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

所謂“酸性體質論”,就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一種偽科學學說,該學說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多吃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而所謂“酸性食物”範圍之廣之常見,絕對可以嚇你一大跳:魚、肉、米飯、酒等人類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說成是酸性的。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米飯,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變成了致病的罪魁禍首,從而幾乎可以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凡了解此論者差不多人人自危。如果人們真的相信此論,按該理論的說法來指導其日常飲食,那才真正將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

基本信息

簡介

酸性體質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大概pH值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體內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會使體質逐漸轉為酸性。“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而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學專家提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而根據統計,中國70%的人具有酸性體質。

主要觀點

酸性體質基本觀點:人體體液的pH值處於7.35~7.45的弱鹼狀態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人們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健康問題,即酸鹼失衡,酸性體質,它導致百病叢生。有研究表明,當pH值降低0.1(即體液偏酸)時,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神經的敏感性下降,內分泌及機體許多重要功能將發生紊亂,癌細胞更易生長擴散,紅細胞及血小板易發生聚集等。因此,醫學專家認為,當今許多慢性病、癌症及亞健康狀態都與酸性體質有關。所以,醫學界早就有“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提法。

專家觀點

北京中關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蘇明山和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董行運介紹,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體內不可避免地產生含酸的代謝產物(碳酸、乳酸等)和鹼性產物。但人體有三個調節系統可以進行酸鹼平衡,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餘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體液也會中和酸鹼平衡,因此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鹼度(PH值)總是穩定在一定範圍之內,因此人體的體質不會是酸性的。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也表示,中醫方面並無“酸鹼體質”之說,只能說人體在攝入過多酸性物質之後,可能會出現“陰虛”症狀,諸如虛熱、盜汗、睡眠不沉等症狀。不過,出現這些症狀並非都是酸性在作祟。

臨床觀點

事實上,酸性體質概念中還有一個站不住腳的邏輯問題,即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在醫學臨床中,的確有很多酸中毒的情況發生。只不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服用了某些藥物或生病了,才會出現酸中毒的現象。一些常見的疾腹瀉、腎衰竭,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確實會引起酸中毒。而這些疾病的誘因,卻和酸中毒沒有一點關係。
身體偏鹼就是健康的,其實不過是酸性體質論者偷換概念的錯誤命題。以號稱中國最早提出酸性體質概念的梁雙林的理論為例,他們強調身體的PH值應該一直處於7.4才好。事實上,這就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並不是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偏鹼性才好。人體中有幾個地方,必須偏酸才算健康。第一個就是胃,這個不用說,大家都會多多少少有點了解。如果發生嘔吐現象,大量的胃酸排除體外,反倒會引起輕度鹼中毒,這就是嘔吐後會感覺頭暈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皮膚,健康的皮膚pH值應該是5.5,處於弱酸性的皮膚更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最理想的環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於4.5,就會引發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腎臟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體內的酸性物質從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個人的尿液呈鹼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體質論,一個人的體液或血液pH值呈鹼性才健康,那么皮膚、胃、陰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該呈鹼性才符合邏輯。

客觀評價

酸性體質論就像一個到處都是漏洞的謊言一樣,一個謊言需要另外一個更大的謊言來補上窟窿。事實上,他們也在試圖補上這個窟窿,雖然他們沒辦法舉證曾有任何新的研究發現,在哪本世界醫學界認可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倒也端出一個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OttoHeinrichWarburg(瓦爾堡)支持酸性理論的事例。酸性體質論者說這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就提過缺氧狀態下,身體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事實證明,這位德國生物化學家所有的公開論著中,沒有任何涉及酸性體質或者酸中毒的研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缺氧狀態和身體呈酸性有關係。自稱最早提出酸性體質的梁雙林,在採訪中透露,他是2001年提出這個概念。不知道我國這些拚命推廣酸性體質致病論的營養學家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成功進行一場穿越時空和生死的靈魂對話。至於他們提到的美國諾貝爾獲得者雷恩,在美國醫學界淫浸了十幾年的張健教授,竟然連一點印象也沒有,更別說用谷歌或百度去搜尋了。
酸性體質論主推的重要理論,就是通過補充鹼性營養劑或進行食物選擇,讓身體從酸性轉向鹼性。撇開食物並不能影響身體酸鹼性的事實,如果真的想把身體變成鹼性的,其實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礦泉水或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科技含量的鹼性補充劑。按照汪濤教授的臨床實踐,他的第一選擇,是給酸中毒的患者開出最廉價的鹼性補充劑——小蘇打。這種一大袋也花不了幾塊錢的鹼性補充劑,對付各種酸中毒最有效了。
不管酸性體質論者強調鹼性體質最健康是為了賣他們的鹼性補充劑,還是本著以好心,提醒飲食搭配不均衡的現代人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看到從來不知道更新內容的酸性體質威脅論,我們就當是記得吃蘋果的鬧鐘,千萬別往心裡去。每天被各種本來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飲食論者牽著鼻子走,好好的人都該被折騰成病人了。實在害怕自己是酸性體質就成了病人,每天喝點蘇打水,定時去醫院檢查一下,才是上上策。

引發原因

酸性體質酸性體質
1、食物是影響體液酸鹼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造成酸性體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體過多的攝入酸性食品,如肉類、家禽類、魚類、乳製品類、穀類等,它們被消化分解後,在體內留下氯、硫、磷等酸性元素。而蔬菜、水果屬鹼性食物,它們被消化分解後,在體內留下鈉、鉀、鈣、鎂、鐵等鹼性礦物質。最簡單的一個原理就是鹼性食品可以中和掉酸性食物,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然而,很多蔬菜採取大棚種植,縮短了生長時間,使之不能充分吸取土壤中的養分和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其礦物質及其它營養成分的含量大打折扣。再者,農藥、化肥、生長素、保鮮劑等,也破壞了它們的營養結構,使之不能起到足夠的中和酸性物質的作用。KenNoDo健康生活著作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環境污染、作息不規律、惡劣情緒、運動不足及其它不良生活習慣導致:

以上這些因素使得細胞居住的體內小環境也同樣被污染了,導致體質變酸。KenNoDo健康生活著作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3、自然規律決定體液必定要變酸:

不論人體的吸收和代謝多么複雜,但有一點很清楚,就是人類的代謝過程是產生酸性物質的過程,人類所有的代謝活動都依賴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將體內營養物,經氧化分解反應獲得能量,同時釋放出各種酸性代謝廢物,無一例外。

形成原因

現在不少人為什麼為酸性體質?主要是現代人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食物有酸性食物(即含有硫、磷、氯等非金屬元素較多的、能在體內代謝生成帶陰離子酸根的食物,主要有大米、麵粉等主糧、動物食肉類和蛋類)和鹼性食物(即含有鉀、鎂、鈉等金屬元素較多的、能在體內氧化生成帶陽離子鹼性氧化物的食物,主要有海藻類、蔬菜、水果、塊根類和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性食品和蛋類等酸性食物消耗量大幅度上升,這些酸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產生乳酸、尿素等酸性產物。因此,長期過量攝入酸性食物或攝入鹼性食物過少,使酸性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使體內酸鹼平衡失調,久而久之便呈現酸性體質。

酸鹼變化影響

除了藥物或疾病干擾外,正常人會引起體內酸鹼變化有兩種因素:呼吸和代謝。放慢呼吸或不呼吸,會使體內的二氧化碳增多,從而血液的pH值降低,造成酸中毒,支氣管炎和哮喘患者容易酸中毒;呼吸過於頻繁或深呼吸過多,體內二氧化碳減少,pH值加大,引起鹼中毒,肝硬化或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容易鹼中毒。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腹瀉或服用利尿劑等有代謝疾病的人容易酸中毒,而嚴重嘔吐或腎臟控制酸鹼不平衡的人容易鹼中毒。

反駁

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藥可以包治百病。主推酸性體質論的梁雙林主打產品“第六元素”,可以小到治療偏頭疼,大到抑制癌症。有這樣神奇效果的藥,居然沒有進入中國各大醫院的臨床試驗,也沒有任何臨床試驗報告。
不是酸性體質導致疾病,而是服用了某種藥物或患有某種疾病會導致酸中毒。無論是嘔吐、腹瀉、糖尿病還是癌症晚期,都是代謝出了問題才導致身體出現酸中毒。如果血液pH值低於7.35,出現酸中毒後,不加治療,很快就會出現生命威脅。
體質酸鹼性的理論支持者主要依據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在他的<<營養聖經>>中提議的:“日常飲食中,英國有80%的鹼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體質酸性化是萬病之源——千萬記住1:4。”派屈克在其著作中推廣諸如“正分子營養療法”的養生方法,主流科學和醫學認為其中許多觀點是偽科學觀點。“80%的鹼性食物、20%的酸性食物”的攝食建議廣為流傳,卻未見相關科研文獻論證。
此外,支持者還引用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的話:“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根據“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項信息,對、和獲獎者名單進行搜尋,結果查無此人。因此也找不到相關言論。

尿液測酸

儘管健康正常的人不會出現所謂的過酸或者過鹼的情況。不過仍有很多人對自身的酸鹼度感興趣,用PH試紙測試尿液或口腔酸鹼度,從而得出身體酸鹼度。
蘇明山指出,這兩種方式並不科學。據介紹,測人體酸鹼度需通過抽血檢查多項生化指標來判斷,如:血液PH值小於7.35為失代償性酸中毒,PH值大於7.45為失代償性鹼中毒。另外,還要檢查其他生化指標,進一步判斷是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鹼中毒還是代謝性鹼中毒。
腎臟是調節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膳食條件下自尿液排出固定酸的量比鹼多,故尿液PH值一般在6.0左右。根據體內酸鹼平衡的實際情況,尿液PH值可降至4.4或升到8.2。
此外,董行運強調,所謂過酸、過鹼,從醫學上來講就是酸鹼平衡失調,即酸中毒或鹼中毒,一般來說疾病比較嚴重了,需要來醫院就醫或住院治療,不是通過吃保健食品可以調節的。

科學依據問題

所謂“酸性體質論”,就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一種偽科學學說,該學說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多吃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而所謂“酸性食物”範圍之廣之常見,絕對可以嚇你一大跳:魚、肉、米飯、酒等人類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說成是酸性的。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米飯,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變成了致病的罪魁禍首,從而幾乎可以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凡了解此論者差不多人人自危。如果人們真的相信此論,按該理論的說法來指導其日常飲食,那才真正將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
其實所謂“酸性體質”能夠致病的說法,純粹是在玩弄概念。按照據傳是最早拋出“酸性體質論”的梁某某的說法,人體pH值必須維持在7.4左右才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倒算他說對了,但卻是一句廢話,因為正常人體液本身就呈弱鹼性,pH值就在7.4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你想要讓它變成6.8你也沒這本事,哪怕你天天吃的都是所謂的酸性食物!因為人的體液具有很強的中和緩衝功能,他自己就能夠維持酸鹼度的平衡,所以無論你攝入的食物是酸性還是鹼性,人體的pH值是基本不變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這是中學課本里就已經提到了的。一些人之所以相信“酸性體質論”,我想或許是因為許多人聽說過有“酸中毒”的說法,但其實那都是某些嚴重疾病導致的後果,而不是無緣無故由飲食能引起的,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而且,順便告訴大家一句,除了“酸中毒”外,醫學上還有“鹼中毒”、“水中毒”等概念,這些概念到了某些喜歡標新立異製造聳人聽聞的謊言的騙子們那兒,不知又要引起怎樣的聯想,從而創造出更為驚天動地的謬論來。
其實,國內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也都對“酸性體質論”進行過批判,比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華人科學家張健經多方論證,並和美國的同行探討,最後,他說他可以代表美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專家負責任地說,酸性體質是一個造出來的概念,純屬子虛烏有!
如果有人迷信“酸性體質論”非但無益,而且有害。因為如果一個人受“酸性體質論”的影響,嚴格按該理論提出的鹼性食譜來安排飲食的話,那時間一長,必然導致營養失衡,從而可能疾病纏身,因為人體是必須各種營養平衡搭配,才能夠保持健康體質。

酸性過多

⊙強酸與鈣、鎂等鹼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即固體酸性物,造成人體骨骼中的鈣離子含量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鬆症等疾病。(原來硫酸鈣,氯化鈣是酸性的啊,第一次聽說)
⊙強酸或酸性鹽堆積在關節或器官內引起相應炎症,導致動脈硬化、腎結石、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酸性廢棄物堆積,使附近的毛細血管被堵,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糖血尿、腎炎及各種癌症。
⊙胃腸道酸性過多引起便秘、慢性腹瀉、尿酸、四肢酸痛,胃酸過多導致燒心、反酸、胃潰瘍等。
另外,根據調查發現,酸性體質的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很高,百分之八十五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如何調理

蜂蜜中含有多量的鹼性元素鹽類,故屬於鹼性食品,常服蜂蜜可以中和體內酸性代謝產物,使體液鹼化,從而起到調整機體酸鹼平衡、調節新陳代謝的作用,避免引起酸性體質,防止疾病的發生,有利於防病益壽和延緩衰老。推薦每天喝1-3次,每次2-3勺深色積安堂棗花蜂蜜就好,如果喜歡蜂蜜可以多放一些,可以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紊亂,晚上用溫牛奶加蜂蜜可以有助於睡眠。

生理表現

酸性體質酸性體質
1、皮膚沒有光澤,臉上容易長出不明物。

2、早上起床精神不佳;容易失眠、早醒,睡眠質量不高;一上車就想睡覺。

3、容易疲勞,稍做運動就覺得累,上下樓梯喘得厲害。

4、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5、容易得皮膚病,牙齦經常出血,外傷口癒合慢、易化膿,容易淤青。
6、感冒、發燒頻繁;有血壓高、糖尿病、痛風等病症;胃腸功能紊亂,易出現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好。
7、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8、常出現便秘、口臭現象。
9、愛吃甜食,身體肥胖。
10、汗腳,四肢容易冰冷。
11、夏天容易被蚊蟲叮咬。

致病體現

酸性體質酸性體質
1、酸性物質與鈣、鎂等鹼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可以導致骨質疏鬆。 

2、酸性鹽類堆積在關節或器官內引起相應炎症,導致動脈硬化、腎結石、關節炎和痛風等。

3、酸性廢棄物堆積後,可以堵塞毛細血管,使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糖血尿、腎炎及各種癌症等。

4、胃酸過多導致燒心、反酸、胃潰瘍等,腸道酸性過高,可以引起便秘、慢性腹瀉、四肢酸痛。另外,酸性體質會影響兒童智力。

5、體液、唾液處於酸性,給細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導致口臭、體臭。

6、酸性體質導致體液中的脂肪分子加速生成脂肪細胞,以緩解體液的酸化水平,容易肥胖。

7、酸性體液導致肌肉皮膚鬆弛、毛孔粗大、粗糙生痘、易生皺紋、易出現皮膚感染、過敏等,導致治癒速度慢、易留疤痕。

改善方法

多運動

改善酸性體質改善酸性體質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多吃鹼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儘量多吃鹼性食物,鹼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蔔、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

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

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鹼性食物,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鹼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么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

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鐘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早睡

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

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菸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儘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飲食

一天三餐中,早餐占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

但許多學生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將導致慢性病。

專家說法

“酸鹼體質”理論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某些商家為了推銷保健品、藥品而製造噱頭,加上“酸鹼平衡”迎合了部分人對待飲食和健康的某種心理,於是便儼然成為一條流行的“醫學常識”。

針對流行的“酸性體質是生病的根源”等說法,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專家,都從根本上否認了“酸鹼體質”說法,稱醫學界尚無“酸鹼體質”的說法。由此,一些保健食品宣揚排酸功效,部分美容院甚至推出了“海藻排酸”項目。但中西醫專家對此進行了駁斥,因為醫學界從無酸性體質之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