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

黃崗

黃崗鎮,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城南15公里處,是單縣農村第一大集鎮、菏澤市重點發展鄉鎮、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的中心鎮,8.3萬人,耕地105000畝。黃崗鎮轄村委會39個:塵莊村、湯樓村、段閣村、趙廟村、耿許莊、張莊、段莊、董莊、李溜、鄢莊、潘莊、鄧窯、朱堤口、李樓、渡口、王莊、毛莊、南老鴉窩、土山莊、柴莊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任莊村、大趙莊、常溜村、安莊村、賈水口、大黃村、張菜園、張下村、趙樓村、劉老家、前閣村、齊莊、前花園村、後花園村、申莊、丁莊。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崗鎮區位優勢明顯。位於魯豫皖

黃崗鎮地圖黃崗鎮地圖

三省交界處,省道單虞公路縱貫南北,浮楊路等三條交通幹線橫穿東西,南靠隴海鐵路,西臨京九鐵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越。黃崗鎮緊鄰山東省第二大平原水庫-浮龍湖,與浮崗鎮劃堤為界,單虞公路貫穿黃崗鎮中心地帶,是單縣至浮龍湖最便捷的公路。

黃崗鎮基礎設施完善。鎮駐地人口3萬餘人,鎮區面積8平方公里,小城鎮框架已初步形成。緊傍儲水量達4千萬立方米的浮崗水庫,水資源充足,電力設施配戀容量1000千伏安,10千伏線路190公里,均採取LGJ-95鋁導線架設,能滿足工業生產需求。

黃崗鎮產業優勢突出。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商賈雲集。一年一度的十月物資交流大會,成交額9000多萬元。全鎮建有七大專業市場:木製品市場、牲畜市場、蔬菜市場、花生市場、百貸市場、糧食市場,占地500畝,年交易額達6億元。形成了木材加工、蔬菜種植、革命化加工貿易、畜牧養殖四大主導產業。木材加工專業村達18個,固定資產超100萬元的木材加工龍頭企業達26家。瓜菜種植重點發展西紅柿和西瓜,冬暖式大棚3000座,拱棚6300座,面積30000畝,年產瓜菜1.5億公斤。黃崗鎮不是周邊地區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年交易量達5000萬公斤,交易額突破1億元。青山羊、魯西黃牛存欄20000餘頭。

黃崗鎮經濟發展環境寬鬆。鎮黨委、政府在用地、用電、用水、用工、人身財產安全等方面制定了優惠政策,建設占地300畝的民營經濟園區一處。凡在園區內投資建廠的,免費提供土地,對園區實行扎口管理。2001年,菏澤市委、市政府將黃崗鎮確定為全市二十個民營經濟重點發展鄉鎮之一,將黃崗鎮民營經濟園區確定為全市十個重點園區之一,採取重點保護措施,凡不經市個體私營經濟領導小組批准,市、縣各部門不得自行到重點園區檢查、收費、罰款、查賬、封賬、集資、攤派。

黃崗鎮轄村委會39個:塵莊村、湯樓村、段閣村、趙廟村、耿許莊、張莊、段莊、董莊、李溜、鄢莊、潘莊、鄧窯、朱堤口、李樓、渡口、王莊、毛莊、南老鴉窩、土山莊、柴莊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任莊村、大趙莊、常溜村、安莊村、賈水口、大黃村、張菜園、張下村、趙樓村、劉老家、前閣村、齊莊、前花園村、後花園村、申莊、丁莊。

電影取景地,黃崗鎮下轄幾個村莊成為電影的取景地。

由來

單縣城南35里有個黃崗集,據說在明朝年間,此地為一繁榮的集市。一天集市里來了一位賣土的白鬍子老頭,一直擺了許多天的攤都沒賣出去自己的泥土,最後索性將泥土都倒於地上,不料這些泥土好像會生長似的,逐漸的使此地隆起,形成今天的“崗”,即黃崗。且聽說歷代修橋修路都是從崗上取土。但都沒有使地勢下降,似取之不盡一般。

歷史傳說

傳黃崗鎮是少康復國基地。夏初,啟殺伯益而王,受到一些部落的反對,於是放棄了陶丘都城,在雷澤東南岸原堯都平陽立國。啟死後,其子太康為王。太康不理朝政,常遠離國都遊獵,后羿乘機攻占了平陽。太康氣憤而死,其弟仲康逃到同族斟尋氏處避難,後驚氣身亡。其子相藏匿於斟尋氏中。后羿被大臣寒浞殺死,寒浞代而為王,乃全力攻帝丘,相死。相死後,其妻後緡逃亡到娘家有仍氏(今金鄉縣)匿居,生遺腹子少康。少康長20歲,被寒浞父子探知,遣使索要,有仍氏不得已,讓少康“逃奔有虞(今虞城),為之皰正”(《左傳》)。有虞氏見少康忠厚、幹練,便將兩個女兒許配給他,並把今虞城北、單縣南部方圓十里土地和民丁作為陪嫁。少康便在綸(即今虞城縣利民鎮東、單縣黃崗一帶)居住下來。勵精圖治,招賢納士,發展生產,不幾年就強大起來。後在有鬲氏的支持下,夜襲平陽,殺寒浞父子。夏後氏在亡國40餘年後,終於由少康復國。

歷史名人

雷鯉 ,字白波,惟化,號半窗山人,明代建安人,著名書法家,工於詩書畫,深受神宗欣賞,禮部郎中。秉性剛直,才華橫溢,觸怒權貴,仕途坎坷,棄官流落民間,窮困潦倒,輾轉來到單縣,在城南黃崗隱居起來。他初到黃崗,鶉衣百結,敝冠破履,在一個茶館內當夥計,劈柴燒火提水打雜,十分勤快。一天清風送爽,鳥語啾啾,雷鯉小憩在關帝廟前,用瓜皮信手在青石板上寫下"一部春秋"四個字,當時廟裡的和尚發現石板上的字骨力遒勁,法度嚴謹,典雅秀麗,急忙以墨勾出輪廓,就石雕成匾額立於廟堂。仲春一日,茶館主人約他一起參觀新建成的"大王廟",二人信步登上大殿,卻見空無一人,只香案上擺著文房四寶,爐子上煮著鵝肉,雷鯉平生最嗜鵝肉,不禁被肉香所羈。茶館主人故意激將:"肉是為書寫碑文的人準備的,你一個茶館夥計,千萬不要碰它"。雷鯉天性不羈,扯過鵝脯,就酒而食:"不就是寫碑文嗎?看我的。"一會兒酒酣腹飽,展紙研墨,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剛將碑文寫完,忽然回過神來,即欲將字毀掉,茶館主人連忙架住他的胳膊,執事者走出來向他解釋:"聽人說您在關帝廟所書'一部春秋'骨力遒勁,堪稱大家,定是名家,今日煮鵝置酒,特為請您撰寫碑文,方式不當萬望海涵",並再三懇求置款,雷鯉為情所動,就在碑文右下角落下"建安雷鯉"四字款,此時人們才知道這位末路君子、書法高手的真名實姓。雷鯉後來還專門為一家同時中了兩個進士的李家題寫了"進士"匾,成為單縣一絕。他在單縣還流傳下來"藏經閣"三字匾額,現珍藏於單縣博物館。

劉峨(1723-1795) 字先資,號宜軒,山東單縣黃崗鎮劉老家人,清朝大臣。入貲授知縣。乾隆二十三年,選直隸曲陽知縣。調宛平。盧溝橋有逆旅,多陰戕過客沒其財,峨發其奸。西山煤礦多藏匿亡命,峨散其黨與,先後捕治置諸法。三遷通永道,以母憂歸。起天津道,仍調通永道,以父憂歸。未一年,上命署清河道,服闋真除。四十五年,遷湖北按察使。石首有寡婦,兄公謀其產,誣之,死於獄。峨治官書發其枉,逮其兄公至,親鞫,論如律。 四十六年,遷安徽布政使,調山西。四十八年,擢廣西巡撫。甫兩月,遷直隸總督。輔國公弘晸遣仆至靜海冒占入官地,事聞,上諭峨:"遇王公以下私遣人乾有司,無問是非曲直,即據實奏聞。"長蘆鹽政征瑞奏漕艘至楊村,以民船剝運,鹽運遲誤。上謂非特鹽運遲誤,且恐商貨壅滯,令峨赴天津與征瑞議民船編號輪雇,照例發價,並定赴通回空限期,下部議行。分疏劾中倉監督趙元搢嗾毆民至死,三河知縣王治岐挪用旗租,並論如律。謁避暑山莊祝嘏,賜孔雀翎、黃馬褂。南宮民魏玉凱訴縣人李存仁習邪教,上遣侍郎姜晟會鞫。存仁坐誅,玉凱妄及無辜,論戍。

四十九年,上遣尚書金簡會勘盧溝橋下游沙淤,請於中泓五孔抽溝三道。上以抽溝水緩,命中泓五孔全行疏浚。征瑞請捐銀三十萬造剝船濟運,上以直隸木材少,命湖廣、江西二省分造。峨奏言:"北倉存漕四十餘萬,俟新造剝船刑齊,先行運通。"上許之。五十一年七月,廣平民段文經、元城民徐克展為亂,夜入大名,戕大名道熊恩紱。峨奏聞,即督兵馳往捕治,得從亂者王國桂等,自列向習八卦教,及文經、克展蓄謀為亂狀。上令峨捕文經、克展,久之未獲,累降旨詰責。十月,河南巡撫畢沅奏於亳州獲克展,檻送京師,而文經終未能得。五十二年,命停峨本年廉俸。山東學政劉權之迎眷屬赴官,途遇盜,峨坐奪官,命留任。

五十三年,命偕山東巡撫長麟等勘議糧艘在德州剝運。五十五年,巡城御史穆克登額等獲建昌盜,自列嘗劫建昌錢鋪,有同為盜者,系清苑獄二年未決。上責峨廢弛,遣侍衛慶成逮清苑知縣米復松詣京師,下刑部論罪;奪峨孔雀翎、黃馬褂,降調兵部侍郎。未幾,擢尚書。五十六年,命如河南按虞城民訴縣役事,又如江西按廣豐武弁包漕、崇義民發冢棄骸事,並訊明,論如律。峨至崇義,入深山中勘冢地,江西民稱之。五十七年,從上幸熱河,賜還孔雀翎、黃馬褂。六十年,以疾乞解任,加太子少保,原品休致。卒,賜祭葬,謚恪簡。

尚格東(1917.1.17-1979.6.23) 原名孫立朝,別名孫黨曦,單縣花園鄉鄧樓村人。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調延安馬列學院學習,1940年1月任該院秘書處主任、教育科副科長。後歷任湖西地委宣傳部教育科長,單西南工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臨河縣、單虞縣縣委書記,湖西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地委委員、宣傳部長,地委副書記兼專員,濟寧地委副書記兼專員,瀋陽市電纜廠廠長,瀋陽市電器工業局局長,東北機械局局長,東北電力機械製造公司經理兼一機部78局副局長。1965年9月率中國代表團和江澤民一道赴日本參加東京國際第十屆電工會議。

他先後在中央省委訓練班、延安馬列學院、中共中央研究學院學習,從事理論研究。1941年底被分配到山東分局工作。1942年5月到湖西根據地宣傳發動民眾減租減息,寫了許多調查報告,如《湖西日報》發表的《租佃關係調查》、《高利貸情況調查》、《論活地問題》等,為地委領導提供了決策依據。

1943年9月-1948年4月,他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地方武裝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在《冀魯豫日報》和《湖西日報》發表了《單虞縣發動民眾反奸訴苦的經驗》、《單虞縣在民眾中整黨建黨經驗》等多篇文章。在任瀋陽電纜廠廠長、一機部東北電力機械工業公司經理期間,深入調查研究,很快適應了現代化工業生產,為發展東北電力、機械工業做出了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盡迫害和折磨,精神肉體受到嚴重摧殘,1979年病逝。

風景名勝

轄區內有土山脈兩條、天然河2條、啞河若干條。土山脈一條為二堤,橫貫南街村,位於南街村南頭,與二堤河(又稱跳堤河、太行堤河)相伴相隨,自浮崗集止於豐縣西部王溝鎮。二堤沿線是紅薯、花生、大豆、高粱、棉花、玉米、小麥的產地,是沿線居民兒童的歡樂家園,春時有成群兒童牧羊於此,夏時有眾多光屁股小兒河中嬉戲,秋時頑兒竊挖紅薯自行燒,冬時河中滑冰取樂(不過這都是80、90年代的事情,現在河斷流,魚絕跡,兒童也嬌貴)。三堤是黃崗最高地,相傳是秦始皇的跑馬堤,自陝西起止於海濱,綿延數千里,在當地人心中那就是山,但保護不力,被燒磚的給剷平了。天然河一條為老河(又稱黃河故道),是山東省與河南省的天然分界線,老河始於河南蘭考(就是抗日時期為阻斷日軍炸斷黃河的地方)途徑山東單縣、安徽碭山、江蘇豐縣,在山東魚台注入微山湖。老河是個神秘的地方,黃崗很多居民小時候都覺得去一次老河是件很刺激的事情,河中物產豐富,有各種野鴨子和鳥,還有各種魚類,乾旱時期河床可以種植莊稼,現種植了大量楊樹,碧波蕩漾,但楊樹屬於耗水型樹種,對老河的濕地環境破壞很大。另一條天然河為二堤河(又稱跳堤河、太行堤河),南街村民多稱之為跳堤河,其他居民稱之為二堤河,發源於山東省單縣浮崗集,經江蘇豐縣西部王溝鎮流入豐縣,經豐縣趙莊南、常店南至孫套樓匯入復新河,由復新河直泄南陽湖,全長54.5千米,流域面積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單縣南部、江蘇豐縣。

黃崗鎮官方介紹

黃崗鎮位於單縣城南15公里處,東鄰龍王廟鄉、楊樓鎮,北接孫溜鎮,西連浮崗鎮、曹莊鄉,南隔黃河故道與河南省虞城縣相望,是單縣農村第一大集鎮。該鎮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7000公頃,轄39個行政村,總人口8.3萬人。

黃崗鎮歷史悠久。據《黃氏族譜》載,明景泰年間黃氏攜五子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始稱黃五莊。後因所居之地為一土崗,改稱黃崗,後漸成集市,稱黃崗集。

乾隆《單縣誌》載:清乾隆元年(1736年),該鎮分屬南方蘭家堂保和黃崗保,1916年屬南區蘭家堂保和黃崗保,1937年稱黃崗鄉農學校,1944年稱黃崗鎮,先後隸屬單西南辦事處、臨河縣、單虞縣、虞城縣,1950年後劃回單縣,1953年稱第三區,1959年1月改稱黃崗公社。1984年改稱黃崗鎮。2001年2月合併鄉鎮,花園鄉併入,稱黃崗鎮。

傳黃崗鎮是少康復國基地。夏初,啟殺伯益而王,受到一些部落的反對,於是放棄了陶丘都城,在雷澤東南岸原堯都平陽立國。啟死後,其子太康為王。太康不理朝政,常遠離國都遊獵,后羿乘機攻占了平陽。太康氣憤而死,其弟仲康逃到同族斟尋氏處避難,後驚氣身亡。其子相藏匿於斟尋氏中。后羿被大臣寒浞殺死,寒浞代而為王,乃全力攻帝丘,相死。相死後,其妻後緡逃亡到娘家有仍氏(今金鄉縣)匿居,生遺腹子少康。少康長20歲,被寒浞父子探知,遣使索要,有仍氏不得已,讓少康“逃奔有虞(今虞城),為之皰正”(《左傳》)。有虞氏見少康忠厚、幹練,便將兩個女兒許配給他,並把今虞城北、單縣南部方圓十里土地和民丁作為陪嫁。少康便在綸(即今虞城縣利民鎮東、單縣黃崗一帶)居住下來。勵精圖治,招賢納士,發展生產,不幾年就強大起來。後在有鬲氏的支持下,夜襲平陽,殺寒浞父子。夏後氏在亡國40餘年後,終於由少康復國。

黃崗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明代大書法家、禮部郎中雷鯉得罪權貴後,輾轉避難來到單縣城南黃崗,在此隱居。他初到黃崗,隱姓埋名,在茶館裡當夥計。一天,雷鯉幹完活在關帝廟前小憩,信手用西瓜皮在廟前青石上寫了“一部春秋”四個大字。時廟裡和尚發現石板上的字骨力遒勁,法度嚴整,急忙以墨勾出輪廓,就石雕成匾額立於廟堂。適逢黃崗修建“大王廟”,東家有意讓雷鯉題寫碑文,探知他喜食鵝肉,就在大王廟內擺好文房四寶,爐子上煮上鵝肉。由茶館主人帶雷鯉參觀“大王廟”。雷鯉來到大王廟,聞見鵝肉的香味,不禁駐足,茶館主人故意激將:“肉是為書寫碑文的人準備的,你一個茶館夥計,千萬不要亂動。”雷鯉天性不羈,扯過鵝脯,就酒而食,一會兒酒酣腹飽,展紙研墨,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剛將碑文寫完,忽然回過神來,即欲將字毀掉,茶館主人忙架住他的胳膊,執事者走出來向他解釋:“聽人說您在關帝廟所書‘一部春秋’骨力遒勁,今日煮鵝置酒,特為請您撰寫碑文。”並再三懇求置款,雷鯉為情所動,就在碑文右下角落下“建安雷鯉”四字。後又為該廟題寫了匾額,現流傳下來的僅有“藏經閣”匾,珍藏於單縣博物館。

清乾隆朝直隸總督、兵部尚書劉峨即單縣黃崗劉老家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劉峨被授做直隸曲陽知縣,後歷任順天府南路同知、永平知府、湖北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廣西巡撫、直隸總督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任兵部尚書並賜紫禁城騎馬。他勤政愛民,興利除弊,任曲陽知縣時,平滅盜匪,清理冤獄,廢除了舊時設定的里甲、潤稅和米折銀等弊政。在永平任上,處理了旗民、漢民地界不清的問題及數百件積案。其墓在黃崗鎮西北里許,墓前有石桌、石香爐、石花瓶、石馬、石羊、石虎、石人、石門。墓碑碑文由紀昀撰、鐵保書,碑後有劉庸書墓表,現存於黃崗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