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姓

芮姓

芮姓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09位。芮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芮姓出自姬姓。上古時候周文王手下有個卿士叫作良夫。地望分布為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陝西省長安縣西。

基本信息

簡介

芮姓芮姓

周武王打敗殷商,建立了周朝,把良夫分封到芮(今陝西芮城一帶)為伯,稱為芮伯。芮伯的後代建立了芮國,時代在朝廷裡面做官。後來,芮伯的後代都以國名為姓,世代如此。春秋時候,芮國被併入晉國,芮國的王族做了晉國的貴族,他們保留了自己的姓氏,成為芮姓的起源。在古代,芮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扶風。

在中國的版圖上,芮姓的分布是非常廣泛的,芮姓歷史悠久,有史記記載芮姓出自姬姓,芮姓起源於山西。最初是以國名為姓,後來因戰敗,芮姓子孫就以封地為姓,歷史上芮姓的主要聚居地在陝西的鹹陽和山東的平原縣。今天,從南到北,芮姓隨處可見。

芮正賢有解釋,說望水而居就是芮,芮通於內,因此,到秦始皇時期,搞這個郡縣制的時候,在陝西大荔的芮國,占據之地就建了一個內使郡,芮荔國大概是在夏,因為芮河這個地方,水草特別豐富,所以就加上草字頭,為芮姓的芮,芮國從山西起源,跨過黃河,滅掉了大荔縣當時的西侯國建立了一個跨河而居的這么一個大國,所以在夏商的時候,它都是西方之長。

千百年來,這古老的江河,印證著芮姓播遷的歷史,就在這芮河兩岸的廣大地區,芮姓在這裡世代農耕,芮姓人家,以其尊師愛子,勤於農耕,崇尚文化,樹立了良好的家風,至今仍為芮姓子孫所敬仰和推崇。

殷朝末年的時候,芮國為了擴張土地和禹國國君發生了衝突,兩個人就到姬昌去評理,去到半路的時候,看到周國的人,都互相的禮讓,周國的人都把禮讓作為一種國風,而他們倆,都為爭奪一個土地,來跑到國外請訴訟,因此,走到半路,覺得無臉去見西伯,於是他們就回到了各自的國家,兩人相互禮讓,彼此謙讓這塊土地,這塊土地逐漸就變成閒田了,有四十多個國家都棄商而投奔了周,因此,周國就強大了,周武王借這個機會,就滅掉了殷朝,因為禹國和芮國跟殷朝有血緣關係,在滅亡了殷朝之後,隨即也把芮國和禹國給滅掉了,把他們都改封為給姬姓。

從黃河岸邊到龍虎山下,芮姓為中華文化的繁榮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宋朝時期的芮及言,曾寫過少飲酒、飽吃飯,勤出,公事辦,這四句簡單的話語,激勵過許多地方官為百姓做好事,芮及言以公正無私、勤於察訪,為民辦事,深得民心,其實早在周武王時期,芮姓就已經是名人輩出了。

周武王的時候,芮伯曾經做了一首旅巢命,周承王的時候,芮伯還是顧命大臣,因此可見,在周朝呢,芮伯始終做著相輔的位置,周厲王的時候,芮伯叫芮良夫,這個時候芮已經帶有姓和名的存在了,叫芮良夫,他因為對周厲王有看法,勸周厲王改惡從善,曾經寫過十六張桑柔,歷史上也有這個記載,周厲王后來因為遭到國人的反對,就客死於異鄉,到了秦穆公的時候呢,秦穆公就覺得枕邊不能允許他人酣睡,於是就在出兵滅掉梁國的時候,也順便把芮國給滅掉了,芮國亡掉以後,芮國的子孫,都以芮為姓,流散於四地,所以在全國各地都有芮姓的存在。

從古至今,歷經歲月變遷,芮姓從芮良夫開始,歷經唐宋明清,每一個朝代都出現過剛正不阿的清官,明代知府,芮麟以明於政體,吏民信服,謫戍邊,遺之金,無所受的清廉之風,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佳話。

芮國被滅亡以後,芮國的子孫都改姓了芮氏和芮伯氏,在當時,周朝主管著作和簡冊,還有諸侯卿大夫爵位分封,這個官當時叫內使,內使的子孫,就以他祖先的官名為姓,叫內使,所以,內使氏,內氏還有芮伯氏,隨著歷史的演變,還有姓氏的簡化,最後都改成了芮氏,所以芮氏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很有名的家族。

從山西的芮河岸邊,到南國的龍虎山下,芮姓人家不斷播遷,雖然芮姓在百家姓中不是一個大姓,然而,這古老的姓氏,悠遠的歷史,同樣會帶給人們許多有趣的故事。

歷史

芮姓出自姬姓。當年周文王手下有個卿士叫做良夫,周文王未及出師便死去,其子周武王打敗殷商,建立了周朝,良夫被周武王封於芮邑。關於芮邑的所在地,一直以來就有不同說法,有說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有說在今陝西省朝邑縣南方,但不能算是諸侯國。到周成王時正式改為諸侯國,稱良夫“芮伯”,曾在周王室擔任司徒的職務,子孫世襲周朝卿士。春秋時期,芮國被晉國所滅。亡國後,芮國君主宗室以國號為氏。

姓氏起源

始遷祖:芮某,清初自長超山芮家田入贅吳興丁氏,遂從丁姓。摘自《丁氏族譜》清。存二冊。ST171-2。

芮姓出自姬姓,是以國名作為姓氏的。是周卿士芮伯之後。周武王時,封有同姓芮國(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芮伯在周成王時任司徒,子孫世襲周朝卿士。周厲王時芮良夫見周厲王和榮夷公千方百計搜刮民財,曾加以勸阻,還寫了《桑柔》一詩來諷諫。芮國在春秋時被秦穆公攻滅,芮伯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稱芮氏。

遷徙分布

芮姓望族居扶風(今陝西鹹陽東)、平原(今山東平原縣南20里)。

郡望堂號

堂號:“桑柔堂”:周厲王時,芮良夫為士卿,厲王無道,寵信奸臣榮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詩諷刺厲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慫恿厲王做壞事,使國家危亡。這首詩載入《詩經.大雅》。厲王惱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結果厲王被直臣逼得逃亡,死到彘。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芮氏望出平原郡。《姓氏考略》中記載:芮氏望出扶風。

1、平原郡:西漢初年置郡。在今山東省北部平原縣一帶。

2、扶風郡:漢代置右扶風,三國魏改為扶風郡。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歷史名人

芮良夫:周厲王時,曾作《桑柔》之詩刺王。

芮挺章:唐代太學生,有《國秀集》。

芮及言:宋代上高縣知縣,字子及。蒞政精勤,嘗書所坐屏後曰:“少飲酒,飽餐飯,勤出廳,公事辦。”官三載,始終如一。

芮麟:明代知府,字志文,宣城人。由國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明於政體,吏民信服。謫戍邊,遺之金,無所受。以慈惠稱。後起為嚴州知府。

芮釗:明代甘肅巡撫,字宗遠。在鎮三年,邊境寂然。卒於官,貧無以為斂。人服其清操。寶坻芮氏第一人。

芮城:清朝學者,江蘇溧陽人。他博通經書,文章在當時風靡一時,後來隱居著書,40多年不進城市,著有《禮記通志》、《綱目分注補遺》等書。

芮曄:宋代人,與芮暉兄弟二人,潛心於學,同科登第,雍容儒雅,時稱二芮。
芮成鋼,中共黨員,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經濟頻道全新資訊節目《全球資訊榜》節目主持人。

芮姓楹聯

源啟芮國;望出扶風。讜論忠言,詩倀桑柔之詠;才高宿學,集成國秀之編。

注釋:周厲王時卿士芮良夫,曾作《桑柔》之詩刺王。[2]唐代太學生芮挺章,有《國秀集》。先賢盛讚屏後語;
世人猶思桑柔詩。

注釋:宋代上高縣知芮及言,字子及。蒞政精勤,嘗書所坐屏後曰:“少飲酒,飽餐飯,勤出廳,公事辦。”蒞官三載,始終如一。州民歌慈惠;明吏頌清操。

注釋:明代知府芮麟,字志文,宣城人。由國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明於政體,吏民信服。謫戍邊,遺之金,無所受。以慈惠稱。後起為嚴州知府。[6]明代甘肅巡撫芮釗,字宗遠,寶圻人。在鎮三年,邊境寂然。卒於官,貧無以為斂。人服其清操。地銜金作埒;水抱玉為沙。

注釋:唐代國子進士芮挺章《江南弄》詩聯句。

芮姓家譜

天津寶坻:芮氏族譜,分卷,不詳,明刻本一冊,人民大學。

江西溧水:平原芮氏三宗大同譜,不詳,(民國)芮逸夫纂,民國三十七年(1948)餘慶堂木活字本,江蘇溧水縣漁歌鄉。

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續修宗譜,二十四卷,(清)芮學之等修,清光緒十年(1884)活字本二十四冊,人民大學。

不詳:芮氏族譜,不詳,清光緒鈔本八冊,北圖,註:記事至清光緒五年。

芮姓字輩

宗釗誠元世,平洪棟嘉民,發訥語金紹,繼斌庭玉頭。摘自《芮氏族譜》。

江蘇南京高淳芮氏世系

第一世:芮 毓,字子發,北宋徽宗時期任奉政大夫,簽樞密院事,後升遷右司郎。“靖康之變”金滅北宋後,芮毓護駕康王趙構南渡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芮毓生有八子,以八卦取名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散居於蘇南溧陽及江南郡邑:長子芮乾居於溧陽芳溪;二子芮坎居荊塘(今江蘇溧陽內漆橋鎮);三子芮艮居今南京高淳椏溪鎮西舍村;五子芮巽任殿前將軍,後率侄芮贅、芮予遷洪溪(今安徽旌德);六子芮離遷居瀨州蔣淀(今江蘇溧水);七子芮坤徙居湖陽(今安徽當塗);四子芮震與八子芮兌留居溧陽前馬,其第四子十世孫芮漪於明永樂年間遷徙寶坻(今天津寶坻)。是為南京高淳芮氏一世祖。

第二世: 芮 乾、芮坎、芮艮、芮震、芮巽、芮離、芮坤、芮兌
第三世: 芮 安
第四世: 芮國瑞芮國器,南宋末年從椏溪遷湖頭芮家村
第五世: 芮 濱
第六世: 芮 有
第七世: 芮 辛
第八世: 芮 信
第九世: 芮 孝
第十世: 芮 忠
第十一世:芮 誠
第十二世:芮 普
第十三世:芮 景
第十四世:芮 蘊
第十五世:芮 天
第十六世:芮 文
第十七世:芮 可
第十八世:芮 達
第十九世:芮 仲
第二十世:芮 旭
第廿一世:芮 遇
第廿二世:芮 賓
第廿三世:芮 應
第廿四世:芮 鍾
第廿五世:芮 漢
第廿六世:芮 梁
第廿七世:芮 朝、芮 修
第廿八世:芮 有、芮 尊
第廿九世:芮 必、芮 經
第三十世:芮 正、芮 建
第卅一世:芮 銘
第卅二世:芮 新
第卅三世:芮 自
第卅四世:芮 強
第卅五世:芮 敦
第卅六世:芮 倫
第卅七世:芮 同
第卅八世:芮 樂
第卅九世:芮 光
第四十世:芮 前
第卌一世:芮 裕
第卌二世:芮 後
第卌三世:芮 蘭
第卌四世:芮 桂
第卌五世:芮 芬
第卌六世:芮 芳
……
資料有待補充。

郡望堂號

堂號: “桑柔堂”:周厲王時,芮良夫為士卿,厲王無道,寵信奸臣榮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詩諷刺厲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慫恿厲王做壞事,使國家危亡。這首詩載入《詩經。大雅》。厲王惱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結果厲王被直臣逼得逃亡,死到彘。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芮氏望出平原郡。《姓氏考略》中。

記載:芮氏望出扶風。

1、平原郡:西漢初年置郡。在今山東省北部平原縣一帶。

2、扶風郡:漢代置右扶風,三國魏改為扶風郡。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