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魚類名稱]

泥鰍[魚類名稱]
泥鰍[魚類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屬鰍科,被稱為“水中之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見但也分布。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泥鰍生活在湖池,且形體小,只有三、四寸長。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藥。

基本信息

簡介

泥鰍泥鰍

泥鰍,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條。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印度等地。可入藥。

釋名

泥鰍生活在湖池,且形體最小,只有三、四寸長。它體形圓,身短,沒有鱗,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 因而滑膩無法握住。

註解

泥鰍被稱為“水中人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

功效與作用

泥鰍是常見的水產類大眾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泥鰍可食部分占整個魚體的80%左右,高於一般淡水魚類。泥鰍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煙酸、鐵、磷、鈣等,有補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養腎生精功效,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體虛盜汗者。特別是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人體抗衰老。泥鰍體內含有豐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種疫苗的主要成分,能提高身體抗病毒能力,特別適合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可促進黃疸和轉氨酶下降。

泥鰍性味甘平,《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補中、止泄”。泥鰍的營養特點是脂肪含量低,膽固醇更少,但蛋白質卻高於一般的魚類,另外含有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和煙酸等,有“水中人參”之稱,特別適宜脾胃慮寒、營並不良的氣慮體質的人。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暖中益氣、醒酒,解除消渴症。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調補中焦脾胃治療痔瘡

附方

治療異物鯁喉:用線捆住活泥鰍的頭,將它的尾巴朝里,先放入喉中,然後將泥鰍拉出來即可。

外部特徵

體形

泥鰍體較小而細長,前端呈亞圓筒形,腹部圓,後端側扁。體高與體長之比為 1.7:8。

頭部

泥鰍頭部較尖,部向前突出,傾斜角度大,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小,亞下位,呈馬蹄形。唇軟,有細皺紋和小突起。眼小,復蓋皮膜,上側位視覺不發達。鰓裂止於胸鰭基部。

泥鰍的須有5對,其中吻端1對,上頷1對,口角1對,下唇2對。口須最長可伸至或略超過眼後緣;但也有個別的較短,僅長達蓋骨。泥鰍的這5對須,對觸覺和味覺極敏銳。

泥鰍頭部無鱗,體表極細小,圓形,埋於皮下。側線鱗125一150枚。

體表

泥鰍的體表黏液豐富。體背及體側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點,體側下半部灰白色或淺黃色。棲息在不同環境中的泥鰍體色略有不同。

泥鰍背鰭無硬刺,不分支鰭條為3根,分支鰭條為8根,共11根。背鰭與腹鰭相對,但起點在腹鰭之前,約在前鰓蓋骨的後緣和尾鰭基部的中點。胸鰭距腹鰭較遠,腹鰭短小,起點位於背鰭基部中後方,腹鰭不達臀鰭。尾鰭呈圓形。胸鰭、腹鰭和臀鰭為灰白色,尾鰭和背鰭具有黑色小斑點,尾鰭基部上方有顯著的黑色斑點。

主要品種

1、真泥鰍一般稱泥鰍。體為長圓柱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口須5對,上頜3對,較大,下頜2對,一大一小。尾鰭圓形,鱗片細小,埋於皮下。體背及背側灰黑色,並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體表粘液較多,頭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較小。

2、大鱗副泥鰍。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體形酷似泥鰍。須5對。眼被皮膜復蓋。無眼下刺。鱗片大,埋於皮下。尾柄處皮褶棱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與高約相等。尾鰭圓形。肛門近臀鰭起點。

3、中華沙鰍。分布於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後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於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

4、大斑花鰍。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須4對。眼下刺分叉。側線不完全。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近。尾柄較長,尾鰭後緣平截或稍圓。體側沿縱軸有6~9個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塊,尾鰭基有一黑斑。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淺水區。個體小,數量少。

5、中華花鰍。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江河。須4對,眼下刺分叉。側線不完全。背鰭起點距吻端與至尾鰭基距離相等。尾柄較短,尾鰭稍圓或平截。體側沿縱軸有10~15個斑塊,尾鰭基上側有一黑斑。生活於江河水流緩慢處。

6、長薄鰍。分布於長江上、中游,從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長薄鰍是薄鰍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一般個體重1.0~1.5千克,最大個體可達3千克左右。近年來因江河魚類資源量總體下降,數量明顯減少。

7、北方須鰍。分布於蒙古及我國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等地。體細長。須較短。尾柄皮褶棱不發達。腹鰭基部起點與背鰭第2~4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常棲息於河溝、湖泊及沼澤砂質泥底的靜水或緩流水體,適應性較強。數量較多,肉質細嫩,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分布範圍

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河川、溝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庫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長江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極廣,在中國的西部(由東往西流向,全國就只有兩條這樣的河流)的伊犁河裡的種群也在不斷的擴大,該條河流與哈薩克斯坦名湖巴爾喀什湖相同。在贛江的支流袁河流域,江西萍鄉等地,泥鰍的人工養殖隨著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養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全國也都大體呈現這種趨勢。泥鰍群體數量大,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

生活習性

小型底層魚類。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適應性較強,可在含腐殖質很豐富的環境內生活。當水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而在水體乾涸後,又可鑽入泥中潛伏。發各類小型動物為食。為批產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個體可長達300毫米,肉質優良,為出口水產品之一。

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

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

由於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里,全長4-5厘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厘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泥鰍2冬齡即發育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水溫18℃),產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淺水草叢中,產出的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沒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魚,常分散生活,並不結成群體。

生長繁殖

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月上旬開始繁殖,5一6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一30 ℃ ,最適水溫為22一28 ℃ 。

雌鰍性成熟較雄鰍遲,體長5厘米時,雌鰍體內有一對卵巢,體長8 厘米時,2個卵巢癒合在一起,成為1個卵巢,並由前端向後端延伸,這時整個卵巢發育開始成熟。雌鰍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8 厘米,懷卵量約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懷卵量為7000一10000粒,體長12厘米的懷卵量12000一14000粒,體長15厘米的懷卵量為15000一 18000粒,體長20厘米懷卵量為24000粒左右。懷卵量最多的可以超過6.5萬粒。卵圓形,卵徑0.8一1.0毫米左右,吸水後膨脹到1.3一1.5毫米,卵黃色,為半黏性,黏附力不強。由於卵在卵巢內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約為懷卵數的50%一60%。

雄鰍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較雌鰍早,雄鰍精巢一對,位於腹腔兩側,呈帶狀且不對稱,右側的精巢比左側的長而狹窄,重量也輕一些,當雄鰍體長為9一11厘米時,精巢內的精子約有億個。

泥鰍產卵喜在雨後晴天的早晨,產卵前,雌鰍在前面遊動.數尾雄鰍在其後緊追不捨,發情時,雌雄鰍多活動在水表面和魚巢周圍,當發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鰍的頭部和軀體互相摩擦並相繼游出水面。雄鰍追逐糾纏雌鰍,並捲曲於雌鰍腹部,以刺激雌鰍產卵 ,同時雄鰍也排出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這種動作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也不相等,個體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隨著水的波動,極易從附著物上脫落沉到水底。

營養功效

營養成分

泥鰍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以及大量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比魚、黃魚、蝦高出3~4倍,而維生素A維生素C和鐵的含量也比其他魚類要高。

藥性功效

泥鰍性平,味甘,具有暖脾胃、袪濕、療痔、壯陽、止虛汗、補中益氣、強精補血之功效,是治療急慢性肝病、陽痿、痔瘡等症的輔助佳品。此外,泥鰍皮膚中分泌的黏液即所謂“泥鰍滑液”,有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治小便不通、熱淋便血、癰腫、中耳炎。

營養價值

泥鰍是一種有鱗魚類,主要分布在亞洲沿岸國家,如日本中國等,中國泥鰍分布非常廣泛。

先看看泥鰍的基本營養價值:

熱量(千卡):96維生素b1(毫克):1鈣(毫克):299

蛋白質(克):17.9維生素b2(毫克):33鎂(毫克):28

脂肪(克):2煙酸(毫克):6.3鐵(毫克):2.9

碳水化合物(克):1.7維生素C(毫克):0錳(毫克):.47

膳食纖維(克):0維生素E(毫克):0.79鋅(毫克):2.76

維生素A(微克):14膽固醇(毫克):136銅(毫克):.09

胡羅卜素(微克):1.8鉀(毫克):282磷(毫克):302

視黃醇當量(微克):76.6鈉(毫克):74.8硒(微克):35.3

泥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食物,不存在控制體重方面的顧慮。泥鰍維生素b族含量豐富(特別是維生素b3),維生素b族主要的作用是維護皮膚健康、促進消化、維護神經系統健康等,具體請參照:維生素b的作用。

泥鰍是高鉀低鈉的食物,鉀和鈉一起維護人體水平衡,通常情況下往往總是鈉攝入太多(因為食鹽中含有太多的鈉)而鉀往往攝入過少,鉀和鈉的平衡非常重要。鉀含維持肌肉和神經系統適度的興奮度。

泥鰍含有豐富的各種礦物質,而且比例非常合理,泥鰍含有比較豐富的鈣和一定數量的鎂,這兩種礦物質均是骨骼的主要組成部分,故對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泥鰍含有比較豐富鐵,鐵是紅血球的組成部分,可以增強血液的帶氧能力,但是過多的鐵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而還會影響鋅的吸收。人體每天需要20毫克鐵(成年人),而100克泥鰍含鐵是2.9克,一個比較非常合理。

泥鰍還含有豐富的鋅,很多疾病有鋅有關,包括可怕的癌症和糖尿病,鋅還可以保護皮膚健康(缺鋅會長青春痘)、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等。

銅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是過多的銅會導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而100克泥鰍僅含0.09毫克銅,人體每天僅需要2毫克銅,而且我們的水管、餐具中往往就含有豐富的銅,所有一般人體缺少銅很少見,而過多的銅卻比較常見。

水產往往含有豐富的硒,特別是鹹水的水產,而泥鰍是淡水水產里含硒含是相當高的,這一點和螃蟹有些類似。硒是一種有抗氧化作用的礦物質,它的作用比較廣泛,但最為特出的是硒可以預防肝病,缺硒的地區肝癌發病率要高很多!

泥鰍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主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病毒性肝炎;痔瘡;疔瘡;皮膚瘙癢。

主要做法

紅燒泥鰍

紅燒泥鰍紅燒泥鰍

(1)一定要買新鮮成活的泥鰍,並放到滴了油的水裡養上2天,這是為了排淨泥鰍體內的泥沙。然後將泥鰍殺死,並用剪刀掏出內臟等,再用食鹽或玉米面將泥鰍表皮上的粘液去掉,之後用水洗淨。

(1)把泥鰍放到澱粉里滾一下,並在油鍋里炸一下,炸得顏色發黃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了。

(2)把醬油、醋、料酒、豆瓣醬等調料勾兌好。

(3)在用油將辣椒、蔥花等炒香,並放上辣椒醬。

(4)最後將炸好的泥鰍和調好的調料汁都放到鍋里,並加上適量的水,開大火燉煮一刻鐘,等快沒有汁水的時候,這道紅燒泥鰍就做成了。

砂鍋泥鰍

(1)提前幾天買來鮮活的泥鰍,並在清水裡養幾天,還可讓泥鰍吃些蛋清,一是為了讓泥鰍吐淨體內的髒東西,二是吃了蛋清的泥鰍,肉會更加鮮嫩。

(2)等泥鰍完全乾淨了,再將泥鰍表面的粘液完全洗乾淨,準備讓鮮活的泥鰍下鍋。

(3)在熱鍋里倒上油,同時爆香花椒、姜蒜等作料,然後將鮮活的泥鰍放到鍋里,一定要快,並蓋上鍋蓋,三分鐘左右後,在鍋里放少許的醋。

(4)隨後把整好的泥鰍放到砂鍋里,並倒上清水,開小火燉煮半個小時左右,最後加上鹽、香油等就可以食用了。

泥鰍的做法有很多種,除了紅燒泥鰍、砂鍋泥鰍外,還有豆腐燉泥鰍、泥鰍湯、春筍泥鰍湯等多種。泥鰍的做法也比較簡單,只要根據食譜,就可以自己在家裡嘗試著做了。

養殖技術

泥鰍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魚類,深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前景看好。泥鰍對水質的要求不太嚴格,池塘、稻田、水溝和田頭坑塘都能養殖,在農村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一、池塘條件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積一般以200~400平方米為宜,不要過大,最大面積不得超過1畝。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質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實堅硬,以防泥鰍鑽洞外逃。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個6~8平方米的集魚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厘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潑灑。

二、苗种放養

池塘養殖成鰍,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鰍種40~50尾,鰍種要求規格整齊,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鰍吃小鰍。苗種規格以3~4厘米為宜。鰍種下塘時用孔雀石綠8毫克/公斤浸洗5分鐘,以防水霉病發生。

三、飼養管理

1、施足基肥:泥鰍的食性較雜,水體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種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糞均可),以繁殖餌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機肥10~15公斤。 2?飼養方法:人工養殖泥鰍,也要投餵一定的商品飼料,如米糠、豆餅、豆渣、麥麩、酒槽等。投餌量一般為鰍體重的4%~5%,當氣溫在25~28℃時,泥鰍攝食最旺,可適當加大投餌量,促進其生長。投餵方法應定點設定食台投喂,投餵時間以傍晚投餌為宜。

2、日常管理:當水溫超過30℃時,泥鰍大部分鑽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經常加注新水,以調節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同時還要採取遮陽措施,可用水葫蘆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陽。此外,要經常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捕撈方法

1、沖水捕撈法:在靠近進水口的地方鋪上一條特製的魚網,魚網的長度可依進水口的大小而定,預先將網設定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鰍就會逐漸聚集到進水口附近,觀察到有一定數量時,迅速將網提起,此法捕獲效果較好。

2、食餌誘捕法:把炒香的小麥粉放在一種特製的竹籠內,將竹籠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誘泥鰍入籠。此法一般在晚上進行,水溫在25~28℃時誘捕效果最佳。

六種病害

赤皮病

此病由於捕撈、運輸過程中碰傷鰍體,或因水質惡化而引起細菌侵入,誘發此病。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白潰爛尤為明顯,危害較嚴重。

防治方法:發現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體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鰍15分鐘~20分鐘;也可用占全池鰍魚體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餌投喂,連餵3天,療效比較顯著。

曲骨病

病鰍背骨彎曲,因孵化時水溫異常及缺乏維生素所致。

防治方法:孵化時保持適溫,防止水溫急劇變化,投餵混合飼料。

水霉病

由於水溫較低或冬季鰍體受傷,開春後易感染水霉病。病鰍身上長滿白色棉絮狀的水霉。

防治方法:發現此病,用2%~5%的食鹽水浸洗病鰍5分鐘~10分鐘,也可用濃度為10毫克/升的福馬林溶液浸洗15分鐘~30分鐘,即可治癒水霉病。

寄生蟲病

泥鰍種苗階段常見有車輪蟲、三代蟲等寄生蟲,被寄生蟲侵襲的鰍苗常常浮於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轉。

防治方法:發病魚池可按1立方米水體用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製成的合劑全池潑灑。

氣泡病

鰍苗階段,由於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易導致氣泡病。病鰍腸中充氣,腹部鼓起,浮於水面。

防治方法:發病重池,可用濃度為1克/升的食鹽水全池潑灑,或加入新鮮水體。平時投餌要注意適量、多樣化,並加強水質管理,可以預防此病的發生。

敵害生物

泥鰍的主要敵害生物有類、水生昆蟲、鳥類及兇猛肉食性魚類。

防治方法:

1、清除池邊雜草,保持養殖環境衛生,嚴防蛙類侵入,發現蛙類應及時捕捉,蛙卵要及時撈除;

2、進水口要用篩絹網攔好,防止野雜魚隨進水時進入池中;

3、發現鳥類,及時驅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