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定在瑞士日內瓦,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截至2015年共有194個成員國。總幹事為衣索比亞人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博士。1946年國際衛生大會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1948年4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成立。於是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為全球性的"世界衛生日"。世衛組織是聯合國系統內衛生問題的指導和協調機構。它負責對全球衛生事務提供領導,擬定衛生研究議程,制定規範和標準,闡明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方案,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監測和評估衛生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儘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

基本信息

歷史

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辦公大樓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辦公大樓

世界衛生組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於巴黎的國際公共衛生局和1920年成立於日內瓦的國際聯盟衛生組織。戰後,經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決定,64個國家的代表於1946年7月在紐約舉行了一次國際衛生會議,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1948年4月7日,該法得到26個聯合國會員國批准後生效,世界衛生組織宣告成立。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為全球性的“世界衛生日”。同年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1851年第一次國際衛生會議在巴黎召開,目的是制定國際衛生公約,但是沒有成功。

1892年 控制霍亂的國際衛生公約被採用。

1897年 另一個國際公約--處理鼠疫的預防性方法被採用。

1902 年國際衛生局,後來更名為泛美衛生局,以後改為泛美衛生組織,在華盛頓成立。它是今天的泛美衛生組織(PAHO)的前身,同時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美洲地區辦公室。

1907年國際公共衛生辦公室 (OIHP)成立於巴黎,具有穩定的秘書處和由成員國政府的高級公共衛生官員組成的穩定的委員會。

1919年同盟國成立,在其他任務之中 ,負責解決國際關注的疾病預防與控制事務。同盟國的衛生組織在日內瓦成立,與(OIHP)是平行的。

1926年 提供天花和斑疹傷寒的預防被修入國際衛生公約中。

1935年航空國際衛生公約開始生效。

1938年 最後一次國際衛生會議在巴黎舉行。在亞歷山大的Conseil衛生、航海等檢疫被移交到埃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東地中海地區辦公室是它的直系後代)。

1945年 在舉行的關於國際組織的聯合國會議上,一致通過由巴西和中國建立一個嶄新的自治的國際衛生組織。

1946年 紐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

1947年 WHO度委員會組織赴埃及協助遏制霍亂流行。

1948年 當4月7日61個成員國中的第26個成員簽署完認可簽名時,WHO憲章(作為每年的世界衛生日)開始生效,稍後,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舉行,有53個政府的代表參加,後來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

1951年 新建國際衛生規章正文被第四屆世界衛生大會採用,代替前一國際衛生公約。

1969年這些更名的國際衛生規章,去掉了虱傳斑疹傷寒和回歸熱.僅保留霍亂、鼠疫天花和黃熱病。

1973年 來自執行委員會的報告表明對衛生服務存在著普遍的不滿,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改變。第二十六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WHO將與其成員國合作而不是幫助,共同發展國家衛生保健體系的實踐性的指導方針。

1974年 WHO發起意在保護兒童不受小兒麻痹症、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和肺結核等疾病侵襲的擴大免疫計畫。

1977年 第三十屆世界衛生大會確立目標:到本世紀末下個世紀初達到衛生保健水平: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所有人將過上在社會地位和經濟上富裕的生活。

1978年 WHO/UNICEF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蘇聯阿拉木圖聯合國際會議採用一個關於以初級衛生保健為關鍵最後達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的聲明。

1979年 聯合國會員大會、第三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重健康是社會經濟與和平發展的強大槓桿。

1979年 全世界批准證明全世界根除天花 ,最後一個天花自然病例發生在1977年。

1981年 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全球戰略被採用,並且由聯合國會員大會簽署,要求其他有關的國際組織與WHO合作。

1987年 聯合國會員大會表示關注愛滋病流行。有關愛滋病的全球計畫在WHO內發起。

1988年 慶祝WHO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第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2000年消滅小兒麻痹症。

1993年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世界銀行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共同發起兒童主動免疫疫苗。

1996年 WHO衛生髮展中心在日本神戶成立。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公約簽署50周年紀念。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2006年12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人口基金(UNPF)共同採納了兩種抗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新疫苗,這為該疫苗在開發中國家的推廣使用提供了機遇。HPV是引起女性子宮頸癌的罪魁禍首。

2007年1月4日,陳富馮珍博士正式就任WHO總幹事。1月9日,陳馮富珍博士任命Anarfi Asamoa-Baah博士為WHO新副總幹事。Anarfi Asamoa-Baah博士在1998年就已經是WHO的資深官員。

2007年1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報導了一項在肯亞開展的HIV控制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項目採用電子登記系統實時記錄HIV患者的檢測和治療信息,這徹底變革了HIV的治療模式。埃爾德利特(肯亞地名)的Moi大學和美國Indiana州立大學在WHO的協助下,利用這套系統完成了近70,000例患者的治療。

2012年5月,世衛組織確定重點的程式在世界衛生大會對改革問題的討論中占到了首要位置,會員國對二月份會員國關於規劃和確定重點會議的結果表示認可,同時認識到應當對健康的決定因素給予特別重視。治理和管理規劃群組方面的許多改革都得到了批准,並要求秘書處向前推進,包括加以落實。在世衛組織的籌資等其它方面,會員國要求秘書處在定於12月初舉行的規劃、預算和行政委員會(PBAC)特別會議上對這一問題再次展開討論。

2012年第65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通過一項全球目標,即到2025年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降低25%。

2014年5月,第67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2014年至2023年傳統醫學戰略,敦促各國政府重視傳統醫學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並進一步提高傳統醫學的規範性與安全性。這項舉措將推中醫藥發展。

2015年5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賴比瑞亞過去42天沒有出現任何新的伊波拉病例,利比里伊波拉疫情已經結束。

2016年1月15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稱,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賴比瑞亞最後一例伊波拉患者的病毒檢測呈陰性,同時該國已連續42天沒有新增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這一時間是伊波拉病毒最長潛伏期21天的兩倍,因此可以宣布疫情結束。這也標誌著從2014年起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全部結束。但是就在幾個小時後,獅子山的衛生官員證實,獅子山又有人因伊波拉病毒而死亡。

2017年5月23日,當地時間5月23日下午,正在日內瓦舉行的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選舉衣索比亞政府提名的該國前外交部長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博士(TedrosAdhanomGhebreyesus)為世界衛生組織新任總幹事。他是世衛組織近70年歷史中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幹事。

宗旨

使全世界人民獲得儘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以及社會活動中的完美狀態”。

會徽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會徽是由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選定的。該會徽由一條蛇盤繞的權杖所復蓋的聯合國標誌組成。長期以來,由蛇盤繞的權杖系醫學及醫學界的標誌。它起源於埃斯科拉庇俄斯的故事,古希臘人將其尊崇為醫神,並且其崇拜涉及蛇的使用。

希臘是蛇徽的發源地,從古到今,蛇徽遍布希臘各地。到了近代,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以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都用蛇徽作為自己的醫學標誌。50年代前中國中華醫學會的會徽上也有蛇徽。1948年4月出版的《中華醫學雜誌》,封面就是一個赫然醒目的蛇徽。

蛇徽源自基督教的一個著名典故:在《聖經·民數記》21章,以色列人被毒蛇侵害,上帝便命令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桿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後來耶穌在傳道時曾引用這一典故,並預言自己要如這條銅蛇一樣被掛在木頭上,作為救贖的暗示(《約翰福音》3:14)。於是在基督教興起之後,“杖上盤蛇”的標記就在西方成為了獲得救護的含義了。

機構組織

總部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大會是世衛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召開一次。主要任務是審議總幹事的工作報告、規劃預算、接納新會員和討論其他重要議題。執行委員會是世界衛生大會的執行機構,負責執行大會的決議、政策和委託的任務,它由32位有資格的衛生領域的技術專家組成,每位成員均由其所在的成員國選派,由世界衛生大會批准,任期三年,每年改選三分之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君子協定,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是必然的執委成員國,但席位第三年後輪空一年。常設機構秘書處下設非洲、美洲、歐洲、東地中海東南亞、西太平洋6個地區辦事處。

執行委員會

為WHO最高執行機構,每年舉行兩次全體會議

秘書處

世衛組織秘書處為WHO常設機構

地區組織

非洲區域

非洲區域(AFRO)I,總部設於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非洲區域包括了非洲大部份國家,除了被編入東地中海區的埃及、蘇丹、突尼西亞、利比亞及摩洛哥。由於索馬里並未有一個有效的政府,所以並未成為區域的成員。此外,有主權爭議的西撒哈拉地區亦因為沒有代表而未能加入。

歐洲區域

歐洲區域(EURO),總部設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東南亞區域

東南亞區域(SEARO),總部設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在世衛分區,北韓被編入本區,與韓國不同。

東地中海區域

東地中海區域(EMRO),總部設於埃及首都開羅。東地中海地區包括了中東地區所有國家及未被包括在非洲地區的國家。

西太平洋區域

西太平洋區域(WPRO),總部設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西太平洋區包括亞洲所有在東南亞區及東地中海區以外的所有國家,以及大洋洲所有國家。與北韓不同的是,韓國屬於本區,而非東南亞區。西太平洋區現任區域總監為尾身茂。

美洲區域

美洲區域(AMRO),總部設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美洲區域更為人所知的名字為泛美衛生組織(PanAmericanHealthOrganization,簡稱'PAHO)。由於泛美衛生組織早於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所以美洲區域是世衛六個區域中自主權最高的一個。

代表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業組織有顧問和臨時顧問、專家委員會(諮詢團有47個,成員有2600多人,其中中國有96人)、全球和地區醫學研究顧問委員會和合作中心。

成員國

所有接受世界衛生組織憲章的聯合國成員國都可以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其他國家在其申請經世界衛生大會簡單的投票表決,多數通過後,就可以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國。在國際關係事務中不能承擔責任的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或其他能夠對該地區的國際關係承擔責任的權威基於該地區自身利益制定的申請,該地區可以作為預備成員進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按照區域分布(共有194成員國,6個觀察員)。

非洲區域(辦事處總部位於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

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維德角,中非共和國,查德,葛摩,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共和國,塞內加爾,塞席爾,塞拉里昂,南非,史瓦濟蘭,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共和國,尚比亞,辛巴威。

美洲區域(辦事處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

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薩爾瓦多,格拉納達,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預備成員),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和格納丁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

東南亞區域(辦事處總部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

歐洲區域(辦事處總部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共和國,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黑塞哥維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北愛爾蘭,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義大利,哈薩克斯坦,拉托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摩納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俄羅斯聯邦,摩爾多瓦共和國,聖馬利諾,斯洛伐克,斯羅文尼亞,黑山,塞爾維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馬其頓,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總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

以色列阿富汗巴林,賽普勒斯,吉布地,埃及,伊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Libian Arab Janahiriya,摩洛哥,阿曼,巴基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蘇丹,敘利亞,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葉門。

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總部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澳大利亞汶萊,高棉,中國,庫克群島(新),斐濟,日本,吉里巴斯,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亞聯邦,蒙古,諾魯,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紐西蘭,紐埃(新),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韓國,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托克勞(預備成員),湯加王國,吐瓦魯,萬那杜,越南,西薩摩亞群島。

非成員觀察國或地區

國際紅十字會、中華台北、羅馬教廷,列支敦斯登,馬爾他騎士團、巴勒斯坦。

按漢字筆畫排序的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準會員如下:

序號 會員國名(帶*的表示準會員)
1 幾內亞
2 幾內亞比索
3 土耳其
4 土庫曼斯坦
5 葉門
6 馬爾地夫
7 馬爾他共和國
8 馬達加斯加
9 馬來西亞
10 馬里
11 馬拉威
12 馬其頓
13 馬紹爾群島
14 不丹
15 厄瓜多
16 厄利垂亞
17 牙買加
18 比利時
19 萬那杜
20 日本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
22 中非
23 甘比亞
24 貝寧
25 模里西斯
26 茅利塔尼亞
27 丹麥
28 烏干達
29 烏克蘭
30 烏拉圭
31 烏茲別克斯坦
32 汶萊
33 巴貝多
34 巴布亞紐幾內亞
35 巴西
36 巴拉圭
37 巴林
38 巴哈馬
39 巴拿馬
40 巴基斯坦
41 以色列
42 古巴
43 布吉納法索
44 蒲隆地
45 東帝汶
46 卡達
47 盧安達
48 盧森堡
49 查德
50 白俄羅斯
51 印度
52 印度尼西亞
53 立陶宛
54 尼日
55 奈及利亞
56 尼加拉瓜
57 尼泊爾
58 加納
59 加拿大
60 加彭
61 聖馬利諾
62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63 聖露西亞
64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65 聖基茨和尼維斯
66 蓋亞那
67 吉布地
68 吉爾吉斯斯坦
(1) 托克勞*
69 寮國
70 亞美尼亞
71 西班牙
72 剛果
73 剛果民主共和國
74 伊拉克
75 伊朗
76 瓜地馬拉
77 匈牙利
78 多米尼加
79 多米尼克
80 多哥
81 冰島
82 湯加
83 安哥拉
84 安提瓜和巴布達
85 安道爾
86 約旦
87 赤道幾內亞
88 芬蘭
89 克羅埃西亞
90 蘇丹
91 蘇利南
92 利比亞
93 賴比瑞亞
94 貝里斯
95 維德角
96 希臘
97 庫克群島
98 沙烏地阿拉伯
99 阿爾及利亞
100 阿爾巴尼亞
101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102 阿根廷
103 阿曼
104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105 亞塞拜然
106 紐埃
107 坦尚尼亞
108 拉脫維亞
109 英國
110 肯亞
111 羅馬尼亞
112 帛琉
113 吐瓦魯
114 委內瑞拉
115 索羅門群島
116 法國
117 波蘭
(2) 波多黎各*
118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119 孟加拉國
120 玻利維亞
121 挪威
122 南蘇丹
123 南非
124 高棉
125 哈薩克斯坦
126 科威特
127 象牙海岸
128 葛摩
129 保加利亞
130 俄羅斯
131 敘利亞
132 美國
133 宏都拉斯
134 辛巴威
135 突尼西亞
136 泰國
137 埃及
138 衣索比亞
139 賴索托
140 莫三比克
141 荷蘭
142 格瑞那達
143 喬治亞
144 索馬里
145 哥倫比亞
146 哥斯大黎加
147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48 秘魯
149 愛爾蘭
150 愛沙尼亞
151 海地
152 捷克共和國
153 吉里巴斯
154 菲律賓
155 薩爾瓦多
156 薩摩亞
157 密克羅尼西亞
158 塔吉克斯坦
159 越南
160 波札那
161 斯里蘭卡
162 史瓦濟蘭
163 斯洛維尼亞
164 斯洛伐克
165 葡萄牙
166 韓國
167 朝鮮
168 斐濟
169 喀麥隆
170 黑山
171 智利
172 奧地利
173 緬甸
174 瑞士
175 瑞典
176 諾魯
177 蒙古
178 新加坡
179 紐西蘭
180 義大利
181 塞內加爾
182 塞爾維亞
183 塞席爾
184 獅子山
185 賽普勒斯
186 墨西哥
187 黎巴嫩
188 德國
189 摩爾多瓦
190 摩納哥
191 摩洛哥
192 澳大利亞
193 尚比亞

組織任務

1.指導和協調國際衛生工作。

2.根據各國政府的申請,協助加強國家的衛生事業,提供技術援助。

3.主持國際性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業務。

4.促進防治和消滅流行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

5.促進防治工傷事故及改善營養、居住、計畫生育和精神衛生。

6.促進從事增進人民健康的科學和職業團體之間的合作。

7.提出國際衛生公約、規劃、協定。

8.促進並指導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9.促進醫學教育和培訓工作。

10.制定有關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實施方面的國際名稱。

11.制定診斷方法的國際規範的標準。

12.制定並發展食品衛生、生物製品、藥品的國際標準。

13.協助在各國人民中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歷任領導

姓名 來自國家 /地區 任期
1 布羅克·奇澤姆(Brock Chisholm) 加拿大 1948-1953
2 馬戈林諾·戈梅斯·坎道 巴西 1953-1973
3 哈夫丹·馬勒(Halfdan T. Mahler) 丹麥 1973-1988
4 中島宏 日本 1988-1998
5 布倫特蘭夫人 挪威 1998-2003
6 李鍾郁 韓國 2003年1月28日-2006年5月22日(於任內病逝)
代理 安德斯·努德斯特倫(Anders Nordström) 瑞典 2006年5月22日-2007年1月4日
7 陳馮富珍 香港 2007年1月5日-2017年7月1日
8 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 衣索比亞 2017年7月1日-2022年

經費來源

WHO的經費來源:會員國交納的會費,構成"正常預算"。泛美衛生組織、促進組織志願基金、兒童基金會、控制藥品濫用基金、環境規劃署、緊急活動、難民事物告急專員署、救災署、世界銀行等提供的專款。

世衛組織 2014–2015 年規劃預算

1. 批准 2014–015 年財務期所有資金來源,即評定會費和自願捐款的 39.77 億美元預算額。

2. 將 2014-2015 年財務期的預算額分配給下述六個類別:

(1) 傳染病 8.41 億美元 。

(2) 非傳染性疾病 3.18 億美元。

(3) 在生命全程促進健康 3.88 億美元 。

(4) 衛生系統 5.31 億美元 。

(5) 防範、監測和應對 2.87 億美元 。

(6) 促進性職能,全組織範圍服務 6.84 億美元以及預算的突發事件部分 9.28 億美

元。

3. 決定預算的供資渠道如下:

根據估算的會員國非評定收入進行調整後的 9.29 億美元會員國總淨攤款。

總額為 30.48 億美元的自願捐款。

4.總幹事建議對 2016-2017 年規劃預算增加 2.366 億美元。

出版物

《世界衛生組織月報》,每年6期,英、法、阿、俄文;月度報告每年注重一特定主題。載有對全球衛生,包括統計數據的專家評估。

《疫情周報》,英、法文;關於傳染病病例和疫情的流行病學信息。

《世界衛生統計》,季刊,英、法、中、阿拉伯、俄、西班牙 文;

《世界衛生》,月刊,英、法、俄、西、德、葡、阿文。

《世衛組織室內空氣品質指南:家用燃料燃燒》

本指南是系列指南中的第三部分(第一、二部分分別是部分污染物,及潮濕和黴菌的室內空氣品質指南),是專門針對家庭燃料和燃燒技術特點的技術建議。

《防止二手菸暴露:政策建議》

二手菸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並可對成人和兒童造成多種疾病。實施“100%無菸環境”是唯一能夠有效保護人群免遭二手菸危害的手段。到目前為止,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地實施了相應法律,要求工作和公共場所實現“完全無煙化”。根據它們的經驗,無菸環境不僅可行,而且在實施前後都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

與美國關係

美國是世衛組織的創始國之一。2014年9月16日美國政府將在原來基礎上大力加大對西非伊波拉作出的應對,世衛組織對這一貢獻表示歡迎。這一新承諾為聯合國和其它國際夥伴協助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政府的疫情控制工作帶來支持。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說,“來自美國的這一大力擴大支持行動正是我們控制疫情並開始扭轉局面所需要的一種根本性轉變。”

與中國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中國是世衛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舊金山召開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上通過的“聯合國憲章”中隻字未提衛生工作的內容,也沒提及要建立一個國際衛生機構。施思明是參加舊金山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宋子文的秘書,注意到這個細節,從而引發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誕生。中國代表施思明會同巴西代表蘇札,提交的“建立一個國際性衛生組織的宣言”,為創建世界衛生組織奠定了基礎。1972年5月10日,第25世界衛生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了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合法席位。此後,中國出席該組織歷屆大會和地區委員會會議,被選為執委會委員,並與該組織簽訂了關於衛生技術合作的備忘錄和基本協定。1978年10月,中國衛生部長和該組織總幹事在北京簽署了“衛生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雙方友好合作史上的里程碑。198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駐華代表處。1991年中國衛生部部長陳敏章被世衛組織授予最高榮譽獎“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金質獎章,他是被授予此獎的世界第一位衛生部長。

目前,我國與該組織召開過18次技術合作協調規劃會議,該組織向我國提供的各種援助約9600萬美元。198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駐華代表處。

針對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和願望,經兩岸有方方面溝通協調,中國政府同意台灣以世衛組織觀察員的身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世衛組織。2009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致函邀請中華台北衛生署以觀察員身份出席5月18日至27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62屆世衛組織大會。

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的合作中心

中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中心已達69個,其數目之多位居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國家之首。現有的合個學科30餘個專業。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作為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展衛生技術合作的視窗,在促進國際、國內衛生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輻射和示範作用,現已成為促進我國醫學科學現代化,早日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7年7月5日下午,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政府頒發“社會健康治理傑出典範獎”,以紀念中國愛國衛生運動開展65周年,表彰愛國衛生運動取得的輝煌成就。

六十周年

WHO60活動框架
各下屬部門、國家和地區可以在WHO60框架下通過組織和推廣各個活動為WHO60做出貢獻。
全年總體活動框架如下:
回顧歷史:2008年1月至3月
1月,世界衛生組織執委會會議期間活動和啟動WHO60圖片展。2月和3月繼續開展有關活動,重點為過去60年中公共衛生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展望未來:2008年4月至12月
自2008年4月開始,一系列的溝通交流活動勾勒出世界衛生組織未來的工作方向,突出強調最前沿的主題,如應對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健康,初級衛生保健的未來發展以及信息和通訊技術。WHO60期間的兩大主要里程碑是2008年4月7日的世界衛生日和之後於2008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

千年發展目標

1.消滅極端貧窮和飢餓

2.普及初等教育

3.促進兩性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4.降低兒童死亡率

5.改善孕產婦健康

6.與愛滋病毒/愛滋病、瘧疾和其他疾病作鬥爭

7.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

8.建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

聯合國

科教文衛類國際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