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姓

水姓

水姓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晚出的姓氏之一,源於姒姓,出自遠古大禹治水時水工之後,屬於以職業為氏。據《姓氏五書》云:水是當指水為氏,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水姓逐漸在這兩個地方發展成為望族,世稱吳興望(三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水姓在大陸和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水姓起源非常古老,據說是大禹的子孫,大禹治水,其子孫有很多做了水官,他們負責掌管湖泊、江河,後來他們的後代就以水為姓,稱為水氏。

起源

源流一

水姓水姓

源於姒姓,出自遠古大禹治水時水工之後,屬於以職業為氏。據史籍《百家姓》中註:“水氏系出姒姓,明朝浙江省鄞縣有水蘇民,其先氏以禹王庶孫留居會稽,以水為氏,科第甚蕃。”

據史籍《姓氏考略》、《姓苑》等的記載,遠古大禹治水時,他的氏族部落中有很多人當了水工(治水的工程人員)。大禹帶領水工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治水後,留下一個水工(禹的庶孫)居住在會稽,這位水工便以水為姓氏,其後裔子孫就世代相傳姓水,稱水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

源流二

源於遠古,出自古人以五行之一的水為氏,屬於以圖騰為氏。古人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物組成,天上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這些就稱之為五行。遂之,逐漸有了木氏、火氏、土氏、金氏與水氏的出現。

這五個氏族部落非同小可,他們均是強大、有影響的部落群體,各自崇拜木神、火神、土神、金神與水神。其水氏部落族人即以水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共工氏,出自黃帝臣共工之後,屬於以官名為氏。史籍《索引》認為,水氏的祖先是共工的,共工是黃帝時候負責掌管水利的水官。共工實際上是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自稱水德,相傳為水氏之祖。遠古時代負責治理水利的官員亦稱共工,據史籍《索引》郯子曰:“共工氏用水記事,所以設定各部門長官都用水字命名。”其臣有湯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他們負責掌管湖泊、江河等。

在共工的後世子孫中,多有的以“水”為姓氏者,稱水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水氏族人大多尊奉共工氏為水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四

出自上古時期傍水而居之先民,以水名為氏。據《百家姓·姓氏起源》載,傳說從上古到戰國,曾先後有過大大小小許多諸侯,經過多次的戰爭和內亂,大多數諸侯被吞併。有些諸侯的後世子孫只好逃往民間,只得自謀生路。其中有些以水為圖騰的便傍水而居,就以水為姓,稱為水氏,其中尤以浙江省一帶為多。

源流五

源於改姓,屬於複姓省文簡改為氏。據史籍《姓氏五書》、《姓范》等記載:張澍雲“當指水為姓。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浙江省吳興縣、鄞縣多水氏。或水丘氏所改”。

其他的還有湯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後代有的簡化其複姓為單姓水氏。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水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正,亦稱水官、玄冥、冬官,是上古時期以五行所設之官職,西周時期周公旦設定水正,專職負責掌管治水,並負責徵收與水相關之賦稅,例如漁稅、橋船稅、儲運稅等等。水正所司稱“冬官府司”,下設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史、胥、衙、役、徒等等諸多官吏,職權重大。

在水正、水官、玄冥、冬官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正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魯國的官吏澤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澤虞,別稱水虞、漁師,專職負責掌管川澤,也就是河流、湖泊,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在典籍《國語·魯語》中記載:“水虞,漁師也,掌川澤之禁令。”

在澤虞、水虞、漁師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虞氏、澤虞氏、漁師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官位,出自先秦時期官吏水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工,原是先秦時期負責治水之工程技術官員的官稱,到漢朝時期因襲之,並更加明確了責權範圍,就如同今日的水利部部長。例如秦昭襄王贏稷執政時期(公元前306~前252年),著名的蜀郡太守李冰,就兼任秦國的水工之職,他所設計和督造的都江堰,使巴蜀之地成為“天府”,歷經兩千二百六十餘年,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水工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工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工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水衡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衡都尉,是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在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設定的官位,專職負責掌管“上林苑”,即龐大廣闊的皇家園林。在史籍《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古山林之官為衡,掌管池苑,稱水衡。”水衡都尉兼有西周時期水虞、林衡、川衡三官之職,下屬官員甚多,還負責掌管皇室的園圃、器物、鑄錢、船隻、馬匹、倉庫、稅務等諸多事務,權利頗大。王莽篡漢時期,曾改水衡都尉為“予虞”,到了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劉秀以勤治國,廢黜了水衡都尉之職,不過,在秋季狩獵之時臨時設定水衡都尉,過後即削裁。水衡都尉下屬官吏中有一種十分有趣的官位叫水衡丞,專職負責掌管水磑磨麥,即以水力建造的磨坊將麥子、玉米磨成麵粉,以供皇家尚食。

在水衡都尉、水衡丞、水衡大夫、水衡史、水衡中士、水衡胥等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衡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衡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

源於官位,出自晉朝時期官吏水部郎,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部郎,是三國後期開始出現的官稱,為魏晉時期的官吏。在曹魏政權中,中央政權的尚書十五曹中即設有水部曹,負責掌管航運、水利,其最高行政長官即稱“水部郎”。該官職一直沿用至隋朝初期,在隋文帝改革官制,設定了公工部之後,水部曹的職能轉屬於工部,此官稱被廢止。

在水部郎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一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貞部落(蒙郭勒津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蒙古族烏蘇寶立高氏,漢義“水泉”,源出古老的蒙古貞部落,是北方蒙古族中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群體。

該氏族部落在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年(後金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九年,公元1637年)脫離腐朽的明王朝,轉而歸附後金政權,遷駐紮守於今遼寧省的阜新地區,隸屬於土默特左翼旗,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水氏。

源流十二

源於回族,出自元、明時期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水氏,源出元朝政府設定的“回族水軍萬戶府”,祖先原為西域撒爾塔人,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主要聚居於河南省的南陽地區。“撒爾塔”,是梵文Sart的音譯,而梵文Sart是從古突厥語中直接引用的,意思是指流動的商人。

“撒爾塔”最早出現在公元十五世紀作家阿里·希爾·納瓦伊(公元1441~1501年)的著作中。古代突厥族人最初使用“撒爾塔”來形容定居的農民和波斯商人,這在著名的俄羅斯東方學家威廉·巴托爾德巴托爾德(William.Barto1d,公元1869~1930年)所著的《中亞簡史》中有記載。撒爾塔人是由突厥化的中亞土著粟特族人、古花剌來子模族人和其它土著居民,以及波斯族人、阿拉伯族人為主形成的。他們操突厥語,信奉伊斯蘭教,經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在人種上屬高加索族人種和蒙古族人種的混合體,定居在中亞地區,基本上突厥化,居住在綠洲的突厥族人就被稱為“撒爾塔”,最後幾乎中亞至西亞定居的人也被稱為“撒爾塔”,例如花剌子模在當時就被稱為“撒爾塔兀勒”。在宋、元時期,“撒爾塔”是指完全阿拉伯化或波斯化的突厥族人,以及突厥化的塔吉克族人。在中亞地區有一不成文的說法:“誰定居,誰就是撒爾塔”。如今,撒爾塔人和維吾爾族基本上差不多。在今南陽地區的回族水氏,原籍是陝西省渭南縣良天坡,其高祖叫水好成,是時為著名的醫生,他在元朝末期行醫到南陽鎮平一帶定居,其後裔子孫世代在斯地生息繁衍,是非常有名望的中醫世家,後來又有一支分遷到臥龍地區和今南陽市區。抗日戰爭時期的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秋,南陽回族抗日救國協會正式成立,由當地有名望的水子立(公元1885~1970年)出任會長。是年冬,在水子立的領導下,石橋地區組建了“石橋回教戰地服務隊”,當時擁有隊員六十餘人,槍五十支,中共黨員沈榮田(公元1911~1945年)等都先後到石橋對隊員們進行過軍事訓練。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農曆1月8日下午,日寇兩個聯隊大約六千餘人由博望坡西渡白河進攻南陽石橋鎮,石橋“回教戰地服務隊”在水子立的指揮下,配合國軍阻擊了日寇,戰鬥中隊員胡振德、丁玉如等壯烈犧牲。1月9日,日寇又向鎮平進軍,水子立指揮隊伍在鎮平的杏花山下伏擊了日寇,一舉擊斃日寇一百五十餘人,還獲得了許多戰利品。當時的國軍抗日名將孫連仲上將曾授予他們“共赴國難,為國爭光”的錦旗。

源流十三

源於滿族,出自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哈爾吉氏,滿語為Hargi Hala,漢義“水流湍急之地”,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水氏、吉氏。

⑵.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吾古孫部、烏孫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自俄羅斯濱海地區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水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⑶.滿族錫墨埒氏,亦稱席穆理氏、徐穆爾氏,源出金國女真斜卯部,滿語為Simolie Hala,世居琿春(今吉林琿春)、庫爾喀(今黑龍江黑河江北俄羅斯境內)、三姓(今黑龍江依蘭),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徐氏。但其氏族早在金國時期就出了一位著名的韓國公斜卯·阿里,任金國唯一的水師大將軍,在宋、金的系列戰爭中,他於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二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率部擊敗南宋海州兵八萬人,逼使海州投降,之後竟然難以置信地“以馬背之兵”擊潰了南宋水師萬餘戰船於梁山泊。在斜卯·阿里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非常榮耀的官職稱謂“水師老將”為姓氏者,稱水氏,世代相傳至今。

簡介

水[水,讀音作shuǐ(ㄕㄨㄟˇ)]

遷徙

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以官為氏、以地為氏者遠遠多於血緣水氏,但如今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十八位門閥。水姓在大陸和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水姓淵源書籍水姓淵源書籍

據清朝人徐士業考證:“明鄞縣有水

民,其先世以禹王庶孫,留居會稽,以水為氏。”而水姓人,至今還是生活在會稽一帶的地方為多。水姓起源非常古老,據說是大禹的子孫,大禹治水,其子孫有很多做了水官,他們負責掌管湖泊、江河,後來他們的後代就以水為姓,稱為水氏。也有一些古時候住在江河邊上的人,他們的後世子孫也以“水”為姓,稱為水氏。也有認為水姓的祖先是共工的,共工是黃帝時候負責掌管水的水官。發展和演變:浙江省鄞縣以前有古姓水丘,在清朝有很多就改姓為水的,在今天水姓多聚集於浙江省一帶,尤以浙江省吳興縣、臨安縣為盛。水姓逐漸在這兩個地方發展成為望族,世稱吳興望(三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治所在烏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吳縣),臨安望(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臨安府:亦稱臨安郡、臨安縣。在中國歷史歷史上臨安府有兩處:①古縣名,隸屬秦朝餘杭縣地境。晉武帝時改為臨安,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帶地區,南宋朝建炎三年(己酉,公元1129年)升浙江杭州為臨安府,成為偏安一時的南宋王朝之都城。②元朝時期將原治於通海(今雲南通海)的南路,改名為忽必烈諭言所用的“臨安”二字作路名,管轄通海以南至邊徼的大片政區,路治同樣在通海。直到明朝初期才徙治於建水(今雲南建水)。

堂號

吳興堂:以望立堂。

臨安堂:以望立堂。

分布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寧波市鄞州區、蘭溪縣、餘姚市,甘肅省的蘭州市、漳縣、定西縣、榆中市、隴西縣、廣河縣,陝西省的西安市、鹹陽市旬邑縣,河南省的鄭州市、河南省的鹿邑縣,洛陽市宜陽縣、三門峽市、安陽市、沁陽市、漯河市,遼寧省的瀋陽市,山東省的菏澤市巨野縣柳林鎮、諸城市、微山湖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蕪湖市、馬鞍山市、臨泉縣,湖北省的隨州市、棗陽市、洪湖市、大冶市金牛鎮,江蘇省的南京市、徐州市,山西省的臨汾市,朔州市,江西省的南昌市,廣東省的廣州市、韶關市,台灣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重慶市,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均有水氏族人分布。

名人

水鄉漠

水鄉漠:字禹陳。明朝浙江郭縣人。萬曆進士,授寧國知縣。後調丹陽當官,為政清廉,責任心強。當地多災害,他為生產救災,操勞成疾,吐血而死,人們十分痛惜。

水佳胤

水佳胤:字啟明,鄉漠子,天啟進士,任禮部郎。精通典故,熟諳兵法,升任建寧兵備參議。奉令平靖白蓮教之亂,活捉了教主王森。又奉令平靖粵寇,以銳不可當之勢,肅清了60餘股賊寇。後以左遷歸隱句章卒。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在薊州建造了水督廟。

水蘇民

水蘇民:明代知名清官,曾任邵武知縣,廉明清正,為政有方。

水天同

水天同:1909年生於甘肅省蘭州市,1923年進清華學校讀書,於1929年秋赴美留學,先插入美國Oberlin College (ohio)三年級學習,後於1930年在Cornell大學選修“中世紀拉丁”。 1931年至1933年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專攻英國中世紀文學,兼讀比較神話學等,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水祥雲

水祥云:別號力平。浙江省郭縣人。畢業於中國公學法律系。民國十三年(1924年)考入上海郵政管理局。歷任上海郵務工會常務委員,上海市總工會執行委員兼秘書長,全國郵務總工會及中國勞動協會理事,抗日戰爭爆發後,民國27年(1938年)在武漢籌組中國工人抗戰總會。後任中國勞動協會常務理事兼書記長,全國郵務總工會常務委員,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當選為行憲國民大會代表。次年膺選第一次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全國總工會秘書年任“自由中國勞工同盟”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行政院設計委員會”委員,“交通部設計委員會”委員。1952年任“全國總工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1973年任“郵務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後任“全國總工會”常務理事,“國民大會”代表。“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全國職業訓練金監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閩台地區勞工保險局監理委員會”委員,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台北市水姓宗親會理事長。著有《水姓由來與曾邱兩姓聯宗關係考》。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考入上海郵局為郵務生。同年加入國民黨。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在郵局實行清黨,篡奪了上海郵務工會的領導權。先後加入陸京士在郵局組織的精神團和杜月笙的恆社,依靠國民黨和幫會勢力來控制工會。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水祥云為上海郵務工會第九屆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長。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上海郵務工會選舉工會代表時,水祥雲操縱選舉,組織打手毆打要求公開選票票數的郵工。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全國郵務總工會成立後,水祥雲於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為候補執行委員,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為常務執行委員、副秘書長、組織部長。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全國郵務總工會改稱全國郵務工會聯合會,水祥云為常務理事、組織處長。水祥雲以上海郵務工會為基礎,進入上海市總工會、全國郵務總工會、中國勞動協會、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和國民黨中央社會部勞工運動委員會任要職,成為國民黨陳立夫系統工會的核心人物。

水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重慶發生校場口事件時,水祥雲開始表示支持朱學范

。在國民黨當局加緊迫害朱學范時,水祥雲就倒向陸京士。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9月,朱學范派水祥雲以中國勞動協會上海辦事處主任的名義進行重建上海市總工會的工作。朱學范接受周恩來的意見,戰後的上海市總工會將成為與共產黨和進步力量的聯合組織。水祥雲違背了朱學范的意圖,卻執行了陸京士的嚴密控制工會領導權,打擊進步工會,壓制工人鬥爭的方針。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0月,水祥云為上海市總工會整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6月,為上海工人福利委員會委員。同年9月,水祥云為上海市總工會第五屆理事長。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2月9日,在破壞“愛用國貨,抵制美貨”的愛國運動中,水祥雲秉承國民黨市黨部主任方治和上海工人福利委員會主任陸京士的指示,參與策劃,調遣護工隊,於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2月9日製造了血腥暴行,當場打死永安公司職員梁仁達。在“二九慘案”發生後,激起上海各界人民的憤怒。中共上海地下工委以上海工人協會名義發表《為愛用國貨慘案宣言——揭發特務暴行真相》。水祥云為了欺騙輿論,急忙以上海市總工會名義發表聲明,把護工隊衝進會場說成是“被邀參加”,把行兇打人的中統特務分子和護工隊員說成是“真正善良工人”,把慘案的製造者和兇手說成是“被害者”,把被他們打死的梁仁達說成是“為反對大會而犧牲”等等,竭力歪曲事實,顛倒黑白。

民國三十六年全市工人興起爭取和平、民主、保障人權、解凍生活費指數的鬥爭浪潮。水祥雲以紀念五一勞動節為名,召開工人大會,企圖掀起一個上海工人反共高潮。當他發表演講時,立即被工人們的“立刻解凍生活費指數”等呼喊聲所壓倒,他的陰謀徹底失敗。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水祥雲被國民黨補選為偽國大代表。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4月,國民黨成立“全國總工會”,水祥云為理事兼秘書長。8月,上海市總工會改選,水祥云為常務監事,後為常務委員。

上海解放前夕,水祥雲隨陸京士逃往台灣,繼續進行反共和分裂中國工人階級的活動。著有《水氏由來與曾邱兩姓聯宗關係考》。

水均益

水均益水均益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

生於甘肅省蘭州市,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記者、主持人。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環球視線》欄目記者、編導、主持人。現擔任央視新聞頻道《國際觀察》、《高端訪問》等節目主持人;曾多次獲獎。

祠聯

四言

源出姒姓;

望在吳興。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水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二、郡望堂號》介紹)。

吳興世澤;

四明家聲。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水姓出自浙江省吳興縣與鄞縣(古稱四明)。

廉明立政;

汗簡標功。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水姓族譜水姓族譜

上聯典指明初無錫人水蘇

民,洪武初年任邵武知縣,廉明慈愛,為政有方。下聯典指明代鄞縣人水佳胤,字啟明,天啟年間進士,歷官禮部郎、建寧兵備參議。熟悉歷史,有武功。

治推邵武;

系出共工。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水蘇民,治邵武間,為政有方。下聯典指共工氏,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人物,自稱水德,因以為姓。

五言

奕父列書史;

思中入畫錄。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典指元代書畫家水東山人,字奕父,工山水。名列《書畫史》。下聯典指明代畫家水思中,鄞人。嘉靖辛酉舉人。

六言

德旺五行之首;

恩深六成之功。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典出“六成立功”,語出《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七言

慈愛廉明知邵武;

鞠躬盡瘁賑丹陽。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邵武縣知縣水蘇同,以廉明慈愛,為政有方而名於世。下聯典指明萬曆進士水鄉漠,鄞人,授寧國知縣,調丹陽,以修荒政,積勞嘔血卒。

字輩

家譜家譜

水氏一支字輩:“廷成景太朝泰宗學嵩封安唐振荀相萬文連峨魯自敬端祥

天允秉放義”。

水氏一支字輩: “振宗幫世承先德祖武流芳”。

安徽蕪湖水氏字輩:“其承世厚從心恆存性道自克永昌宗”。

湖北洪湖水氏字輩: “秩振宗幫世承先德祖武流芳”。家譜文獻

浙江寧波水氏傳經世系表一卷,(清)水嘉穀輯,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浙江鄞縣桃源水氏宗譜二十四卷,(清)水綸藻、水望林等九修,清光緒十五年本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收藏在日本、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湖州吳興水氏宗譜十五卷,(民國)水耀奎重纂,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水亭杵村。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