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物器官]

肝[動物器官]
肝[動物器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肝是脊椎動物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扮演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也製造消化系統中的膽汁。肝位於人體腹部位置,在右側橫隔膜之下,位於膽囊的前端且於右邊腎臟前方,胃上方。大部分的肝臟疾病都會有黃疸的症狀,這是由於肝臟無法繼續將膽紅素排出所以就在體內累積。中醫認為肝與膽相為表里,開竅於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素問·五臟生成》:“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

基本信息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肝英文名稱:liver;gān

本義:人體中具有防護自衛功能的臟器。

定義1:五臟之一,位於腹部,膈之下,右脅之內。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並與筋、目密切相關。所屬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髒象(三級學科)

定義2:耳穴。在耳甲艇的後下部。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耳穴名稱和頭皮穴線名稱(三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位置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顏色為紅褐色,位於人體右上腹部,大部分被右肋骨覆蓋,肝臟上部與胸膈相接,肝臟被鐮韌帶分為左葉右葉兩個部分,右葉厚而大,左葉小而薄。

肝臟肝臟

從體表投影上看,肝的上界位於右鎖骨線第五肋、右腋中線平第六肋骨處;肝的下界與肝前緣一致,起自右肋弓最低點,沿右肋弓下緣左上行,到第八、第九肋軟骨結合處離開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線,到左側至肋弓與第七、第八軟骨結合處。

下面與胃、十二指腸,結腸右曲相鄰;後面接觸右腎、腎上腺和食管噴門部,是人體最大腺體,紅褐色,質軟而脆,呈楔形,右端圓鈍,左端扁薄,可分為上、下兩面,前後兩緣,左右兩葉,一般重約1200~1600g,約占成人體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臟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兒和新生兒的肝臟相對較大,可達體重的1/20。

正常肝臟外觀呈紅褐色,質軟而脆。肝臟形態呈一不規則楔形,右側鈍厚而左側偏窄,一般左右徑(長)約25cm,前後徑(寬)約15cm,上下徑(厚)約6cm。上面突起渾圓,與膈肌接觸,下面較扁平,與胃、十二指腸、膽囊和結腸相鄰。

肝上界與膈肌的位置一致,約在右側第五肋間,肝臟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隨體位的改變和呼吸而上下移動;肝下界一般不超過肋弓,正常情況下在肋緣下摸不到,有時在劍突下可觸及,但一般不超過3cm,而小兒多可在肋緣下觸及。

肝臟表面有一層薄而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臟內部,形成支架,把肝臟分割成形態相同功能相近的基本單位,即肝小葉,呈多角稜柱體狀,肝臟內大約有50萬個肝小葉。

再生

肝臟的再生能力

成人肝臟重達1500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而且1分鐘流經肝臟的血液量亦高達1000毫升以上。

肝臟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嚴重傷害,殘留的正常肝細胞仍能照常從事其工作。實驗證明,把鼠肝切掉一半後,老鼠照常進食並且朝氣蓬勃地活著,檢查其肝功指標往往仍正常。在人類,若肝臟內長了大小不等的多個瘤塊,或癌腫已使肝臟變形,但只要這些占位性病變不壓迫匯管區,只要尚存300克以上的健康肝組織,患者飲食方面仍無明顯症狀。

肝功也無太大障礙。經手術切除肝臟75%老鼠於3周后便能恢復原狀:同樣的狗需8個星期:人類則需4個月左右。由此可見,肝臟具有其它器官無法比擬的旺盛的再生和恢復能力。
《中國膽、肝疾病治療藥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分析,手術切除肝癌的患者至今生存10年以上者已不乏其人,個別肝癌切除患者已健在20年。急性肝壞死實行換肝術後已有存活5年以上的報導。隨著科技發展,應相信徹底征服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日子是一定會到來的。動物試驗證明,當肝臟被切除70-80%後,並不顯示出明顯的生理紊亂。而且殘餘的肝臟可在3周內至8周內長至原有大小。這說明,肝臟具有再生功能。

功能

(1)從集體代謝的角度上分析,具有以下功能:
維生素代謝。多種維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與儲存均與肝臟密切相關。肝臟明顯受損時,可繼發維生素A缺乏而出現夜盲或皮膚乾燥綜合症等。
激素代謝。肝臟參與激素的滅活。肝功能長期受損時可出現性激素失調,可有性慾減退、腋毛、陰毛稀少或脫落、陽痿、睪丸萎縮、男性乳房發育、女性月經不調、出現肝掌和蜘蛛痣等。
③肝臟通過神經及體液的作用參與水的代謝過程,抵消腦下垂體後葉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肝臟還有調酸鹼平衡及礦物質代謝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熱能供給器官。
(2)分泌和排泄膽汁的功能:肝臟在24小時內製造膽汁約一升,經膽管運送到膽囊,膽囊起濃縮和排放膽汁的功能,以促進脂肪在小腸內的消化和吸收。
(3)解毒功能:外來的或體內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均要在肝臟解毒變為無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質,隨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
(4)有關血液方面的功能:胎兒時肝臟為主要造血器官,至成人時由骨髓取代,造血功能停止,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其造血功能恢復。另外,幾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臟製造。在人體凝血和抗凝兩個系統的動態平衡中,肝臟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肝功能破壞的嚴重程度常與凝血障礙的程度相平行,肝功能衰竭者常有嚴重的出血。

解剖學

肝下面觀肝下面觀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臟器,其左右徑約25.8cm,前後徑約15.2cm,上下徑約5.6cm。
成人肝臟位於上腹和右季肋部,形似橫置的楔形,膈面隆起渾圓,與膈穹隆同高,相當右鎖骨中線第5肋骨,右腋中線第6肋骨;下界自右鎖骨中線下緣,斜向左上方,至第7、8肋軟骨接合處。肝在活體呈紅褐色,正常成人肝臟重約1200~1600g,平均1500g,為體重的1/50。
小兒肝較大,約占體重1/20;新生兒肝臟占腹腔容積一半以上。肝表面由鐮狀韌帶、圓韌帶和靜脈韌帶分隔為左、右兩葉。右葉大而厚,左葉小而薄。肝臟前方為胸腹壁,後為後腹壁和脊柱,下方(即髒面)與胃、十二指腸膽囊結腸相鄰。肝臟面由兩條縱溝和一條橫溝連成“H”形,橫溝為肝門,右縱溝由膽囊窩和腔靜脈窩組成,左縱溝由肝圓韌帶和靜脈韌帶組成。由“H”形溝將肝臟面加以分割,右縱溝右方為右葉,左縱溝左方為左葉(與膈面左葉相等),橫溝前方為方葉,後方為尾葉。

肝有雙重血液供應,肝門靜脈輸送來自消化道和脾臟的血液,是肝的功能血管,約占肝內血流總量3/4;肝動脈為肝固有動脈,其中的血液富含氧,是肝的營養血管,血流量約占肝內血流總量的1/4。

肝臟的組織學

肝臟外面有結締組織被膜,又稱格利森氏囊,被膜外面大部覆以漿膜,並參與形成韌帶,將肝臟固定於腹腔。門靜脈、肝動脈、肝管、淋巴管和神經,以及少量結締組織從肝門進入肝內,將肝實質分成許多肝小葉,正常成人約有50~100萬個肝小葉,這是肝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又稱經典肝小葉。一般呈不規則的六角稜柱體,長約2mm,寬約0.7mm。中心為一條沿長軸走行的中央靜脈,在其周圍是由肝細胞單行排列的凹凸不平的板樣結構,稱為肝板

肝血竇

前面觀前面觀

關於肝臟基本結構有多種學說,F.基爾南提出經典肝小葉結構之後,F.P.馬爾提出門管小葉概念,拉帕波特(1954)提出肝腺泡學說。門管小葉以門管區為中心,呈三角形稜柱狀體,這個概念強調肝的膽汁分泌,即外分泌腺的特性。肝腺泡以門管區終末微靜脈、終末微動脈和膽管的終末分枝為中軸,以相鄰兩個中央靜脈為兩端,以假想線連線呈卵圓形。其血流方向是從匯管區流向中央靜脈,所以匯管區血運最佳,營養豐富,再生力強;中央靜脈周圍血運差,容易發生肝細胞壞死。

肝細胞

正常人肝細胞呈多面體,直徑約20~30μm。核圓形,位於胞體中央,核仁明顯,有時有雙核。胞體內有豐富的細胞器和包含物。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多種微細結構如粗面內質網和滑面內質網、核糖體、線粒體、溶酶體、戈爾吉氏體及中心體等,此外還有多種不定形物質如糖原、脂滴、脂色素和膽色素等。肝細胞約占整個肝臟的60%,肝血竇由一層內皮細胞、庫普弗氏細胞(星形細胞)和 Ito細胞(脂細胞)組成。

庫普弗氏細胞是一種特定的吞噬細胞,Ito細胞含脂質並貯存維生素A及B2,能製造膠原纖維,在炎症時也能轉變為纖維母細胞,形成纖維組織。正常肝臟纖維結締組織很少,一旦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則預示著肝臟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即肝硬變。由於肝臟在解剖組織學上的特點,不同病因所致的炎症或壞死,最終引起肝功能失代償,甚至出現肝性腦病(肝昏迷)。肝臟的淋巴液來自肝血竇周圍的血漿,沿小葉間血管周圍間隙流向小葉間結締組織,由分布在肝被膜與小葉間血管周圍的淋巴管吸收形成淋巴液,其量較多且富含蛋白質。

肝神經

肝的神經分布有來自內臟神經的交感纖維,也有來自迷走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它們大都是無髓鞘神經纖維,沿血管周圍進入肝臟,並逐漸分枝,主要功能為調節血管舒縮。在肝細胞也有神經末梢分布。肝被膜有感覺神經末梢,其痛覺與被膜張力(肝臟腫大時張力加強)及缺血有關,通常表現為持續隱痛,向後背及右肩放散。

被膜和韌帶

肝的膈面後部與膈相近連處的裸區、髒面的膽囊窩、腔靜脈窩及肝門處均無腹膜覆蓋,其餘部分則被覆有腹膜。在腹膜與肝實質之間,還有一層結締組織膜,一般稱為肝纖維囊。Glisson囊被覆於肝表面,在肝門處包繞於門靜脈、肝動脈和肝管周圍,構成血管周圍纖維囊,隨上述三種結構在肝內的各級分支分布,共同組成Glisson系統。通常以肝內缺少Gilsson系統分布的肝裂為界線,將肝分為葉和段。肝纖維囊構成的血管、神經鞘,其分支進入肝內,即構成肝小葉間的小葉間結締組織。肝纖維囊外面的腹膜與附近器官之間,形成多種皺璧,以固定肝的位置。肝與腹前壁和膈之間有肝鐮狀韌帶,左、右冠狀韌帶及左、右三角韌帶;在肝與胃和十二指腸之間有小網膜,肝與右腎之間有肝腎韌帶。上述所指的韌帶與關書間的韌帶不同,實為腹膜被覆在肝與其它臟器之間所形成的結構。

(一)肝鐮狀韌帶

此韌帶是由二層腹膜形成的皺壁,呈矢狀位,自臍延伸至肝上面,其游離緣內有臍至肝門的臍靜脈索,它相當於左、右肝的分界。在肝鐮狀韌帶的游離緣中還包裹有肝圓韌帶(lig teres hepatis),此韌帶由胎兒時期臍靜脈閉鎖而成,從左縱溝的前部一直延伸連至臍;左縱溝的後部容納靜脈韌帶,它是胎兒時期靜脈導管的遺蹟。臨床可利用肝圓韌帶從臍至肝的胚胎遺蹟作為肝內血管造影和注射藥物入肝的途徑。

(二)肝冠狀韌帶

此韌帶由前、後兩層腹膜而成;前層由裸區前上緣,反折膈下面的腹膜;後層則自肝下面向後至肝裸區下緣,然後反折至膈下面的腹膜。後層的一部分由肝至右腎上腺前面稱之為肝腎韌帶。肝冠狀韌帶一般分為左、右兩部,位於肝右葉者為右肝冠狀韌帶,位於肝左葉者為左肝冠狀韌帶。

(三)肝三角韌帶

此韌帶左右各一,實為左、右冠狀韌帶向兩側的直接延續。左三角帶由肝左葉的後面至膈的下面,直至肝左緣附近。右三角韌帶由肝右葉的後部至膈下面,達肝右緣附近。

(四)肝胃韌帶

薄而柔軟,實質是腹膜在肝門與小彎之間的部分。上部經胃小彎附著於靜脈導管窩底,此韌帶內有胃左、右動脈,胃冠狀靜脈,幽門靜脈,胃神經叢及其分支,胃上淋巴結及淋巴管等。

(五)肝十二指腸韌帶

實為肝胃韌帶在肝門與十二指腸上部之間的部分。右緣游離,構成網膜孔的前緣,其中含有動脈、門靜脈、膽總管、少數淋巴結、淋巴管及神經叢等。

生理及病理生理學

肝臟在胎兒期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後則由骨髓取代。但在骨髓纖維化的病人,肝、脾又會恢復造血功能,這稱為髓外造血。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器官,對人體新陳代謝具有穩定作用。不僅對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代謝和相互轉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激素、膽色素和膽汁代謝,以及生物轉化(解毒)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各種致病因素對肝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但由於肝臟具有強大的儲備功能,所以直到嚴重受損時才會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動物實驗表明,肝臟切除80%,動物仍可存活,肝組織並在短期,內迅速再生。在某些肝癌和肝膿腫病人,以及肝硬變代償期患者,雖然肝組織遭受嚴重破壞,病理變化非常明顯,卻可維持肝功能基本正常。另一方面某些隱性或“亞臨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某些肝功能試驗異常,卻無症狀或體徵。

肝臟與糖代謝  肝糖原合成、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在肝臟進行。

脂肪代謝

食物中的脂肪首先依賴膽汁酸鹽的乳化、吸收,在肝內經過一系列酶的作用,酶化為甘油三酯(TG),若肝損害膽汁分泌減少,臨床可見消化不良、脂肪瀉、厭細膩等症狀;肝內生成甘油三酯過多,或合成磷脂及脂蛋白減少,脂肪轉運能力降低,則可出現肝內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此時可見脂肪在肝細胞內聚積,擠壓、破壞肝細胞構造,伴隨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肝硬變。肝臟是合成膽固醇和膽鹽的主要器官。嚴重肝損害時,血清膽固醇下降;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時,可有血清游離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

蛋白質代謝

多種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在肝臟進行。肝自身的蛋白質半衰期約為10天,而肌肉蛋白質則為180天,可見肝臟蛋白質代謝極為活躍。肝臟對胺基酸具有脫氨基和轉氨基的作用,是游離氨合成尿素的主要場所。肝臟合成的蛋白質約占人體每天合成蛋白質總量的40%以上,如血漿白蛋白、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α2-球蛋白、β-球蛋白等,其中白蛋白合成量每天約12g,為肝臟合成蛋白質總量的25%,或輸出蛋白質的50%。嚴重肝病可使血漿白

肝臟肝臟
蛋白下降,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下降(正常值1.5~2.5:1)或倒置(比值<1)。此時病人可能水腫或有腹水。此外,很多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因子Ⅰ)、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Ⅶ、Ⅸ、Ⅹ,以及抑制凝血和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的物質,均由肝臟製造。當肝細胞受損時,上述凝血因子減少,臨床表現為出血傾向及凝血障礙。在蛋白質分解代謝中,脫氨基產生大量氨,通過肝臟合成尿素使氨被清除。

嚴重肝病時,尿素合成減少,血氨增高,同時伴有血尿素氮(Bun)下降。大量氨(NH3)通過血腦屏障,引起精神神經症狀,出現意識障礙,直至昏迷。套用谷氨酸、精氨酸降血氨,可以治療肝昏迷。

肝臟與內分泌激素及維生素代謝  肝臟對某些激素具有代謝滅活作用,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經過肝臟分解和脫氨基作用滅活;甲狀腺素和三碘甲狀腺氨酸去碘,並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滅活;睪酮被代謝為異構體,並還原成尿睪酮,再以硫酸鹽形式,從尿排出。雌激素和醛固酮在肝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失去其生物活性;垂體後葉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肝內水解滅活。若肝功能嚴重受損,滅活功能降低,則體內上述激素水平可以相對升高。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體內蓄積,相對含量升高,臨床表現男性乳房發育、 蜘蛛痣、肝掌、腋毛和陰毛脫落、睪丸萎縮以及水、鈉瀦留。

肝臟對多種維生素的吸收、儲存和代謝有關。首先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以及維生素B1、B2、B6、B12,泛酸,葉酸等的儲存場所,在嚴重肝病時,由於維生素K和A的吸收、代謝障礙,而表現出血傾向與夜盲症。

肝生物轉化功能

動物肝臟動物肝臟
肝臟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性物質如各種藥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通過新陳代謝將它們徹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體外。這種作用也被稱作“解毒功能”,某些毒物經過生物轉化,可以轉變為無毒或毒性較小,易於排泄的物質;但也有一些物質恰巧相反,毒性增強(如假神經遞質形成),溶解度降低(如某些磺胺類藥)。肝臟的生物轉化方式很多,一般水溶性物質,常以原形從尿和膽汁排出;脂溶性物質則易在體內積聚,並影響細胞代謝,必須通過肝臟一系列酶系統作用將其滅活,或轉化為水溶性物質,再予排出。其生物化學反應可分四種形式:

① 氧化作用。如乙醇在肝內氧化為乙醚、乙酸,再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這種類型又稱氧化解毒。

② 還原作用。某些藥物或毒物如氯黴素、硝基苯等可通過還原作用產生轉化,三氯乙醛在體內還原為三氯乙醇,失去催眠作用。

③ 水解作用。肝細胞含有多種水解酶,可將多種藥物或毒物如普魯卡因、普魯卡因醯胺等水解。

④ 結合作用。是肝臟生物轉化的最重要方式,使藥物或毒物與葡萄糖醛酸、乙醯輔酶A(乙醯化)、甘氨酸、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SA)、谷胱甘肽等結合。

有的學者根據特有的酶系統,將其分為兩型,即相Ⅰ反應(通過氧化、還原、羥化、硫氧化、去胺、去羥化或甲基化等生物化學反應,包括混合功能性氧化酶,有時還能使無毒物質變為有毒,如異煙肼的乙醯化)和相Ⅱ反應(如微粒體的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轉移酶促使某些物質與醛糖酸結合生成醛糖酸鹽,便於從膽汁和尿中排出)。由於肝內的一切生物化學反應,都需要肝細胞內各種酶系統參加,因此,在嚴重肝病或有門脈高壓、門-體靜脈分流時,應特別注意藥物選擇,掌握劑量,避免增加肝臟負擔。

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可以誘導相關酶活性增加,而產生“耐受性”或“耐藥性”,又因相關酶特異性差,產生“交叉耐藥性”或藥物協同作用。

正常人血膽紅素80~85%來自衰老紅細胞血紅蛋白,其餘來自肝內非血紅蛋白的亞鐵血紅素(如肌紅蛋白分解)和骨髓未成熟紅細胞破壞(無效性紅細胞生成),又稱旁路膽紅素,意指為亞鐵血紅素代謝的一個支流。從單核吞噬細胞和肝細胞內形成的非結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具有脂溶性,易透過血-腦屏障、胎盤、腸和膽囊上皮等,干擾細胞代謝功能,必須與血漿中白蛋白結合(直接膽紅素),才能使其失去原有的脂溶性。在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使血膽紅素增高,引起黃疸。膽紅素進入肝細胞後與胞漿內的Y和Z蛋白相結合,可以防止向外逆彌散。某些藥物可以干擾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競爭肝細胞膜受體,或競爭Y蛋白,阻礙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代謝。新生兒由於血-腦屏障發育不全,血漿白蛋白較低,肝細胞內Y蛋白僅為成人濃度5~20%(出生後5~15個月才達成人水平)。後者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重要原因。

肝臟與免疫學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防禦器官,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肝內庫普弗氏細胞屬於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具有吞噬、攝取抗原的作用。在某些疾病,由於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封閉的影響,庫普弗氏細胞吞噬功能降低。臨床表現在嚴重肝病或有門-體靜脈分流時,在血液中腸道桿菌抗體滴度升高;麻疹、風疹、巨細胞病毒抗原滴度也升高(肝臟攝取的抗原釋放);可能出現或引發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及原發性腹膜炎,或持續性病毒感染。由此說明肝臟庫普弗氏細胞具有重要免疫功能。

從免疫學觀點分析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只是始動或激發因素,而自身免疫卻是病變持續和加重的原因。1956年麥凱首次報告“狼瘡樣肝炎”,又稱“漿細胞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現已查明在HBsAg陰性的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中,約15%患者可出現紅斑狼瘡樣病變,血中發現狼瘡細胞和自身抗體,在肝、腎、心肌、虹膜睫狀體、關節、甲狀腺和皮膚發生多系統損害,電子顯微鏡觀察腎小球基底膜有HBsAg、HBsAb和C3複合物沉積。血清IgG和IgM明顯增高,並有多種非特異性自身抗體如肝特異脂蛋白 (LSP)和肝細胞膜抗原(LMAG)的抗體。肝穿刺活檢可見肝小葉及匯管區大量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與其他慢性活動性肝炎無特異差別,所以不再列入獨立疾病。

肝細胞

肝臟是由肝細胞組成,並有豐富的血管網,呈紅褐色,質軟而脆,易受暴力打擊而破裂,

肝細胞肝細胞
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肝細胞極小,肉眼看不到,必須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人肝約有25億個肝細胞,5000個肝細胞組成一個肝小葉,因此人肝的肝小葉總數約有50萬個。肝細胞為多角形,直徑約為20-30/加(微米),有6-8個面,體積約4g0/皿3,不同的生理條件下大小有差異,如飢餓時肝細胞體積變大。
每個肝細胞表面可分為竇狀隙面、肝細胞面和膽小管面三種。肝細胞裡面含有許許多多複雜的細微結構:如肝細胞核、肝細胞質、線粒體、內質網、溶酶體、高爾基氏體、微粒體及飲液泡等組成。每一種細微結構都有極其重要而複雜的功能,這些功能保證了人的生命的存在,保證了人能夠活下去。

肝細胞核

肝細胞核主要由脫氧核糖核酸(DNA)和組蛋白等組成。脫氧核糖核酸是遺傳的物質基礎,它有複製遺傳信息的功能。患肝炎時,肝炎病毒侵入肝細胞核內,病毒基因可以與肝細胞核中脫氧核糖核酸相結合(整合)。一旦整合,HBsAg即難以清除,致使HBsAg長期攜帶。此外,脫氧核糖核酸還可能以自己為模板合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從而控制細胞質中各種相應蛋白質的合成。肝細胞核如果明顯受損,就意味著整個肝細胞崩解毀滅。

線粒體

每個肝細胞有1000-2000個線粒體,大多為圓形或桿形的雙膜結構,長度為1.0~5.Oran,其中儲有.?0種以上的酶和輔酶,如谷丙轉氨酶(SGIT或ALT,以下簡稱轉氨酶)、細胞呼吸酶、三磷酸腺苷等。人體攝人的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的新陳代謝都線上粒體內進行,並可產生人體所需的大量能量,所以被稱為供能“發電站”。當飢餓、四氯化碳中毒、全身缺氧、肝炎或膽汁瘀積時,線粒體是最早、最敏感的受害者,可極度膨脹引起轉氨酶升高等生化功能紊亂。

內質網

內質網是肝細胞質中呈扁平囊狀或泡管狀的結構,分粗面內質網和滑面內質網兩種。粗面內質網是肝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基地,並可將一種多餘胺基酸轉為另一種較少的胺基酸。肝細胞攝取胺基酸合成蛋白質的速度很快。一般認為,白蛋白是由粗面內質網膜上的多核蛋白體合成。滑面內質網廣泛分布於肝細胞質內,常與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氏體相連,三者功能也密切相聯。滑面內質網是粗面內質網的2.5—3.2倍。它的質膜上有許多酶系,如氧化還原酶系、水解酶系、合成酶系等等。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脂肪代謝、激素代謝、藥物代謝、解毒過程和膽汁合成都是在滑面內質網進行的。此外,肝細胞攝取的許多有機物都在滑面內質網上進行合成、分解、結合等生物化學反應。患肝炎時,由於內質網受損,出現白蛋白生成減少,蛋白質代謝異常,致使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C)倒置。由於纖維蛋白原及凝血酶原製造減少,導致出血傾向。由於糖原減少,導致低血糖。由於解毒功能減弱,導致藥物毒副反應增強。由於在膽紅素代謝中,間接膽紅素變成直接膽紅素的過程也是在內質網中進行的,因此內質網受損害時發生肝細胞性黃疸,致使皮膚、鞏膜黃染。

溶酶體

肝細胞中含溶酶體豐富,主要分布於近毛細膽管的肝細胞質內,為單膜包繞的緻密小體,直徑0.4甲,內含多種消化水解酶,能分解蛋白質、糖、脂肪、核酸及磷酸等。還能消化退變衰老的內質網、線粒體等細胞器及其他異物,從而保持肝細胞內容的自我更新,被喻為細胞內的“消化系統”和“清潔工”。
阻塞性黃疸時,溶酶體積極參與膽色素的轉移,在肝炎、缺氧、膽固醇增多或肝部分切除時,溶酶體明顯增多。肝炎病毒可直接損壞溶酶體而導致正常和鄰近肝細胞的溶解壞死。

高爾基體

每個肝細胞大約有50個高爾基體,分布在肝細胞核附近,占細胞質體積的10%。高爾基體與肝細胞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都有密切關係,如膽汁分泌就與其密切相關。另外,高爾基體又能參與合成細胞質膜的糖蛋白和形成初級溶酶體。肝細胞合成的蛋白質和脂蛋白,一部分轉移到高爾基氏體內貯存加工,再排到竇周間隙。

微粒體

微粒體內的酶主要是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為防止過氧化氫在細胞內蓄積,微粒體還能將還原型輔酶I氧化。微粒體中還有與酒精的代謝和糖異生的有關酶類,並與膽固醇代謝也相關。肝癌細胞的微粒體減少。

飲液泡

飲液泡具有吸收和輸送胞內物質的功能。

養肝食譜

川芎天麻蒸鮮魚
【材料】新鮮魚肉600克,天麻15克,川芎5克,姜、蔥、米酒、香油適量。
【做法】
1.用水將天麻洗淨,再用第二次的洗米水泡軟,以增加天麻香味。
2.把魚清洗乾淨。
3.把切絲的蔥、姜鋪在盤底,再把魚放置其上,接著放上天麻、川芎,再灑上一點鹽,即可放入蒸籠或電飯鍋,蒸約15~20分鐘。
4.將魚湯倒入鍋中,用少許澱粉勾芡,再加入香油、米酒後,淋在蒸好的魚上即可。
養肝重點:天麻具驅風、補腦、降血壓、紓解四肢酸麻等功能,並對肝臟有疏通作用。而川芎可以行血行氣,並增強天麻功能,因而將兩者一起料理。而魚肉在五行中屬土,可以健脾養胃,最適合春天養身。
五味子鮮貝
【材料】五味子15克,枸杞子15克,鮮干貝600克,蔥、姜、米酒、香油、鹽適量,冰糖1克。
【做法】
1.干貝洗淨後,用蔥、姜、米酒、香油醃製一下。
2.五味子用清水洗淨後,加入一碗半水以及枸杞子,小火慢煮約20分鐘後,將五味子撈出來(因五味子有微微苦澀味,但也可保留),加入冰糖和鹽調味,再加入少許澱粉勾薄芡,即成五味子醬汁。
3.干貝表面粘澱粉後,用中火油炸約3分鐘,成金黃色後撈起。
4.將五味子醬汁淋在干貝上,或是直接蘸食皆可。
養肝重點:五味子有甘、鹹、酸、苦、辛味,一般中藥店銷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顏色烏黑,具有調養五臟、強心鎮定的功能。鮮干貝則具有滋補肝腎的功能,因此,當五味子遇上干貝時,不但清爽好吃,而且很適合當做春天養肝料理。
蘑菇炒山藥
【材料】乾燥蘑菇15克、新鮮山藥300克、芹菜100克。
【做法】
1.先將蘑菇洗淨,再用熱水泡約10分鐘至變軟,並將泡菇水留下備用。同時將山藥去皮切小片,芹菜也切成相同大小。
2.油熱後,依序加入蘑菇、山藥、芹菜炒熟,接著倒入泡菇水,待湯汁略收乾後,加入適量澱粉勾芡,再加入一點醬油或少許鹽調味即可。
養肝重點:山藥,味甘性平無毒,有健脾益氣、滋肺養胃、補腎固精、長肌肉、潤皮毛、滋養強壯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瀉、虛勞咳嗽、遺精盜汗、小便頻數等症。尤宜於春季食用,一則能健脾益氣,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二則能補腎益精,使人體元陽之氣充沛,可增強人體抵抗力及免疫力

檢查

肝臟肝臟
正常肝臟的重量大約是1200—1600g(2—3市斤),占體重的l/40—l/50,小孩約占體重的1/20,肝臟位於腹腔右上部,體表定位肝上界約在右側第五肋間,上下可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隨體位的改變和呼吸而上下移動,肝下界一般不超出肋弓,也就是說在右助下不應摸到肝臟,但由於胎兒期肝內造血,新生兒期肝臟可在肋下2~4公分,6~8歲仍可在肋下觸及。
檢查肝臟的主要指標及其正常數值如下:
1.血清膽紅素定量:總膽紅素正常值<17.1μmol/L,直接膽紅素<5.0μmol/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GPT)活力測定:肝臟中此酶比血中濃度高1萬倍。血清中正常值5~40u
3.血清蛋白質總量、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測定:正常值總蛋白60—80g/L,白蛋白35g—55g/L,球蛋白20g—30g/L,白球比值為1.5—2.5:1。
4.各型肝炎病毒複製指標血清學檢測均陰性
5.B型超音波檢查:(1)肝臟大小肝右葉斜徑<130mm;(2)形態包膜光整、無特殊形變;(3)實質光點細小晴淡,分布均勻;(4)管道門靜脈、肝動脈、膽管等走向正常,血管清晰;(5)門靜脈內徑<12~13mm(>15mm有臨床意義)。
6.其他尚可作斷層造影(CT)、磁共振掃描(MRl)檢查,肝穿組織學檢查等。肝臟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有重要作用,並且維護人體健康。

中醫學

肝位於上腹部,橫膈之下。肝臟是人內最大的腺體,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肝與膽本身直接相連,又互為表里。肝的經脈循行於脅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這些部位的病症多從肝論治。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氣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泄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將其歸屬於木,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
1.調節精神情志。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除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肝的這一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泄不及,則表現為精神抑鬱、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等;疏泄太過,則表現為興奮狀態,如煩躁易怒、頭暈脹痛、失眠多夢等。
2.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於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泄,從而出現消化功能異常的症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或腹脹、腹瀉等,中醫稱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
3.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著氣機的調暢。如肝失疏泄,氣機阻滯,可出現胸脅、乳房或少腹脹痛。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則可見胸脅刺痛,甚至症積、腫塊,女子還可出現經行不暢、痛經和經閉等。
肝的疏泄功能還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時還可出現腹水、水腫等。

肝主藏血

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貯藏於肝;當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會引起血虛或出血的病變。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於目,則兩目乾澀昏花,或為夜盲;若失於對筋脈的濡養,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開竅於目

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之陰血的濡養;肝的經脈又上聯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與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來。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現視物模糊、夜盲;肝陰虧損,則兩目乾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
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動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導致一系列症狀,如前所述。若熱邪熾盛,灼傷肝的陰血,可出現四肢抽搐、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中醫稱之為”肝風內動”。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為筋之餘”之說。肝血充足,則指甲紅潤、堅韌;肝血不足,則爪甲枯槁、軟薄,或凹陷變形。
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肝與五色、五味、五季、方位、表里臟器關係
肝在五色上屬青色,五味屬酸,五季對應春,方位對應東方,表里臟器為膽,所以肝病患者面色發青,面診時可以此來辯證分析。

肝臟調理

肝病專家認為,肝病病人尤其是慢性肝病病人應充分注意飲食中的營養平衡,每日必須攝入以下四類食物以幫助肝臟康復:
1.米飯、穀類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油等食物,這類食物可以補充入體熱量,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
2.牛奶、奶製品、雞蛋等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的食物,這類食物以營養豐富而見長。
3.魚、肉、豆製品等食物,這類食物被人體吸收後有助於人體血液、肌肉組織的生長。
4.蔬菜、瓜果、芋類、菌菇類、海帶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這類食物有助於人體的營養平衡。

男士調理

喝酒是際場合重要段不少男還將喝酒當成生活習慣之觥籌錯、推杯換盞時酒精“潤物細無聲”地傷害著男肝臟肝功能不好男容易出現疲勞、噁心、厭食、嘔吐等症狀。
進補原則:對類男冬季進補時應以高維生素、適宜熱量及蛋白食物為主。
食療方案:魚類、蝦類、雞肉、牛肉富含人體所需要蛋白質、胺基酸且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赤小豆、大棗也很適合該類男食用午餐可吃韭菜炒雞蛋、菠菜牛肉絲、西紅柿蛋湯小米粥、菜花燉肉、赤小豆鯉魚湯都是肝不好男理想晚餐選擇。

疏肝養顏

簡介

中醫認為,肝主面,肝氣疏泄條達則氣色紅潤,神清氣爽。
女人一生以血為重,肝有“造血”、“儲藏”、“調節血量”和向各臟器“輸送血液”的功能,還有分解營養、調節激素等功能,肝還是人體最強的解毒排毒系統和營養輸送系統,滋養著女人全身的臟器。若肝不能完成這些工作,則會導致分泌失調,氣血不和,從而引起各類婦科疾病,如月經失調、乳腺囊腫、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性功能異常、不孕等。
肝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個“化工廠”。肝臟是身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腸胃道所吸收的有毒物質,都要在肝臟經過解毒程式變為無毒物質,再經過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
如果肝臟長期超負荷工作,太多的身體毒素無法及時排解出去,反映到人的皮膚上就是臉色暗啞、色素沉澱。女人的美麗要靠充足的睡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晚上11時到凌晨3時是人體的“美容時間”,此時肝臟正在繁忙的清理身體內的垃圾,消滅有毒物質。如果這段時間不睡覺,就會皮膚粗糙、容易疲勞、口苦咽乾、火氣大。
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提出的“女子以肝為先天”一直為近代名醫所尊崇。女人一生的生理活動都以肝血為中心,行經耗血,妊娠血聚養胎,分娩出血等。而肝有“造血”、“儲藏”、“調節激素”等功能。女人肝氣正常,可避免引起各類婦科疾病,肝即是人體最強的排毒系統,又是滋養女人全身系統的器官。

肝臟肝臟
肝臟是美麗的發動機,肝好的女人,體態髮膚都充滿活力,要想讓容顏不老,一定要把疏肝放在首位。中醫強調,人要經常疏肝氣、清肝毒、降肝火、養肝血,疏肝氣可使全身氣機疏泄通暢,體內不堵則面上無痘;清肝毒可化解消除體內污染,體內無毒則臉無暗色;降肝火可使體內陰陽平衡,體內不焦則皮膚滋潤不燥;養肝血可以滋養全身臟器,肝血充盈則體表光澤有彈性。修復受損肝臟,使全身氣機疏泄條達,全身氣血順暢運行,以達到疏肝養顏目的。
1.疏肝氣:體內不堵,面上無痘。《黃帝內經》用將軍比喻肝臟性情剛烈,一旦遇到傷害就會肝氣鬱結。疏肝氣,使全身氣機疏通暢達,活力煥發,面色光潔,不生疤痘。
2.清肝毒:體內無毒,臉無暗色。肝臟是人體內的“化工廠”,攝入的食毒、藥毒、酒精毒、煙毒等都依賴肝臟分解。當這些毒素慢慢積累越來越多時,就會導致化學性肝損傷。化解並清除肝內毒素,才能使肌膚光滑細膩,充滿彈性。
3.降肝火:體內不焦,皮膚不燥。肝病一般都是肝陽上亢,引發肝火過旺。導致口瘡、眼熱、皮膚乾燥、色斑等,所以人們稱黃褐斑為肝斑。降肝火,平陰陽,才能使皮膚潤而不燥,白嫩無暇。
4.養肝血:體內充盈,體表光澤。肝藏血,滋養女人的全身臟器。肝血虛虧則面色無華,皮膚枯槁。肝血充沛,則目光清亮照人,體態豐均,充滿活力。
排毒能夠養顏卻不能持久,洗腸能夠養顏卻不能徹底,因為排毒養顏和洗腸養顏都是將漫延在腸道的毒素排除體外,而沒有對毒素的源頭圍剿。
產生毒素的源頭是肝。當肝不能很好地完成解毒工作時,毒素就在體內漫延。疏肝養顏首先從肝臟健康入手,讓健康的肝臟完成各項解毒工作,徹底切斷毒素來源,讓容顏持久美麗。

常見疾病

一、各種病原體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如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還有如細菌感染引起的肝膿腫、肝結核,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肝吸蟲病、阿米巴肝膿腫等等。
二、肝臟占位性疾病。所謂占位,簡單地講就是指不正常的或非肝臟組織在正常肝臟組織內占據了一定的位置,並可能在其中生長、擴大,大多數可引起肝臟或全身損害。比如,各種良惡性腫瘤、肝囊腫、肝膿腫、肝包蟲病、肝血管瘤、肝內膽管結石,等等。
三、代謝障礙引起的肝臟疾病。最常見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是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顧名思義,這是由於過度飲酒引起的以肝細胞損害為主的肝病,嚴重的可發展為脂肪肝、肝硬化。
五、藥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
。比如,紅斑狼瘡引起的肝炎。
七、先天性或遺傳性肝病。比如,主要以黃疸為表現的Gilbert綜合徵,就是一種先天性肝病。其他如多發性肝囊腫、海綿狀肝血管瘤等等。
八、肝硬化。它是各種原因長期損害肝臟後,肝臟病的晚期表現。比如肝炎後肝硬化、血吸蟲病後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多見於慢性心功能衰竭)、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等。

肝癌

肝癌(livercancer)是死亡率僅次於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晚期主要表現為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症狀。臨床上一般採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療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細胞擴散而治癒率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做好肝癌的預防工作,堅持“管水、管糧、防肝炎”的肝癌預防七字方針。

保養

一、良好心態:不良精神情緒如長期存在,會引起肝絡失暢,肝陰受損,而出現脅肋疼痛,脘腹脹滿,口乾口苦,夜臥難寐等症。若查肝功能,可有ALT、AST、TBA、TBILI等異常。對肝病患者來講,保持豁達開朗等良好心態,是保護肝臟氣血沖和、不受傷害的大衛生觀,此乃護肝之首。
二、平衡飲食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各種物質的代謝中心,如能把好“口”這一關,做到讓生命賴以健壯的各種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等能按需攝入,使肝既得到充足的營養及保護。
三、充足睡眠:睡眠是不能用飲食或其他任何保健食品代替的護肝要素。因為人在躺臥入睡後,肝臟的血流量能增加1000~2000毫升。人體的各種營養物質主要存在於血液中,所以肝病患者每天需保證8小時睡眠,使肝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靜養。
四、適當運動:最好是精神、肉體一起修煉的養生功法,每日清晨或傍晚適當運動,每次不超半小時,以不感疲勞為度。要使運動得到收益,須持之以恆,這樣不僅使肝臟得到滋養,體內的其他臟器及心靈都得到滋養。
五、藥物治療:應首先明確是哪一種肝病(有B肝病毒性、代謝性、占位性等區別)之後,要去正規醫院求助於專科醫生系統治療。

拼音是g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