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五朝總稱]

北朝[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五朝總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存在於北方五個朝代的總稱。 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繼承北周疆域的隋由於滅亡南朝陳,完成了統一大業,所以沒被稱作北隋,而是被後世稱為隋朝)。從北魏統一北方開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為止,與南方地區相繼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對峙,合稱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 尊奉南北朝共為正統。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靜帝帝位禪讓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結束。 北朝結束了中國從八王之亂起將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戰的局面。後世的隋唐兩朝都是繼承了北朝,他們的開國皇帝們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貴,並且又從軍事和政治制度等各個領域都沿襲北朝並加以更好的發展和創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礎。

基本信息

歷史

北魏

元魏道武帝拓跋珪 元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是鮮卑拓跋部所建,又稱元魏。拓跋部原居於今東北興安嶺一帶,後漸南遷至蒙古草原,以“射獵為業”,靠遊牧為生。東晉鹹康四年(338年),其首領什翼犍稱代王,建代國,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一帶)。後為前秦苻堅所滅。北魏登國元年(386 年),什翼犍之孫拓跋珪繼稱代王,不久改國號為魏,制定典章,重建國家,史稱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公元395年—439年,通過不懈努力,北魏擊滅後燕、後秦、大夏、北涼、西秦、北燕等割據勢力。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北魏歷經孝文帝改革、六鎮之亂後最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脫離高歡,從洛陽逃至長安,投靠北魏將領、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政權實由宇文泰掌握。

西魏大統元年(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後,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統,西魏開始。大統十七年(551年),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魏廢帝三年(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稱元年,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運動而被迫改複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557年宇文護得將領支持,迫使魏恭帝禪讓於宇文覺,西魏滅亡。

東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權臣高歡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願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關中投奔關隴軍閥宇文泰。高歡擁立年僅十一歲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為帝,即東魏孝靜帝,東魏開始。

高歡掌權期間土地兼併情況嚴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尖銳,且屢敗於勁敵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靜帝禪位於高歡之子高洋,東魏滅亡。

北齊

北齊高洋 北齊高洋

東魏權臣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這位“內雖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於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史稱北齊。

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於公元577年被宿敵北周攻滅,享國二十八年。

北周

北周宇文泰 北周宇文泰

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 公元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政治

北朝少數民族缺乏政治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鎮民變、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北齊提倡排漢文化。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為隋唐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礎。

經濟

在大魏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生產力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北魏統一北方後,經過各族人民長期的辛勤勞動和共同努力,生產關係得到了調整,生產有明顯的發展。特別是孝文帝改革後,自耕農民顯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國戶數已達五百餘萬,比西晉太康年間增加一倍多。農業、手工業都有顯著的發展。《洛陽伽藍記》稱北魏後期百姓殷富,年登俗樂,衣食粗得保障。在手工業方面,北魏後期煉鋼技術有新的成就,相州牽口冶(今安陽)製成銳利的鋼刀。商業也逐漸活躍起來。孝文帝時,元淑為河東太守,當地許多百姓棄農經商。太和以前,北方商業幾乎處於停頓狀態,錢貨無所周流。隨著商業的發展,貨幣恢複流通,太和十九年,又重新鑄造“太和五銖”錢,規定此錢在京師及全國諸州鎮都可通行。宣武帝時,洛陽的商業相當繁榮,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城市,大的城市有平城、鄴和長安。魏太和九年(485年),在以往的基礎上頒布了均田令,實行均田制。

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還出現了“禁燒”保護草原和地表植被的規定。《北齊書·文宣帝紀》記載,北齊天保九年(558年)春,皇帝高洋下詔規定:“限仲冬一月燎原,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只能在仲冬(十一月)一個月內燒荒,其它季節一律禁止。

北周宇文泰根據儒家先富後教的傳統觀念,積極勸課農桑,獎勵耕植,將被破壞了的均田制恢復起來,使那些由於土地兼併、戰亂、天災而喪失土地,流落他鄉的農民和土地重新結合在一起,從而為農民的生產活動提供了條件。改革服役年齡,服役年齡從北魏時的十五歲改為十八歲;服役時間則根據年成豐歉而定,豐年不超過一月,中年不超過二旬,下年不超過十天,使役期大為縮短;人數上則規定每戶農家服役者限於一人,避免過多地動用民力,妨礙農業生產。同時還頒行了戶籍制度和計帳制度合理徵發賦役,即較為預定次年徭役概數的計帳之法。還明確規定了地方官吏在發展生產方面的職責。每到歲首,州縣長官必須督促百姓,無論少長,但能操持農器者,皆令就田,務必不失農時。對於那些游手怠惰,好逸惡勞,不事生產者給以處罰。由於宇文泰衡量牧守政績的標準之一就是勸課農桑,因此地方官吏大都重視農桑生產,經濟逐漸發展,到宇文泰死之前,已經出現了一個倉廩充實的小康局面。

文化

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盪不安,但卻是中國文化藝術的大發展時期,成就輝煌。這些文化成就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並未因為三國鼎立、南北對峙而中斷,反而因士人的覺醒而更為活潑開放,並呈現出以中原文化為主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點。

北朝雕塑藝術代表作-龍門石窟 北朝雕塑藝術代表作-龍門石窟

北朝文學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溫子昇。敘事長詩以《木蘭詩》為代表。民歌方面,由與南北文化不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調。《樂府詩集》即有“豔曲興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說法。

在佛像石窟雕像上,北朝石窟造像,著名的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天龍山石窟等。石窟藝術最雄偉的是雲岡20辜的座像。佛像容貌豐滿,兩肩寬厚,衣褶線條緊貼身軀而雕,莊嚴中寓有慈祥,表現出佛的胸懷氣度。彩塑最好的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造像,含蓄微笑的神態,給人以恬靜的美感。洛陽永寧寺塔基出土的北魏泥塑殘像最為精緻,面目傳神。

帝王世系

元魏(北魏、東魏、西魏)

追認的先祖
廟號(追)諡號姓名生卒年月年號在位時間
傳說時期、拓跋部的史前時期
成皇帝 拓跋毛
節皇帝 拓跋貸
莊皇帝 拓跋觀
明皇帝 拓跋樓
安皇帝 拓跋越
宣皇帝 拓跋推寅
景皇帝 拓跋利
元皇帝 拓跋俟
和皇帝 拓跋肆
定皇帝 拓跋機
僖皇帝 拓跋蓋
威皇帝 拓跋儈
獻皇帝 拓跋鄰 推測為東漢桓帝時
聖武皇帝 拓跋詰汾 213年—220年
代王時期
始祖 神元帝 拓跋力微 174年-277年 220年-277年
太祖(西魏文帝改)
太宗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277年 (追尊)
章皇帝 拓跋悉鹿 ?-286年 277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綽 ?-293年 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 ?-294年 293年-294年
昭皇帝 拓跋祿官 ?-307年 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迤 ?-305年 (追尊)
穆皇帝 拓跋猗盧 ?-316年 307年-316年
文平皇帝 拓跋普根 ?-316年 316年(40多天)
哀皇帝 拓跋始生 316年-316年 316年
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鬱律 ?-321年 316年-321年
惠皇帝 拓跋賀傉 ?-325年 321年-325年
煬皇帝 拓跋紇那 325年-329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38年 329年-335年
煬皇帝 拓跋紇那 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38年 337年-338年
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320年-376年 建國 338年-376年
獻明皇帝(北魏太祖皇帝追尊) 拓跋寔  (追尊)
北魏皇帝列表
廟號 諡號 姓名 生卒年 年號 年號使用時間 陵墓
烈祖(初謚) (北魏孝文帝改) 太祖 宣武皇帝(初謚) 道武皇帝 拓跋珪 371年—409年 登國 386年—396年 盛樂金陵
皇始 396年—398年
天興 398年—404年
天賜 404年—409年
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392年—423年 永興 409年—413年 雲中金陵
神瑞 414年—416年
泰常 416年—423年
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燾 408年—452年 始光 424年—428年 雲中金陵
神麚 428年—431年
延和 432年—434年
太延 435年—440年
太平真君 440年—451年
正平 451年—452年
南安隱王、敬壽皇帝 拓跋余 ?—452年 承平或永平 452年(232天)
恭宗 (北魏文成帝追尊) 景穆皇帝 拓跋晃 428年—451年
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濬 440年—465年 興安 452年—454年 雲中金陵
興光 454年—455年
太安 455年—459年
和平 459年—465年
顯祖 獻文皇帝 拓跋弘 454年—476年 天安 466年—467年 雲中金陵
皇興 467年—471年
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 (拓跋宏) 467年—499年 延興 471年—476年 長陵
承明 476年
太和 477年—499年
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483年—515年 景明 500年—503年 景陵
正始 504年—508年
永平 508年—512年
延昌 512年—515年
文景皇帝元愉488年—508年建平508年(39天)
肅宗 孝明皇帝 元詡 510年—528年 熙平 516年—518年 定陵
神龜 518年—520年
正光 520年—525年
孝昌 525年—527年
武泰 528年
隱帝 元法僧 454—536 天啟 525年(15天)
(女帝、敬哀公主、殤帝)元氏528—?武泰528年(1天)
少帝(幼主) 元釗 526年—528年 武泰 528年(45天)
肅祖 (北魏孝莊帝追尊) 文穆皇帝 元勰 (元協) 473年—508年
宣宗 (北魏孝莊帝追尊) 孝宣皇帝 元劭 ?—528年
敬宗 武懷帝(初謚) 孝莊帝 (北魏孝武帝改) 元子攸 507年—530年 武泰 528年 靜陵
建義528年
永安 528年—530年
北海王、順帝元顥?—529年孝基529年
建武529年
孝宗 長廣敬王、惠哀皇帝 元曄 ?—532 建明 530年—531年(117天)
先帝 (北魏節閔帝追尊) 元羽 471年—501年
烈宗 節閔皇帝 (西魏追謚) 廣陵王、前廢帝 元恭 498年—532年 普泰 531年—532年  孟津縣後李村
明宗 安定郡王、後廢 帝、順文皇帝 元朗 513年—532年 中興 531年—532年(165天) 鄴西南野馬岡
穆宗 (北魏孝武帝追尊) 武穆皇帝 元懷 ?—517年
顯宗 孝武帝(西魏謚) 出帝(東魏謚) 元修 510年—535年 太昌 532年 雲陵
永興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注1:女帝是傀儡,也沒有舉行即位典禮,基本不為史家承認。

注2:聖武帝之前的帝王缺少記載,有些史家認為是後來添加的。

東魏皇帝列表
廟號諡號姓名生卒年年號在位時間陵墓
昭宗 孝靜皇帝 元善見 524年—551年 天平 534年—537年 漳西山崗
元象 538年—539年
興和 539年—542年
武定 543年—550年
西魏皇帝列表
廟號諡號姓名生卒年年號在位時間陵墓
德宗 文昭皇帝 文皇帝 元寶炬 507年—551年 大統 535年—551年 永陵
廢帝 元欽 525年—554年 無,稱元年 551年—554年
恭皇帝 拓跋廓 (元廓) 537年—557年 無,稱元年 554年—557年

北齊

北齊皇帝世系表
廟號諡號姓名生卒年年號年號使用時間陵墓
高祖獻武/神武皇帝高歡496—547
顯祖/威宗文宣/景烈皇帝 高洋(高歡次子) 529—559天保550—559武寧陵
廢帝(濟南閔悼王) 高殷(高洋長子) 545—561乾明559—560武寧陵之西北
肅宗孝昭皇帝 高演(高歡六子) 535—561皇建560—561文靖陵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高歡九子) 537—568太寧561—562永平陵
河清562—565
靈煬帝/後主 高緯(高湛長子) 556—577天統565—569
武平570—576
隆化577
元成皇帝 高延宗(高澄五子) 德昌577
殤皇帝/幼主 高恆(高緯長子) 570—577 承光577長安北原洪瀆川
末帝/范陽王高紹義(高洋三子)武平578—580

北周

北周皇帝世系表
廟號諡號姓名生卒年年號年號使用時間陵墓
太祖(明帝追尊) 文帝 宇文泰 507年—556年 成陵
孝閔帝 宇文覺 542年—557年 557年 靜陵
世宗 明帝 宇文毓 534年—560年 557年—559年 昭陵
武成 559年—560年
高祖 武帝 宇文邕 543年—578年 保定 561年—565年 孝陵
天和 566年—572年
建德 572年—578年二月
宣政 578年三月—十二月
高宗 宣帝 宇文贇 559年—580年 大成 579年正月 定陵
靜帝 宇文闡 573年—581年 大象 579年二月—580年 恭陵
大定 581年正月—二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