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

以訛傳訛,拼為yǐé chuán é,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出自宋•俞琰《席上腐談》。

基本信息

以訛傳訛

【拼音】yǐéchuáné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故名採石,以訛傳訛。”
【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蹟來以惑愚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錯誤相傳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道聽途說
【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歇後語】流言蜚語
以訛傳訛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開去,越傳越錯,人們的理解因此深受影響。

成語故事

古文

宋①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③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⑤,聞之於宋君⑥。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⑦。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⑧,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譯字

①宋:春秋時,宋國。
②溉汲: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裡打水。
③及:等到。
④穿井:打井,掘井
⑤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⑥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⑦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⑧使——使用,指勞動力。

譯文

宋國的丁家庭院里沒有井,於是只能出門打水,經常一個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裡打好井之後,這家人就告訴外人說:“我打井(就如同)得到了一個人(一般)。”聽到了這話的人互相轉告說:“丁家人打井,挖出來了一個人。”國人都在討論這件事,宋國的國君聽說了。國君派人去問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說:“我的意思是說我得到了像一個人那么多的勞力,不是說我從井裡挖出了一個人啊。”

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注意實地調查,不要輕信流言蜚語。對道聽途說的傳言,必須進行考察分析,不然就會是非不分,以訛傳訛,把事情搞錯,甚至上當受騙。(或:眼見為實,不要以訛傳訛;或:講話要講清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