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姓

樊姓

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著名人物有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樊噲。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 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區。

起源

樊字樊字

樊[樊、棥、鞶,讀作fán(ㄈㄢˊ),亦讀作pán(ㄆㄢˊ)]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太王古公次子仲雍裔孫仲山甫樊侯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周太王的兒子虞仲雍有裔孫名仲山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輔佐周宣王姬靜南征北戰,使周王朝統治的疆域不斷擴大,號稱“宣王中興”。亦稱樊仲甫、樊仲山,逝世後諡號“穆”,故又作樊穆仲,在周王室為卿士,是輔佐周宣王中興的賢名之臣,在當時的諸侯之間,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貴。在樊仲山的後裔子孫中,皆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世代稱樊氏至今。因其始祖為樊仲山,史稱姬姓樊氏、樊氏正宗。

樊氏族人大多尊奉仲山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殷民七族。據《左傳》記載,在商中期以後,按分封的地名,形成了陶、施、樊、繁、錡、幾和終葵七大族,其中有樊氏,子孫一直沿襲下來。

商朝滅亡之後,周武王姬發把殷商的遺民七族劃歸齊國管轄,故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樊氏家族多在齊、魯一帶。孔子的弟子樊須,字子遲,便是商人七族中樊氏的後人。史稱樊氏。

源流三

源於古巴人,出自漢朝時期巴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上古時期,古代巴人居住在今甘肅南部地區,後遷徙到武落鍾離山(今湖北長陽),以巴廩君為首領,由巴氏、巴蔓氏、巴瞫氏、巴相氏、巴鄭氏這五個姓氏部落組成部落聯盟,史稱古巴國,國人稱巴人。古巴國在夏王朝時期稱“巴方”,在商王朝時期稱“巴奠(甸)”。

巴國形成於公元前十一世紀,滅亡於戰國中期,約有八百年歷史。秦國滅巴國之後,故巴國五個姓氏部落中的巴蔓氏族部落,後取諧音漢字“樊”為姓氏,稱樊氏,世代相傳至今。 按歷史、文物專家李學勤考據,信陽平橋樊君墓出土銘文,樊為羋姓。

為西南少數民族姓氏。東漢時,巴郡、南郡蠻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鄭氏,包括混入贏姓、子姓、姬姓的部分樊姓 ,皆出於武落鍾離山(今湖北 長陽 西北)。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伊拉哩氏,亦稱伊里氏、伊拉禮氏、伊喇立氏,滿語為Ilari Hala,漢義“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東北十五公里處)、松花江流域等地區。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

清中葉以後,滿族、錫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漢姓為樊氏、伊氏、何氏、趙氏、尼氏、潘氏、蘇氏、許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遷徙

樊氏是一個歷史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七位,人口約1200多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93%左右。

樊氏主要出於姬姓。 周太王有後代叫作仲峬的因為作戰有功被分封到樊地(今河南濟源),他的後代以國號為姓,世代以樊作為姓氏。而樊氏最早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商湯時代。

上古湯王建立了商朝,湯王的後代十分興盛,後來漸漸分離成了七的大族,其中就有一族為樊氏。後來商朝被周武王打敗,周朝平定天下以後,周成王的叔叔康叔管轄商朝的遺民,他將這七大王族遷到山東山西一帶,讓他們在此定居。所以樊氏的名門望族亦大多出於山東山西一帶。

在古代,樊氏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上黨。樊氏族人在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均有分布,如北京,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龍口,江西南昌、修水、泰和,湖南長沙、郴州資興、永州寧遠,山西之太原、長治,廣東之新會,廣西之田林、灌陽,貴州之從江,雲南之瀘水、隴川等地。

樊氏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較廣,尤以陝西、河南、江西等省為多,這三省樊氏約占全國樊氏人口的50%左右。

歷史名人

樊皮

春秋時周國大夫。 樊皮叛王《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樊於期

樊於期,戰國時秦國大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願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噲

樊噲,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沛縣人。楚漢戰爭時,項羽的謀士范增打算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樊噲持盾闖入,斥責項羽,使劉邦得以脫身。滅秦後,與張良諫劉邦不要貪圖鹹陽宮室安樂,遂封存重寶財物府庫。以軍功封舞陽侯。

樊氏

昔桂陽太守趙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

《三國演義》樊氏《三國演義》樊氏

演義簡介:

蜀桂陽太守趙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常勸其改嫁,樊氏言惟有文武雙全,名聞天下;相貌堂堂,威儀出眾;與夫家同姓方嫁之。范因此欲以配雲,雲以與范結拜,恐名譽不立,固辭不許。

歷史評價:

《三國志》:“有國色。”

相關人物:趙范趙雲

曾效力過的勢力:劉表蜀魏

樊英

字季齊,生於漢代,南陽魯陽人。他通曉陰陽地理,並洞悉其中的奧妙,能推測災異。他在壺山之陽隱居時,向他求學的人從四處湧來。無論州郡如何禮請他,他都不應。有一次,有暴風從西方吹來,樊英對學生們說:“成都正在發生火災。”就喝了口水沖西噴去,並讓學生記住當天的日子。後來有人從蜀郡來,說那裡大火,發生的時間與與樊英噴水的日期正好相符。來人還說,當時有黑雲從東邊突然襲來,須臾之間轉為大雨,於是火災得以撲滅。永建年間,宮殿上有一架鐘在無人敲擊時,自己能發響,皇上對此甚為憂慮,公卿大臣們無人能解。於是便去詢問樊英,樊英說:“蜀岷一帶發生山崩了,山是銅為母,母親崩,所以兒子鳴。這並不表示當今聖朝會有什麼災禍。”時隔不久,果然有人向朝廷奏報,蜀地發生了山崩的訊息。在中國古代,隱士多是修道之人,修道人具有特異功能並不足為奇,因此他能用遙識功能看見成都市的火災,並用功能撲滅它。

樊遜

北齊哲學家,他對道教神仙方術加以批判,認為皆虛妄之術,“秦皇漢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歸,欒大往而無獲。猶謂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還入驪山之墓;龍媒已至,終下茂陵文墳”(《北齊書·樊遜傳傳》),到頭來都進了墳墓。

樊稠

(?-195),東漢末年軍閥,官至右將軍、萬年侯。涼州金城人。董卓部。董卓死後,無所依附,於是夥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合眾十餘萬反撲長安,敗呂布、殺王允,把持朝政。後馬騰與李傕有隙,交戰數日,潰敗長平觀下。樊稠追至陳倉,與韓遂友好罷兵,卻遭李傕猜疑。不久,於會議中為李傕刺殺。(猜疑只是權爭的託詞罷了)

樊興

安州(今廣東省中山市)人,原籍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為人忠謹,大唐開國功臣。歷左驍衛將軍、赤水道行軍總管、左監門大將軍等職,後官累至檢校右武侯將軍、襄城郡公。永徽初卒,贈左武侯大將軍、洪州都督,陪葬獻陵。

樊梨花

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樊父原系隋將,歸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全,美貌絕倫,其自嫁薛丁山為妻,協助薛丁山登壇掛帥、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其一生故事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視劇、電影、歌舞戲劇等。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樊梨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說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並且敢於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後,以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王朝的管轄,並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於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樊圻

明萬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後(1616-1694後)清畫家。字會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擅畫山水、花卉、人物。為“金陵八家”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漁樂圖》

樊瑩

(1434—1508),字廷璧,號澄江,常山人。明天順八年(1464)進士,引疾歸養。成化三年(1467),應知縣李溥之聘編纂《常山縣誌》。四年授行人,出使西川(今四川中部),不受地方饋贈,民建“卻金亭”以彰其德。此後,歷任山東道監察御史、雲南巡按、松江知府、河南按察使、應天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職。懲貪官、精吏治、賑濟災民,不遺餘力,為民愛戴。弘治八年(1495),因病辭官,授徒講學,長達七年。弘治十六年,雲南景東衛地區地震,天災頻仍,貴州亦多災異,又被推薦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按雲貴,彈劾鎮巡官之罪,罷撤不稱職文武官員1700人。還查清指揮吳勇侵吞府庫錢財,圖謀逃脫罪責,虛誇災情一案,威名大震。前後三入雲貴,雖年已古稀,猶跋涉於窮崖絕險瘴癘毒侵之地,查訪政治利弊和民間疾苦,深得民心,升任南京刑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辭官回鄉。時劉瑾專權,瑩在任時曾忤瑾,瑾以會勘隆平侯爭襲事誣陷,又追究任松江知府時為蘇民困而減征官布之事,削籍為民。晚年,常於農忙時,坐竹轎戴笠帽,子孫抬行田間,謂非徒視莊稼,而欲子孫習勞。病危時,叮囑其子道:“世俗治喪,率用浮屠,豈有飯僧禮佛而獲冥福乎?汝成吾志,勿為流俗所移。”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鄉(今常山縣何家鄉)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贈太子少保,謚清簡。

樊繼祖

字孝甫,號雙岩,鄆城縣人,明正德6年 (1511年)進士。初任臨穎(今河南省)知縣,因禦寇有功,提升為御史。奉命勘查莊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萬餘頃,權貴為之斂跡。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參政。在大同兵變時,任兵部左僉都御史,前往平叛。樊繼祖擒其首惡,叛亂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書。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餘年,後辭官返鄉,卒於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歲。著有《雙岩奏疏》、 《十友傳》、《山海紀程》、《金丹集》等,流傳於世。

樊騰鳳

樊騰鳳,字凌虛,河北邢台隆堯縣西良前村人,以創著《五方元音》聞名全國。樊騰鳳墓碑記載,他生於明代萬年29年(公元1601年),卒於清代康熙3年(公元1664年)。根據他的十代孫樊洛設介紹,樊騰鳳是一秀才,清兵入關後,他積極參加反清活動,自為軍師,聯合本村人高唐、高殿,鄰村人梁路頭、賈二桿杖等人,擁載鄰村人叫趙二瘋子的為皇帝,抗擊清兵。後來失敗,趙二瘋子等被殺。樊騰鳳在地窖里藏了三年,寫成了《五方元音》。

《五方元音》是字典的一種,在清代和民國初盛行全國。這種字典用的是反切法,用十二進個韻母和二十個聲母來拼音。十二個韻母是:一天、二人、三龍、四羊、五牛、六獒、七虎、八駝、九蛇、十馬、十一豺、十二地。二十個字母是:梆、匏、木、風;斗、土、鳥、雷;竹、蟲、石、日;剪、鵲、系、雲、金、橋、火、蛙。用這種方法查字很方便。

《五方元音》原以木版本刊出。他的後代將木版賣給山東省東昌府一家,此人把木版帶到上海用石印翻印,流行全國。上海錦章圖書局印行的石印本,封面題“五方元音大全,樊騰鳳先生原本”,這種版本流傳很廣。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朝政治家、文學家、著名詩人,亦名雲門,字嘉父,別號樊山,恩施城關人。16歲取秀才,21歲中舉人,31歲中進士

。1884年起,先後出任陝西宜川、鹹寧、富平、長安、渭南等縣知縣,渭南知府, 陝西布政使。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召樊增祥進京,負責處理軍機政務。1904年,任江寧布政使。1910年任兩江總督。1912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去京任參議員、參政。晚年閒居北平,以詩酒自遣,曾為梅蘭芳改訂京劇部分台詞。1931年病故。樊擅詩詞駢文,著雜文約2萬篇、詩詞3萬餘首。其代表作有《彩雲曲》、《樊山詩集》等

樊弘

四川I江津人。民國14年北大畢業後,任北京《中美晚報》編輯助理和《國民公報》編輯 員。後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經濟研究院研究生。回國後,歷任湖南大學、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和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主任。民國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專項研究員。民國35年後,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政協第一、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第七 屆中央委員會顧問。 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著有 《勞動立法原理》。編有《社會調查方法》、《中國勞動年鑑》(與人合編)、《工資理論之發展》、《論社會主義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等。

樊宗師

字紹述,河中人。始為國子主簿。元和中,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歷金部郎中,綿、絳二州刺史。進諫議大夫,未拜,卒。詩七百六十九篇。今存一首。

樊城

字塒煊,四川廣元人,生於1992年02月10日,十八歲獲得“高級會計師”職稱,曾任職工會主席,秘書處主任等要職。創作詩篇一百二十首,詞三十三首。多為情感類。

樊學文

樊學文(1912-1978),四川省蒼溪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中共綏靖縣委書記、中央警備團副政委、熱東軍分區副政委、熱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四十六軍後勤部政委。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主任。回國後,歷任吉林省軍區、黑龍江省軍區副政委,中共中央東北局財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樊哲祥

樊哲祥(1908-1995),湖北省公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湘鄂西、鄂西北、襄北、湘鄂川黔等蘇區的反“圍剿”戰鬥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在晉西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參加了百團大戰等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率部參加了綏包、綏東等戰役,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突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委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兼軍訓處處長,華東軍區防空部隊副司令員,防空軍高射炮兵學校校長,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副主任,總參謀部通信部顧問。

樊代明

樊代明,(1953.11-—),四川省重慶市(今直轄市)人。1972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消化內科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先後榮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求是獎”等7項全國性榮譽獎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國家新藥證書1項。

樊根深

樊根深(1942.12-—),室名葉茂堂,陝西省華縣人。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第19軍、甘肅省軍區幹部。歷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1991年11月後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蘭州軍區聯勤部部長、中共蘭州軍區黨委常委。1997年3月任中共蘭州軍區紀委書記。是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少將軍銜。自幼酷愛書法,在4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勤於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和研習,尤其是發起“柳營試鋒”大型文化活動之後,其書法作品日臻成熟,以行書見長,多次參加軍內外書法展並獲獎。現為柳營試鋒將軍書畫展組委會主席。

樊文德

樊文德(—1935),陝西省吳堡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4支隊。

1933年起隨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4支隊革命,積極參加了開闢佳(縣)吳(堡)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作戰勇敢,多有戰功。1934年6月任紅6支隊隊長。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第5團成立,任團參謀長。不久紅5團改編為紅27軍84師第3團,任團參謀長,隨部轉戰陝北安定(今子長)縣、清澗地區,參加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的作戰。6月針對國民黨閻錫山晉軍進攻佳吳蘇區的敵情,提出率紅3團返回佳吳進行反“圍剿”作戰的要求。被西北軍委前委誤認為是鄉土觀念,調離部隊,送回後方學習。不久被誤定為“反革命”,錯誤殺害。

196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為他平反昭雪,定為革命烈士。

樊任民

樊任民(1899-1932.10.3),江西省銅鼓縣人。早年在江西省立第六師範學校讀書。1925年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5年7月遵照中共南昌特別支部的指示,回銅鼓從事革命活動。同年底任中共銅鼓支部宣傳幹事,不久赴上莊考察工人運動。1927年4月任國民黨銅鼓縣黨部改組籌備委員會委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革命失敗後隻身赴南昌戒嚴司令部監獄,探望中共銅鼓黨團中心支部書記陳逸群。1928年9月任銅鼓縣第1大隊政治委員。10月任中共銅鼓縣委宣傳部部長。12月任湘鄂贛邊赤衛軍銅鼓縣第3大隊政治委員。1929年11月任銅鼓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12月繼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在任期間領導全縣鞏固、發展蘇區紅色政權,在全縣創造了86%的紅色區域,14%的游擊區,被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授予錦旗,以示嘉獎。1931年1月任縣蘇維埃政府秘書長。5月任銅鼓縣蘇維埃政府警衛營政治委員。1932年7月,從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開會回來,途中不幸被捕。10月3日在縣城被敵人殺害,犧牲時33歲。

樊昌善

樊昌善(1904-1932.10),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參加革命。

1930年參加地方武裝游擊隊,後調中國工農紅軍鄂陝邊區第四路游擊師當戰士。1932年10月奉命到黃安縣以南去執行任務。途中不幸被敵捉住。敵將他押到永河西張元,施用種種毒刑,要他交出黨的有關機密,他寧死不屈。殘暴的敵人用幾寸長的鐵釘把他的手腳釘在牆上,然後剝下他的衣服,用燒紅的火鉗在他身上烙,多次昏死,當他醒來後,只是用眼睛怒視敵人。敵人又把他從牆上放下,用石滾綁在他身上,推入水塘,殘酷殺害,犧牲時28歲。

樊學賜

樊學賜(1900-1928),湖北省公安縣人。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農民運動,懲處了一批土匪和土豪劣紳,使三星垸的革命形勢空前高漲。1927年7月領導公安人民自衛團殲滅了五區叛匪劉祖豐的匪部。9月任鄂西暴動左路軍軍事指揮,在他的指揮下,鄂西秋收暴動取得了重大勝利。敵人不甘失敗,糾集大批兵力,向鄭公渡逼進。在率部轉移途中與敵遭遇,部隊被打散,他隱蔽到澧縣。由於叛徒出賣,不幸被捕。1928年冬被敵殺害於公安縣南平,犧牲時28歲。

樊笑竹

樊笑竹(1907-1935.12),江西省永新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六軍團第18師52團團長、53團團長等職。1934年8月率全團隨紅六軍團西征。1935年12月,在湖北省來風縣犧牲,時年28歲。

樊萬祥

樊萬祥(1898-1929.5.18),江西省修水縣人。1926年8月參加革命。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6年8月參加秘密農民協會。1927年5月任修水大橋農民協會組織委員、中共修水縣大橋支部委員、中共修水縣二區區委組織委員等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8月6日,受中共修水縣黨組織派遣,引導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在萬名武裝農民配合下攻克修水縣城。翌日在紅5軍和中共修水縣委召開的祝捷大會上,被獎勵漢陽造步槍一支,以資鼓勵。1929年5月18日,開會時因泄密被敵包圍,為掩護同志轉移不幸被捕,後被敵人殘酷殺害,時年31歲。

1932年5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將修水二區命名為“萬祥區”,以志紀念。

樊友桂

樊友桂(1903-1934),江西省修水縣人。早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8月,任中共修水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0月兼任修水縣赤色職工聯合會委員長。1934年在修水上衫作戰時犧牲,時年31歲。

樊仁軒

樊仁軒(1895-1928.5),湖北省應山(今廣水)縣人。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幼時到鄉賢左秀卿塾學讀四書五經,後往縣城永陽中學就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樊鳳賢

樊鳳賢(1908-1933.9),陝西省旬邑縣人。1922年進入旬邑寶塔高級國小就讀,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4年後,先後在西安成德中學和中山學校上學。在校期間,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1926年初回到旬邑。10月在寶塔高小創立中共旬邑縣旬邑特支,任特支組織委員。1927年到三家莊、郭村、東牛村宣傳革命道理,成立了底廟區農民協會,任農協主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積極投身於旬邑革命暴動。暴動失敗後,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在底廟區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壯大革命力量。1929年3月,根據中共底廟區委恢復整頓中共黨組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旬邑縣咀頭支部,任支部書記。1933年1月組織400餘人到偽縣政府駐地張洪鎮開展“交農”鬥爭。這一鬥爭的勝利,推動旬邑革命形勢的發展。7月成立了旬邑縣底廟游擊隊,在彬縣、旬邑、正寧三縣相交地區與地方反動勢力作長期鬥爭。游擊隊的活動引起敵人的恐慌和仇恨。同年9月初,甘肅正寧永和鎮的反動民團發動“圍剿”。率領游擊隊與敵周鏇。鬥爭中不幸被俘。敵人刺透他的鎖骨用繩拴住,拖到永和鎮堡巷村。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最後被敵人殺害,犧牲時25歲。

樊生法

樊生法(1895-1933),江西省修水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後歷任第二、三屆修水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1932年2月任中共修水縣盧坊區委書記。1933年在修水大橋被敵人殺害,犧牲時38歲。

樊仲甫

樊仲甫(1906-1928.1),浙江省奉化縣人。1920年畢業於奉化發起山完全國小。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大革命時期,在奉化縣沙堤公堂國小任教。1926年在寧波中山公學讀書。1927年2月北伐軍進入寧波,民眾運動蓬勃發展。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到鄞縣農民協會任幹事長,並負責領導共青團鄞縣縣委農民委員會。國民黨反動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因未暴露真實身份,仍留在縣農民協會從事革命工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11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備受酷刑,絕不吐露黨的機密。12月,被關入杭州浙江陸軍監獄。1928年1月被殺害於監獄刑場,犧牲時22歲。

樊明德

樊明德(1897-1934.9),江西省修水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任中共修水縣委交通員。1929年7月任修水第三區區工會主席。1930年3月任修水縣赤色總工會籌備處主任。同年10月任修水縣僱農工會委員長。1932年3月當選中共湘鄂贛臨時省委委員。8月任修水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10月當選中共湘鄂贛省委委員。1933年5月任代理中共修水縣委書記。8月任中共修水縣委書記。1934年8月調任中共修銅縣委書記。9月在銅鼓梓莊被叛徒殺害,犧牲時37歲。

樊廢級

樊廢級(1902-1934),江西省修水縣人。1926年在江西省立第六師範讀書時參加革命,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6年8月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回修水組織農民運動。歷任中共贛西北特別第二區委書記,中共修水縣委秘書、中共修水縣縣委委員等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修水中心縣委組織部長。1934年在湘鄂贛蘇區“六、七月事變”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2歲。

樊策安

樊策安(1901-1935.5),江西省修水縣人。1923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師範學校。1926年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6年5月赴廣州,參加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秋學習結業後,以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發展中共黨的組織,參與組建中共修水支部幹事會和國民黨修水縣黨部。1927年上半年在大橋籌建了西尹、朱溪、下衫農民協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冬任中共修水臨時縣委宣傳部部長。1928年8月任中共修水縣委書記,在任時重視革命武裝的建設,主持建立了湘鄂贛蘇區第一個兵工廠。1930年春兼任修水縣游擊大隊政治委員。同年5月又兼任修水縣暴動委員會委員。1930年6月在修水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蘇維埃政府裁判委員會主席。後歷任修水縣蘇維埃政府秘書、湘鄂贛省總工會文書。1935年5月在修水縣城被敵人殺害,犧牲時34歲。

樊象日

樊象日(1900-1933),江西省修水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8月任中共修水中心縣委書記。1932年4月當選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等職。1933年秋任少共修水縣委書記。同年在修水古嶺作戰時犧牲,時年33歲。

樊仲雲

樊仲雲(1899-不詳),浙江省嵊縣人。早年畢業於嵊州一中。1923年參加文學研究會。1929年參加上海著作人公會。1937年參加中國救亡協會。

民主革命和大革命時期,先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新生命書局總編輯,復旦大學、中國公學教授。大革命時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出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5年具名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主編過《社會與教育》周刊、《文化建設》月刊(國民黨CC派控制的中國文化協會出版)。1937年初與潘公展、顧鳳城、朱應鵬等贊助《寒友》季刊創刊。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任《救亡日報》總編輯。後去香港,任國民黨的《國民日報》主筆、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中央大學校長。卒年不詳。

樊鍾秀

樊鍾秀(1888-1930.6.4),字醒民,因排行第二故外號稱樊老二,河南省寶豐縣縣城西夏莊(今平頂山市西區)人。自幼隨父入私塾,厭八股,喜任俠、重信義。1901年逃學到少林寺學習拳棒。是民國時軍閥,西北軍中最早的中國國民黨員,被孫中山任命為建國豫軍總司令。

民主革命時期,1912年2月參加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軍,1913年遭豫督通緝,與家人逃往陝西宜川縣賀家溝開荒。1914年春率100餘人活動於洛川、甘泉、富縣一帶。1916年受陝西督軍陳樹藩招撫,升任騎兵營營長。1918年3月離陳,4月經張鍅介紹參加靖國軍,任第二路軍司令。11月在潼關與援陳的劉鎮華軍大戰50餘天,因主力馬瑞旺降劉而敗退洛南。時奉軍許蘭州與陳樹藩爭陝督,遂聯許倒陳,被許編為第1支隊。後隨許返回河南,被趙倜編入宏威軍,任旅長,駐蘭考。1921年任豫西剿匪司令。1923年10月受孫中山委任為豫軍討賊軍總司令。11月9日率部擊潰沈鴻英部3個師,占領南雄,繼而進駐韶關,控制了廣東的北方門戶。11月12日孫中山立即給賀電:“豫軍討賊軍總司令樊鍾秀,精誠愛國,首義贛南,諸部將官士卒,俱能深明大義,戮力同心,據覽敷陳,至堪嘉許”。16日夜奉命開抵黃沙車站,又率眾徒步跑到廣九車站,用吳軍旗幟,四路衝殺,經一晝夜血戰,大敗陳炯部3個師,潰退130餘公里。12月2日率部凱鏇,孫中山讓樊坐慶功會首席,並握手贊道:“好、好、好!好同志,真革命!”

大革命時期,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4月陳炯明再次叛亂時,任為援東路作戰軍右絡總指揮。9月孫中山進駐韶關,誓師北伐,任命為北閥軍側翼總指揮。22日出師破強敵,渡險關,浴血奮戰,兼程前進,行軍80多天,戰鬥50餘次,轉戰五省,跋涉2500餘公里,12月19日抵達豫南。20日發電給孫中山,報告北伐經過,23日孫中山復電曰:“吾兄孤軍轉戰,所向無前,三月之內,由粵而豫,同時諸軍,望塵莫及,奇功偉績,嘉慰何似”。並告之左右:“各軍將領若能皆如樊鍾秀,何想革命不勝成功?”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北京時聞訊嚎啕大哭,3天不食,對部下說:“我死之後,如能葬於先生墓側,大願足矣!”此後部隊擴編為四個路,將建國豫軍改為建國軍,分駐汝、魯、寶、郟等縣。5月上海發生“五·卅慘案”,通電全國:“鍾秀誓將率將士,與我愛國志士同踐衛民救國之天職,非達到廢除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領事裁判權等全國一致的主張,決不與日、英棄仇修好。”6月20日捐款5000銀元,支援上海工人運動。11月攻山西閻錫山失敗。1926年5月與張治功部在大營激戰大勝。接著又大敗吳部對寶豐、南陽的圍攻。7月親率第1、2兩軍,潛繞直軍後,連克柳林、武勝關,截斷吳軍後路,與北伐軍會師武漢。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3月乘馮與奉軍大戰之機,率師北進,4月初連下葉、寶、魯、郟、襄及禹、密等縣,又占臨汝、偃師等地,進圍鄭州、逼洛陽。1930年初閻(錫山)馮(玉祥)合作反蔣,3月馮委任樊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這時蔣介石也親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移防荊紫關,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部大本營。當即拒絕蔣收買。蔣便令第5軍團何成浚部徐源泉、上官雲相等3個師攻臨潁,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雖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戰局。

1930年6月4日到南關視察戰況,回城至南門時,被蔣機炸傷而死,終年42歲。其靈柩運至北京,葬於西山碧雲寺。

樊耀南

湖北公安人,民國政要。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自奉謹飭,品學兼優,多才多藝,工詩度曲,彈琴攝影,樣樣精通。據說他是新疆人物和風景藝術攝影創作第一人,至今新疆攝影界依然奉其為祖師爺。

樊崧甫

樊崧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號哲山、麗水市縉雲五雲鎮人。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軍銜、人稱“白馬將軍”“虎頭將軍”。

樊釗

樊 釗(1899-1940)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早年投身軍旅,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40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一師中將師長。

樊雨農

樊雨農(1901—1968)、陝西蒲城人、黃埔軍校第6期步科畢業。曾任第17路軍總部參謀、1937年6月隨楊虎城赴美考察、11月回國、12月任陝西警備第3旅8團團長、1938年7月任第96軍獨立47旅8團團長。在山西對日作戰、1940年任第4集團軍軍官訓練班軍事教官、後任中央軍校第7分校教官、抗戰勝利後曾任寶雞團管區少將司令、1949年12月任新編第7軍副軍長兼新編20師師長。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

樊志起

樊志起(1956-2010),中國國內著名影視劇演員。樊志起的戲路很廣,塑造過形形色色亦正亦反的角色,可謂是中國影視圈的“多面手”。在《黃齊生與王若飛》中飾演王若飛,《半路夫妻》中飾演張天順,《不惑之年》中飾演陳樹生, 《大理公主》中飾演段沐海,《龍票》中飾演黃玉昆等等。在《夜幕下的哈爾濱》中飾演為國家而忍辱負重、正氣十足、有魄力有膽識的愛國人士,樊志起無論是氣質上還是演技上,無疑都是“盧運啟”的最佳人選。以他精湛的演技力壓群雄,深受觀眾的喜愛。2010年4月樊志起因肺癌不幸逝世,享年54歲。

樊士晉

樊士晉,男

,漢族,陝西吳堡樊家圪坨村人。歷任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局長、中央直屬機關管理局局長、中央直屬機關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2003年1月就任、2008年3月卸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職務。

樊金龍

樊金龍,男,1963年11月生,漢族,江蘇太倉人,現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3年12月入黨,1981年8月參加工作。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省十一次、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十屆、十一屆省委委員,省十一屆人大代表。

1994年12月任共青團蘇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1996年3月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副書記;1999年8月任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2003年4月任無錫市委副書記(正市級);2004年12月任淮安市委副書記;2005年1月任淮安市委副書記、市長;2008年3月任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黨組成員。2011年11月,當選為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樊友山

樊友山,196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西修水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歷任中國北方光電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人事勞動部、人力資源部主任。2003年7月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2008年10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樊少皇

樊少皇,1973年6月19日出生於香港,著名演員,2008年,榮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樊明武

樊明武,男

,1943年7月生,湖北沙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五大代表,中國著名的回旋加速器專家、磁鐵理論與工程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5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電機製造專業,同年分配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從事回旋加速器的研究,後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1996年,被評選為中央國家機關黨的優秀行政幹部。1997年,當選為中共十五大代表。2001年初至2005年初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次,發表論文70餘篇,專著2部

樊綱

樊綱,經濟學博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樊綱,男,漢族,1953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上海市崇明縣。1978年考入河北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1982年畢業後,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主攻“西方經濟學”業;1985年至1987年赴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及哈佛大學訪問研究;198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1991年獲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論文獎;1992年晉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3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界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1992至1993年任《經濟研究》編輯部主任,1994-1995年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著有《公有制巨觀經濟理論大綱》、《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市場機制與經濟效率》、《漸進之路——對經濟改革的經濟學思考》、《中國經濟改革的政治經濟學》等學術專著和《樊綱集》、《經濟文論》、《走進風險的世界》等論文集,發表了《灰市場理論》、《論改革過程》等學術論文百餘篇

郡望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後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了上黨地區的一部分,戰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難以考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劃轄治範圍大致為以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後周政權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後,廢並原壺關縣,建上黨縣,並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存在,但之後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兩國。秦朝時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定南陽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後秦國大將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進攻韓國克取了南陽,使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個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又被廢黜,唐天寶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鄧州南陽郡為良穰縣(今河南鄧縣)治所。元、明、清諸朝,南陽府治皆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堂號

上黨堂:以望立堂。

南陽堂:以望立堂。

家譜

浙江 紹興會稽樊川陳氏宗譜五卷,(明)陳栐陳價等修,明崇楨六年(公元1633年)手抄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猶他州家譜學會。

常山博龍溪續修樊氏宗譜,(清)樊貴賢等纂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淳敘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四~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桃江樊氏三修族譜兩卷,(清)樊俊明主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第一卷缺幾頁。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桃江桃江樊氏三修族譜,(清)樊俊明主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常山龍溪樊氏世譜五卷,首一卷,(清)樊永讓等纂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淳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宣城昭義莘潭樊氏宗譜,(清)樊士林等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今僅存第~五存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長壽樊氏宗譜,(清)樊有達纂,樊有遜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江蘇江都樊氏族譜八卷,(清)樊聖琳、樊聖泰等纂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泰州市圖書館書館。

湖南長沙楚塘樊氏六修族譜,(清)樊晃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柔嘉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六~八卷、第十二卷、第十五~十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高縣廬符樊氏譜,(清)樊宗儒撰,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圖書館。

常山博龍溪樊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淳敘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四~八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長寧樊氏續修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柔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四~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長壽樊氏族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長壽縣付何鄉美滿村黃家塘坎。

江蘇武進毗陵樊氏宗譜六卷,(民國)樊茂金等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武進毗陵樊氏續修宗譜六卷,(民國)樊宗河、樊茂芝等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資興興寧樊氏族譜,(民國)樊謨訓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鉛字本十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江蘇江陰暨陽普設樊氏宗譜四卷,(民國)樊湯華等編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悅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河北清苑樊氏家乘,(民國)樊蔭蓀輯,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

湖南 衡陽楚塘樊氏六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柔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簡陽樊氏宗譜,(民國)樊樹善等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石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海虞樊氏宗譜十四卷,(民國)樊海福纂修,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崇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九~十卷、第十二卷、第十四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清苑樊氏家乘,(民國)樊榕纂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祠聯

四言

巨鹿賢守;

屠狗英雄。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湖陽人 樊準,字幼陵,少年起學儒術,和帝時為 尚書郎,後歷官 御史中丞、 議郎、巨鹿太守、河內太守、 尚書令(宰相)、 光祿勛。在巨鹿任上時,對內安撫百姓,發展農桑,對外抵禦羌族進犯,境內得以安定。下聯典指漢初將領樊噲,沛縣人,青年時以殺狗為業。後隨劉邦起義,因軍功封賢 成君。滅秦後, 項羽的謀士范增計畫在 鴻門宴上謀殺劉邦,他直人營門,斥責項羽,劉邦得以脫身。漢初,又隨劉邦平定 臧荼、 韓王信的叛亂,官 左丞相,封舞陽侯。他妻子 呂須,是 呂后的妹妹,因此深得呂后信任。

彭城醫聖;

猗樂文魁。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名醫 樊阿,彭城。 華佗的弟子,擅針灸。主張可深刺,一反當時胸、背、腹不可針過四分之二說。下聯典指北朝北齊哲學家樊遜,字孝謙,河東北猗樂人。幼時好學,專心典籍。初為縣主簿,後詔入秘府刊定書籍,時有“文章成就,莫過樊孝謙”之說。官至員外散騎侍郎。

下床答拜;

盡室 登仙。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樊英有疾,妻遣婢拜問,英下床答拜。下聯典指《列仙傳》載, 劉綱與妻 樊夫人,善道術,舉室仙去。

李謙文學;

子蓋清廉。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齊·樊遜,字孝謙,以文著稱。下聯典指隋·樊子蓋,以善政聞名,人稱清廉。

南陽世澤;

營國家聲。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樊興,從太宗征戰,積功封營國公。

巨鹿賢守;

屠狗英雄。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樊準,拜巨鹿太守。下聯典指漢·樊噲,以屠狗為業,後佐高祖開國。

六言

隱樂湖山之跡;

補袞詩歌之章。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樊英·事典。下聯典指西周·樊穆仲事典。

無遺行於鄉里;

有令德在子孫。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漢 樊敏碑字聯。

七言

隴西出謀獲全勝;

鴻門斥項解危機。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學者樊志張, 南鄭人。博學多通,嘗游隴西,破羌將軍段乾請見之,他出謀說:“向東南角乘虛引出,及百里,還師攻之,可以全勝”。乾從之,果驗。下聯典指漢初將領樊噲(?—前189), 沛縣(今 江蘇省)人。初隨劉邦起兵反秦,為其部將,以軍功賜爵,封賢成君。在 鴻門宴上, 范增欲殺劉邦,他不顧個人安危,直闖營帳,斥 項羽背信棄義,使劉邦得以脫走,為劉邦解了危。

不以榮華耀鄉里;

常將道德養祥和。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漢樊敏碑字聯。

長松 卓立古之直;

好風微起聖而清。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漢樊敏碑字聯。

高風清節超巢許;

豐功偉烈並蕭曹。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周樊侯樊仲甫的事典。下聯典指漢初將領樊噲事典。

八言

門有古松,庭無亂石;

秋宜明月,春則和風。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漢樊敏碑字聯。

壺山隱居,術滅風火;

杏堂 高弟,學有師傳。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學者樊英的事典。樊英,字季齊,魯陽人。習京氏易,兼明五經,隱於壺山之陽。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學。官至 光祿大夫歸卒。下聯典指春秋時 魯國名人 樊遲(前515-?),一說為 齊人。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

八言以上

薄稼圃而不為,宜善會先賢之意;

敬鬼神以仍遠,當恪遵乃祖所聞。

——吳信辰撰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樊氏宗祠聯。

字輩

湖南桃江樊氏字輩:“偃騰玉慶茂九梅宗孟秀友勝樊世問學崇正大德修益光明楊聲宏祖志道盛蔚邦華克敦詩與禮自今愈厚佳”。

湖南資興樊氏字輩:“思景夫宗俊克樊大從楚朝廷興文士英豪啟典謨忠孝傳家國彥秀志詩書科甲光先緒聲名振斗樞
世誕象賢裔永錫玉麟符德澤流芳遠積善慶有餘“

湖南新邵樊氏字輩:“朝廷開景佩”。

湖南寧遠樊氏字輩:“世季昌祺家強譜艷”。

湖南張家界樊氏字輩:“金學傳世永文章定能雲”。

湖南 衡陽、長沙、寧鄉、新化、安化、邵陽、漵浦、益陽、湘潭樊氏字輩:“辛元明宗福再昌永太榮華富貴興旺加爵祿”。

湖北利川樊氏字輩:“貞純希明哲孝友啟後人”。

湖北襄樊、陝西旬陽樊氏字輩:“自西達於清世開永在興仁義禮智信曉雨玉堂春”。

湖北黃石樊氏字輩:“應興孝友啟後人”。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