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癌症(cancer)是醫學術語,癌症分類主要以腫瘤來源組織的細胞類型和其生物學行為作為依據,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其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亦有人將癌症和惡性腫瘤混合使用,中醫學中稱為岩,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症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癌細胞除了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已經發現2.5萬多種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基本信息

概述

癌症晚期癌症晚期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

癌症是機體在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化學毒素)、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等各種致癌物質、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結果。常表現為: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癌症是機體正常細胞在多原因、多階段與多次突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癌細胞的特點是:無限制、無止境地增生,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癌細胞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症狀;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等。與之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良性腫瘤則容易清除乾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惡性腫瘤)還可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命名

癌症一般亦可根據組織來源命名,來源於上皮組織的統稱為“癌”,如鱗狀細胞癌、腺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有少數腫瘤不按上述原則進行命名,如有些來源於幼稚組織和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但少數情況則為良性,如肌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和骨母細胞瘤。有些惡性腫瘤由於成分複雜或由於習慣沿襲,在腫瘤的名稱前加惡性,如惡性畸胎瘤、惡性腦膜瘤、惡性神經鞘瘤等。有些腫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霍奇金淋巴瘤。或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命名,如骨巨細胞瘤、肺燕麥細胞癌。

食物禁忌

癌細胞癌細胞
癌症患者忌吃魚、肉、蛋、奶等食物。原因是:癌細胞與葷物同屬酸性物質,他快速分裂和生長,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一類酸性物質,上述食物的營養容易被癌細胞“掠奪”吸收。如果患者體內缺少上述物質,癌細胞就會生常緩慢或不生長,甚至“餓死”。癌症患者補充營養,主要靠“種子”一類的鹼性物質。可用各類豆子,如黑豆、大白豆、菜豆、紅小豆等和大米、小米煮飯,加些地瓜或南瓜。飲食對於患者的康復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禁忌食物,如果病人不了解而誤食,會對身體的康復造成較大影響,癌症病人禁忌食物有以下大類:

1、肉類:豬頭肉、雞肉、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肉、鵝蛋、鴨蛋、蠶蛹、野雞肉等;

2、水產類:鯉魚、鰱魚、鱒魚、鱭魚、鮑魚、白魚、黃魚、烏賊魚、鯧魚、鰣魚、鱸魚、鱘魚、鯇魚、章魚、比目魚、鰷魚、帶魚、鱅魚、黃鱔、蚌肉、蜆肉、蝦子、蟹等;

3、蔬菜類:香椿頭、芸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萵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筍、慈姑、香蕈、蘑菇等;

4、瓜果類:杏子、李子、桃子銀杏、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

5、刺激性調味食品:蔥、椒、姜、蒜、菜油、糟、酒釀、白酒

6、豆類:豌豆、黃大豆、豆腐、豆腐乳。

研究史

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曾經描述了一些癌症的症狀。他把良性腫瘤稱為ὄγκος,意為膨脹、腫塊。惡性腫瘤則稱καρκίνος,意為螃蟹或小龍蝦。這樣的命名可能來自於惡性腫瘤的表面形狀:惡性腫瘤通常有一個堅實的中心,然後向周遭伸出一些分支,就像螃蟹的形狀。並且在καρκίνος之後加上了代表膨脹、腫塊的字根-ωμα,組成καρκίνωμα。因為希波克拉底反對希臘傳統打開身體的作法,他的描述中僅有在外觀可見的腫瘤,例如位於皮膚、鼻子或乳房上的腫瘤。而治療的方式也是根據其所提出的人類健康是由四種體液(黑膽汁、黃膽汁、血液、痰)所達成平衡的理論來進行(體液學說)。根據患者的四種體液平衡狀態不同,有飲食、放血、使用瀉藥等治療方法。雖然數個世紀後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癌症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地方,但直到發現癌症是由異常細胞所引起的疾病之前,根據體液理論的治療方式仍舊普遍使用來治療癌症。

即使治療方法並未改變,在16世紀與17世紀時,經醫生解剖屍體尋找病因變得較可為大眾接受。德國教授威赫姆·法布里(英語:WilhelmFabry)認為乳癌是由乳汁在輸乳管中造成的凝塊引起。荷蘭教授法蘭柯斯·狄·拉·波·希維斯(英語:FrancoisdelaBoeSylvius),相信所有疾病都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酸性淋巴液則是癌症的起因。他的同儕尼可雷斯·托普(英語:NicolaesTulp)則認為癌症是一種慢慢地散播且具傳染性的毒物
到了18世紀,由於顯微鏡的普遍使用,科學家發現了“癌毒”會從原本腫瘤生長處透過淋巴結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遠端轉移)。但是由於衛生的問題,以手術治療癌症並無法有很好的結果。有名的蘇格蘭外科醫生亞歷山德·蒙羅(英語:AlexanderMonro)在60名手術成功的病例中,僅2名乳癌患者存活二年以上。進入19世紀後,無菌法(英語:Asepsis)的使用改善了外科手術的衛生情形,並且也讓術後存活率上升。使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成為癌症主要治療方式。19世紀末期時的威廉·科萊(英語:WilliamColey)則認為治療的成功率在無菌手術施行之前反而更高(威廉·科萊曾以注射細菌進入腫瘤的方法想要治療癌症,但結果並不明顯),癌症治療變成根據各個外科醫生在去除腫瘤上的不同想法來施行。同一時期,人的身體為不同的組織構成,組織則由細胞組成的觀念興起,體液理論有關體內化學不平衡的說法都被放置一旁。細胞病理學的時代正式來臨。

病因

癌症晚期癌症晚期
人類為什麼會患上癌症?眾多醫學研究及臨床試驗揭開了病魔的面紗: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複製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後出現癌症。癌症病情兇險異常,癌細胞的繁殖、擴散的速度極快,現代醫藥常常束手無策。目睹癌症肆虐,難道人類就要坐以待斃嗎?其實不然。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臨床試驗證明:人體得到負氧離子後,由於負離子帶負電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大量電子,從而阻斷惡性循環,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另外,負氧離子通過調節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鹼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對患者的治療非常有益。簡言之就是負氧離子不僅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細胞轉移更能從根本上預防癌症的發生,絕殺癌症毫不留情。

醫學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機體在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化學毒素)、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等各種致癌物質、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結果,常表現為: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癌症是機體正常細胞在多原因、多階段與多次突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

外界因素

(1)化學因素:如烷化劑、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氨基偶氮類、亞硝胺類、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誘發肺癌、皮膚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如X線可引起皮膚癌、白血病等,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石棉纖維與肺癌有關,滑石粉與胃癌有關,燒傷深瘢痕和皮膚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
(3)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關,B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RNA病毒如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也有關係。

內在因素

(1)遺傳因素: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只是少數不常見的腫瘤,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如結腸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等。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後長期套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腫瘤發生率較高,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於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並破壞機體免疫系統,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3)內分泌因素: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展。

易患人群

1、癌症家族性和遺傳性疾病的人群:許多常見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

2、與癌有關疾病的人群:長期患有慢性胃炎宮頸炎B型肝炎皮膚潰瘍的患者易患癌症。

3、不良嗜好人群:長期吸菸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飲過熱的水、湯及吃刺激性強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懷爐或坐熱炕的人易患皮膚癌,長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職業易感人群:長期接觸醫用或工業用輻射的人群,接受超劑量的照射後,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長期接觸石棉、玻璃絲的人群易患間皮瘤。長期吸入工業廢氣、城市污染空氣的人群易患肺癌。
5、個性易感人群:精神長期處於抑鬱、悲傷、自我克制及內向的人群,易患癌症。
6、癌症的高危人群,並不是說一定要得癌症,而是應提高警惕,採取措施改變自己的內心環境和生活環境,就不會得癌症。

致死性

致死原因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其一,癌細胞在形成的過程中,增殖的癌細胞需要消耗人體大量的營養物質,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力、抵抗力。其二,由於病變發生的臟腑部位器官不同,病變發生在哪個臟腑或器官,就破壞哪個臟腑器官的本身功能。於是就出現了疼痛,下咽困難、嘔吐、不思飲食、脹滿、咳嗽、出血、積水、腹水、發燒、大小便失常、出汗、下墜感、骨壞死等症狀,出現臟腑功能退化、紊亂失調的現象。癌症既破壞了人體本身的臟腑功能,又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導致臟腑功能衰竭,從而致人死亡

治癒率

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提出一個著名的3個1/3的觀點,即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還有1/3的癌症通過治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所以把癌症說成是絕症是不科學的。事實上,隨著癌症早診早治手段的增多,醫藥科技的進步,癌症的臨床治癒率在不斷上升。從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資料來看,癌症患者在經過最佳治療後得到治癒的人數比例,在20世紀30年代大約是1/5,40年代約為1/4,60年代約為1/3,近年來已有大約40%的癌症患者可以得到臨床治癒

分布

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下屬的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研究報告稱,全球一半新發癌症病例發生在亞洲,其中大部分發生在中國。中國還承擔了全球約一半新增肝癌病例,尤其是由B型肝炎發展而成的肝癌。

2012年,全球約診斷1400萬例新增癌症病例。據報告估計,20年後,每年新發癌症病例將增長至2200萬例。與此同時,癌症致死人數將從每年約820萬人增長至每年1300萬人。

在全球範圍內,肺癌乳腺癌大腸癌是流行率最高的三大癌症,占到新增癌症病例總數的35%左右。肺癌、肝癌胃癌是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癌症類別,共造成310萬人死亡。

誘發因素

癌症癌症
一、攝糖量高:有研究報導的攝取量太高會增加乳腺癌和直腸癌的患病幾率,認為糖攝取量高時會增加糞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並且其中膽汁酸的含量也會增高,這些因素均可增加腸癌的患病率。
二、嗜酒:長期飲用烈酒,易發生食道癌、胃癌、肝癌,有些資料報導乳腺癌的發生與飲酒有直接關係。
三、吸菸:個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與吸菸有關。而且吸菸年限越長,吸菸量越多患肺癌的幾率越高,尤其對18歲以前的青少年,吸二手菸的婦女都會誘發肺癌。
四、電離輻射:美國1978年報導一般人群中電離輻射的來源約49.6%來自自然界,44.6%為醫療照射,家庭輻射占到36.7%。
五、情緒失衡:長期有情緒問題的人群中,其惡性肺癌的發病率的確比正常人高。醫學已經確認,情緒煩亂可以引起人體大腦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免疫機制的紊亂,可使人體內原來潛伏的惡性細胞發生增生,形成惡性肺癌。
六、食道受刺激:有人喜歡熱食,甚至喝滾燙的水,吃滾燙的食物,似乎只有這樣才食之有味,然而這樣吃食物食道會黏膜受損。如果長期遭受不良刺激,很可能會使食道黏膜細胞發生突變而發生癌症。同樣食物粗糙、過硬,進食過快,飲用濃茶、烈酒,攝食辣椒、蒜、醋等刺激性食物過量,均會對食道造成不良刺激。
七、脂肪攝取量高:脂肪的攝取量高是被認為與癌症的發生率關係最密切的因素,特別是含有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會增加大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膽汁酸及固醇均可經細菌作用生成一些致癌物質,如果長期享用高脂肪飲食勢必會增加患癌的幾率,尤其是大便秘結、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的患者。
八、曝曬:過度曝曬容易患皮膚癌,尤其是皮膚白,而且皮膚薄的人群要避免在陽光下只曬,需要做好防曬措施。

遺傳原因

癌症現在不是明確的遺傳性疾病,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確實有遺傳傾向,與遺傳有一定關係。現在,有關癌症遺傳的證據較多。從家庭內的癌症發病情況到細胞、分子水平的研究,都支持癌症具有遺傳傾向。這是因為在幾乎所有各種癌細胞中都觀察到一種癌細胞所特有的遺傳失調,從細胞水平分析,說明是可以遺傳的。遺傳的物質基礎是基因。正常人體內的基因中,有一類叫原癌基因,另一類叫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也可叫作癌基因,如果發生突變,可以導致遺傳失調,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使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抑癌基因能抑制、拮抗癌基因的功能、作用,或直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人體有利。如果抑癌基因發生突變,也可導致細胞生長失調而發生癌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以說是對立統一的,如果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兩者之一發生突變.就有可能發生癌症。

傳染

WHO未將癌症列為傳染病,收治癌病人也沒有採取像傳染病那樣的隔離措施。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的癌症發病率並不比一般人群高。動物實驗驗證,將患癌動物和健康動物長期關在一起,經過反覆觀察和檢查,也未見有任何傳染現象。癌症因其特有的病灶屬性,是不會隨意擴散的。按照醫學角度判定,愛滋病也是癌症的一種,其傳播途徑近乎人人皆知。那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正常的接觸是沒有妨礙的。

分類

癌症主要有四種:癌瘤,影響皮膚、黏膜、腺體及其他器官;血癌,即血液方面的癌;肉瘤,影響肌肉、結締組織及骨頭;淋巴瘤,影響淋巴系統。常見的癌症有血癌(白血病)、骨癌、淋巴癌(包括淋巴細胞瘤)、腸癌 肝癌、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宮癌,宮頸癌)、肺癌(包括縱隔癌)、腦癌、神經癌、乳腺癌、食道癌、腎癌等。

症狀

(1)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慾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
(2)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
(3)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4)乾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數年後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
(7)肝臟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
(8)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9)皮膚潰爛長久不能癒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髮脫落。
(11)反覆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
(12)反覆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
(13)口腔黏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不適。
(14)進行性雙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伴大小便有時失禁。
(15)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
(17)鼻塞,經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鳴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
(18)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秘經常交替出現,或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
(19)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
(20)青少年肘或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濕藥或抗菌素類藥治療無效等。

臨床表現

癌症是一大類惡性腫瘤的統稱。由於各種癌的發生部位不同,病理形態不同,以及發展階段不同,因此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但癌症的早期往往症狀很少,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漸漸表現出一系列症狀和體徵。一般將癌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局療表現和全身性症狀兩個方面。

局部表現

1、腫塊:癌細胞惡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體表或深部觸摸到。甲狀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較淺部位觸摸到。腫瘤轉移到淋巴結,可導致淋巴結腫大,某些表淺淋巴結,如頸部淋巴結和腋窩淋巴容易觸摸到。至於在身體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則要用力按壓才可觸到。惡性腫瘤包括癌的腫塊生長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動;良性腫瘤則一般表面平滑,像雞蛋和桌球一樣容易滑動。

2、疼痛:出現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進入中、晚期。開始多為隱痛或鈍痛,夜間明顯。以後逐漸加重,變得難以忍受,晝夜不停。一般止痛藥不起作用。疼痛一般是癌細胞侵犯神經造成的。

3、潰瘍:由於某些體表癌的癌組織生長快,營養供應不足,出現組織壞死所形成的。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處出現火山口樣或菜花樣潰瘍,分泌血性分泌物,並發感染時可有惡臭味。此外,胃、結腸癌也可形成潰瘍,一般只有通過胃鏡、結腸鏡才可觀察到。

4、出血:癌組織侵犯血管或癌組織小血管破裂而產生的。如肺癌病人可咯血,痰中帶血;胃、結腸、食管癌則可便血。

5、梗阻:癌組織迅速生長而造成的梗阻。當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的生呼吸困難;食管癌梗阻食管則吞咽困難;膽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膽總管而的生黃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現排尿困難等。總之,因癌症所梗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

6、其它:顱內腫瘤可引起視力障礙(壓迫視神經)、面癱(壓迫面神經)等多種神經系統症狀;骨腫瘤侵犯骨骼可導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漿白蛋白減少而致腹水等。

全身症狀

早期惡性腫瘤多無明顯全身症狀。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非特異性全身症狀有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病質、大量出汗(夜間盜汗)、貧血、乏力等。惡病質常是惡性腫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現,不同部位腫瘤,惡病質出現早晚不一樣,一般消化道腫瘤者可較早發生。
某些部位的腫瘤可呈現相應的功能亢進或低下,繼發全身性改變,如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引起高血壓,甲狀旁腺腺瘤引起骨質改變等。
此外,有些腫瘤如肺癌,由於產生內分泌物質,產生與轉移、消耗無關的全身症狀,即副腫瘤綜合徵等,表現為肺性骨關節病、Cushing綜合徵、Lambert-Eaton綜合徵、異位ADH分泌綜合徵等。

早期診斷

檢查方式

實驗室檢查
(1)常規檢查:包括血、尿、糞常規檢查。白血病患者血象可明顯改變;泌尿系統腫瘤可出現血尿;多發性骨髓瘤尿中可出現Bence-Jones蛋白;消化道腫瘤可出現便血或大便潛血,並伴有貧血。這些檢查有時並非特異性,但常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診斷線索。
(2)血清學檢查:主要是用生化方法測定腫瘤細胞產生的腫瘤標誌物,這些標誌物可以是酶、激素、糖蛋白、胚胎性抗原或腫瘤代謝產物,大多數腫瘤標誌物在惡性腫瘤和正常組織之間並無質的差別,僅為量的差別,故特異性較差,但可以作為輔助診斷,對療效判斷和隨訪具有一定價值。
這些檢查主要包括酶學檢查,如鹼性磷酸酶,在肝癌和骨肉瘤患者可明顯升高;糖蛋白,如肺癌血清ɑ酸性糖蛋白可有升高,消化系統腫瘤CA19-9等增高;腫瘤相關抗原,如癌胚抗原(CEA)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增高,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和惡性畸胎瘤中可增高。
(3)流式細胞分析術:用以了解腫瘤細胞分化的一種分化,分析染色體DNA倍體類型、DNA指數等,結合腫瘤的病理類型用以判斷腫瘤惡性程度及推測預後。
(4)基因或基因產物檢查:核酸中鹼基排列具有嚴格的特異序列,基因診斷即利用此特徵確定是否有腫瘤或癌變的特定基因存在,從而做出診斷。
影像學和內鏡檢查
(1)X線檢查:包括透視與平片,如部分外周性肺癌、骨腫瘤可以在平片上出現特定的陰影;造影檢查,如上消化道造影可能發現食管癌、胃癌等,鋇灌腸可以顯示結腸癌等;特殊X線顯影術,如鉬靶攝影用於乳腺癌的檢查。
(2)超聲檢查:簡單、無創,廣泛用於肝、膽、胰、脾、腎、甲狀腺、乳腺等部位的檢查,並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腫物的穿刺活檢,成功率較高。
(3)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常用於顱內腫瘤、實質性臟器腫瘤、實質性腫塊及淋巴結等的診斷與鑑別診斷。CT檢查解析度高,顯像清楚,可以在無症狀情況下發現某些特定器官的早期腫瘤。低劑量螺鏇CT可以降低對人體的放射線照射劑量,而圖像清晰程度也能滿足臨床需求,從而可以實現對某些特定部位腫瘤的高危人群進行大面積篩查,如肺癌的早期篩查,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放射性核素顯像:根據不同腫瘤對不同元素的攝取不同,套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對腫瘤進行顯像。對骨腫瘤診斷的陽性率較高,還可用於顯示甲狀腺腫瘤、肝腫瘤、腦腫瘤等。
(5)磁共振(MRI):利用人體氫原子核中的質子在強大磁場下激發氫質子共振,產生電磁波被接收線圈接受並作空間定位,形成人體組織的生理或病理MRI圖像,以供臨床診斷,尤其對神經系統及軟組織顯像尤為清晰。
(6)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以正電子核素標記為示蹤劑,通過正電子產生的γ光子,重建出示蹤劑在體內的斷層圖像,是一項能夠反映組織代謝水平的顯像技術,對實體腫瘤的定性診斷和轉移灶的檢查準確率較高。
(7)內鏡檢查:是套用腔鏡和內鏡技術直接觀察空腔臟器和體腔內的腫瘤或其他病變,並可取組織或細胞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常用的有胃鏡、支氣管鏡、結腸鏡、直腸鏡、腹腔鏡、胸腔鏡、子宮鏡、陰道鏡、膀胱鏡、輸尿管鏡等。
細胞病理學檢查
細胞病理學檢查為目前具有確診意義的檢查手段。
(1)臨床細胞學檢查:包括體液自然脫落細胞檢查,如痰液、尿液沉渣、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的細胞學檢查以及陰道塗片檢查等;黏膜細胞檢查,如食管拉網、胃黏膜洗脫液、宮頸刮片以及內鏡下腫瘤表面刷脫細胞;細針吸取細胞檢查,如用針和注射器吸取腫瘤細胞進行塗片染色檢查等。細胞學檢查取材簡單,套用廣泛,但多數情況下僅能做出細胞學定性診斷,有時診斷困難。
(2)病理組織學檢查:根據腫瘤所在不同部位、大小、性質而採取不同的取材方法。
1)穿刺活檢:套用專門的活檢針在局麻下獲取小的組織塊進行組織學診斷。缺點是有可能造成腫瘤的針道轉移或嚴重出血,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2)鉗取活檢:用於體表或空腔臟器黏膜的表淺腫瘤,多在內鏡檢查時獲取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
3)手術切除腫瘤活檢或切取部分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對色素性結節或痣一般不做切取或穿刺活檢,應該完整切除檢查。
各類活檢均有促使惡性腫瘤擴散的潛在可能性,需要在術前短期內或術中施行。

體檢

體檢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體檢中各項血液檢查指標,B超、X光、肛門直腸指檢,婦科體檢中的巴氏塗片、乳腺鉬鈀攝片等都是常用的篩查腫瘤的方法。

血液檢查:血液檢查是體檢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檢測血液中各種腫瘤標誌物指標是否升高,則可發現、鑑別各種惡性腫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發性肝細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癌胚抗原CEA明顯升高時,常見有結腸癌、胃癌、肺癌、膽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時也有升高。

婦科體檢中巴氏塗片:採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檢測早期宮頸癌,檢出率約60%-70%。

B超:利用彩色都卜勒成像技術,可清晰地發現全身大多數器官是否有腫塊及病變。

X射線胸片:X射線穿過人體後,因器官、組織密度不同呈現影像,由此可直接顯示肺部腫瘤,也可通過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間接性改變尋找胸部腫瘤。

肛門直腸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厘米-10厘米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胃鏡和腸鏡:直接用肉眼觀察胃、腸黏膜的色澤、血管紋理、腺體開口形態,來識別有無病變,對可疑病灶可做活檢確診。

診斷

根據腫瘤發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質,對患者的臨床表現和體徵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細胞病理學檢查通常能做出明確診斷。
對惡性腫瘤的分期有助於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正確的評價療效和判斷治療預後。國際抗癌聯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目前廣泛採用的分期方法。
TNM分期系統中
T分期(Tumor)代表腫瘤的發展程度可分:
TX無法找到原發性腫瘤或定義分期;
T0沒有原發性腫瘤的存在;
Tis原位癌;
T1-T4根據腫瘤大小及生長擴散情形;
N分期(LymphNode)表示依照淋巴結受到的影響情況分成:
NX無法確定淋巴結影響分期;
N0無局部淋巴結轉移的癌細胞;
N1-N3淋巴結轉移的情形;
M分期(Migration)則是根據遠端轉移的情形分成:
MX無法確定遠端轉移的分期;
M0沒有遠端轉移發生;
M1已產生遠端轉移;
不同的T、N、M組合診斷為不同的期別,各種腫瘤的TNM分期標準由各專業會議協定。

鑑別診斷

根據不同部位的腫瘤所應鑑別的疾病也不相同,如肺癌需要和肺結核、結節病、肺部良性腫瘤等疾病相鑑別。

轉移

原因

癌細胞的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了身體中沉睡的胚胎發育相關轉錄因子所致。

一般來說,癌細胞進行轉移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侵犯,這個階段中癌上皮細胞會鬆開癌細胞之間的連線,使得癌細胞“重獲自由”而能移動到其他地方去。第二個階段稱為內滲,癌細胞穿過血管或淋巴管的內皮進入循環系統。第三階段稱為外滲,在這個階段當中,經過循環系統之旅洗禮的倖存者,會穿過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到達其他的組織。最後的階段就是這些癌細胞的新大陸移民,在其他組織當中繁衍茁壯形成轉移的惡性腫瘤。研究表明:空氣負離子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細胞轉移預防癌症的發生,無疑是癌症標本兼顧的一種理想方法。

方式
淋巴淋巴

一、淋巴轉移

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灶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系統遍布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後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

二、血行轉移

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藥“沿途”消滅癌細胞。

三、種植轉移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平常人們總愛說什麼東西致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只要不吃什麼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麼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症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症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症大都可以治癒

與良性腫瘤的區別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主要區別大致有如下幾點:

1、良性腫瘤的生長速度緩慢,惡性腫瘤長得比較快;

2、良性腫瘤不發生轉移,惡性腫瘤易轉移

3、良性腫瘤質地一般較軟,多數有包膜和周圍組織相隔,觸診腫瘤時,腫瘤有一定的活動度,表面較光滑,手術切除時,容易治癒,一般無全身症狀

惡性腫瘤表面不光滑,質地堅硬,和周圍組織的界線不清楚,常較固定,不易活動,手術時難以徹底切除,容易復發,病人常有消瘦、發熱、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

從腫瘤對人體的危害來講,除極少數良性腫瘤可轉化為惡性腫瘤外,一般地說良性腫瘤僅有局部壓迫症狀,不危及病人生命,而惡性腫瘤能迅速破壞周圍的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廣泛轉移時,影響全身的功能,最後造成各系統的功能紊亂,直至衰竭。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是很明顯的,但是,極早期的惡性腫瘤常不容易和良性腫瘤相區別。在腦、心臟等部位上的良性腫瘤,對生命也有嚴重的威脅;早期發現的惡性腫瘤經手術治療,可以治癒,能夠不影響病人的生命。

治療

中藥治療

在腫瘤治療方面中西醫各有優勢,西醫治療的優勢在於見效快,但常因過度治療而導致事與願違的不良後果,並且副作用嚴重者可引起單系統或多系統功能衰竭。中醫優勢在於緩解症狀的效果明顯,對癌症放化療當中的繼發醫源性損害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能夠針對病原治療。手術、放化療以後利用中藥能起到一定的預防復發和轉移的作用。晚期患者利用中藥扶正固本、減少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是目前姑息式臨終關懷的有效途徑。現在治療腫瘤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可使兩者優勢互補,以達到提高綜合療效的目的。

手術治療

根治性手術
由於惡性腫瘤生長快,表面沒有包膜,它和周圍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的界限,局部浸潤厲害,並可通過淋巴管轉移。因此,手術要把腫瘤及其周圍一定範圍的正常組織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結徹底切除。這種手術適合於腫瘤範圍較局限、沒有遠處轉移、體質好的病人。

姑息性手術
腫瘤範圍較廣,已有轉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術的晚期病人,為減輕痛苦,維持營養和延長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腫瘤或作些減輕症狀的手術,如造瘺術等。

探查性手術
對深部的內臟腫物,有時經過各種檢查不能確定其性質時,需要開胸、開腹或開顱檢查腫塊的形態,肉跟區別其性質或切取一小塊活組織快速冰凍切片檢查,明確診斷後再決定手術和治療方案,為探查性手術。

減瘤手術

腫瘤體積較大或侵犯較廣,不具備完全切除條件,可以做腫瘤的大部切除,降低瘤負荷,為以後的放、化療或其他治療奠定基礎。

預防性手術

用於癌前病變,防止其發生惡變或發展成進展期癌,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患者,可以通過預防性結腸切除而獲益,因這類患者若不切除結腸,40歲以後約有一半可發展成結腸癌,70歲以後幾乎100%發展成結腸癌。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它是利用高能電磁輻射線作用於生命體,使生物分子結構改變,達到破壞癌細胞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放射能夠治療癌症是因為癌細胞對放射線敏感。目前臨床上套用的放射線有X射線治療和γ射線治療兩種。

放射治療對癌症是否有效,取決於許多因素,如臨床時間的早晚,腫瘤病理類型和它對放射的敏感性,病人的整體狀況和腫瘤周圍情況都有關。

腫瘤對放射敏感性的高低與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生長快慢成正比。同一種腫瘤的病理分化程度與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低則放射敏感性高,而分化程度高者則放射敏感性低。因此臨床根據腫瘤對不同劑量放射線的反應不同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對放射敏感的腫瘤,常照射50~60戈瑞,腫瘤即消失,如淋巴瘤、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及低分化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小細胞未分化型肺癌等。另一類屬是中度敏感的腫瘤,要照射到60~70戈瑞左右,腫瘤才消失。再一類是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其照射量接近甚至超過正常組織的耐受量,放射治療的效果很差,如某些軟組織肉瘤和骨的腫瘤等。腫瘤的放射敏感性還和其生長方式有關,一般向外突性生長的腫瘤如乳突型、息肉型、菜花型較為敏感,而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如浸潤型、潰瘍型,則敏感性較低。

放射敏感性與放射治癒率並不成正比。放射敏感性的腫瘤,雖然局部療效高,腫瘤消失快,但由於它的惡性程度大,遠處轉移機會多,因而難於根治。鱗狀上皮癌的放射性屬中等,但它的遠處轉移少,故放射治癒率較高,如皮膚癌、鼻咽癌、子宮頸癌。另外,對淋巴肉瘤、髓母細胞瘤等較敏感。高度敏感的有多發性骨髓瘤、精原細胞瘤,卵巢無性細胞瘤、尤文氏瘤、腎母細胞瘤等。高度敏感的腫瘤可以放療為主,早期宮頸癌、鼻咽癌、舌癌、早期的食管癌等放療的五年生存率均可達90%以上。這些癌症的晚期放療有時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放射動力治療正在FCCC進行測試,FCCC將成為美國第一家測試治療癌症的新方法—放射動力治療的癌症中心。放射動力治療(RDT)原理上與光動力治療(PDT)類似,患者服用一種特定藥物,在腫瘤或者在皮膚表面附近定向進行雷射照射。它使用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放射設備LA45軌道加速器,它能產生高能光子,這種光子能激發藥物攻擊在身體任何部位深度隱藏的腫瘤,對周圍正常細胞無任何損傷,有效克服光動力技術只能有效治療淺表腫瘤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副作用,免去患者治療的痛苦。

化學治療

化學療法化學療法是將藥物經血管帶到全身,對身體所有細胞都有影響。這種療法有時也稱為“胞毒療法”,因為所用藥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帶毒性的,體內細胞,無論是否惡性細胞,都受到破壞。化學治療的臨床套用有四種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腫瘤的全身化療
因對這類腫瘤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療方法,常常一開始就採用化學治療,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緩解。通常人們將這種化療稱為誘導化療。如開始採用的化療方案失敗,改用其它方案化療時,稱為解救治療。

2、輔助化療
是指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後,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灶,防止其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例如骨肉瘤、睪丸腫瘤和高危的乳腺癌病人術後輔助化療可明顯改善療效,提高生存率或無病生存率。

3、新輔助化療
針對臨床上相對較為局限性的腫瘤,但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有一定難度的,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先使用化療。其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範圍,縮小手術造成的傷殘;其次化療可抑制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現已證明新輔助化療對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軟組織肉瘤、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及頭頸部癌可以減小手術範圍,或把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經化療後變成可切除的腫瘤。

4、特殊途徑化療
(1)腔內治療。包括癌性胸腔內、腹腔內及心包腔內積液。通常將化療藥物(如絲裂黴素、順鉑、5-氟脲嘧啶、博來黴素)用適量的流體溶解或稀釋後,經引流的導管注入各種病變的體腔內,從而達到控制惡性體腔積液的目的。

(2)椎管內化療。白血病及許多實體瘤可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腦膜最容易受侵。治療方法是,通常採用胸椎穿刺鞘內給藥,以便腦積液內有較高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椎管內常用的藥物有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

(3)動脈插管化療。如頸外動脈分枝插管治療頭頸癌,肝動脈插管治療原發性肝癌或肝轉移癌。

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是套用與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的物質與方法,如食物、空氣、水、陽光、體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於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來保持和恢復健康的一種科學藝術。

癌症的傳統治療方法的二次傷害已大於癌症本身,現自然醫學界的專家在不斷的醫學實踐和探索中發現:自然因子---負氧離子能使患者擺脫放療和化療痛苦的同時並有優異的療效。只有小粒徑負氧離子才能輕易透過人體血腦屏障,起到對人體廣譜高效的醫療保健作用。大粒徑負氧離子活性較低,對人體健康功效微弱,一般用在空氣淨化領域。而目前人工負氧離子生成技術已非常成熟,據新華社和光明日報報導:採用負離子轉換器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可以生成等同於大自然的小粒徑負離子,這對自然療法治療癌症是一極大利好訊息。

首先,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複製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後出現癌症。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症。人體得到負離子後,由於負離子帶負電荷,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細胞缺失的電子,從而阻斷惡性循環,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抗氧化治療對於腫瘤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最重要的癌抑制基因之一負離子的抗氧化作用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另外,負離子通過調節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鹼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對患者的治療非常有益。最後,由於物質文明的進步,現代家裝(造成現代都市家庭環境中甲醛、苯等致癌物超標,導致近幾年癌症發病率明顯增高,醫學機構調查表明:現代家裝污染是導致癌症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負離子能有效消除家裝污染、分解甲醛、笨等致癌物質,分解產物是無毒無味的二氧化碳和水。綜上所述:負離子不僅對癌症有良好改善效果,而且還可從根本上預防癌症的發生,是一種標本兼治的自然療法。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從90年代後期開始在治療某些類型癌症上得到明顯的效果,與化療一樣可以有效治療癌症,但是副作用與化療相較之下減少許多。在目前也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這項治療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異性對抗癌細胞的不正常或失調蛋白質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劑,治療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但耐藥基因的出現是目前阻礙進一步提高療效的主要障礙。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體內的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細胞。已經有許多對抗癌症的免疫療法在研究中。目前較有進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療法和單克隆抗體療法,而免疫細胞療法則是最近這幾年最新發展的治療技術。

生物免疫治療

CLS生物免疫治療進行治療時,是通過提取患者自身外周血中的單個核細胞,在GMP超潔淨實驗室中進行誘導,激活和數量擴增成DC/CIK細胞,然後再回輸給病人的治療過程。主要套用的是樹突狀細胞和CIK細胞,這兩種細胞對腫瘤細胞有特異性識別作用,能夠廣泛性識別各種腫瘤細胞。當DC與CIK細胞聯合作用將惡性腫瘤細胞完全殺滅或降低與穩定在一定水平時,即可達到腫瘤的臨床治癒或控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CLS生物免疫療法治療時,能從人體外周血中採集的兩種專項功能細胞:樹突狀細胞就像“雷達”,能主動搜尋、識別腫瘤細胞;具有誘導功能的殺傷細胞就像“飛彈”,能精確地殺傷腫瘤細胞而不損傷任何正常組織。經過專項GMP實驗室培養、進行細胞活化和增值後回輸到患者體內,能系統殺滅腫瘤細胞,同時修復、構建機體免疫系統,也沒有任何毒副作用,不給腫瘤細胞轉移的機會,是目前中晚期腫瘤患者最科學的治療方法。

心理護理

約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顯心理應激反應或心理障礙,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鬱發作的診斷。如何幫助癌症病人減輕心理負擔,擺脫情緒困擾,改善生活質量,是腫瘤、精神、心理等學科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

癌症病人應當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呢?日本著名醫學專家伊丹教授指出:“懼怕死亡和疾病是非常健康的心理,沒有這種害怕心理是不正常的。對懼怕的心理不要去管它,重點應放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上。”鼓勵癌症病人,以建設性積極態度生活,從而達到治癒癌症及其它頑症之目的。

病人的心理活動共同點

(1)依賴性增加,被動性加重,行為變得幼稚

(2)自尊心增強,患病後總認為應受到別人的關懷和照顧,親人們應為其做出奉獻

(3)疑心加重,甚至認為別人低聲說話就是在談論他的病情等等;

(4)還表現為:主觀感覺異常,情緒易激動,焦慮和恐懼,害怕孤獨等等;

癌症患者家屬是癌症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他們關心照顧病人的細微程度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癌症病人家屬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當醫生為病人確認並把病情告知家屬後,家屬應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向醫生了解病人的全面情況,挑起照顧病人的重任,並協助醫生選擇最佳治療方案,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2、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後會產生悲觀、恐懼及緊張的情緒,有的甚至抱著消極態度,拒絕治療,等待死亡。這裡家屬要耐心疏導,幫助病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樹立起戰勝癌症的信心,接受並配合治療。

3、要十分注意病人飲食調養,為病人提供可口美味、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飲食。病人在手術後放、化療過程中,體力、食慾下降,飲食調配尤為重要,它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有利於康復。

4、在接受治療中,病人十分痛苦,有的病人可能會脾氣很大,家屬要忍耐和理解,分擔病人的痛苦,尤其在病人病情惡化甚至無望時,家屬更應給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5、癌症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治療期外,還要定期去醫院檢查,家屬要配合病人完成每次隨訪。

暗示療法

可直接進行,也可以與其他治療結合進行,比如,各種藥物、理療、氣功等等配以暗示療法往往會有想不到的效果。暗示療法又可以分為"他暗示",即通過他人實施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即病人自己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一些臨床醫學專家們發現,通過想像(自我暗示)可以提高免疫細胞數量,對各種病人(大到癌症,小到感冒)都有不同的療效。

使用暗示療法時,一定要有醫學心理學的專家指導,切不可亂用;另外,醫生的語言,表情等固然能作為暗示手段以治療疾病,但不良的暗示卻可以產生嚴重的後果;此外,暗示療法對於不同人可產生不同的效果。

轉移病人的注意力。病人往往集中精力於病情及可以帶來不良情緒的問題上,如經濟負擔、子女贍養、老人照顧、人際關係等。根據不同的情況,鼓勵病人培養相應的愛好,如種花、養鳥、書法、美工等,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愛好中來,不良情緒會逐步得到改善

對癌症病人的心理支持,尤其是對於膽小的病人,害怕問問題打擾醫生的病人,易獲取不良信息的病人。家屬在向癌症病人進行心理支持時,向病人提供有關化驗、診斷、治療副作用、預後、醫療費用等信息。同病人討論疾病可能引起的強烈的負性情緒反應,儘可能動員不同的社會支持系統來幫助病人。探討戰勝不良情緒反應的措施,消除病人的一些錯誤的認識,並給予一定的保證與支持,使病人減輕因癌症及其治療而出現的適應不良。

在對病人進行心理支持時,家屬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知道自己應如何面對病人;如何理解病人的情緒反應;如何與臨床醫生及病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必要時可向醫生了解病人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行為反應,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反應的原因,了解各種不良心理行為的各種處理原則

藥物治療

通過使用抗焦虛藥、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物或麻醉藥等,減輕那些因癌症診斷或治療而繼發的適應障礙,嚴重的焦虛,嚴重的抑鬱、精神分裂症,疼痛,噁心與嘔吐,失眠等。家屬應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認知方法及教會病人一定的正確行為。幫助病人改變因癌症診斷、治療、康復期間的不良認知和不良行為。可讓病人學習有效的心理應付方式,解決總是的技能,使病人能夠順利地解決各種各樣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何應付出現的化療副作用,如何面對腫瘤切除後的形體變化等。經常與病人討論,使病人表達所有他們關心的有關疾病的問題及表達與疾病相關的害怕、悲傷、慣怒等情緒。由於癌症病人大多數均具有“C”型人格特徵及障礙,他們常常缺乏表達他們自身害怕、焦慮以及他們經常地感到孤獨,並常常獨自承受著各種恐懼情緒。應給癌症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表達所有的情感及所關心的問題,並接受情感支持。家屬應鼓勵病人多與病友交流,通過病友之間的相互交流,使病人學會如何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通過病人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使病人改善性格,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在明確癌症診斷和開始治療時,對病人進行早期心理支持,這樣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期。

癌症病人康復期鍛鍊

癌症病人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腫瘤可能已經縮小或消除,但機體受癌細胞侵襲及各種治療的副作用的影響,體質一般都比較虛弱,臥床時間一般比較長,如不注意進行體育鍛練,就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器官組織功能退化,生命質量降低;而且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低下,使癌症易於復發或惡化,進而危及生命。所以,癌症病人康復期應重視體育鍛鍊。

在生活中常看到,一個家庭有人患了病,尤其是患了癌症,常常是一家人圍著患者團團轉。傳統觀念認為,照顧病人應該是關懷細心,體貼入微,把病人當成嬰兒一樣對待,事無巨細,一律包辦代替,不讓患者動手,患者只需靜養,好像這樣做才能對得起病人。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幫助,而是在代替病人勞動運作,這樣做對病人是不利的。

“生命在於運動”已經成為人們堅信不移的強身健體的至理名言。經常運動的好外是很多的,它能激發機體內的免疫機制,刺激人體自然免疫力;運動可以壓制不良情緒,解除緊張狀態;運動可以使平素多病體弱之人或者病人關心自己身體;定期定時運動,持之以恆,會給人們一種自我體能的確定感等。所以,當人們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度運動是理所當然的。

癌症病人生命的延續和正常人一樣,是靠不停地鍛鍊而取得的成功,這是許多“抗癌明星”戰勝癌魔恢復健康的經驗之談。在家裡事事都代癌症病人勞動,就等於剝奪了病人自我動員機體內的潛能和抗病能力的寶貴機會,會強化病人的衰弱和無力感,並使他們對生命產生懷疑,甚至失去信心,對疾病的康復是不利的。我們一生中會面臨許多不同的磨難,經歷許多挫折,與失敗直接交鋒,遭遇種種不幸,而唯一的行動就是永不低頭,保持一線希望。

預防

國際抗癌聯盟認為,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癒的,1/3的癌症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據此提出了惡性腫瘤的三級預防概念:

一級預防是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發生。約80%的癌症與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改善生活習慣,如戒菸,注意環境保護較為重要。近年來的免疫預防和化學預防均屬於一級預防,如B型肝炎疫苗的大規模接種,選擇性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對結直腸腺瘤進行化學預防等。

二級預防是指癌症一旦發生,如何在早期階段發現並予以及時治療。對高發區和高危人群定期檢查,一方面從中發現癌前病變並及時治療,另一方面儘可能發現較早期的惡性腫瘤進行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級預防是治療後的康復,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包括各種姑息治療和對症治療。對癌痛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級止痛方案,基本原則為由非嗎啡類藥物過渡到嗎啡類藥物;由小劑量開始,根據止痛效果逐步增加劑量;以口服為主,無效時直腸給藥,最後注射給藥;定期給藥。

注意事項

1、勿憋尿
研究發現,膀胱癌的發生與一個人的飲水、排尿習慣有關。據資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這主要是因為飲水少、長時間憋尿,易使尿液濃縮,尿在膀胱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尿中化學物質刺激黏膜上皮細胞,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多飲水,勤排尿可起到“沖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作用。
2、戒菸
當前,吸菸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害,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有綜合研究報告,美、英、加拿大吸菸者癌症發病情況:吸菸者肺癌死亡是非吸菸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
美國癌症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占致癌因素的35%,吸菸占30%,兩者加起來就占65%。煙對胎兒非常有害,孕婦抽菸,小孩以後罹患癌症的幾率將多50%。有鑒於此,重視以上環節的防範,就能讓絕大多數人遠離癌症,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對哪一個年齡層的人而言,抽菸是極度危險的,而且會導致癌症。
3、多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強調的是運動對於生命健康的重要意義。據可續研究最新發現,運動對於危害生命的大敵——癌症,有明顯的預防效果。當然,這裡說的運動是負離子運動,即通過身體的活動,增加氧氣的吸入,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
4、多吃生蘿蔔
許多人都知道,目前在醫院裡經常使用一種叫“干擾素”的藥物。它是人體自身白細胞所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在體內具有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的作用。但是,人體內產生的干擾素很少,所以科學家們研製出“干擾素誘生劑”一類藥物,激發和誘導人體自身製造出更多的干擾素。
在日常的膳食中,也有一些能夠誘生干擾素的食物,其中效果最佳的,要屬白蘿蔔了。研究證明,從蘿蔔中可以分離出干擾素誘生劑的活性成分――雙鏈核糖核酸,對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宮頸癌的癌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由於這種活性成分不耐熱,如果經過烹凋,在加熱過程中則會破壞,所以生吃蘿蔔對防癌有益。
5、限制高脂肪飲食
研究顯示,與低脂飲食相比較,富含脂肪的飲食,大幅地增加結腸癌及乳癌的發生幾率。高脂肪飲食是癌細胞的助長劑。
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包含減少接觸致癌物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診治,超音波,MRT或CT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相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改善,確實可以讓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對於癌症高風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環境污染(例如輻射屋居民)的人進行基因檢測,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服用預防藥物。確定有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人,可藉由預防性的手術,降低癌症機會。
6、硒――抗癌之王
科學界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症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目前癌症治療中使用硒輔助治療十分普遍。常用的補硒製劑有新稀寶、硒維康等。
7、番茄和花椰菜能加倍防癌
國內外眾多研究都肯定了番茄和花椰菜的抗癌功效。其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番茄中的番茄紅素能夠預防癌症,如果和花椰菜一起吃,防癌作用更強。該研究小組的組長約翰·艾得曼說:“如果單獨食用這兩種食物,都能表現出強大的抗癌潛力。一起食用,能使二者充分發揮功效,將抗癌效果最大化。”
8、定期地進行癌症檢查(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和皮膚癌等),並詢問醫生身體檢測的年齡和時間間隔要求。發現早期癌症可增大治癒的可能性,並降低死亡幾率;
9、控制飲酒,這意味著每天男性不得超過兩瓶啤酒,女性每天不得超過一瓶啤酒。同時,保證人體每天飲用最低的酒水並不是意味著人們可以積攢一周的酒水,然後在周末晚上盡情暢飲;
10、保護你的皮膚免遭太陽照射。每次出外時使用防曬油,或戴著寬邊太陽帽和太陽鏡;
11、依據身高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內,這意味著使體重符合身體質量指數(BMI);
12、避免更年期激素治療,如果你的身體需要攝入激素,必須限制激素攝入治療在5年之內;
13、認為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最好先向醫師進行諮詢,這樣可以減少患癌症幾率。目前經測試有幾種藥物可有效降低患癌症幾率。
14、少吃糖少喝甜飲料:癌細胞最喜歡的“食物”就是糖。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當血液流過腫瘤時,其中約57%的血糖會被癌細胞消耗掉,成為滋養它的營養成分。《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也有報導,每天只要喝兩杯甜飲料,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比不喝的人高出90%。
15、多素少葷。只靠一種食物單打獨鬥無法降低癌症危險,但如果把它們合理地搭配起來,效果就會迥然不同。就餐時,素食至少要占2/3,而動物蛋白最好不超過1/3。
16、每天5份果蔬。超重會增加結腸癌、食管癌和腎癌等多種癌症發病幾率。而水果蔬菜既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又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專家建議,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17、葉酸早餐。美國癌症協會表示,補充葉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藥,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強化穀物食品。葉酸有助於預防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每天早餐中的穀物和全麥食品是葉酸的最好來源。其他富含葉酸的食物還包括:橙汁、檸檬、草莓、蘆筍和雞蛋、雞肝、豆類、菠菜,萵苣等。
18、少吃加工熟食。偶爾吃一次三明治或熱狗,對健康並無大礙。但少吃臘腸、火腿之類的加工肉食,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另外,燻肉和鹹肉中潛在的致癌物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19、西紅柿防前列腺癌。吃西紅柿可降低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風險,因為西紅柿中豐富的番茄紅素髮揮了關鍵作用。研究還顯示,番茄汁、番茄醬等西紅柿製品也具有抗癌的潛力。
20、時常喝綠茶。每天上班給自己泡杯茶吧。經常喝茶會降低膀胱癌、胃癌和胰腺癌的發病率。其中,綠茶具有較強的抗癌功效,它可以預防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
21、控制飲酒量。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都與飲酒密切相關。飲酒還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即使男性日飲酒量控制在2杯,女性每日1杯,仍然會增加癌症發病率。
22、喝白水最好。喝白水比其他飲料有助於增加排尿量,可以更好地稀釋膀胱中潛在的致癌物。
23、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類蔬菜是最經典的抗癌蔬菜,包括花椰菜、菜花、捲心菜、甘藍菜和羽衣甘藍,其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能抗擊結腸癌、肺癌、宮頸癌等。
24、炸、烤、焙增加患癌風險。在高溫下炸、烤或焙會導致肉食形成某些化學物質,增加致癌危險。而蒸、煮、燉等烹調方式相對較安全。另外,燉肉時最好加一些富含營養和防癌作用的蔬菜。
25、新鮮草莓和樹莓果汁。草莓和樹莓中含有植物營養素鞣花酸,這種強效抗氧化劑可通過多種方式抗擊癌症,使致癌物質失去活力並減緩癌細胞生長。

對癌症的作用機理

首先,眾多醫學研究及臨床試驗證明: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OR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複製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後出現癌症。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症。人體得到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後,由於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帶負電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大量電子,而阻斷惡性循環,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抗氧化治療對於腫瘤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是最重要的癌抑制基因之一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的抗氧化(還原性)作用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另外,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通過調節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鹼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對患者的治療非常有益。

最後,由於物質文明的進步,現代家裝造成現代都市家庭環境中甲醛、笨等致癌物超標,導致近幾年癌症發病率明顯增高,醫學機構調查表明:現代家裝污染是導致癌症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負離子能有效消除家裝污染、分解甲醛、笨等致癌物質,分解產物是無毒無味的二氧化碳和水。

綜上所述:負離子不僅對癌症有良好治療效果,而且還可從根本上預防癌症的發生,是一種標本兼治的一種自然療法。

辨證論治

不論是什麼癌症,必定結於臟腑。若結於臟腑以外的部位,也必定是臟腑的經脈所循行之處。在治療時,腫瘤處於哪個臟腑的經脈,就專意治療哪個臟腑,並依照陰陽五行原理兼治其它臟腑,培養元氣。所以,好的中醫必須通曉臟腑理論和經脈學說必須辨證施治,靈活用藥,切不可固執地遵循西醫思路去研製抗癌新藥,因為不可能有哪一個方子或哪一種藥能夠包治所有癌症的。

氣血循環沒有辦法達成的時候人便生病了,癌症是種種病症之一,而它又屬於較嚴重的病症,癌症患者的氣血循環問題較大,因為它形成腫瘤,造成阻塞,對整體循環的妨礙很大,中醫方面把癌症視為積滯看待。

西醫抗癌採取攻的手段,即開刀、化療、放療等直接的治療,而中醫則把握攻、補、瀉三個原則。首先發掘腫瘤形成的原因,針對原因採取攻的對治之法,也就是下猛藥,攻完之後的改善方法則為補,補完之後再採取瀉的手段。

中醫將人身視為一個小宇宙,所有五臟六腑,肝、腎、脾、胃、心、小腸、肺、與大腸,不僅互為表里,互為陰陽,彼此之間更有功能的關係,而使“氣血循環”能夠達成。中醫對治癌症採取“陰陽五行”的直觀法則,整個陰陽太極,則是從丹田(小腹)開始分陰陽氣血走脊椎繞一圈,其內有五臟六腑,而其中有兩個主要系統:肝腎系統――此為先天之氣,由父母遺傳而來,不宜補,需靠休養生息。脾胃系統――此為後天的養份,可由注意飲食來保養。

中醫師可由面診,舌診,脈診查出生病的跡象,只要還有生機,中醫師一定設法救治,癌症患者大部分為寒性體質,也就是脾胃衰弱者,寒熱體質可由指甲的月芽略窺一二,若十個指頭都有指痕則屬熱性體質,十個指頭中有六指有指痕則已屬偏寒體質,若僅有大姆指有指痕則屬大寒體質了,積滯重者應先排除淤滯再補,並非一定是虛不受補。另從舌頭上也可看出許多症狀,如舌尖主心,舌尖很亮暗紅者,通常有失眠症,舌的邊上主肝容易青紫、紫斑者,通常肝氣不順,情緒不好所願不遂,在肝經上,便會有淤滯,而舌的中央主胃,其中若有刀痕或多線條,通常因多喝酒或飲食急速,傷了胃經,若先天舌中有很多線則容易對食物過敏,不能吃乳酪、牛奶等,而舌苔若是淡白色或淡黃色,則屬正常,若舌苔很厚,又在正中心,則表示胃納已不好了。若在舌根苔厚,連排便可能都有困難了。

科學研究

英國用轉基因皰疹病毒治療癌症獲成功

2010年8月4日,英國醫生使用轉基因皰疹病毒成功治療了頭頸癌。此外,研究還發現,將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結合起來治療癌症比只使用一種療法效果好。

科學家對這種常見的病毒進行了基因改良以使得它能讓癌細胞而不是健康細胞裡面繁殖。然後爆炸殺死癌細胞,並且通過表達一個人類蛋白質還有助於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但不會讓患者感染皰疹。研究作者凱文·哈靈頓說:“這種病毒已經過基因改良,因此它再不會引起皰疹。通常讓病毒藏在身體中之後爆發也稱潛伏感染的基因得到分離,因此病毒不會再爆發。”

醫生把這種病毒注入17位淋巴腺癌患者的體內。這些患者還接受了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其中,93%的人在皇家馬斯登醫院切除腫瘤後未顯示癌症跡象。13位接受高劑量病毒治療的患者中只有2位2年後癌症復發。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臨床癌症研究》雜誌上。這種療法的副作用通常為中輕度,大多數副作用——發燒和疲乏除外——被認為來自化學療法或者放射性療法。

每年英國有多達8000人患上包括口癌、舌癌和喉癌在內的頭頸癌。哈靈頓說:“通常,接受標準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約35%到55%的患者在兩年之內疾病復發,因此,這些結論比較非常有用。但這是非隨機性的小型試驗,基本上是安全測試,因此,得出這種療法比標準療法效果好的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是,與之前的研究數據相比似乎效果明顯。因此,我們已經決定進行一次規模更大的試驗,將這種新療法和當前的標準療法進行比較。”

日本研究找到促使癌症惡化的人體蛋白質Hsp90

日本群馬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表論文稱發現人體內一種特殊蛋白質能促使癌症惡化,該發現為抗癌藥物研製指明新的方向。

澳大利亞發現螢光珊瑚有助於癌症研究

澳洲科學家稱在澳大利亞發現大量螢光珊瑚,這些珊瑚深綠色、藍色和散發著紅色的螢光,其中一些泛著紅色螢光的珊瑚相當罕見,對於癌細胞的研究有作用。

負氧離子的生態理療方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具有以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為主的人體自愈系統,人類生命就是靠這種自然自愈力,才得以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當人體的這種自然自愈力下降時,就出現了疾病和衰老,所以增加人體自然自愈力是修復疾病的關鍵。負離子對人體的醫療保健作用及環保作用,在我國科技界或醫學界早有驗證,其中代表我國科研技術頂尖水平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與衛生工程研究所早在80年代,就通過大量的研究實驗證明了負離子對人體的醫療保健作用,在生物體內,脂質的電子被搶奪,會氧化成老年斑;蛋白質的電子被搶奪,細胞功能將失常;基因的電子被搶奪,就會得癌症。在生物體內,這種搶奪電子的物質被稱為“自由基”,從量子醫學層次講,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空氣負離子的醫療保健原理主要是因為負離子具有抗氧化(還原性)防衰老的突出作用,從而實現抗氧化防衰老,消減自由基的作用。活性高、粒徑小的生態級負離子對治療癌症有很好的療效。

小常識

男性進食太快更易患癌症
進食過快也是飲食壞習慣之一,從南京市疾控中心的死因調查中記者發現,男性死於消化道腫瘤的人數遠遠高於女性男性的消化道疾病發病率一向要高於女性,這主要與大多數男性嗜酒、嗜煙,飲食不規律(不按時吃飯或暴飲暴食)等不良嗜好有關
民間的一種說法“男人吃飯如虎,女人吃飯如鼠”,以前很多人認為這是天經地義,但實際上,女人的細嚼慢咽確實有利於消化,而男人的狼吞虎咽非但造成了不雅的吃相,還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維生素有抗癌功效
人類日常食品中,有的具有抗癌性,例如維生素類,就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維甲類能抑制正常細胞因受輻射、化學致癌物或病毒引起的細胞轉化過程;維生素B族也有抗癌作用;維生素C可以阻止亞硝酸胺類物質的合成,因而可以降低食道癌和胃癌的發生;維生素E也有類似的抗癌作用所以癌症病人適宜多吃常吃富含維生素A、B、C、E、葉酸、胡蘿蔔素的食物
此外,癌症是消耗性的疾病,癌症病人的治療多是損傷性治療,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攝入,宜多吃些優質蛋白質食品,以增強機體免疫力,如蛋類、牛奶、豆製品等,多吃“白肉”如魚肉、雞肉等,少吃“紅肉”如牛肉、羊肉等
別讓烹調搶走了抗癌物質
在許多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要防癌就應避免維生素C在烹製過程中的損失所以在烹調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蔬菜要先洗後切,切好即炒,炒好即吃因為維生素C易溶於水,又易氧化

2.不要擠出菜汁因為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酶等

3.適當用點醋因為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分解

4.不宜用食鹼因為食鹼會大量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降低蔬菜的營養

5.多吃根莖蔬菜蘿蔔、南瓜、萵苣和豌豆中有一種酶,能分解亞硝酸胺或阻止致癌物質發生作用,白蘿蔔、胡蘿蔔中含有木質素,有抗癌功能

6.旺火、快炒、急盛,少要蒸煮方法可以充分保存食物和蔬菜中的維生素C

7.魚類、肉類不可燒焦因為燒焦的部分含有強致癌物質,燒焦的部分不要食用

8.少用調味品和著色劑,因為其中含有數量不等的亞硝酸胺物質

日常生活中四種水致癌

日常生活中,有四種水是不能喝的,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一、千滾水——腹瀉、腹脹、昏迷驚厥

千滾水就是在爐上沸騰了一夜或很長時間的水,還有電熱水器中反覆煮沸的水。這種水因煮過久,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久飲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出現暫時腹瀉、腹脹;有毒的亞硝酸鹽還會造成機體缺氧,嚴重者會昏迷驚厥,甚至死亡。

二、不開的水——膀胱癌、直腸癌
專家指出,飲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當水溫達到100℃,這兩種有害物質會隨蒸氣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分鐘,則飲用安全

三、老化水——食道癌、胃癌
俗稱“死水”,也就是長時間貯存不動的水。常飲用這種水,對未成年人會使細胞新陳代謝明顯減慢,影響身體發育;中老年人則會加速衰;許多老地方食道癌、胃癌發病率日益增高,可能與長期飲用老化水有關。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質也隨著水貯存時間增加而增加。

四、蒸鍋水——早衰、癌症
蒸鍋水就是蒸饅頭時蒸屜下面的水,多次反覆使用的蒸鍋水亞硝酸鹽濃度很高。常飲這種水,或用這種水熬稀飯,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水垢經常隨水進入人體,還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和造血系統病變,甚至引起早衰、癌症。

癌症飲食

1、肺癌:菠菜;菠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有助於預防自由基損傷造成的癌症。每天吃1碗菠菜可使患肺癌的幾率至少降低一半。此外,番茄、胡蘿蔔、南瓜、梨和蘋果也都可以預防肺癌的發生。

2、乳腺癌:海帶;海帶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食物纖維,還含有微量元素碘。而科學家認為,缺碘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因而常吃海帶有助於預防乳腺癌。日本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低,可能與經常攝入海帶等海藻類食物有關。同時,紅薯、番茄、菱角、荸薺、豆類食品也是能預防乳腺癌的美食。

3、腸癌:茭白;茭白、芹菜類食物富含纖維,食物進入腸道後,可加快其中食物殘渣的排空速度,縮短食物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促進膽汁酸的排泄,對預防大腸癌極為有效。此外,經常食用大蒜,也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降低30%。同時,紅薯、捲心菜、麥麩也是極其重要的預防腸癌的食物。

4、胰腺癌:菜花;多吃菜花、花椰菜等十字花科食物,能夠降低患胰腺癌的風險。研究指出,這可能與食物中含有的天然葉酸有關。同時,由於蘿蔔中含有芥子油,它和蘿蔔中的酶能互相作用,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的功效。近年來,研究發現,蘿蔔因此也有助於抵抗胰腺癌

5、皮膚癌:蘆筍;蘆筍是近年風靡世界餐桌的蔬菜之一,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蘆丁、核酸等成分,對淋巴瘤、膀胱癌、皮膚癌有一定療效。

6、宮頸癌:黃豆;用黃豆製成的豆腐、豆漿,可以補充植物雌激素,它所含有的異黃酮、木質素都被認為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抑制宮頸癌的生長,減少癌細胞的分裂,同時有效阻止腫瘤轉移。此外,酸梅、西紅柿也是很好的預防宮頸癌的食物。

7、胃癌:大蒜;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發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而這是胃癌非常重要的誘因。而經常吃洋蔥的人,胃癌發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蔥的人也要低25%。此外,少吃醃漬食品、熏魚烤魚也是預防胃癌的好方法。

8、肝癌:蘑菇;比如菜蘑、口蘑、香菇等,由於含有多糖體類的抗癌活性物質,可以促進抗體形成,使機體對腫瘤產生免疫能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可以抵抗包括淋巴瘤、腸癌等在內的多種癌症,特別是對肝癌病人,很有益處。

怎樣易患癌症

1、缺乏β-胡蘿蔔素可能誘發肺癌

目前,肺癌仍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除了吸菸、吸入過多有眼等因素會導致肺癌以外,人體若缺乏缺乏β-胡蘿蔔素也可能誘發肺癌。因此,長期吸菸者、肺結核患者和矽肺患者等易患肺癌的人應多吃富含缺乏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甘薯、胡蘿蔔、菠菜、芒果、木瓜和豆腐等。

2、缺乏蛋白質可能誘發胃癌

人們若從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不足,尤其是攝入的優質蛋白質不足,就可能誘發胃癌。在過去,胃癌一度被稱為“窮病”。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潰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胃癌家族史者等易患胃癌的人應常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深海魚蝦、牡蠣、大豆、瘦肉和雞蛋等。此外,人們若大量食用醃製的鹹魚、鹹菜等含有亞硝胺等致癌物質的食物,也會增加患胃癌的幾率。

3、缺乏膳食纖維可能誘髮結腸癌

在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膳食纖維的攝入來那個去日漸減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體內分解後,會產生較多的致癌物質。在缺乏膳食纖維的情況下,這些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地停留在結腸黏膜上,從而可誘髮結腸癌。

4、缺乏維生素D可能誘髮乳腺癌

血多臨床調查數據都表明,乳腺癌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往往較低。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還發現,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乳腺癌患者和體內不缺乏此物質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其病死率相對較高。因此,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生育的女性、中老年女性、月經初潮較早或絕經較晚的女性等易患乳腺癌的人應多吃魚肉、牛肉、豬肝和雞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並應經常曬太陽,以促使機體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藥膳食療

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惡性腫瘤亦稱為癌症。下列食療藥物和藥膳複方有一定防癌作用,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服食。

1)煮草菇猴頭 鮮草菇60克、鮮猴頭菇60克,切片;將食油煎熱,加鹽少許,放入二者,炒後加水煮熟食。本方主要用於消化道腫瘤。

2)猴頭白花蛇舌草湯 猴頭菇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藤梨根60克,加水煎湯服。用於胃癌、食道癌、賁門癌和肝癌等症。

3)薏苡菱角半枝蓮湯 薏苡仁30克、菱角30克、半枝蓮30克,加水煎湯,1日分2次服,長期服用。可用於胃癌、宮頸癌等。

4)苡仁粥 生苡仁20克、糯米或粳米30克、白糖半匙。將苡仁和米一起倒入小鋼精鍋內,加冷水約1000毫升,中火煮約半小時,離火。每日1次,作早餐或點心吃。常食此粥對於預防胃潰瘍癌變甚為理想;對於已發腸胃癌,經手術切除者,食之也能減少復發的機會。

5)箬竹葉茶 乾箬竹葉15克,開水沖泡大半杯,加蓋,五分鐘後可飲。箬竹葉含有多糖體物質,因此有廣泛的防癌解毒作用。

6)紫草綠豆湯 紫草15克、綠豆30克、白糖1匙。先煎紫草,用紫草頭汁煎綠豆,小火燒開後約3分鐘,至綠豆尚未開花時離火,濾出湯液,留下綠豆,並略留余汁。再將紫草二汁倒入綠豆鍋內,將綠豆燒爛,若水不足可再加水。約剩汁500毫升時離火。

7)烏龜解郁湯 烏龜1隻、柴胡9克、桃仁9克、白朮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將烏龜治淨,其他藥物煎湯去渣,入烏龜燉熟後,吃龜喝湯。2——3天1劑,常服。本方可用為鼻咽癌的輔助食療方。

8)魚鰾田七方 黃花魚鰾適量、叄七末3克、黃酒適量,黃花魚鰾用香油炸脆,壓碎為末,每次5克,與田七末一同用黃酒沖服。每天1劑,連服15——20劑為1療程。本方可用於食道癌患者之血瘀內結型。

生活方式

1、盯住你的BMI: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荷爾蒙,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已證實食道癌、胰臟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臟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為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症的風險。

亞洲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至22.9之間。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2、每天流汗30分鐘:這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不需練出6塊腹肌、不一定要跑馬拉松,只要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5天即可。健走、跳舞、騎腳踏車、爬樓梯、各種運動都可以。

3、喝綠茶或咖啡:綠茶有助於防癌早已獲得證實。因為綠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綠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少。

4、多吃新鮮蔬果:特彆強調新鮮的蔬菜水果。世界癌症基金會建議儘量從飲食中攝取營養。

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症的發生率。蔬果的纖維素能減少腸內致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5、跳開脂肪誘惑: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強烈,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與攝護腺癌。

6、多吃雞、魚,少量吃豬、牛、羊肉:牛排、紅燒蹄膀、涮羊肉,雖然很美味,但請儘量少吃些。研究已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最好每周紅肉總攝取量不超過500公克,而一塊普通大小、8盎司的牛排就是240公克。也應戒除煙燻。

7、戒菸、戒酒:抽菸者請立刻戒菸,不抽菸的人要避免二手菸。抽菸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遠離吸菸人群,防治二手菸。食物要以清淡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癌症》期刊

《癌症》期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辦,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和“中國腫瘤學核心期刊”;從2003年起被美國權威性資料庫MEDLINE系統收錄;2008年獲教育部頒發的“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主要刊載腫瘤學及其相關學科創新性的研究成果。設定欄目有述評、綜述、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轉換研究、技術與方法、個案研究、即刻報導等。

癌症月刊癌症月刊
期刊名稱:癌症

主辦單位: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言種類:中文

創刊時間:1982年

國際刊號:1000-467X

國內刊號:44-1195/R

郵發代號:46-21

世界癌症日

國際抗癌聯盟(UICC)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看到全球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2000年在巴黎召開了一個世界腫瘤高峰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討論了目前全世界癌症發病現狀,認為呼籲建立腫瘤科研的國際性合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腫瘤的預防、治療,使全世界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醫護服務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並且在這次峰會上籤署了“巴黎抗癌憲章”,這個憲章中規定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同步開展腫瘤防治的宣傳,包括科普宣傳、康復宣傳等工作。旨在倡導新的方法促進各組織間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為人類造福。預防癌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質量是反覆出現的主題。2012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是:“共同參與,成就奇蹟(Togetheritispossible)”。

癌症種類

癌症醫學術語亦稱惡性腫瘤,中醫學中稱岩,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進入科學百科
前列腺癌 鼻咽癌 食道癌 直腸癌 肝癌
腦瘤 子宮頸癌 結腸癌 乳腺癌 皮膚癌
骨癌 胃癌 甲狀腺癌 胰腺癌 卵巢癌
膀胱癌 肺癌 腎癌 子宮癌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世界五大絕症

世界五大絕症:運動神經元症(漸凍人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濕,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世界五大疑難雜症。
漸凍人症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簡稱M.N.D.)的一種,醫學上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因為特徵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癌症也叫惡性腫瘤,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
愛滋病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和確認。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英語縮寫AIDS的音譯,曾譯為"愛滋病"、"愛死病"。分為兩型:HIV-1型和HIV-2型,它們又有各自的亞型。不同地區流行的亞型不同,同一亞型在不同地區也存在一定差異。
白血病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白血病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細胞的製造被明顯抑制,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