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姓

閆姓

閆姓,中文姓氏之一。一般認為,閆姓是閻姓的簡化寫法。閻姓為《百家姓》收錄。閻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約三百八十一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的0.24%。如今,閻氏族人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閻氏約占全國漢族閻氏人口的57%。

閆姓閆姓

閆姓考證

《說文解字》有閻無閆,閆乃後世俗字,閆不是姓。今之所謂閆姓是因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後被廢止)把閻的繁體字誤簡化為閆才出現的。故閆正字應作閻。當時,連閻錫山的名字也被誤寫成閆錫山。

宋代的舊本《百家姓》與現在流行的《百家姓》不一樣,宋代《百家姓》所收姓氏從“趙錢孫李”開始,到“司徒司空”結束。此後,明清兩代編的《百家姓新箋》《百家姓三編》和康熙的《御製百家姓》所收姓氏和〈宋代百家姓〉完全相同,只不過姓氏的順序有了變化。

現在的新版本百家姓正式名叫《續百家姓》,顧名思義,它是由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六幾年成立)在原《宋代百家姓》的基礎上續編出版的,也就是說,從“丌官司寇”到“百家姓終”是解放後才續編上的。當時,由於編者考證不詳,才把民眾所寫的閻姓俗字閆收編了進去。

姓氏用字

閆姓閻姓

姓氏淵源

閆姓閻姓圖騰菱形框圖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后稷第十二世孫古公亶父之曾孫仲奕的封地閻鄉,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黃帝裔孫后稷,承襲姬姓,被周人尊為始祖。傳至第十二世孫姬亶父(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陝西彬縣)遷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改國號周,稱周族,姬亶父也因此稱周太王。周太王有三子:姬泰伯(姬太伯)、姬仲雍和姬季歷。

姬季歷頗有才幹,生子姬昌。姬昌出身時有聖瑞出現,周太王興奮地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姬泰伯和姬仲雍見狀,明白父親是想讓老三姬季歷繼位,以便將來再傳給姬昌,但按紂周族人的規矩,君位由長子繼承,姬季歷不可能繼位,於是,兄弟二人決定讓賢。

不久,姬泰伯私自一人以採藥為藉口離家出走,隨後姬仲雍也找個由頭翹家。姬仲雍追上大哥,二人由岐山南下行至荊蠻荒地(今江蘇無錫一帶),當地人民景仰他們的德行風尚,有一千多戶人家紛紛自願歸附於他們,姬太伯遂成為當地的君長,其後建立了虞國(吳國),立都於今江蘇蘇州吳縣。

在姬季歷之後,果然是姬昌繼位,他移都至豐邑(今陝西西安灃水西岸),成為殷商末期四達諸侯之一的西伯侯。周武王滅殷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後,追封父親姬昌為周文王

到了周文王的孫子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尋找姬泰伯和姬仲雍的後裔,當找到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曾孫姬周章之時,姬周章早已經是吳國的首領了,於是便正式封姬周章為吳國君王,再封姬周章之弟姬仲奕於今山西省的平陸縣、夏縣一帶,建立了虞國,侯爵,史稱虞侯。在史書記載中為與吳地的虞國區分,因稱北虞國,都城在閻鄉(今山西運城)。

這在史籍《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有記載:“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成王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墟,是為虞仲,列為諸侯。”

周惠王姬閬二十二年(晉獻公姬佹諸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虞侯因為貪婪晉獻公的寶馬和珍玉,禁不住誘惑,不顧大夫們的反對,不但答應了晉軍借道伐虢國的請求,還出兵幫助晉軍。不料,晉軍南下伐虢後的回師途中,又順手滅了虞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唇亡齒寒”、“假途滅虢”成語典故的來源。

虞國滅亡之後,在姬仲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故國之都名稱為姓氏者,稱閻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閻氏正宗,是為山西閻氏。閻氏族人多尊奉姬仲奕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康王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周康王姬釗繼位(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後,曾對鬼方(今陝西北部)及東南各地發動戰爭,並把爭戰所得的奴隸和土地分賞給各級貴族。

史載,周康王的小兒子姬瑕生下後,手上掌紋就是一個奇特的“閻”字,於是,周康王便封他於閻城(今陝西北部),其後子孫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閻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陝西閻氏

閆姓(唐)閻立本步輦圖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唐叔虞之後裔晉成公之子懿的封地閻,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唐叔虞是周成王姬誦的弟弟,周公滅唐後(今山西翼城),把唐地封給他,史稱晉國。

春秋時期,晉成公姬綏的兒子姬懿被封於閻邑(今山西安邑),後被晉國所滅,姬懿的後裔大都散落於河洛一帶。

漢朝末期,姬懿的後裔居於滎陽,他們以原封地為姓氏,稱閻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閻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羋姓,出自楚國王族伯璵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楚國有支系王族熊伯璵,他被封於閻邑(今湖北麻城),其後有大夫閻敖

在楚國滅權國之後,閻敖被封尹權,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閻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楚閻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扎魯特蒙古岳諾特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岳諾特氏,亦稱岳諾托氏、亦日呼德氏、閆忽德氏,世居扎魯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onot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岳諾特氏多冠漢姓為閻氏、門氏、伊氏等。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巴克桑氏,滿語為Baksang Hala,漢義“六十斛”,為滿族脫譜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滿族有此姓,後改漢字單姓為閻氏。

⑵.滿族布雅穆齊氏,亦稱布雅齊氏,滿語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黑龍江沿岸地區,後改漢姓為閻氏。

⑶.滿族閻佳氏,亦稱嚴佳氏、雅佳氏,滿語為Yagiya Hala,世居輝發(今吉林省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閻氏、顏氏。

⑷.滿族閻拉扎氏,亦稱顏扎氏、燕札氏、顏查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札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顏盞部,以姓為氏,滿語為Yanja Hala,世居雅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民間多冠漢姓為顏氏、為官者多冠漢姓為閻氏、張氏等。

⑸.滿族顏珠氏,亦稱顏之氏,滿語為Yanju Hala,世居雅達琿春村(今吉林琿春海蘭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閻氏、顏氏。

⑹.滿族顏濟哩氏,亦稱楊吉哩氏、焉哲勒氏,滿語為Yangiri Hala,世居瀋陽、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閻氏、楊氏、韓氏、沈氏等。

第七個淵源:源於達斡爾族,出自清朝時期達斡爾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達斡爾族敖拉氏,亦稱鄂拉氏、傲雷氏,通古斯語“Aora”,漢義“山”,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黑龍江多金(今黑龍江上游俄羅斯境阿爾巴津)、拉夫凱(雅克薩城以西)、呼倫貝爾(今內蒙古海拉爾)、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等地。後有滿族、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or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閻氏、單氏、敖氏、山氏、蘇氏、鄂氏等。

⑵.達斡爾族索多哩氏,亦稱索都爾氏、索羅貢氏、敖勒多爾氏,滿語為Sodoli Hala,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世居黑龍江。後有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閻氏、索氏、敖氏等。

⑶.達斡爾族亞爾茲氏,滿語為Yarci Hala。為達斡爾族脫譜姓氏之一,世居黑龍江北岸,清末民初改漢字單姓為閻氏。

第八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回族、土家族、壯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閻氏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姬仲奕、姬瑕、姬懿、閻敖

各支始祖

閻朝京:字明泉,明成化十三年自京師順天護吉藩來家長沙以子貴累封榮祿大夫正治尹廣東布政使司布政使,生沒未祥,葬善邑七都謝家橋閻家山亥山巳向兼乾巽有碑表墓有邑志。配奈氏,累封一品夫人,生沒未詳,葬善邑七都謝家橋閻家山明泉公左山向同有碑表。子三:邦;都(系本支適祖);階。女一,適益邑進士陳官蘭陽知縣。是為湖南長沙高橋閻氏始祖。

遷徙分布

閆姓閻錫山故居
閻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約三百八十一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的0.24%。

秦、漢時期,有閻氏人遷甘肅、湖南、山東、河北等地,西漢末年,有尚書令閻章居滎陽,其子閻暢長子為閻顯,閻顯被封為長社侯(今河南長社),後閻顯參予皇室更迭被誅,其子閻穆為避難徙居於巴西之安漢(今四川安漢),是為閻氏入川之始。

閻穆有孫名閻甫,被曹魏武帝封為平樂侯,復居河南新安。閻甫子閻璞,因西晉一統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廣西、貴州一帶)並定居當地。

晉朝時期,閻璞之子閻瓚為漢中太守而定居陝西漢中,閻瓚有子閻亨,為遼西太守,閻亨生子名閻鼎,因仕宦而遷居今北京一帶,後死於劉聰之難。閻鼎閻昌逃奔馬邑(今山西朔州),後其孫閻滿一支徙居河南,又從中派生出甘肅天水、敦煌等支派。閻滿之孫有閻善,因仕宦雲中鎮將而徙居雲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土城子)。

五胡十六國時期,閻氏族人被迫大舉南遷。

隋、唐時期,閻氏族人在江南的分布更廣,在盛唐時期,閻氏族人在太原發展成一大望族。

宋、元時期,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閻氏族人進一步向華中、華南、西南播遷。

明朝時期,作為洪洞大槐樹的遷民姓氏之一,太原閻氏亦有遷今山東、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閻氏已分布於全國各地,並有閻氏族人徙居海外。

如今,閻氏族人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閻氏約占全國漢族閻氏人口的57%。

郡望堂號

閆姓閻錫山舊居
1.郡望:

太原府

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河南郡

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天水郡

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2.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右相堂:唐朝閻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當時姜恪因戰功封左丞相。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讚嘆。

日月堂:江蘇省沛縣、豐縣閻氏宗祠堂號為“日月堂”,含有閻爾梅及其後裔不扶清,反清復明之意。

家譜文獻

閆姓閻錫山舊居
山東樓目閻氏族譜一卷,(清)閻一侯、閻一昌同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棲霞鎮棲霞小寨子方村。

山東昌樂閻氏家乘五卷,(清)閻世繩編,閻愉補編,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樹滋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

河南項城林盧閻氏族譜三卷,(清)閻典唐續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湖北宜昌紫陽村閻氏續修族譜四卷,(清)閻大鏞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雅望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河南頂城閻氏續修族譜四卷,(清)閻大鏞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項城市檔案館。

湖南長沙高橋閻氏支譜十七卷,首三卷、末三卷,(民國)閻振冰主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贛榆閻氏宗譜,著者待考,三幅油布手寫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贛榆市檔案館。

楹聯典故

閆姓(漢)外戚立章帝,閻氏掌朝權
1.四言通用聯:

源自周代;望出太原

全聯典出閻姓的的源流和郡望。閆姓與閻氏源流一樣,都源於姬姓。周開王封吳太伯的曾孫仲奕在閻鄉,其後稱為閻氏。

清平裁士;禮讓化民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隴州人閻仲宇,字參甫,成化年間進士,弘治初年以按察副使備兵臨清,任職期滿將要離開時,軍民數千人號泣挽留。後歷官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為官清廉公正,善於識別人才。下聯說三國時期的蜀漢人閻憲,官綿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別人丟失的錦,天亮後送到縣衙,他說:“夜行得錦,是上天賞賜給你的。”那人說:“縣裡有您這樣的賢令,我要是拾到東西不上交,會感到慚愧的。”

一身被害;千古流芳

全聯典指晉朝名人閻亨事典。晉帝國最高統帥(大將軍)苟晞時駐蒙城(今河南商丘)驕傲奢侈,凶暴殘忍,蠻橫得不可理喻。前遼西郡(今河北盧龍)郡長閻亨,屢次規勸苟晞,苟晞便把他誅殺了。後人對閻亨氣節甚為稱頌。

2.五言通用聯:

撫士得死力;諫役慰民心

上聯典指北周朝時期的閻慶善撫士卒,每戰,得其死力。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閻曾隱居涼州,州牧築釣台,民苦其役,曾夜叩門諫之,乃罷其役。

3.六言通用聯:

右相丹青盛譽;山人詩作清名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畫家閻立本,雍州萬年人,父親閻毗、哥哥閻立德都擅長工藝、建築和繪畫,馳名隋、唐間。他繼承家學,顯慶年官將作大臣,後歷任工部尚書、右相、中書令。工書法,善畫人物、車馬、台閣,取法張僧繇、鄭法土,而能“變古象今”,筆力雄渾;尤其精於人物肖像,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所畫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等,稱譽當時;所作《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派來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祿東贊的情景,反映了漢藏兩族友好親密酌關係。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閻爾梅,字用卿,號古古、白耷山人、蹈東和尚;沛縣人。明末崇禎年間舉人,弘光年間,清軍南下,曾勸說史可法進軍山東,抗清復明。後因參與抗清活動被清軍抓獲,不屈,逃脫後流亡各地,晚年才回家鄉。其詩多感懷時勢之作,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右相丹青盛譽;洪都棨戟遙臨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畫家閻立本。下聯典指唐朝名賢閻伯嶼,官洪州都督,是個比較有名氣的文人,結交甚廣,特別是與地方上的名流,往來尤多。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農曆9月9日重陽節,閻伯嶼在滕王閣大宴賓客。因詩人王勃席間作《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膾炙人口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傳誦。

4.七言通用聯:

門庭若市興旺久;三星並臨福澤長。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閻氏的“閆”字的析字聯。

歷史名人

閆姓唐 閻立本 古帝王圖
閻 姬:(公元98~126年),女,河南滎陽子,著名東漢安帝皇后。

閻 亨:(生卒年待考),著名晉朝大臣。

閻元明:(生卒年待考),安邑人(今山西夏縣),著名南北朝時期北魏隨郡太守。

閻立德:(公元?~656年待考),名讓,字立德;雍州萬年人(今陝西西安),著名唐朝建築學家、畫家。歷官至將作大匠、工部尚書。曾主持修建高祖獻陵、太宗昭陵。又於驪山建溫泉宮,於銅川建玉華宮,二宮在中國建築工藝史上有極高的價值。繪畫作品有《文成公主降蕃圖》等。

閻立本:(公元?~673年待考),閻立德之弟;雍州萬年人(今陝西西安)。著名唐朝畫家。閻立本繼承家學,顯慶中任將作大臣;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書、右相和中書令,時有“右相馳譽丹青“之譽。工書法,擅畫人物、車馬、台閣。其父閻毗,其兄立德,既有畫名,又以擅長工藝、建築工程著稱。閻立本繪畫師承隋代的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與其父,並上溯張僧繇而“變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區的風格。閻立本善畫台閣、車馬、肖像,尤長於重大題材的歷史人物畫和風格畫。據史料記載,其畫跡見之於《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宣和畫譜》中的有六七十件,其代表作有《凌煙閣功臣圖》、《秦府十八學士圖》、《歷代帝王圖》、《蕭翼賺蘭亭圖》、《異國來朝圖》、《職貢圖》和《步輦圖》等。其中留傳至今較為可靠的有《步輦圖》、《職貢圖》、《歷代帝王圖》和《蕭翼賺蘭亭圖》。

閻次平:(生卒年待考),河東人(今山西永濟)。著名宋朝畫家。有《山村歸騎圖》冊頁,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秋山煙靄圖》冊頁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閻承翰:(生卒年待考),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著名宋朝大臣。曾鑿渠引唐河水百餘里,既通航運輸,又灌溉農田,利國利民。

閻爾梅:(生卒年待考),江蘇沛縣人。著名明朝末年大臣。明亡後積極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工詩詞,其詩多感懷時事,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閻 諫:(公元1590~1635年),字介石;青州府昌樂縣邑南關巷人(今山東昌樂)。著名明朝末期文學家。

閻若璩:(公元1638~1704年),字百詩,號潛丘;山西太原人。著名清朝學者、考據家。閻若璩僑居江蘇淮安府山陽縣。清初著名學者,清朝漢學(或考據學)發軔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閻世繩:(公元1633~1706年),字寶貽,號朴齋又號丹崖,閻介石第三子;昌樂城邑人(今昌樂城裡人)。著名清朝大臣。

閆姓閻錫山
閻 愉:(公元1654~1725年),字敬生,閻世繩長子;昌樂城裡人。著名清朝大臣。

閻廷佶:(公元1675~1748年),字汝貞,閻愉之子。著名清朝大臣。

閻敬銘:(公元1817~1892年),字丹初;陝西朝邑人。著名清朝大臣。

閻書勤:(公元1860~1900年),山東冠縣梨園屯村人(今河北威縣)。著名義和團首領,人稱“大刀閻書勤”。

閻國華:(公元1885~1947年),字拂塵。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閻錫山:(公元1883~年),字百川(伯川),號龍池;山西五台河邊村人(今山西定襄河邊鎮)。著名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部長。1935年4月2日授予最高軍銜。

閻紅彥:(公元1909~1967年),陝西安定人(今陝西子長)。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相關詞條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