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姓

紀姓

紀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2位。作為姓氏的“紀”讀音應為“jǐ”。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六位,在台灣省是第七十一位大姓,人口約一百三十五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85%左右。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紀

紀[紀,讀音作j(ㄐㄧˋ)]
紀的五筆:XN

姓氏源流

紀(jǐ)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炎帝的一個後代於紀地,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
紀姓祖先炎帝紀姓祖先炎帝
西周初年,為了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個後代於紀地(今山東壽光),他建立了紀國。紀國,是神農氏直系後代的直系封國,後來因為腐敗而衰敗。紀國始祖曾在一金壺中留下治國妙計,但歷任國君都未能開封過,因此被齊國滅後,“齊主嘆之。”紀國建立於商朝後期,在周朝分封列國時正式確立為國在今山東壽光,國家一共存在了五百年(公元前1046~前523年),其中公元前1046~前691年是獨立國家,公元前691~前523年則是齊國的附庸國。紀國被齊國滅亡後,紀侯仍然作為一城之主並作為齊國的附庸國而又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歷十代“君主”。
亡國後的紀國王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紀氏,世代相傳至今。不過,與其他諸侯國被滅後國民多有採用國名為姓不同,紀國基本上只有王族的人繼承了國姓紀氏。
源流二
源於紀族,出自上古伏羲氏之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上古時期有一紀族,伏羲氏之臣中有個人叫紀侗,據說即其族人。後來在舜還未為帝時,身邊有個老師名叫紀後,也是古紀族後人。
在古紀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氏族名稱為姓氏者,稱紀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於子姓,出自大禹執政時封賜之地,屬於以國名為氏。該族先祖原居南陽(今河南南陽)河畔,因在大禹執政時,曾有族人出策導河入海有大功,故賜以紀國(今山西沁縣),該紀國境內有紀河(今庶紀河),因以為國名,族人以國名為姓氏,稱紀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紀氏在上古時期是一個顯貴的家族,有悠久的歷史,其聲望可以和虞舜、黃帝的氏祖相提並論。
源流四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官爵紀王,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紀王,是金國初期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設定的督官,由親信宗親王族承擔,負責監督所有官員,為王爵,官秩一品。金國初期,金太祖的第八子完顏·宗強(金熙宗完顏·亶的叔叔,金國唯一的水軍主將完顏·阿魯保)、金太祖的第十三子太尉尚書令完顏·守道(完顏·習尼烈)等,都曾擔任“紀王”官職。
在完顏·宗強、完顏·習尼烈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王爵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紀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官爵紀和大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紀和大夫,是金國模仿宋朝國政機構所設定的一種官職,即是司天翰林官階中的官職之一,負責執掌天文、曆法等,官秩為正六品上。
在紀和大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王爵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紀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官蒙古族官吏醜驢,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醜驢,是蒙古韃靼部人,元朝末期的工部尚書。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在明朝永昌侯藍玉為大將軍率軍擊潰北元殘餘政權的“捕魚兒海之戰”(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後,醜驢歸附於明太祖朱元璋。由於醜驢精通蒙古文、突厥文、漢文、回回文等諸多文字,因此出任通譯書。明太祖很喜歡醜驢學時淵博,特賜其漢姓名為李賢,授燕王府紀善。紀善,就是明朝中央政府派遣至各王府的專職老師,官秩正七品。李賢在燕王府侍奉燕世子朱棣最恭謹。後來這位燕世子發動了“靖難”,李賢有輔佐重勛,直至朱棣成為明成祖,紀善李賢因功累遷至都指揮同知。此後,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詔敕,皆由李賢譯書。而且李賢亦屢陳所見,明成祖皆採納之。到了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念李賢舊勞,晉升為後軍都督僉事,再進右都督,賜賚甚渥(賞賜甚豐)。後又封李賢為忠勤伯,食祿一千一百石。
在李賢逝世前,令其二子以其先官職“紀善”之稱為姓氏,改姓紀氏,以念明太祖的知遇之恩,其後以紀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赫爾濟氏,亦稱和和濟氏,滿語為HergiHala,漢義“綱紀”,世居長白山地區,後多冠漢姓為紀氏。
⑵.滿族紀里氏,亦稱濟禮氏,滿語為GiriHala,漢義“正”,世居駑宜(庫頁島,今俄羅斯薩哈林島)、占尼河(今吉林梨樹葉赫河支流)、長白山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紀氏、鄭氏等。
⑶.滿族錫瑪喇氏,亦稱錫瑪拉氏,滿語為SimaraHala,世居額楚(今黑龍江額爾古納河北岸),後多冠漢姓為紀氏、計氏等。

得姓始祖

紀侗、紀後、姜叔姬、紀隱侯、失必兒·醜驢(李賢)。

遷徙

紀姓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灣是第七十一大姓。紀姓是炎帝的後代,傳說紀姓先祖在紀地(今山東壽光南紀台村一帶)建立諸侯國紀國,在春秋時,紀國被齊國攻滅,紀國的公卿後代遂以國名“紀”為姓,以做紀念。紀姓後來在甘肅天水郡發展成望族,世稱天水望。唐宋間,紀姓向沿海遷移,明清時候,更進一步向台灣遷移,逐漸發展成為大姓。

分布

潮汕紀姓的族譜和輩序
族譜是以記載一個姓氏的祖先名諱,及家族歷史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獻。國史、方誌和宗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族譜產生於夏

朝,到了漢朝,族譜已發展成為一種社會普遍崇尚的宗族文化。以後,隨著封建門第制度法律化,官修世族大地主的合譜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唐朝中期,族譜由以前的官修合譜逐步轉向私家修譜而興盛起來。宋朝受“三綱五常”的宗法倫理思想支配,私修族譜逐步普及和完善。明、清至民國,宗族活動盛行,私修族譜有增無減。 潮汕紀姓在正史上不見經傳,各縣誌、府志少有留名。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始祖紀恩在潮州府任通判、中憲大夫的時間較短,當時又是南宋末年,戰亂不斷。元兵進入潮州城後燒殺搶掠,南宋末年潮州府的檔案材料大多毀於戰火。第二,潮汕紀姓七百多年來少有大富大貴者,也少有名人。所以,族譜成為延續潮汕紀姓家族史料的重要載體。目前,潮汕地區留下了族人自編的五本老族譜
(1)現存最早的族譜有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孫紀朝武修的《潮州紀姓源流錄》,該族譜序云:“舊有譜志,遭厄運罹海寇,譜斯失矣,然倖存漁湖一譜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舊譜存在,但修於何時不明。
(2)明萬曆辛亥年(1611年)4月,十一世孫紀毓初主修的《達濠紀氏族譜》,附有“萬曆辛亥歲貢進士知潮陽縣丞事凌志尹贈”的“毓初公族譜序”。(3)“永曆癸巳歲(1662年)4月,十四世孫紀魁黃主修的《重修族譜》,並寫有序文。
(4)清乾隆年間十七世孫紀文征編的《貴政山紀氏族譜》。
(5)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孫紀振位於浮西寫的《潮汕紀氏始祖宋元寵紀公族譜》。
這五本族譜的序文對始祖紀恩的簡歷記載雷同。由於歷代常有續修族譜,潮汕紀姓家族史料才得以長存,從一世祖紀恩開始,至今世系宗支清晰,輩序分明。2002年10月,官埭紀氏大宗祠重新修訂了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紀氏祖譜》。這次祖譜續修,核對了潮汕紀姓始祖紀恩生化時間,辯正了宋時的地名、官職,解決了紀恩為何立籍鷗汀背的疑問,確定了洪氏媽的存在問題,補充了歷史的史實,增強了始祖紀恩生平事跡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對於潮汕紀姓的遷移,蒐集有關史料,寫出前輩不敢寫之事實,把被顛倒的歷史糾正過來,澄清了傳說中的謬誤。
全國許多地方,現在還存有紀姓族譜,部分族譜名稱如下:
1、河北文安《紀氏家譜》不分卷,紀昌期(清)等修,清道光間刻木;
2、河北文安《紀氏家譜》不分卷,紀英培、紀文浚等(民國)重修,民國五年(1916)序,石印本;
3、河北獻縣《景城紀氏家譜》十八卷,紀昀(清)纂修;
4、江蘇鎮江《潤東彪社紀巷紀氏十修宗譜》十卷,紀崇國紀崇祥等(清)重修,清光緒元年(1875)行素堂木活字本,扉頁作《潤東紀氏家乘》;
5、江蘇鎮江《潤東雲山紀氏宗譜》十二卷,紀崇義等(清)修,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
6、浙江松陽《高陽紀氏宗譜》不分卷,紀堂(民國)撰序,民國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7、福建同安《龍安紀氏重修族譜》,紀為果(清)修,清乾隆元年(1736)修,民國間重鈔本;
8、江西臨川《紀氏敬義堂世次錄十卷》首二卷,紀大奎(清)編,清鹹豐二年(1852)敬義堂刻本;
9、江西臨川《紀氏敬義堂世次錄節鈔》,紀慎齋(清)撰,務本堂鈔本;
10、湖南長沙《湖南紀氏族譜》(四修)含長沙支族澧縣支族十四卷,紀滌夫(民國)主修 ,民國三十七(1948)木刻本;
11、《台閩高陽紀氏宗譜》,紀竹林等修,民國83年(1994年);
12、《九龍紀氏總譜》,台灣紀肇廉修;
13、陝西彬縣《紀氏宗譜》,1719年版本;
14、陝西彬縣《紀氏宗譜》,1945年續本;
15、陝西彬縣《紀氏宗譜》,1998年修訂本;
16、《金陵紀氏宗譜》,1994年續訂本。
輩序是用以表明同家族世系血緣秩序和關係的名字序列,又稱字輩、字派、行第、派序。在潮汕地區,習慣用“輩序”通稱。輩序所用的字組成的詞句或詩句,都有特定的含義,一般由始遷祖或族中有學問有名望的人制訂,並寫入族譜,一字一輩,世次分明,在族內具有權威性。 潮汕紀姓從一世祖紀恩開始,至今七百多年,雖輩序分明,但後來各派系所用輩序序文有差異。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潮汕各地宗親賢達,雲集一地,聚會相議,取當時各地宗親輩序序文中普遍用及的“明”字為21世,並以該字為首撰就七言詩二句:“明經力穡傳家遠,睦族敦宗慶澤長。” 作為此後全潮汕紀氏家族21世至34世統一輩序序文。2002年10月續修族譜,根據各地宗親的要求,官埭紀氏大宗祠理事會委託紀英輝(23世)續撰輩序序文。經反覆徵求意見和修改,確定在原二句“長”字之後,再增續七言二句:“光煥雲屏貞尚衍,德揚瑞彥永隆昌。”作為35世至48世統一輩序。增續後輩序序文如下: 明經力穡傳家遠,睦族敦宗慶澤長。 光煥雲屏貞尚衍,德揚瑞彥永隆昌。意思是:通曉古聖先賢的經書術數,努力於耕耘收種,這樣的訓導要在家族中永遠傳下去。和睦敦厚宗親族誼,欣慶先祖的恩德長久福蔭子孫。要光耀我紀氏先祖,把先祖的貞德節操崇尚延續下去。以先祖的貞德傳統造就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才德傑出人才。這樣,我們的宗族便能永遠地興隆昌盛。

家譜文獻

廣東省潮汕地區《潮州府紀姓源流錄》,是現存最早的族譜明朝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孫紀朝武主修,該族譜序云:“舊有譜志,遭厄運罹海寇,譜斯失矣,然倖存漁湖一譜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舊譜存在,但修於何時不明。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達濠紀氏族譜》,明萬曆辛亥年(1611年)4月,十一世孫紀毓初主修,附有“萬曆辛亥歲貢進士知潮陽縣丞事凌志尹贈”的“毓初公族譜序”。
廣東省潮汕地區《重修族譜》,明朝“永曆癸巳歲(1662年)4月,十四世孫紀魁黃主修,並寫有序文。
廣東省普寧市《貴政山紀氏族譜》,清朝乾隆年間,十七世孫紀文征編的。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潮州府紀氏始祖宋元寵紀公族譜》,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孫紀振主修。
福建同安龍安紀氏重修族譜,(清)紀為果修,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啟修,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台灣。
河北文安紀氏家譜,(清)紀昌期等修,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北獻縣景城紀氏家譜十八卷,(清)紀昀纂修,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紀樹啟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鎮江潤東彪社紀巷紀氏十修宗譜十卷,(清)紀崇國、紀崇祥等重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行素堂木活字本八冊。註:扉頁作《潤東紀氏家乘》。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鎮江潤東雩山紀氏宗譜十二卷,(清)紀崇義等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臨川紀氏敬義堂世次錄十卷,首兩卷,(清)紀大奎編清,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敬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人民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臨川紀氏敬義堂世次錄節鈔,(清)紀慎齋撰,清朝年間務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註:元延佑元年始修。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麗水高陽紀氏宗譜,(清)紀光禮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第七~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文安紀氏家譜,(民國)紀英培、紀文浚等重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序石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麗水高陽紀氏宗譜,(民國)紀光秀等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高陽紀氏宗譜,(民國)紀堂撰序,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陽縣崗寺鄉十五里村。
麗水高陽紀氏宗譜,(民國)紀唐俊等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九~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山東茌平紀氏字輩:“四千號法仁連同懷昌聖培澤言西慶”。
山東膠南紀氏字輩:“子同謙合……”
山東膠州紀氏字輩:“百文述德永恩兆”。
山東陵縣紀氏字輩:“鎮殿文清……”
山東青島紀氏字輩:“功極需齊統傳家毓尚師以衍善宏致左習實全時”。
山東泰安紀氏字輩:“玉換金連中。。。”
山東章丘紀氏字輩:“玉正榮經緒德祥利瑞”。
山東莒南紀氏字輩:“現慶凡祥令”。
山東鄒平紀氏字輩:“榮景緒玉德祥立瑞英獻”。
江蘇揚州紀氏字輩:“春明富貴榮華”。
江蘇鎮江雩山紀氏字輩:“1)華茂盛德傳開慶繼廣毓秀振聯芳2)道大興隆家永增長發其祥有兆成”。
江蘇新沂紀氏字輩:“茂萬懷士昌,傳耀延先慶,武化樂興華,元蔭煜良善,孝友秀聖朝。(開步榮紀家,傳耀……),(玉壇澤世長,傳耀······),(方廷雅以禮,傳耀······),”
江蘇淮安市淮陰區紀氏字輩:“天人長文之從家友道”。
江蘇淮陰區五里鎮紀吳村紀氏字輩:“業兆傳家".
江蘇淮安市紀氏字輩:“國恩家慶仁壽年豐”。
江蘇淮安市I淮安區(楚州)流均鎮紀氏字輩:“子效如登步(益順百化開)"
江蘇淮安市漣水縣紀氏字輩:權相照成名汝下(部分字為音譯)
江蘇淮安市洪澤縣岔河鎮西陳村紀氏字輩:因為不統一,所以字輩不一樣.現有兩支:高明士風(鳳)開和玉學天...這裡的紀氏有600多到700多人口,不知道其共同祖先是誰?從何遷移而來??
江蘇淮安市洪澤縣萬集鎮紀繆村紀氏字輩:成大友緒可這裡有500多到600多人口,
江蘇淮安市金湖縣紀氏字輩:據我書中和網上所看,金湖紀氏字輩難以統一.現在只列出一種:德明安樂傳
江蘇徐州紀氏字輩:“清賢祿義修德成家”。
安徽績溪紀氏字輩:“福祿昌盛壽安寧萬事昌”。
安徽泗縣紀氏字輩:“文應炳振玉夢現春德寶長大巨祥宏尊庭立崇敬鼎尚家幫元明達道富貴榮昌”。
安徽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紀氏字輩:“學恆章中……”
福建三明紀氏字輩:“雙榮仁輝興玉”。
福建石獅紀氏字輩:“守欽思續世則玄景光鼎為德方隆盛傳經乃華榮孫曾繩祖武孝友振家聲”。
湖北十堰、大冶紀氏字輩:“佳楚曰士文章華國光大宏昌道德傳衍(彥)澤啟忠良”。
湖北武漢紀氏字輩:“宏忠全福敦善方昌道德傳衍克啟運良承先裕後行舉言揚昭茲來許定兆其祥”。
河北紀曉嵐家族字輩:“汝樹煐堪鉅清根烈執鈴滋村炯在錫淑果熹垣鈞(曉嵐公之父姚安公擬十五世至三十四世)漢桂炫增錦澤榮煥幸鑫滄林靈域鎮溢本焱垚欽(靜海、滄縣、文安等地宗親共擬三十五世至五十四世)(其中一支十八世至二十五世,忠厚傳家詩書繼世)”。
河北成安紀氏字輩:“清振培文志”。
河南沈丘紀氏字輩:“天福乃公如其克”。
河南鶴壁紀氏字輩:“東煥在明太榮耀培季清”。
重慶、四川紀氏一支字輩:“衡應盛仕學國正明玉心安幫興仁義禮智贊朝廷”。
廣東潮汕紀氏字輩:“明經力穡傳家遠睦族敦宗慶澤長光煥雲屏貞尚衍德揚瑞彥永隆昌明經力穡傳家遠睦族敦宗慶澤長光煥雲屏貞尚衍德揚瑞彥永隆昌”。
遼寧朝陽紀氏字輩:“廣永慶奎有國興富洪昌裕豐得志守建學樂久長”。
貴州盤縣紀氏字輩:“嘉得有元廷開紀鴻國必大治正道民安永作承家”。
吉林德惠紀氏字輩:“文運恆昌……”
紀氏一支字輩:“傳明成宗長德元守星廣”。
紀氏一支字輩:“光大宏昌道德傳遠”。
紀氏一支字輩:“博文述德永天恩任太昌”。
紀氏一支字輩:“曰兆世元有仁義德思揚明良興業廣宏昌永吉祥”。
紀氏一支字輩:“正大光澤國昌家發祥瑞明嗣仁義為本”。
紀氏一支字輩:“柏文述德永恩兆仁泰昌祥春增邦振日多革世興”。

歷史名人

紀 昌:紀昌者,又學箭于飛衛……著有《列子·湯問》

紀 信:今四川省西充縣關文鎮扶龍村人,劉邦起兵抗秦,為部將。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項羽率兵圍攻河南滎陽月余,城內糧缺,朝不保夕,將士也筋疲力竭,漢王劉邦十分著急。五月,將軍紀信見情況危急,便對漢王說:“事急矣,臣請誑楚。”在徵得漢王同意後,由陳平寫了一封詐降書,送與項羽,說漢王今夜便出東門投降。半夜,城中兩三千婦女從東門魚貫而出,絡繹不絕,楚兵都擁至東門看熱鬧,漢王乘機與張良、陳平、樊噲、夏侯嬰等數十騎從西門逃出。天明,紀信扮漢王乘龍車出城受降。項羽發現被騙,下令將士齊集火炬,燒毀龍車,紀信全然不懼,於烈火仍大罵項羽的殘暴。紀信死後,被葬在滎陽城西孝義堡。劉邦建立漢朝後,特在他的家鄉置安漢縣(今西充縣),以資紀念。後人感其英勇忠義,把紀信誆楚的史實編成戲劇《紀信替死》,搬上舞台演出,使之名昭千古,同時,亦把紀信的家鄉安漢,稱之為“忠義之邦”。

紀 昀:字曉嵐,晚號石雲。清朝河間人。乾隆進士,授編修。官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他貫通儒籍,旁及百家,任《四庫全書》總纂,校訂整理,每書悉作提要,冠諸卷首。未著錄者則為存目。主持編纂工作20餘年,一生精力,備註於此。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書7種。

近現代名人

紀 政:女,台灣新竹人。在竹南中學時,首次代表原校參加運動會,奪得跳高金牌。高二時,以體育成績特優,獲“教育部”準許出國深造。1963年赴美,1973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工藝大學,獲體育學士學位。1974-1975年任美國加州瑞德蘭大學男子、女子田徑教練兼女子體育組主任。1976年返台,任“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總幹事。1980年當選“立法委員”。1983年再次當選“立法委員”,並任啟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紀政在1970年6-7月間,先後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紀錄,被譽為“東方羚羊”。.

紀青女:小字阿男。明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人。 其夫早喪,映淮不再嫁,以守節聞。

紀玉良:海京劇院老生演員,生於1917年,卒於2002年,原名紀雲峰,曾用名紀應甫,祖籍北京。他自幼酷愛京劇,中學時代向魏公陶學戲,1936年拜馬四立為師學老生,1937年下海,邊習藝邊演出,期間向陳秀華、瑞德寶、張少甫等學藝。1940年與李玉茹、王金璐等中華戲校畢業生搭班赴滬,改名紀玉良。後又與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後同台。1951年參加上海人民京劇團,1955年並人上海京劇院,1971年調到上海“五·七”京訓班任教,1978年調回上海京劇院一團。紀玉良宗譚學馬,嗓音寬亮,擅演劇目有《將相和》、《武家坡》、《轅門斬子》、《大·探·二》等,現代戲《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劍波為其首演。

紀登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紀兆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江蘇邳州市大胡樓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員.

紀榮旭: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東趙村人,1916年生,1938年赴延安參加抗日,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編入新四軍,任排長。指導員等職,後擔任新四軍《江淮畫報》記者,解放戰爭參加渡江戰役。革命勝利後,任青島警備區保衛科長、濟南軍區軍事檢察院院長。1964年轉業到山東省無線電廠任黨委書記。
1990年12月去世。

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天水古稱秦州。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漢設隴西郡、北地郡置天水郡。《水經注》載:“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秦州志》記載:“城前有湖,冬夏無增減,天水取名由此湖也”。
高陽郡:東漢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後廢。晉泰始初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省蠡縣南),相當今河北保定市、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地。北魏改為郡,還治高陽。隋開皇以後廢。
平陽郡:漢置平陽郡,治所現在山西省臨汾市。

2、堂號
高陽堂:原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名字(黃帝→昌意→高陽),漢朝時設有兩個高陽縣,一屬幽州涿郡,二屬徐州琅邪郡。晉武帝泰始元(265年)立高陽為郡國,管轄地區在河北省高陽縣一帶。

楹聯用詞

〖紀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貫虱善射;
養雞不驚。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古代傳說中的善射者紀昌,曾向飛衛學射,飛衛對他說:“看見小的像大的,看細微的像顯著的,然後再來找我。”紀昌便用牛尾拴個虱子懸在窗戶上,每天朝南面看它,越看越大,三年後就像個車輪子,一下射去,貫窗虱子的心而牛毛不斷。下聯典指古代傳說中善養鬥雞者紀渻子,為王養鬥雞,經四十天,說:“差不多了,別的雞雖然鳴叫,它卻不驚不動,看起來像只木雞,精神凝寂。其它的雞不敢應戰,見到它回頭就跑。”
精成廣義;
備註全書。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直隸獻縣人紀昭,字懋園,號悟軒,乾隆年間進士,官內閣中書,後因父親紀容舒(康熙年間舉人,官姚安知府,著有《唐韻考》、《玉台新詠考異》、《杜律疏》)有病而請假歸家,不再做官。著有《毛詩廣義》、《養知錄》。下聯典指紀昭的弟弟紀昀,字曉嵐,清代學者、文學家,乾隆年間進士,歷官侍讀學士、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宰相)。精研儒學,旁通百家,常識淵博。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歷時十年而成書。在編纂過程中,他親自校訂整理,撰寫每部書的內容提要,書成後,也著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主要精力備註於此書,史稱“進退百家,鉤沉摘隱,各得其要旨,始終條理,蔚為巨觀。”又能詩及駢文,有《紀文達公遺集》及《閱微草堂筆記》等。
天水世澤;
篤行家聲。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紀經綸,紀宗德均以篤信而名著。
技推貫虱;
養到木雞。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殿指上古傳說紀昌善射,箭穿虱之心而過。下聯典出《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
為友嫁女;
代主焚身。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紀贍,下陸機兄弟友善,機卒,遺有幼女,至長,贍厚資妝嫁之。下聯典指漢將紀信乘漢王車以誑楚,項羽怒將信燒死,後劉邦為立廟於順慶曰“忠祐”。
臨湘鳳翼;
濟北龍頭。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紀贍事典。下聯典指清紀昭事典。

〖紀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天錫醫學博士;
僧真建威將軍。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大醫學家紀天賜,字齊卿,泰安人。他早年放棄進士考試,潛心醫學,醫術漸精,金世宗時,被授於醫學博士。曾注《難經》五卷。下聯典指南朝齊廬陵內史紀僧真,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出身武吏。宋時從蕭道成,道成代宋稱帝,他參與密謀,歷任中書舍人、司農卿等。高帝時封建威將軍。其容貌言吐,雅有士風,為貴人所不及。

〖紀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代主捨身真赤膽;
編書華國乃宏儒。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楚漢之際的劉邦部將紀信,當項羽圍攻劉邦於滎陽時,形勢危急。他喬裝改扮,代替漢王劉邦乘車出城見項羽,以掩護劉邦突圍。項羽中計後,將信燒死。劉邦為其立廟於順慶曰忠佑。下聯典指清代大臣紀昀(1724-1805),字曉嵐,號雲石、春帆,河北獻縣人。世為河間大族。乾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以學識為乾隆帝所賞識。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主持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至四十六年(1781年)書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後升任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力大學士等。有《紀文達公遺集》、《閱微草堂筆記》。
雪裡梅花驚雅士;
淮中秋柳動詩情。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戲曲作家紀君祥,一作紀天祥,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所作雜今知有六種,現存《趙氏孤兒》一種,另《松陰夢》僅存曲詞一折。歷史上評價其作品“如雪裡梅花”。見《錄鬼簿.上》。下聯典指清代女詩人紀映淮,小字阿男,上元人。適杜氏,早寡。嘗有《詠秋柳》詩云:“悽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同代詩人王士禎聞之感動之已,詩興大發,因作《秦淮雜事詩》云:“十里秦淮水蔚藍,板橋斜日柳毿毿。悽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
過如秋草芟難盡;
學似春水積不高。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自題聯。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自題聯。
登山每與青雲合;
弄影應知碧草同。
——紀唐夫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開成中中書舍人紀唐夫《驄馬曲》詩句聯。

〖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代主焚身,祠成忠祐;
為友嫁女,厚治資裝。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末漢初劉邦部將紀信,楚漢戰爭中,一次,項羽圍攻滎陽,情勢十分緊急。紀信請求乘漢王的車出城騙楚軍,漢王劉邦得以乘機出走。項羽大怒,燒死紀信。後來,劉邦為他立廟,稱“忠祐”。下聯典指西晉秣陵人紀贍,字思遠,少年時以方直出名,舉秀才,歷官諮祭酒、尚書右僕射、領軍將軍,因功封臨湘縣侯。才兼文武,朝中稱“忠亮雅正”。他與陸機兄弟友善,陸機死後,遺一個幼女,成人後,紀贍厚治資裝嫁她出去。
綠苔生閣,芳塵凝樹;
白露暖空,素月流於。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大臣、著名學者紀昀別墅(在河北省河間)聯。
文武兼優,名垂五俊;
功力俱備,學就三年。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領軍將軍紀瞻,字思遠,秣陵人。元帝引為軍路祭酒,封臨湘縣侯,尋出尚書右僕射。由於他才兼文武,朝廷稱其忠亮雅正,轉領軍將軍,卒謚穆。下聯典指古之善射者紀昌,初學射于飛衛。衛曰:“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我。”昌以氂懸虱於牖間,南面而望之,浸大。三年大如車輪。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賜姓自南陽,溯當年水土功勳華胄,遙遙望並姚姬著族;
遷居近東濟,慶跡日宗支匯合披圖,歷歷派分沐泗清流。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章丘市辛寨鄉柳塘口村紀氏宗祠聯。紀氏祠堂現存大門與正廳3問。正廳為硬山頂,長約11米,寬約5.5米,高約10米。前出廈,廈內東西兩側楷書“忠”。“孝”兩個大字。己被列入濟南市級重點保護文物。祠堂約建於清嘉慶初年,具體年代不詳。祠內現存對聯一幅。匾一塊,皆為清著名才子紀均親筆所題。紀均,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河北省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先後任《四庫全書》總編,禮部尚書。嘉慶元年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相傳紀均跟隨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時,巧遇在此開店的柳塘口材紀姓掌柜,閒聊中得知該村人丁興旺,百姓安居樂業,高興之餘留此墨寶。上聯典出紀氏家族是古紀國的後裔,原居南陽河畔,因禹時導河人海有功,故賜以國為姓,追求其本源來,是一個顯貴的家族,有悠久的歷史,聲望可以和虞舜。黃帝這些最有名的氏祖相提並論。下聯典出本支紀姓遷移到東濟水附近居住,慶賀近日來,幾支宗流聯上了宗,又匯合在一起。打開祖系圖本,源流清清楚楚,雖然支系很多,但都深受齊魯文化教育,保持禮樂之都的優良傳統。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貫虱善射;
養雞不驚。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古代傳說中的善射者紀昌,曾向飛衛學射,飛衛對他說:“看見小的像大的,看細微的像顯著的,然後再來找我。”紀昌便用牛尾拴個虱子懸在窗戶上,每天朝南面看它,越看越大,三年後就像個車輪子,一下射去,貫窗虱子的心而牛毛不斷。下聯典指古代傳說中善養鬥雞者紀渻子,為王養鬥雞,經四十天,說:“差不多了,別的雞雖然鳴叫,它卻不驚不動,看起來像只木雞,精神凝寂。其它的雞不敢應戰,見到它回頭就跑。”
精成廣義;
備註全書。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直隸獻縣人紀昭,字懋園,號悟軒,乾隆年間進士,官內閣中書,後因父親紀容舒(康熙年間舉人,官姚安知府,著有《唐韻考》、《玉台新詠考異》、《杜律疏》)有病而請假歸家,不再做官。著有《毛詩廣義》、《養知錄》。下聯典指紀昭的弟弟紀昀,字曉嵐,清代學者、文學家,乾隆年間進士,歷官侍讀學士、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宰相)。精研儒學,旁通百家,常識淵博。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歷時十年而成書。在編纂過程中,他親自校訂整理,撰寫每部書的內容提要,書成後,也著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主要精力備註於此書,史稱“進退百家,鉤沉摘隱,各得其要旨,始終條理,蔚為巨觀。”又能詩及駢文,有《紀文達公遺集》及《閱微草堂筆記》等。
天水世澤;
篤行家聲。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紀經綸,紀宗德均以篤信而名著。
技推貫虱;
養到木雞。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殿指上古傳說紀昌善射,箭穿虱之心而過。下聯典出《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
為友嫁女;
代主焚身。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紀贍,下陸機兄弟友善,機卒,遺有幼女,至長,贍厚資妝嫁之。下聯典指漢將紀信乘漢王車以誑楚,項羽怒將信燒死,後劉邦為立廟於順慶曰“忠祐”。
臨湘鳳翼;
濟北龍頭。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紀贍事典。下聯典指清紀昭事典。
六言通用聯
天錫醫學博士;
僧真建威將軍。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大醫學家紀天賜,字齊卿,泰安人。他早年放棄進士考試,潛心醫學,醫術漸精,金世宗時,被授於醫學博士。曾注《難經》五卷。下聯典指南朝齊廬陵內史紀僧真,建康(今江蘇省南京)人。出身武吏。宋時從蕭道成,道成代宋稱帝,他參與密謀,歷任中書舍人、司農卿等。高帝時封建威將軍。其容貌言吐,雅有士風,為貴人所不及。
七言通用聯
代主捨身真赤膽;
編書華國乃宏儒。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楚漢之際的劉邦部將紀信,當項羽圍攻劉邦於滎陽時,形勢危急。他喬裝改扮,代替漢王劉邦乘車出城見項羽,以掩護劉邦突圍。項羽中計後,將信燒死。劉邦為其立廟於順慶曰忠佑。下聯典指清代大臣紀昀(1724-1805),字曉嵐,號雲石、春帆,河北獻縣人。世為河間大族。乾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以學識為乾隆帝所賞識。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主持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至四十六年(1781年)書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後升任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力大學士等。有《紀文達公遺集》、《閱微草堂筆記》。
雪裡梅花驚雅士;
淮中秋柳動詩情。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戲曲作家紀君祥,一作紀天祥,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所作雜今知有六種,現存《趙氏孤兒》一種,另《松陰夢》僅存曲詞一折。歷史上評價其作品“如雪裡梅花”。見《錄鬼簿.上》。下聯典指清代女詩人紀映淮,小字阿男,上元人。適杜氏,早寡。嘗有《詠秋柳》詩云:“淒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同代詩人王士禎聞之感動之已,詩興大發,因作《秦淮雜事詩》云:“十里秦淮水蔚藍,板橋斜日柳毿毿。淒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
過如秋草芟難盡;
學似春水積不高。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自題聯。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自題聯。
登山每與青雲合;
弄影應知碧草同。
——紀唐夫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開成中中書舍人紀唐夫《驄馬曲》詩句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代主焚身,祠成忠祐;
為友嫁女,厚治資裝。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末漢初劉邦部將紀信,楚漢戰爭中,一次,項羽圍攻滎陽,情勢十分緊急。紀信請求乘漢王的車出城騙楚軍,漢王劉邦得以乘機出走。項羽大怒,燒死紀信。後來,劉邦為他立廟,稱“忠祐”。下聯典指西晉秣陵人紀贍,字思遠,少年時以方直出名,舉秀才,歷官諮祭酒、尚書右僕射、領軍將軍,因功封臨湘縣侯。才兼文武,朝中稱“忠亮雅正”。他與陸機兄弟友善,陸機死後,遺一個幼女,成人後,紀贍厚治資裝嫁她出去。
綠苔生閣,芳塵凝樹;
白露暖空,素月流於。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大臣、著名學者紀昀別墅(在河北省河間)聯。
文武兼優,名垂五俊;
功力俱備,學就三年。
——佚名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領軍將軍紀瞻,字思遠,秣陵人。元帝引為軍路祭酒,封臨湘縣侯,尋出尚書右僕射。由於他才兼文武,朝廷稱其忠亮雅正,轉領軍將軍,卒謚穆。下聯典指古之善射者紀昌,初學射于飛衛。衛曰:“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我。”昌以氂懸虱於牖間,南面而望之,浸大。三年大如車輪。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賜姓自南陽,溯當年水土功勳華胄,遙遙望並姚姬著族;
遷居近東濟,慶跡日宗支匯合披圖,歷歷派分沐泗清流。
——紀昀撰紀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章丘市辛寨鄉柳塘口村紀氏宗祠聯。紀氏祠堂現存大門與正廳3問。正廳為硬山頂,長約11米,寬約5.5米,高約10米。前出廈,廈內東西兩側楷書“忠”。“孝”兩個大字。己被列入濟南市級重點保護文物。祠堂約建於清嘉慶初年,具體年代不詳。祠內現存對聯一幅。匾一塊,皆為清著名才子紀均親筆所題。紀均,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河北省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先後任《四庫全書》總編,禮部尚書。嘉慶元年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相傳紀均跟隨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時,巧遇在此開店的柳塘口材紀姓掌柜,閒聊中得知該村人丁興旺,百姓安居樂業,高興之餘留此墨寶。上聯典出紀氏家族是古紀國的後裔,原居南陽河畔,因禹時導河人海有功,故賜以國為姓,追求其本源來,是一個顯貴的家族,有悠久的歷史,聲望可以和虞舜。黃帝這些最有名的氏祖相提並論。下聯典出本支紀姓遷移到東濟水附近居住,慶賀近日來,幾支宗流聯上了宗,又匯合在一起。打開祖系圖本,源流清清楚楚,雖然支系很多,但都深受齊魯文化教育,保持禮樂之都的優良傳統。

典故、趣事

夢筆生花
“夢筆生花”這個典故出自於《南史.紀少瑜傳》。
紀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他自幼專攻《六經》,善於談吐,對答如流,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後來官至東京學士。相傳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不瑜夢醒之後,果然在枕邊發現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夢筆生花”也寫作“夢筆”,是用來表示才思日進的典故。張孝祥的《鷓鴣天》就有這個典故:“憶昔彤庭望日華,匆匆枯筆夢生花。”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紀亭榭少將
紀亭榭(1914-——),黑龍江省東寧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5支隊1總隊總隊長,晉察冀軍區第5軍分區參謀長,第1軍分區3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張家口公安局保全大隊大隊長,張家口軍警聯合處處長兼衛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察哈爾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兼武裝部部長,晉察冀軍區獨立旅旅長,華北軍區直屬第209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副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副參謀長、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紀氏新篇

2012年前後,山東沂水縣境內紀王崮發現春秋時期國君級大墓,這一發現也許會揭示很多紀國滅亡前後歷史未記載的信息,同時甚至會解密印證紀氏各分支春秋戰國時期的擴散與發展細節。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