣草》,清刻本《閨秀正始集》《閨秀正始續集》收錄有其詩,在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中也收錄有其詩。

近現代

姓名 生卒年 籍貫/出生地 身份/成就/評價
谷正倫 1889-1953 貴州安順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與蔣介石同學,歷任國民黨要職,創辦國民黨憲兵,有“憲兵之父”之稱。

谷景生 1913-2004 山西猗氏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新疆自治區黨委原第二書記,“一二·九”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谷 牧 1914-2009 山東榮成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原國務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谷德昭 1965-至今 山東 VincentKukTakChiu,香港電影導演、編劇、演員。主要編寫或出演作品有《唐伯虎點秋香》《食神》《少林足球》《大內密探零零發》等。
谷 峰 1930-至今 上海 香港TVB著名演員,曾以《武松》一片獲第十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再憑《待罪的女孩》衛冕第二十屆金馬獎的同一殊榮。
谷超豪 1926-2012 浙江溫州 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谷建芬 1935-至今 日本大阪 著名女作曲家,代表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綠葉對根的情意》《思念》《燭光里的媽媽》《歷史的天空》《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等。

通用楹聯

四言

源自春秋;望出上谷。——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谷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侯門上客;經庫名賢。——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長安人谷永,字子云,博學經書,長於筆札。建昭年間為太常丞,屢次上疏議論朝政得失。成帝時,他與樓護(字君卿)都是五侯(成帝的五個舅父,俱封侯)的上客,當時人稱:“穀子運送筆札,樓君卿唇舌。”任光祿大夫時,前後上書四十多件事,都是指責皇帝及後宮的過失,官至大司農。下聯典指唐代昌樂人谷那律,常識淵博,精通諸經,書法家褚遂良稱他為“九經庫”。貞觀年間官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漢廷直諒;唐代明經。——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谷永,博學經書,工筆札,建昭中為太常丞,數番上疏朝廷得失。下聯典指唐·谷那律事典(參見上一聯下聯聯釋)。

六言

名高列於三傑;
學富號稱九經。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太原主簿谷倚,魏郡人。以文詞著名,與富嘉謨、吳少微並稱“北京三傑”。下聯典指唐代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谷那律,昌樂人。淹通群書,尤諸經學,是當時學業問淵深的學者和經學家,有“九經書庫”之譽。

七言

祖孫個個皆名宦;
兄弟雙雙俱畫家。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唐代諫議大夫谷那律及其孫秘書正字谷倚、曾孫幽州大將谷崇義、玄孫清江郡王谷從政等,世為名宦。下聯典指清代畫家谷士桓,鈕樞的弟子,畫士女能傳其業,吳縣人。其弟谷士芳,畫士女與兄齊名。

八言以上

德播登封,芳名千古
功封廣武,勇略一時。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良吏谷庸的事典。下聯典指北朝名將谷褒的事典。
秦封受氏,征桂陽碑,九族洪源追①子;
京易名家,稽蘭台傳,一經遺諺播虞賓。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浙江省上虞谷氏宗祠聯。上聯“秦封受氏”,典指谷氏的來源。下聯“京易名家”,典指西漢谷永,精通京氏《易》。
注①:此字為“澤”字去掉“氵”旁,經查《辭海》沒有,音義不明。

名人精粹

谷永:長安人,西漢大臣。少時為長安小吏,博學經書,工於筆札。元帝時被舉為太常丞。後歷任光祿大夫、涼州刺史、太中大夫等職,官至大司農。今存文二十餘篇,多為奏議、對策。谷利:三國吳人。原為孫權左右給事,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孫權寵信。公元二一四年孫權被張遼圍困,拚死突圍而出,而必經之橋已被毀壞,谷利使權持鞍緩控,並從後力鞭其坐騎,馬受驚而一躍過橋。因救主有功,被拜為都亭侯。谷朗:桂陽耒陽(今屬湖南)人,西漢大臣。幼失母,事繼母如親母。官太中大夫,後因安撫南州叛亂立下大功,升九真太守。谷渾:昌黎人,北魏大臣。少任俠好氣,後專研經史。道武帝時,因善寫隸書為內侍左右。太武帝時官至侍中、安南將軍、領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居官以廉直聞名。

谷洪:谷渾孫,北魏大臣。曾為文成帝的經學老師。文成帝即位後,累官至尚書,賜爵滎陽公。生性貪婪,攫取千金,仍不滿足,後被獻文帝斬殺。

谷楷:谷渾曾孫,北魏將領。初任奉車都尉,因捕獲叛亂頭子法慶而升為城門校尉。眇一目,性殘暴,時人稱其為瞎虎。

谷那律:魏州昌樂人,唐代大臣、經學家。太宗貞觀年間曾任國子博士,後遷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其博覽群書,尤諳經學,是當時學問淵深的學者和經學家。

谷崇義:谷那律孫,谷倚相子,唐代將領。唐玄宗時出任幽州大將,以雄壯果敢著稱,後升左金吾衛大將軍。

谷倚:魏郡(今河北臨漳)人,唐代文學家。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詞著名,與富嘉謨、吳少微並稱“北京三傑”。

谷子敬:應天府南京(今屬江蘇)人,元末明初學者。本為元朝舊官吏,元亡後被明遣戍。其明《易經》,通醫道,口才健利。尤工樂府,有《呂洞賓三度城南柳》

谷大用:明朝宦官。正德時與劉瑾等並稱八虎,他居第二。劉瑾掌司禮監,他提督西廠,分遣官校遠出偵事,誣籍民產甚多。後因劉瑾被殺,他辭去西廠之職。正德六年,因鎮壓霸州的劉六、劉七起義有功,而權勢益張。後被彈劾,並籍沒其家產。

谷景通:順天府房山(今屬北京)人,明代官吏。任陽城知縣期間,廉潔貞介,為政紀律嚴明,後因事杖責小吏,為上峰所扼制,憤憂而卒,民皆惜之。

谷應泰:直隸豐潤(今屬河北)人,清初官吏、史學家。順治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浙江提督學政僉事。曾招攬文人助其寫成《明史紀事本末》,因所據資料準確,又未遇文字獄之害,故有一定價值。另有《築益堂集》。

谷際岐:雲南趙州人,清代官吏。乾隆進士,曾參與校對《四庫全書》,官至禮部給事中,為官有直聲。乞歸後,主講揚州孝廉堂垂十年。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