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AL-Qaeda)或譯阿蓋達組織、阿凱達組織、阿爾蓋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蘭教軍事組織,成立於1988年,由賓·拉登創建。在阿拉伯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拉登成立該組織的最初目的是以該組織為基地,來訓練和指揮與入侵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戰鬥的阿富汗義勇軍。蘇軍撤退後,目標轉為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該組織主要在中亞、中東地區活動。基地組織的最高領導是以拉登為首的中央委員會,下設有4個專門職能委員會。訓練內容包括學習原教旨主義教義,學習使用輕型武器、使用電腦、策劃並進行恐怖攻擊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基地組織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阿拉伯文:القاعدة‎ 〔所謂“基地”)(阿拉伯語裡的“al”相當於英語裡的“the”)拉丁文轉寫:al-Qa'ida、al-Qa'idah、al-Qaeda or al-Qaida

又譯:阿爾-凱達組織、阿凱達組織、凱達組織、開打組織 or 蓋達組織

最著名的伊斯蘭恐怖主義恐怖組織。成立於1989年,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攻擊,對9.11事件等恐怖活動負責的國際犯罪集團

歷史

基地組織的旗幟基地組織的旗幟
基地組織在1989年蘇聯攻打阿富汗後期所創立。成立初期的宗旨,乃為了訓練和抵抗入侵阿富汗的蘇聯部隊,在蘇聯於1991年撤出阿富汗以後,宗旨已改為消滅全世界入侵伊斯蘭世界的西方國家,以建立一個純正的伊斯蘭國家。它尤其對中東國家以色列的批評和針對行動不遺餘力。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已把基地組織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

基地組織的領導人為沙烏地阿拉伯富商本·拉登。本·拉登2011年5月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

訓練基地

“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境內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學習原教旨主義教義,學習使用輕型武器、發射迫擊炮和火箭筒、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據估計,從80年代初迄今,在“基地”接受過訓練的人有3萬之眾,他們被稱為“阿富汗的阿拉伯人”。據悉,“基地”組織核心成員約4000∽5000人,主要由“阿富汗的阿拉伯人”組成。拉丹通過傳真、行動電話、網際網路或信使遙控指揮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

組織結構

基地組織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三層核心鮮為人知,邊緣團體跑到“基地”訓練營偷藝被逐到1999年和2000年的樣子,“基地”組織才真正地成熟起來。不過,就算“基地”組織成熟的時候,其核心機構其實也沒有多大,甚至於外界動不動就指某個組織是“基地”,那是不了解基地組織的真正結構情況。

“基地”組織有三層核心,第一層核心是“基地硬骨頭”,這個核心是由拉登本人以及那些自八十年代以來一直隨拉登鞍前馬後跑的人組成,人數在數十人左右。當然了,後來也有一些有經驗的人被吸納入這層核心,比如說曾在菲律賓和其它地方屢屢製造炸彈爆炸事件的哈立德·穆罕默德;第二層核心是數十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地”組織分支的領袖人物。這些組織分支往往原本就是當地極端組織,它們通過各種關係與拉登搭上線,並且得到拉登的完全賞識、信任和訓練之後,才能進入“基地”圈子;第三層核心是拉登最鐵桿的秘密信徒。這些人並不從事恐怖行動,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有著正當的職業和道德操守,但他們卻秘密為拉登蒐集情報和籌集資金!這個核心拉登非常看重。

招募活動

扎瓦希里扎瓦希里

“基地”組織頭目艾曼·扎瓦希里在2014年9月3日發布的一段視頻中宣稱,這一組織已在印度次大陸成立統一的新分支機構,武裝人員將在印度、緬甸和孟加拉國發起軍事行動,“打破人為劃分的國界”。

扎瓦希里此舉意在重振“基地”,把勢力範圍擴展到印度次大陸,同時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展開招募追隨者的比賽。美國搜尋國際恐怖組織研究所3日在極端組織網際網路論壇上發現“基地”組織最新發布的視頻。這段視頻時長約55分鐘。

這段視頻以“基地”組織前領導人本·拉丹的鏡頭開始,隨後出現中東地區、印度次大陸以及非洲之角的衛星地圖。接下來,鏡頭轉至扎瓦希里。他戴著白色頭巾和眼鏡,宣布新分支機構成立。

“基地”通常活躍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扎瓦希里稱,印度次大陸分支機構“勢力範圍”包括印度、孟加拉國和緬甸,將保護其在當地的追隨者。

扎瓦希里介紹,新分支機構領導人為巴基斯坦武裝人員阿西姆·奧馬爾。阿西姆·奧馬爾也在視頻中發表講話,但使用的不是阿拉伯語,而是巴基斯坦國語烏爾都語。他身旁站著分支機構新發言人烏薩馬·穆罕默德。

恐怖事件

1992年12月:針對駐索馬里美軍的葉門旅館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國世貿中心爆炸案。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1993年6月:謀殺約旦王儲阿卜杜勒未遂。

1995年1月:謀殺教皇保羅二世未遂。

1995年6月:謀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軍軍營爆炸案。5人死亡。

1995年11月:駐巴基斯坦埃及使館爆炸案。17人喪生。

1996年:宰赫蘭美空軍住所爆炸案。

1997年:開羅外國旅遊者客車爆炸案。

1998年8月:東非美國使館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餘人受傷。

2000年10月:葉門美國“科爾”軍艦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擊美國 紐約世貿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造成了3000多人喪生。

頭目拉登

基地組織賓拉登出生於富裕之家,他是沙烏地阿拉伯一名建築界大亨的18個兒子之一。
一開始,他參與為聖戰者興建軍火庫、醫院、和道路的工作,但他也參與戰鬥。一直在調查研究賓拉登的勢力網的作家福登說:“後來,他開始領導一批士兵,並且親身參與了許多軍事行動,包括一次圍攻賈拉拉巴德的著名戰役。這是一次對抗蘇聯占領的重要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他虜獲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自此之後,他到哪兒都帶著它。”除了帶給他幸運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之外,他在阿富汗的時間也為他提供了聯繫全球各地的伊斯蘭激進人士的機會,包括來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來西亞、甚至美國的人。1989年,當蘇聯部隊撤出阿富汗之際,賓拉登返回沙特的家鄉。然而這時候所發生的事,令他感到震驚。1990年當伊拉克部隊入侵科威特時,沙特國王法赫德拒絕了賓拉登所提的軍事援助,轉而向美國求援。沙特反對派領導人阿勒法基表示,賓拉登無法接受50萬美國士兵踏上沙特的神聖土地這一事實。
阿勒法基說:“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當時他的想法是,這是對伊斯蘭使命的重大背叛,是沙特政權的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背叛。”
賓拉登於是前往蘇丹,支持其他穆斯林戰士,像是那些對抗埃及和阿爾及利亞政府的人。
埃及記者達爾維希表示,賓拉登在此扮演了後勤的角色。
達爾維希說:“賓拉登並未提供任何意識形態上的鼓舞。他實際上所提供的,是一個財務和補給網,通過一個非常複雜的銀行和投資系統,從葉門一直延伸到阿爾巴尼亞。”
1996年,蘇丹要求賓拉登離境。當時被極端伊斯蘭組織塔利班剛剛控制的阿富汗,就成為他的最後一個避難所。
在阿富汗,賓拉登的地下勢力網卡伊達開始擴張。
調查賓拉登勢力的作家福登說,這個組織的成員多達五千人,分布在大約25個國家。
基地組織賓拉登
福登說:“卡伊達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絡網,由士兵、受過訓練的爆破專家以及各種支援者組成,包括一些財務提供者。他們接受賓拉登的指示。儘管這個網路似乎有許多層級的指揮,以及一個架構,但是情治單位很難破獲它。”
這個網路使賓拉登得以置身於任何暴力活動之外。但他一直是一個掛名的首腦,將生命和金錢貢獻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鬥爭。
這使賓拉登被美國列入它的主要通緝犯名單,美國還懸賞五百萬美元捉拿他。
美國指稱賓拉登參與策劃了1998年的使館爆炸案和去年襲擊美國科爾號驅逐艦事件。
1998年,美國駐肯亞坦尚尼亞大使館遭到炸彈襲擊,造成二百多人死亡;去年,美國科爾號驅逐艦在葉門受到襲擊,造成17名美國士兵死亡。
賓拉登現年44歲,仍然在招募戰士,進行他的聖戰。他最近在一盤招募戰士的宣傳錄相帶上出現,錄相帶的背景顯示,一批蒙面男子在阿富汗沙漠的一處訓練營接受訓練。
賓拉登在錄相帶中這么說:“這項訓練的成果,是為唯一的真主所進行的聖戰。你在巴勒斯坦的兄弟們,正期待你們,以便摧毀美國和以色列。”

重創訊息

駐伊美軍指揮官2007年9月28日說,“基地”組織重要頭目阿布·烏薩馬·圖尼西已經在美軍空襲中被炸死。美軍稱,圖尼西被認為是“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頭目阿布·阿尤卜·馬斯里的潛在繼任者,他的死亡是對“基地”組織的又一重創。

索馬里過渡政府總理高級媒體顧問阿卜杜拉赫曼·奧馬爾11日證實,1998年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事件主謀、“基地”組織東非地區頭目法祖爾·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已被索政府軍擊斃。這是索馬里過渡政府官員首次正式承認索政府軍將法祖爾擊斃。奧馬爾當天接受新華社報導員採訪時說,法祖爾及其一名隨行人員在駕駛車輛行經首都摩加迪沙一處檢查站時遭遇索政府軍阻攔,後者欲將其逮捕,但遭遇上述二人抵抗,政府軍隨後對其開火併將其打死。政府軍還從他們的車輛中搜出筆記本電腦、地圖、行動電話等物品,並繳獲大筆現金。奧馬爾說,索馬里過渡政府很高興宣布“已將世界頭號恐怖分子之一剷除”,未來也將繼續與國際夥伴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當天早些時候,肯亞警察總長馬修·伊提爾宣布,法祖爾已在索馬里境內被擊斃。但他同時又表示,相關人員正在就兩名恐怖主義嫌疑人身份進行DNA檢測。

1998年8月7日,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幾乎同時遭到汽車炸彈襲擊。襲擊造成224人死亡、4500餘人受傷。美國政府表示,經查,這兩起襲擊均為本·拉丹領導的“基地”組織所為。法祖爾生於葛摩,自1990年起追隨本·拉丹,後成為“基地”組織東非地區行動負責人。除策劃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襲擊外,他還被指涉嫌策劃2002年肯亞蒙巴薩天堂飯店爆炸襲擊。

與其他恐怖組織的聯繫

基地和其它幾個恐怖組織有聯繫,包括黎巴嫩南部、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菲律賓、衣索比亞和要脫離俄羅斯的車臣共和國內的組織。 一提到“基地”組織,人們立即聯想到的肯定是雲中霧裡的拉登,無處不在的恐怖分子,神出鬼沒的武裝人員。然而,這樣的印象多來自於跟“基地”組織毫無干係的媒體報導,來自於西方情治單位的猜測推斷,甚至來自於道聽途說。

組織未來

“基地”沒完
2011年5月1日,基地組織頭號人物拉登死亡。分析認為,儘管拉登是“基地”始創者,但如今的“基地”早已鬆散無組織,拉登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各地的“基地”分支受拉登之死的影響不會很大。
《紐約時報》評論稱,拉登死了並不意味著“基地”不復存在。二號人物扎瓦赫里一直在該組織扮演關鍵的角色。評論說,“基地”也已經是一個鬆散的網路,而非嚴密的組織。拉登之死對世界的其他主要“基地”分支影響甚微,像北非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他們才是真正的威脅。該組織可能崇拜拉登,但也有自身的獨立性。此外,葉門的“基地”分支也不會被拉登的死亡所“震懾”。“在2002年到2003年那個時期,如果拉登被擊斃還有重大意義,但現在,拉登的影響力已經甚微。”
觀察人士也指出,9·11事件以來,發生在歐洲的多起重大恐怖攻擊都是本土醞釀的恐怖主義,它們與拉登領導的“基地”並無直接聯繫,對這些零散和新生的恐怖勢力而言,拉登充其量就是個“精神導師”,他的生死,對這些極端組織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二號人物
拉登喪生,使這一組織二號人物扎瓦赫里成為接替拉登的最大“熱門”。扎瓦赫里出生富貴之家,從一名富家子一步步走上恐怖主義道路。
扎瓦希里1951年在埃及出生。與拉登一樣,他在上層社會長大,父親是藥理學教授,祖父是埃及著名愛資哈爾清真寺的大伊瑪目。1973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立。當時就讀醫科的扎瓦希里加入這一組織。1981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刺殺埃及時任總統薩達特,301人落網,包括扎瓦希里。
他接受庭審,獲判未捲入薩達特刺殺案,卻因非法持有手槍入獄三年。出獄後,扎瓦希里前往巴基斯坦,參與治療與蘇聯軍隊作戰時受傷的阿富汗士兵。一些媒體報導,正是在那段時間,他與拉登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相遇,開始近30年“合作”。
分析師說,扎瓦希里是拉登的左右手,同時是整個“基地”組織的“大腦”。律師蒙扎耶特上世紀80年代一度為扎瓦希里在法庭辯護。他評價:“對拉登來說,扎瓦希里像是他的大腦。”在扎瓦希里看來,“基地”應奪取對某個國家的控制權,“如果不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行動只是小規模騷擾”。
(新華社專稿)
分支反應
中東問題專家朱兆一稱,中東北非地區活躍著眾多“基地”組織的分支,在拉登死後,它們可能在短期內頻繁發動恐怖攻擊,以此實施報復。此外,這些分散的組織也可能因拉登之死加快團結的步伐,組成一個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基地”組織領導層。
朱兆一說,拉登並不掌有對所有分支機構的掌控權,更多只是一種精神性聯繫。而拉登之死或許會讓這些分支機構找到主動聯合的理由。此外,一些“基地”分支的少壯派,比如葉門“基地”的奧拉基等,他們可能比拉登更為危險。因為他們在西方呆過多年,熟悉西方事務。奧拉基本人要比拉登更熟悉網路。美國聖誕節未遂劫機案和胡德堡軍事基地槍擊案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英國媒體認為,拉登之後,“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可能會繼承拉登的衣缽,不過該分支在葉門也有不利局面。比如葉門地勢狹窄,兩面臨海,和阿富汗相比,戰略縱深不大,一旦遭到打擊,很容易被孤立。
該媒體也認為,拉登是一個極端化的“個案”,“基地”知名領導者中很少有像他這樣充滿激情能凝聚各方力量的人物。該組織也很可能面臨經濟困難,很難再發動9·11那樣的大襲擊。
巴阿邊境
“基地”可能展開的報復行動,不僅將針對美國,巴基斯坦也首當其衝。
巴基斯坦軍方和政府之所以不願意承認參與了美國的行動,主要是擔心“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報復。巴基斯坦是反恐前線國家,在該國不乏拉登支持者。任何對拉登斃命事件的過分渲染,都會對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帶來負面結果,增加巴陸軍的反恐壓力,尤其是可能遭致拉登追隨者和“基地”的血腥報復,它們可能會在巴基斯坦全境發動針對政府、軍隊、情治單位和民眾的報復性恐怖攻擊。
此外,在另一反恐戰場阿富汗,北約軍隊的壓力也將增大。拉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隱藏了將近10年,拉登斃命對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似乎是喜訊,但對於在阿富汗前線戰鬥的美軍和北約盟軍未必是福音,很可能將是遭遇大規模報復的開始。可以預見今後幾個月,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攻擊次數將會大幅度上升,巴阿兩國的安全形勢也將繼續惡化。
發表聲明
據外電訊息,被美國列為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的“基地”組織當地時間2011年5月6日在網際網路上發表聲明,證實其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已經死亡。
據報導,美國民間反恐監控機構“SITE”網站的訊息說,“基地”組織已在一家“伊斯蘭聖戰”網路論壇上發表了聲明,證實拉登已經死亡。
“基地”組織6日發表聲明,正式確認其頭目拉登已經身亡,並揚言報復美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宣布“建都”
據新華網薩那2011年5月29日報導,“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28日發表聲明,宣稱該組織已占領葉門南部阿比揚省省會津吉巴爾市,並宣布該市為“基地”組織在葉門南部建立的“伊斯蘭酋長國”的首都。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的武裝分子28日在阿比揚省面對當地居民宣讀了這一聲明。據報導,在“基地”組織占領津吉巴爾市後,阿比揚省的幾乎所有地區都已被“基地”組織占領。
阿比揚省一名政府官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武裝分子在27日就占領了津吉巴爾市的全部地區。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於2009年年初由“基地”組織沙烏地阿拉伯分支和葉門分支合併而成,隨後發動了包括2009年美國聖誕節炸機未遂事件和2010年飛美航班郵包炸彈事件等一系列恐怖攻擊。阿比揚省是“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據點之一。
印度分支
2014年9月6日,據法新社報導,基地組織4日宣布成立印度半島分支,賓拉登的繼任人扎瓦希里透過網路視頻表示,將在包括印度多個地區的南亞創立基地組織分支,從而將至今為止以阿富汗薩赫勒為主要地盤的基地組織向亞洲大陸其它地區拓展。特別將目標鎖定印度穆斯林族群受到攻擊的多個地區。
扎瓦希里在視頻中特別提到印度擁有相當規模穆斯林人口的阿薩姆、克什米爾和古吉拉特邦。印度穆斯林約占總人口的15%,達1億7千5百萬,是世界第三大穆斯林群體。自獨立以來,印度族群矛盾就沒有停止過。作為印度唯一一個穆斯林人口占居多數的邦,克什米爾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和極端武裝分子經常發動襲擊;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阿薩姆邦,近年來多次發生大規模針對穆斯林的暴力事件。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也成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相互摩擦不斷之地。印度一位警方高官稱,古吉拉特邦自2002年發生騷亂以來,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武裝組織就一直都對該邦很感興趣。
基地組織頭目扎瓦希里指出:基地組織“印度半島分支”的成立,對“緬甸、孟加拉國、阿薩姆、古吉拉特、艾哈邁達巴德和克什米爾”的穆斯林而言是一大喜訊,該分支將拯救該地區的穆斯林,讓他們免受不公正待遇和鎮壓。該分支將在印度半島傳播伊斯蘭教,並在那裡“升起聖戰旗幟”。
在扎瓦希里發出威脅後,印度情治單位在全國發布警告。印度內政部長辛格與高級安全官員會面就恐怖威脅進行了討論。印度古吉拉特邦官員指出:基地組織發布相關視頻後,地方政府加強了戒備。將與中央政府密切合作,應對任何對國家的威脅。

頭條專題:我們身邊的反恐

知頭條:脆弱的地下水 知頭條:我們身邊的反恐
從2001年以來,中國各級政府陸續建立了反恐機構,外交部也設有負責境外安全綜合事務的部門,打擊恐怖活動的機制都在不斷完善。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根據國際上的反恐經驗,反恐不單單是政府的事情,和民眾也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恐怖攻擊的目標和對象首先是普通民眾。
我們所面對的恐怖勢力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東突厥斯坦新聞信息中心|邪教恐怖主義|生物恐怖主義|網路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和組織恐怖主義|恐怖組織
爆炸襲擊馬德里爆炸案
劫持人質別斯蘭人質事件
生化襲擊東京捷運毒氣事件
反恐突擊隊雪豹突擊隊|藍劍突擊隊|武警722特種部隊|天狼突擊隊
著名恐怖組織基地組織|埃塔|塔利班|猛虎組織|阿克薩烈士旅|紅色旅|愛爾蘭共和軍|日本赤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