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鄉[宜豐縣]

黃崗鄉[宜豐縣]

黃崗鄉位於宜豐縣西北部,距縣城37公里,全鄉以山林居多,東與潭山、雙峰毗鄰,南與車上接壤,西北與萬載,銅鼓兩縣交界,是宜豐的西大。2005年,全鄉轄9個村委會,182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2225戶10197人口,有苗族、壯族、侗族、瑤族4個少數民族。

基本信息

(圖)黃崗鄉地圖黃崗鄉地圖

黃崗鄉位於宜豐縣西北部,距縣城37公里,全鄉以山林居多,東與潭山、雙峰毗鄰,南與車上接壤,西北與萬載銅鼓兩縣交界,是宜豐的西大。2005年,全鄉轄9個村委會,182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2225戶10197人口,有苗族壯族侗族瑤族4個少數民族。

簡介

(圖)五峰山禪林五峰山禪林

黃崗全境1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03733畝,占74%,耕地面積13538.36畝,占8%。北面有省屬官山自然保護區,東、西、南三面為崇山峻岭,中部為狹長田段,山坳開闢層層梯田,黃崗山麻姑尖海拔1480米,最低點潮溪135米,黃崗鄉氣候溫暖多雨,氣溫比縣城略低2℃,雨量偏多,年平均氣溫16.7℃,無霜期262天,年均降水量1801毫米,3─7月為汛期,小滿至夏至容易引起山洪爆發。潮溪、將侯、汪家槽為滑坡等自然災害易發村。鄉境小溪縱橫,水流總長50多公里,北有官山河與坪田河匯合於哨前,東有將侯河於普庵橋注入長塍港,西有汪溪河經坳溪、黃陂匯合於雙港口,均經長塍港流入錦江,地表水年平均流量1.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近1萬千瓦,現已建成發電站22座柴機總容量5145千瓦,年發電1687萬度以上,並與贛西供電局聯網。境內有10千伏和35千伏的電網輸送線路,兩個變電站。

2006年黃崗鄉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30975萬元,同比增長28%,完成財政收入504萬元。由於取消農業特產稅和全面免徵農業稅,還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49元,比上年淨增280元。人口出生率14.07‰,計畫生育率95.65%,自然增長率7.44‰。

歷史沿革

黃崗鄉歷史上稱黃崗口,因其地處黃崗洞口而得名。從宋至清屬新昌縣廣賢鄉,黃崗巡檢司設此。民國十九年(1930)鄉境屬第三區,以後改屬第二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設黃崗鄉(包括今車上鄉在內),轄10保。建國後,鄉境設有黃崗、坳溪、將侯、潮溪4鄉。1956年將上述4鄉與當時屬洞上鄉的黃檗、下坪合併為黃崗鄉。1958年成立黃崗人民公社,又是黃崗山墾殖場的分場,實行場社合一,下設生產大隊、生產隊。1960年4月港口分場未並。9月析出港口分場,隸屬由黃崗山墾殖場改屬石花尖墾殖場,下轄15個生產大隊。1968年與石花尖墾殖場脫鉤,1983年公社復名鄉。2005年,全鄉轄9個村委會,182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2225戶10197人口,有苗族、壯族、侗族、瑤族4個少數民族。

地理資源

(圖)黃崗鄉黃崗鄉

黃崗鄉全鄉竹木和水資源豐富。山地面積:15.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6.7萬m3;毛竹活立蓄積量1097萬根,長勝河(錦江支流)小溪縱橫全鄉,總長50多公里,全年氣候溫和、多雨、年均氣溫為16.7℃,年降水量達1800毫米,地表水年平均徑流量1.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近1萬千瓦。還有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

黃崗山多而峰巒層迭,從密而壑谷幽深,適宜各種動物的棲息和繁殖。尤其是位於黃崗內山的官山自然保護區,珍禽異獸很多。列為國家一二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0多種。成群結隊的獼猴,嬉鬧於林間岩畔。象徵思愛的鴛鴦,成雙作對悠然於澗水溪頭。

黃崗鄉礦產資源有石灰石花崗石金礦瓷土。該鄉山地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達75.2%,竹木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26.7萬立方米;活立竹蓄積量1097萬根。盛產木、竹、筍、香菇、蜂蜜。黃崗鄉發揮毛竹資源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毛竹產業年實現產值約4900萬元,占全鄉工業總產值的57%,農民民眾每年可增收1500多元,占人均年純收入的60%。竹產業成為黃崗鄉經濟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2003年4月成立了黃崗鄉竹產業協會黨支部,下轄5個黨支部。 2004年“七一”被市委評為宜春市“百強”示範點。工業企業中四春公司、竹膠板公司、昌平公司年產值均超千萬元。

基礎建設

(圖)皇叔古塔皇叔古塔

鄉境交通暢通,原有上鐵公路貫穿鄉內4個村。雞公嶺路基改造工程已於2004年9月竣工通車;投資22萬元的將侯村趙家坡公路改造和河岸護堤工程已於2005年2月份完工,可改造中低產田20餘畝,公路改造1公里;黃崗至汪家槽公路路基改造工程已於2005年10月完工;坳溪至下坪路段路基工程已全面完工,下坪至黃檗、黃崗至坳溪段公路已全面鋪好水穩層,正在打水泥路面。電信業發展迅速,全鄉有覆蓋園5公里的行動電話網站,移動、聯通兩公司均在集鎮設有經營點。固定電話安裝開通2000多門。

2004年5月坳溪村建立全縣第一個村級網站,隨後潮溪村也建立網站。2004年6月黃崗衛生院住院部擴建工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有22張固定床位,38張應急床位。2005年8月,投資十萬元配合做好黃崗中學石花尖中學、車上中學“三校合併”工作,2005年9月投資7萬元興建中心國小的學生宿舍,撤併了7所村國小,中國小網點布局得到合理的調整,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教學質量提高。

農業經濟

(圖)毛竹基地毛竹基地

黃岡鄉盛產食用菌和毛竹,是有名的“竹子之鄉”。

毛竹: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在黃岡鄉範圍內實施“毛竹林精耕細作”工程,極大地加快了毛竹的生長和再生速度。由該項目發展起來的企業更是數不勝數。如:華昌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鑫華昌牌”、“五梅山牌”兩大品牌竹地板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並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四春板業有限公司擁有3條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年產竹簾板10萬立方米,年創產值3000萬元,實現利稅100多萬餘元。昌平竹膠板有限公司黃崗竹膠板有限公司均是該鄉的骨幹企業。

食用菌:1999年4月從浙江慶元引進食用生產技術、人才和資金後,建立黃崗鄉食用菌生產、銷售基地,在基地的示範帶動下,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把食用菌生產作為全鄉農民增收的一個主導產業,僅此一項人均增收40元。

旅遊資源

人文景觀

(圖)佛教聖地佛教聖地

黃崗的文化遺址、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地甚多。黃崗集鎮所在地的船形山遺址,從出土的文物考證,三千多年前的商周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黃崗的古蹟其多還表現在其一是佛教盛地。由於諸朝皇帝及王公大臣的尊僧尚佛禪濟宗,就發祥於黃檗山。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的祖庭位於鄉境黃檗山景區管理所,現保留歷代僧釋墓塔70餘座,成為中外臨濟宗徒尋根問祖的聖地,2001年已被江西省列為佛教旅遊開發建設的重點。恢復黃檗寺的前期征地工作已經完成,2005年10月19日隆重舉行了大雄寶殿上樑暨天王殿奠基法會。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及其他高僧到會指導。五峰山淨覺寺、省級官山自然保護區、李大鑾農民起義舊址、仙姑棟、仙菇壇、牛仔嶺、石花尖、麻菇尖等名勝古蹟均為鄉境旅遊景點。

自然風光
黃崗鄉的生態資源頗為豐富。境內森林茂密,山巒疊嶂,一河中貫,氣候宜人。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其中黃崗山1480米,綿亘百里,直接湖南大圍山。石花尖位於黃崗集鎮西北26公里,海拔1445米。山頂岩石千姿百態,蔚為奇觀。牛子嶺位於黃崗集鎮西偏南23公里,海拔1250米,為宜豐、銅鼓兩縣交界山之一。仙姑岩位於境內最西端,海拔1404米,為宜豐、萬載、銅鼓三縣交界山。天氣晴好,站在仙姑岩頂鳥瞰,三縣縣城景色可盡收眼底。四座山峰和無數層巒疊嶂,綿亘秀麗的山脈,構成了黃崗風景“雄”、“險”、“奇”、“幽”、“清”、“靜”、“恬”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