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

潘姓

潘姓是一個華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關於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這樣記載的:“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季孫,食采於潘,因氏焉。有廣宗,河南兩望。”。《姓氏尋源》上是這樣說的:“楚公族羋姓之後,以字為氏,潘崇是也。”這一支潘氏,很顯然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代,他們的發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蘇和浙江一帶。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古代文字——潘古代文字——潘

潘姓是一個華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關於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這樣記載的:“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季孫,食采於潘,因氏焉。有廣宗,河南兩望。”。《姓氏尋源》上是這樣說的:“楚公族羋姓之後,以字為氏,潘崇是也。”這一支潘氏,很顯然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代,他們的發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蘇浙江一帶。

畢公,就是畢公高,是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被他當天子的兄弟武王封在畢地,也就是現在陝西省長安和鹹陽以北的一帶。後來,他又讓自己的兒子季孫食采於潘,而後周文王的這一支子孫就按照當時的習慣,紛紛以國為氏,統統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發源地,當然也是在陝西的北部。

分別發源於南方和北方的兩支潘氏,姓源雖然看起來有所不同,但認真推溯起來,根本都是黃帝軒轅氏的後代。因為,周文王固然是黃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國所出的羋姓則是傳自黃帝之孫顓頊。在血統方面實際上同出一源,沒有太大的分別。

潘(Pān)姓源出有四

一、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公族潘崇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國號為楚,稱楚文王。據《姓氏尋源》和《潘氏家譜》《史記·楚世家》所載,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其後代子孫以祖名為姓,稱為潘氏。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來。

二、出自姬姓,為周代周文王裔孫伯季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讓其子伯季食采於潘邑(今陝西省西安、鹹陽一帶),其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為潘氏。

三、出自姚姓,為上古舜帝之後,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姓氏》載,舜帝生於姚墟稱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後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北。商朝時,舜的後裔建潘子國,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潘氏。

四、出自他族改姓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灣岸里大社(今台灣省台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台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台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如滿、水、京、蒙、土家、彝、瑤、仫佬、回、壯、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時,潘姓中有名為潘崇者曾為太子商臣之老師,在楚成王預謀另立太子時,潘崇極力支持太子商臣,並成功地使之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並且還把自己任太子時的財產全部賜給他。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後人念潘崇興潘姓有功,便尊他為潘姓的得姓始祖。這種觀點,其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出現的春秋時代的潘姓人氏,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遷徙分布

潘字潘字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的,至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為始祖。

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為始祖。

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乾(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濬,為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為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為興旺,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

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

發源於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兩支潘姓,他們在血緣上實同出一源,即都是黃帝的子孫。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至三國時發展興旺,魏晉時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晉時,有潘姓北遷於廣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時又有潘姓遷入今湖北隨縣及浙江杭州等地。

唐宋時,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歷史上另外兩個郡望。

宋代以後潘姓是以中國南方為其繁衍的主要地區。潘姓南遷於福建,始於唐初,是自河南固始遷去的。明清時期,潘姓已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發源於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兩支潘姓,他們在血緣上實同出一源,即都是黃帝的子孫。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
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至三國時發展興旺,魏晉時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晉時,有潘姓北遷於廣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時又有潘姓遷入今湖北隨縣及浙江杭州等地。

唐宋時,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歷史上另外兩個郡望。
宋代以後潘姓是以中國南方為其繁衍的主要地區。潘姓南遷於福建,始於唐初,是自河南固始遷去的。至宋時,潘氏再由福建進一步遷居廣東、雲南等地發展。

明清時期,潘姓已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

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元明清時,潘姓已分布於全國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廣泛,尤以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約占全國漢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郡望堂號

書法作品書法作品

1、郡望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滎陽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北魏移至今縣。曹魏曾置滎陽郡。北齊為成皋郡。隋唐為鄭州滎陽郡。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後趙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廣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潘威。

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治南昌,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世所轄漸縮為南昌附近一帶。又隋改南昌縣為豫章縣。唐後期改鍾陵縣,又改為南昌。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後。

2、堂號

黃門堂: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又因其為滎陽
(今屬河南)人,也稱為“滎陽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承志堂”、“如在堂”、“花賢堂”、“篤慶堂”、“優肅堂”、“永言堂”“司諫堂”、“春茂堂”、“花果堂”等。

字輩

江蘇溧陽潘氏字輩:忠武賁威,峻卿輔乾,程皓策楚。
浙江新昌潘氏字輩:炳其宣慈,承先繼澤。
某支潘氏字輩:舊序:添萬汝和鸞,循女志思心,廷仕金□承,之起永長大。派行:忠厚傳家人,存心啟裔昌,經營多秀實,績治載元黃,博學詩書富,宗儒月桂香,乾坤敦孝蔚,仲伯篤恭芳,燕翼貽謀遠,周基德澤良,季孫分衍派,世代與天長。
滎陽堂潘氏字輩:力昭詒訓,芳遠澤深,美彥振起,宣述儒林,際逢景連,為國家琛。
湖南寧鄉潘氏字輩:德力昭先訓,培植在心誠,美彥筩振起,宣述定儒林。
江西潘氏排輩:庭芳應朝向,仕國文啟昌,仁明依勇繡,道德正榮光。
廣西平南國安鄉潘氏字輩:運善敬永誦,澤文潤國紅,維華田業永,興發有餘年,道真傳萬世,勤儉富千秋
江西上饒清水鄉常阜村潘氏排輩:時之大成,肇修人紀,德必希賢,行惟求是,自天篤生,思皇多士,卜世其昌,永昭國史。
四川綿陽鹽亭海門村潘氏排輩:家朝萬事興,文章政國廳,宗之成永手,國泰祖先登。
贛鄂湘三省潘美潘騫公裔下子孫老譜聯派詩:淳道崇元運,文明際世隆,熙朝恆清泰,善裔裕亨豐。雍正壬子年派系詩:盛德承先業,鴻猶啟後雄,本支相繼祖,福祿定攸同。
廣東四會江谷潘氏字輩:玉宗文仕,維世廷宏。定成元緒,允啟歧光。英才昌濟,學智名馨。明德純雅,憲錫勲華。
山東濟南滎陽堂潘氏輩序:永文玉榮尚,傳家齊道昌,善述能繼志,以謀世運長。

宗族特徵

1、漢代以後,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絕於史書,堪稱濟濟多才,僅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晉潘岳以“美姿容”著稱,潘妃以妖艷著稱,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江蘇溧陽潘姓一支字行為:“忠武賁威,峻卿輔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為:“炳其宣慈,承先繼澤。”

歷史名人

百家姓——潘百家姓——潘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岳:(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並有成語“潘江陸海”可證。其《閒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亦稱為潘河陽﹑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套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
潘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鏇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謚武惠。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潘騫: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征伐,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潘大臨: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潘翼: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游,每嘆不能竟其學。
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里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谿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聖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奕雋:清初書畫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松堂集》,遍誦藝林。
潘恭壽:清初畫家,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家。
潘韜: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台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潘仕成: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畲。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於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鴉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船,向清廷報告,未被採納。
潘齡皋: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
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江蘇省寶山羅店鎮人。主要從事社會學、優生學、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1919——1922年在北京清華留學預備班學習。1922—1926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生物學、遺傳學,獲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吳淞政治大學教務長、光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並講授優生學、遺傳學、家庭問題、心理學和進化論課程。1934年任清華大學教授、教務長、社會學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發現家譜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學者。他為了研究家譜,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譜,靜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說他喜歡讀他姓家譜,而不修自己家譜,潘聽了笑而不語,好事者送上檻聯“尋自身快樂,光他姓門媚”。

潘基文潘基文

潘世忠:(1889--1930)江蘇青浦趙巷鄉(今屬上海市)人。中學畢業後,以勤工儉學赴法國深造,在飛行學校學習。以技術優秀獲得法蘭西國際航空聯合會證書。回國後,任航空學校教官,兼任學校工廠廠長。潛心研製各種類型飛機。以自制飛機作飛行表演,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中國第一個駕駛自製飛機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設計的航空炸彈獲得成功。1917年張勛復辟時,駕機討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為航空廠廠長。後以腦傷致疾卒。
潘德明:1908年生於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時寄居上海。是中國第一個以腳踏車和徒步形式進行環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參加中國青年亞細亞旅行團,行至越南時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堅持不懈,乃以7年的時間,歷經40餘國,1937年7月返回上海。於1976年逝世,終年68歲。他有6位子女,多為畫家,大兒子潘薇生為大連人。
潘序倫:(1893-1985)中國會計學家。江蘇宜興人。20年代,在上海創辦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學校和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建國後,任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名譽校長。著譯有《會計學》、《審計學》、《勞氏成本會計》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國哲學家。江蘇宜興人。抗戰時期,在南京創辦“新華日報”,任社長近十年。建國後,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全國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國心理學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蘇宜興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九三學社主要創始人之一。建國後,曾任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潘漢年:(1906.1.12-1977.4.14):江蘇宜興陸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左翼文化運動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長期領導敵區隱蔽鬥爭和統戰工作,功勳卓著。上海解放後任常務副市長等職,協助陳毅市長為改造舊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關押達二十餘載。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關於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確認“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產黨員。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潘天壽:(1897--1971)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自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壽者,浙江寧海人。長期從事繪畫活動和美術教學。建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擅寫意花鳥和山水畫,遠師徐渭朱耷、原濟等,近受吳昌碩黃賓虹影響,布局善於"造險""破險",筆墨有金石氣,樸厚勁挺,氣勢雄闊,題識跌宕疏斜,有黃道周風。能融詩、書、畫、印於一爐,形成獨自風格。又長於指頭畫。於畫史、畫論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治印談叢》、《潘天壽書畫集》等。

潘馥:山東省微山縣馬坡鎮潘莊人,幼年熟讀經書,並考取了清末的舉人。因18字上書軍餉獲批,轟動一時。被譽為江北才子。職業:北京軍政府國務院總理

潘基文:聯合國第八任(現任)秘書長
潘瑋柏:歌星
潘美辰:娛樂明星
潘軍:主持人
潘安邦:素有“台灣民歌王”之稱。
潘越云:歌星
潘國靜:武術家,少林十八羅漢,中國少林武術八段。

潘辰:新生代美女歌手,搖滾氣質女生。

潘泰名:影視演員。中央戲劇學院畢業98表演專業
潘虹: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三次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三次獲得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曾被《中國電影周報》評選為“中國新時期十大電影明星”,被《電影旬報》評選為“世界十大影星”。1988年代言霞飛化妝品,開創新中國電視廣告模特時代。第七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中國電影家協會委員、第六屆副主席。現任第七屆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四川電影協會主席。
潘霜霜:台州人,美女模特,被稱為“台州小舒淇”。
潘婕:著名影視演員。
潘琦:新銳主播,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
潘慧如: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
潘曉婷:中國“九球天后”。
潘成豪:中國達人秀第二季6022號選手,伊能靜直呼潘成豪是有史以來模仿傑克遜最逼真的一個。
潘雨辰:著名影視演員。
潘剛:中國最大乳製品企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EMBA。
潘倩倩:聲線特殊,聲音渾厚獨特,其聲音被評審老師稱之樂壇10年沒有過的聲音,擁有獨特的女人魅力,星光大道月冠軍。
潘裕文:台灣桃園人,華語流行音樂歌手。
潘巍:吉林萬通藥業集團總裁。
潘巍:最美女籃球運動員,現廣東女籃主教練。
潘虹樾:新生代女歌手,2009年《快樂女聲》全國八強。
潘艷紅:河北人,2011年中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溫州挑戰賽冠軍。
潘振波:中國象棋大師。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