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姓

家姓

家姓為中國的一個非常罕見姓氏。在《百家姓》中名列第207位。起源之一是西周末年周孝王之子家父,其後代以“家”為姓。歷史名人有西周孝王之子家父、宋代諸暨縣縣令家坤翁、宋末端明殿學士家鉉翁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家

家姓,是中國的一個非常罕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07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300名以外。

姓氏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孝王之子姬家父,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姬家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家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家氏之始。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莊公之孫姬駒,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姬駒(子家)的後裔子孫中,多取祖上字為姓氏,世代稱家氏,史稱家氏正宗,望族出南安(今甘肅隴西渭水)、京兆(今陝西西安),宋抄時期,蜀漢眉山家氏一族最興旺。

第三個淵源:源於複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家僕氏,屬於複姓簡化省文為氏。在家僕徒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家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家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諸侯之臣家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家臣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家臣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家氏、臣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諸侯之臣家老,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家老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家老氏、家宰氏、家相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家氏、宰氏、相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家宗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家宗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家宗氏、宗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家氏、宗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七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家馬廄令,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家馬廄令、家馬廄丞、家馬廄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家馬氏、馬令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家氏、馬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姬家父、姬駒(子家)、家僕徒。

遷徙分布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帶,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移,漢唐之際在陝西、甘肅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為郡望。宋代以後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區。主要分布在甘肅省的隴西渭水流域、陝西省西安市等地區。在江蘇、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南安郡: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東漢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漢陽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為縣。

蜀郡:戰國時期秦國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時轄地在四川舊成都龍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寧府之劍閣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國,治今之成都縣,自漢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時期升為成都府。後治置蜀郡屬國都尉,三國時期蜀郡改為漢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縣。

堂號

京兆堂:以望李堂。

南安堂:以望李堂。

蜀郡堂:以望李堂。

家姓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祖孫直論;霜菊余馨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眉山人家願及其曾孫家大酉。家願字處厚,北宋紹聖年間進士,官樂至令,上書極言議論時政,被貶官,監於華州西岳廟十餘年。後官閬州知州。家大酉,南宋初進士,官昭化縣主簿,淳祐年間人朝侍講經筵,官至工部侍郎。為官方正直率,終於因為與宰相史嵩之觀點不一致而罷官,但始終不肯屈服。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家退翁,與蘇軾為同年好友,宋元豐年間官知懷安軍。蘇軾贈他的詩有句:“退翁守清約,霜菊淒余馨。”

棣萼輝映;霜菊余馨: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家橫以明經冠上庠,其弟以廷對中甲科,人謂“棣萼(兄弟)相映”。下聯典指北宋·家退翁與蘇軾友善,蘇軾贈其詩曰:“退翁守清約,霜菊淒余馨。”

西京遺直;北海名良: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家橫事典。下聯典指北宋時期的家退翁事典。

五言通用聯

工部大方直;參軍謀略精: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進士家大酉,眉山人,舉進士,初授昭化縣主簿。吳曦叛,大酉不受其招。淳祐中,侍講經筵,累官工部侍郎。他為人方直,雖累屈守死不變。卒諡文節。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司法參軍家定國,眉山人。官永康司法參軍,韓絳欲治西山道,定國謂蜀恃險以安,塹為坦途,將有後憂。絳然其言,為之罷役。

退翁守清約;霜菊淒余馨:此聯為宋朝時期的文學家蘇軾題贈同年友家退翁詩句聯。

六言通用聯

孝子芳傳百世;學士節播千秋: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孝子家師亮事典。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端明殿學士家鉉翁,字則堂,眉山人。學識淵博,於《春秋》造詣尤深。累官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入元不仕,有《春秋祥說》、《則堂集》等。

七言通用聯

勤國獨邃春秋學;家父敢吟南山詩: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學者家勤國,眉山人。與蘇氏兄弟為同門友。王安石久廢春秋學,勤國憤之,著《春秋新義》。曾築室伯喻。二蘇讀之敬嘆。下聯典指周朝時期的周幽王時大夫家義,嘗作《節南山詩》刺王。

家性名人

家橫,字仲本,宋代人。擅長經學,名列上庠之首。兄弟二人宮廷面試皆中甲科,棣萼相映,名噪一時。家退翁宋代人。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知懷安軍,與蘇軾為同年好友,軾贈詩云:"退翁守清約,霜菊淒余馨。" 家願字處厚,宋代眉山人。弱冠游京師,以廣文館進士登第,官樂至令。屢上書極論時政,多次遭貶。蘇軾曾謂"願少年能不為進取計異,時當以直道聞。"

家父,西周詩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時(前781-前771)貴族。《詩經·小雅·節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可信《節南山》一詩乃家父所作。舊說此詩是刺幽王寵信太師尹氏,尹氏任人唯親,使朝政昏亂,百姓遭殃。它揭露了權臣炙手可熱的氣焰,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更對統治階級奉為最神聖的“天”發出了一連串責難:“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吊昊天,亂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寧”,反映了西周末年統治思想的動搖,是《小雅》中一首較好的貴族諷刺詩。

家定國(1031-1094),宋文學家。字退翁,眉山(今屬四川)人。皇祐間進士及第,除雅州名山縣尉。調永康軍司法,徙澧州司理。遷秘書省著作佐郎,知洪雅縣。簽書蜀州判官事,徙通判瀘州,知渠州。以瀘州夷人叛命,坐罪罷官。後起知懷安軍,移嘉州,未行。紹聖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定國長於詩文,曾與蘇軾、蘇轍唱和,體格清懿。著有古律詩三十卷、雜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國,宋學者。願父。慶曆、嘉佑間與從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游,與蘇軾、蘇轍為同門友。憤怨王安石久廢《春秋》學,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間朝臣紛更;元佑時,司馬光當政廢除新法,勤國憂鬱不安,作《室喻》,蘇軾、蘇轍讀之敬嘆。

家願,宋臣。字處厚,眉山(今屬四川)人。紹聖進士。元符三年(1100)為樂至令,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其大要開言路以聞直諫,詳聽言以觀事實,從寬厚以盡人才等。崇寧初詔籍元佑、元符上書人,遂入黨籍,謫監華州西嶽廟。大觀四年(1110)解黨禁,調知雙流縣,因事謫英州酒稅,移黃州。高宗南渡,擢知閬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 (1213-?),宋臣。號頤山,眉山(今屬四川)人。淳祐二年,知諸暨縣。歷司農丞,除樞密院編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戶部郎中,出知撫州。坤翁博雅有家學,嘗纂《景定臨川志》三十五卷,《永樂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殘卷。

家鉉翁(1213-1294),宋末學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號則堂。以蔭入仕。歷知常州、浙東提點刑獄、權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等。德祐二年(1276),賜進士出身,拜簽書樞密院事。元兵至臨安,丞相吳堅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文。鏇為祈請使赴元軍營中,被拘留,誓不仕。被俘至河間(今屬河北),開館授徒,得釋南歸。學問淵博,精《春秋》。有《春秋詳說》、《則堂集》。

家之巽,元詩人。字志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宋景定間舉進士,為建康制置司乾官。宋末,為臨安府通判。入元,嘗作德政碑媚楊璉真伽,為士論不齒。嘗和《三賢堂詩》,推尊蘇軾,有“辭章小技應閒事,節義千年真大賢”之句。又為演福寺作觀音殿碑,大罵賈似道,並為周密所譏刺。

其他家姓名人有漢官吏家羨、家君;宋學者家進。近當代家姓名人有醫學家家普等。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