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姓

隋姓

隋姓,中國姓氏之一。當代隋姓的人口大約有46萬,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據2012年調查結果),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37%。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大約占隋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這五省區又集中了45%。全國形成了以山東和東北為中心的兩塊隋姓分布區。

隋姓隋姓
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5%。

姓氏淵源

隋姓隋姓
隋姓來源有三:

1. 出自祁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元和姓纂》及《隋書》等所載,晉上卿士會,食采於隨(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謂之隨會,子孫以邑為氏。下傳至隋代,隋文帝以周齊不遑寧處,故去作隋。

2. 據《後漢書》所載,漢時有隋昱,綏遠五原(今內蒙包頭市西北)人,於王莽末起兵,後歸漢光武劉秀,拜五原太守。此為最早見諸史冊之隋姓人。

3. 出自他族。據《通雅》所載,明宣德中,王驥征麓川(故治今雲南騰衝),土司乞姓,王驥賜以怕、刀、剁為三酋之姓,後改剁為隋姓;今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隨會。即士會,字季,春秋晉國上卿。

其先為帝堯裔孫劉累,劉累之裔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大夫杜伯無罪見殺,其子隰叔。隰叔有曾孫名士會,因食邑在隨、范(今河南范縣東南20里),故又稱隨會、范會、隨季。晉襄公死,他奉命使秦,迎立公子雍,鏇又為晉所拒,羈留秦國。後歸晉,仍將上軍。邲(今河南滎陽北)戰役中,因預有戒備,得以不敗。景公七年(前五九三年),因屢攻赤狄,論功升中軍元帥,兼任太傅,執掌國政。其後有隋姓,隋代時大都隨慣例改為隋姓,為後世隋姓人之主體,故後世隋姓大多尊隨會為隋姓始祖。

遷徙分布

隋姓隋氏族譜
隋姓源起於今山西介休,在隋代以前為隨姓,隋姓曾在今河南洛陽、河北清河一帶形成望族,隋時改隨為隋,據《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所載,隋姓郡望為清河,說明在隋唐兩代,隋姓沿習隨姓之餘威在今河北清河呈族大人眾之勢。當然,東漢五原人隋昱應不同於這支隋姓,其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血緣淵源。

清河郡地處今河北、山東兩省接壤處,唐末時,由於藩鎮割據,閹宦專權,加之瘟疫肆虐,終於導致了王仙芝黃巢大起義,戰亂不斷,官匪一家,使清河隋姓有徙居今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者,但更多的隋姓遷居至山東半島,由於那裡相對荒僻,而又遠離中原,戰火難至,使隋姓在該地繁衍得特別興盛,兩宋以後見諸史冊之隋姓多為膠東人便是很好的證明。金元間隋寶因仕宦之故由山東棲霞遷居萊陽,其子隋世昌便世代留居該地。明初,山西隋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南、湖北、陝西等地。明代以後,隋姓在全國分布之地進一步擴大。清康乾年間以後,山東隋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居今黑龍江、吉林、遼寧謀生。闖關東渡海必經之地一為葫蘆島,一為旅順島,而隋姓留居旅順島者特別多。清中葉以後,山東半島之隋姓有揚帆台灣島者。

如今,隋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隋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

郡望堂號

1 郡望

清河郡

漢代置郡。治所在清陽(故城在今河北清河東南)。轄境相當今河北清河、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2 堂號

清河:以望立堂。

宗族特徵

1. 隋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2. 隋姓歷史名人鮮少,與其在當今中國姓氏中的排名不太相符。
3. 當今隋姓名人以體育界為多。如鉛球運動員隋新梅,遼寧足球隊員、大連人隋明雲、隋波以及八一足球隊員隋東亮等。

歷史名人

隋姓隋樹森著作
隋昱:五原人,東漢初將領。王莽末起兵,為盧芳將,後歸光武,拜五原太守,封鐫胡侯。

隋寶:登州棲霞人,元代將領。金末隸軍伍,仕至管軍都總領。蒙古窩闊台汗下山東,他降元,授萊陽令,歷萊陽節度判官,終高密令。

隋世昌:萊陽人,隋寶子,元代將領。涉獵書史,善騎射,使渾鐵槍,重四十餘斤。蒙哥汗三年,選充隊長。守海州,攻宋漣水,有功。世祖至元初,授萊陽縣諸軍奧魯長官。從破樊城、沙洋,東進圍揚州,前後數百丈,體皆金瘡。官至沂郯上副萬戶。卒年六十一,謚忠勇。

隋贇:山東即墨人,明初官吏。洪武初受英山縣主簿,平陳友諒餘黨反抗。歷知縣、袁州通判,累官至廣東按察使。

隋翥:山東棲霞人,明代官吏。正統年間官縣主簿。教民種桑植棗,除去虎害。

隋良輔:山東益都人,明代孝子。以歲貢為教諭,致仕家居。父喪未葬,農民軍突至,良輔守柩不避,農民軍憐其孝且老,贈以物而去。卒年九十餘。隋所居:山東諸城人,明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零一名。

隋振業:山東壽光人,清康熙九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五名。

隋銓:山東壽光人,清康熙三十三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三名。

隋人鵬:山東萊陽人,清雍正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二十七名。

隋維烈:山東壽光人,清嘉慶元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七名。

隋藏珠:山東樂安人,清道光十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四名。

隋聿修:山東樂安人,清同治七年進士及第,中第二甲四十八名。

隋克榮:山東萊陽人,一九三八年參加八路軍,次年入黨。歷任山東縱隊第五旅參謀、膠東軍區五師營長、華野九縱二十七師副團長,二十七軍團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建國後,曾任三十軍副師長等職,一九六九年任晉東南軍分區司令員。

隋樹森:(1906—1989),字育楠,原籍山東省招遠縣東良村人,1906年出生於北京。他的父親曾在前清政府做過軍機處抄繕「供事」(辦事員)的小官,後棄政從商。

1928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其在校讀書時就有小說發表於《東方雜誌》、《國聞周報》等報刊上;並且翻譯了日本文學博士兒島獻吉郎的《中國文學概論》,被上海世界書局編入「文化科學叢書」,並改名為《中國文學》,與方壁[茅]的《西洋文學》列為姊妹篇出版。隋先生在這段期間也有相關著作,如出版了《文學通論》、《古詩十九首集釋》等。1932年學校畢業後曾在山東省立惠民中學、萊陽鄉村師範學校、濟南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國文。

1937年抗戰軍興,先生抵達四川,在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之國立編譯館任職。因為隋氏通曉日文因此翻譯了同時期許多日本漢學大作,如青木正兒的《中國文學概說》(1938)、《元人雜劇序說》(1941)、鹽谷溫的《元曲概說》(1947)…。正是為翻譯了這些日本學者有關元曲的著作之故,隋先生「逐漸對元曲研究發生了興趣 」。而且這些作品促進國人對元曲的研究起了積極作用。在1947年開始從事《全元散曲》編纂的工作。此外,他還寫了許多散文遊記,且編為《巴渝小集》出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他長期在北京出版總署圖書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對他日後編輯《全元散曲》提供莫大助益。50年代以後,他便廣搜博覽,從各種元曲版本中選出62種明人臧茂循《元曲選》所未收錄者,編成了《元曲選外編》(戲劇),為研究元雜劇者提供了方便。

隋姓隋樹森著作
歷時17年,1964年他編輯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冊),此書收羅詳備,校勘精審,對於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參考價值。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此書開啟了元散曲研究的一個新時代,其沾溉學林,功莫大焉。

此外,他還校訂、編輯有《陽春白雪》、《樂府新聲》、《樂府群玉》、《太平樂府》、《全元散曲簡編》等元人散曲總集。並著有《元人散曲概論》(發表於《中華文史論叢》22期,1982年2期)、《北曲小令與詞的分野》等多篇學術論文,後輯為《元人散曲論叢》。其他已成書但至1986年尚未出版的有《新校樂府群玉》、《曲論存稿》、《雍熙樂府曲文作者考》、《棗軒曲論匯稿》、《東瀛中國文藝論文譯叢》等;與他人合編的書有:《古代散文選》、《古文選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提要》、《語文學習講座叢書》等。

隋福軍:男,漢族,1955年10月出生,在職本科學歷,高級政工師,1974年9月參加工作,1974年12月17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26日參軍,歷任空軍飛彈部隊戰士、副班長、班長,營部書記,團政治處幹事,連隊政治指導員,防空混成旅政治部幹事,地空飛彈營政治教導員,陸軍醫院政治協理員,師政治部幹事、代理組織科長,濟南軍區後勤第十分部煙臺干休所副所長(副團職)等職。1997年轉業後任煙臺市經貿委機關黨支部專職副書記。2001年6月任煙臺市經貿委工會主任。社會兼職,煙臺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會員。1978年始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科技日報》、《北京科技日報》、《組織人事報》、《空軍報》、《前衛報》、《內蒙古日報》、《中國老年報》、《山東經濟日報》、《華東信息報》、《煙臺日報》、《煙臺晚報》和《山東文學》、《膠東文學》、《機關黨建》、《秘書工作》、《當代秘書》、《現代文秘》、《秘書之友》、《現代企業》、《套用寫作》、《辦公室業務》、《秘書理論與實踐》、《中國工會財會》、《煙臺社會科學》等全國二十餘家報刊雜誌發表新聞、小說、詩歌、散文、通訊、報告文學、紀實文學、調查報告、寫作研究論文和攝影作品500餘篇。1987年編寫了《前車之鑑與正氣之歌》一書,1991年編著出版了《黨支部工作必備》一書。2003年8月出版了《寫作技巧與實踐》一書。其業績被收錄《中國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國專家人名辭典》、《全國優秀復轉軍人傳略》和《中華名人大典》一書,2002年12月獲得中國當代秘書貢獻獎。2005年10月經第五屆全國秘書科學論壇組委會推薦,中國秘書科學聯盟研究決定,授予“中國當代秘書學家”。

相關詞條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