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

物質

物質指在人們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著無限多樣的形態,無窮的變化發展,但歸根結底都是客觀實在的外在表現,都是物質的外在表現。

基本信息

解釋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

物質在傳播過程中以波的形式存在,與其他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坍縮成粒子,坍縮的位置是不確定的,所以具有不確定性,代表人物有玻爾。
人不去觀察量子時,就只有函式波包,而不具備任何物質實體的特徵,只能用一個波函式去描述它;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解釋。但是你去觀察它時,函式波崩塌,在它瀰漫的範圍內,在波包波動範圍內隨機選擇一個點出現,而且人永遠無法確定,它到底應該出現在哪個點。所以,它只會以其中的一種樣貌出現在你眼前,當你以光電效應去觀察它時,它就是個粒子,你用雙縫試驗的方式去觀察它時,它就對你表現為一種波。當你看到它時,它才以粒子的形式出現。

哲學解釋

部分宇宙丟失物質部分宇宙丟失物質

物質是一切表象的載體,是客觀實在。物質是不能被創造和消滅的。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存與亡,只是物質具體形態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

物質指在人們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著無限多樣的形態,無窮的變化發展,但歸根結底都是客觀實在的外在表現,都是物質的外在表現。意識只是高度發展的物質的一種外在表象。

運動和變化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產生時間,變化產生空間,宇宙創生於物質。自然界社會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各種不同表現形態。物質是運動的,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物質有保持原有平衡狀態的屬性(即慣性),運動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又時刻破壞著平衡,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成了物質最基本屬性的矛盾,正是這一矛盾推動著物質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到多分子體系的轉化,推動著物質從多分子體系到原始生命的演化,推動著物質從原始生命到動植物到人類的進化。 “萬物如此,皆因其本。”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這一矛盾是其他所有的有意義事物的存在條件,是一切意義的來源,人類活動與它發生著關聯,並產生著價值。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範疇是對世界上一切現象(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不能把這同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相混淆。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對自然物質的特殊屬性、結構和具體形態的認識會不斷改變和深化。而哲學的物質範疇,則是永遠不會陳舊和被推翻的,只會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地得到證實和豐富。

科學解釋

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對於物質本身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能給我們一個比較完善的答案。由於不斷的分析……普通物質……原質……分子……原子……電子……科學家已能夠把原子分解,而產生極強烈的原子能來。原子分解的結果所得到的是能力,而不是什麼再小的東西。所以根據科學最近發明。我可以說能力凝聚的結果產生原子,再由原子凝聚產生分子,而原質,而普通物質。這樣看來,物質是由能力產生出來的。

基督教解釋

基督教告訴我們物質是由能力產生出來的,而能力是由一位有位格,有自由意志的而來得。神憑著他的全能創造了萬有,所以萬有乃是神大能的表現(歌羅西書一16;啟示錄四11;詩篇三三9)。而萬有之所有能維持不墮,井然有序,乃是受著神大能的支持(希伯來書一3)。神用他的智慧創造了各式各樣的物質,而這些物質都各適其用。充分地把神的大能和智慧表現出來。設計創造這奇妙宇宙的是一位有自由思想意志的全智的神,萬有是憑著他的旨意和大能造出來的。

佛教解釋

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麼意思呢,色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僅是物質世界,從廣義上來說也可以包括精神世界(受想行識)。為什麼說色即是空呢?中觀學說裡面認為,色為因緣所聚而得,離了因緣,即無色,所以說“色”無自性。例如一個人,父精母血,情慾衝動,這些都是因,生了孩子以後,食物餵養,知識社會薰陶,種種經歷,鑄成性格,這些都是因,有了這許多因,才成了一個人。離開了這些因,也就無這個人。根據佛教的“因明”,因緣所成,說明了這個人無自性,這就是所謂的空。其他所有的物質和精神,也都是因緣所聚,所以色即是空。所以中觀裡面講的空,並非絕對的虛無,不是“頑空”。色即是空,並不表明色是虛無,而是表明色的本性(本質)是空。

概述

概觀

物質物質

物質是與精神相對的。提到精神,就聯想到經驗知識、情感、心理、思想、意識等,以及與它們有關的許多東西。時間是物質變化的總體表征,空間是物質結構的總體表征;變化和結構是物質的兩大基本特點。

認識進程

人類對物質的認知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溝通感性和理性的是現象思維的契合。最初,人們區分身邊可見、可聽、可觸、可嘗、可嗅的事物,是以各種反射的異同較模糊地認識這些事物的特點的,另外,人類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五大感覺,還有對力的感覺、對平衡的感覺、對距離的感覺、對飢餓和渴的感覺等。
人類學會使用之後,認知物質的進程大大加快了,人們起初僅能用一些簡單的機械方法改變某些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等性質,或者用水來做一些類似的簡單的事情,由於人工燃燒和高溫的廣泛套用,使人們能夠用更多的方法改變更多物體的更多性質,比如冶煉出金屬成分含量相當高的混合物。各種符號的發明,特別是語言文字的套用,大大提高了人類的思維能力,特別是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由此,人類積累了更多的經驗、知識、思想、方法、技能等,使人類對物質進行了更深入的理論探索,許多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把宇宙萬物統一理解的觀點,比如“水”說、“火”說、“陰陽”說、“五行”說、“天”說、“道”說,又如“上帝”說,“原子”說等。人們還從生產生活、勞動等實踐活動中體悟物質的,特別是那些利用植物動物礦物地理、天

物質物質
文等為人們的生存或願望服務的一些人,他們的研究活動在推動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們之中的成功者往往是當時社會的精英,他們的事跡往往流傳千古。
在生命科學方面,人們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植物的細胞、某些微生物、動物和人的血細胞、神經細胞等等植物、微生物、動物和人的許多微觀結構,特別是對微生物和人的解剖結構的深入研究,使得人類對生命、對人自身、對疾病等的認識有了一次次的飛躍;在對生命關係的認識方面,人們蒐集了大量的進化論證據,發現基因之後,更是對所有的生物都可以用基因的遺傳和變異來揭示生命之間的普遍關係;電子顯微鏡在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套用,更是使生命科學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生命科學給人類以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農業和醫學上,給人類帶來的福祉使人類文明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天文地理方面,各種望遠鏡用於觀測天象,由太陽系銀河系,再到河外星系,甚至遠及一百多億光年之外的類星體,人們還利用各類探測器太空飛行器近距離地獲取太陽系內某些天體的科學數據,甚至於獲取土壤岩石等樣本,使人類對宇宙的真實面貌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由於交通和觀測手段的日益發展,也由於其它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更加了解我們在其上生生不息的地球了,從水、礦物、土壤、岩石、陸地到海洋,從霧靄、雲層、風雨、雷電、雪雹、近地氣候、大氣層生物圈,還深入地下洋底、升至大氣層外,研究地殼的演變、地球的結構和物理性質以及近地空間的物理性質,使人類大規模地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地利用有利的氣候條件,預防各類自然災害生態災害的破壞,得到了科學技術的強有力的支撐。

根本屬性

物質物質

概觀

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根本特性,是物質的共同、一般本質,它通過運動表現出來,人們通過認識物質的運動而認識物質本身。運動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學範疇,它概括了一切變化和過程的一般本質,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思維的變化在內。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是一切運動和發展的實在基礎;運動是物質所固有的根本屬性,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存在方式。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所固有的根本屬性和一切物質形態的存在方式。構想有不運動的物質是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特徵。另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沒有無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是一切運動和發展的實在基礎,運動的原因也在物質自身。構想有離開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唯能論”是唯心主義的運動觀)。

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

運動的絕對性與靜止的相對性是物質運動的兩個屬性,其關係是: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靜止是指事物的相對位置和未發生質變)。在這一意義上說,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對靜止有兩種基本情形:一是機械運動中特定物體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移動;二是事物處於量變階段,沒有發生根本性質的變化。靜止是相對的,但並非單純消極保守的,它也有積極的意義: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相對靜止是人們認識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對靜止是理解和衡量運動的尺度。靜止是運動的結果和未來運動的出發點。

起源

宇宙起源

宇宙起源宇宙起源

宇宙起源於原初火球的假說:在遙遠過去的某個時刻,無所不包的宇宙還只是一個密度和溫度都是非常高非常高的“火球”,這個“火球”其實是擠得緊緊的粒子和輻射的“海洋”。一剎那,它爆炸了,整個“火球”在膨脹,溫度在降低,粒子和粒子之間的距離在拉大,漸漸形成今天所觀測到的宇宙。現在的宇宙應當到處存在大爆炸時刻遺留下的、溫度在5K左右的背景輻射
在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α、β、γ理論》已發展成為被學界同行稱之為“標準模型”的熱大爆炸宇宙學(以下簡稱為大爆炸宇宙學)。大爆炸宇宙學已成為研究早期宇宙最為有效的理論工具之一,並躋身為當代科學的前沿。

月球起源假說

物質物質
月球的起源是人類極其關注的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人們曾提出了多種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月球捕獲說就是著名的月球起源假說之一。
月球捕獲說認為,月球是地球搶過來的“女兒”,即地球與月球由不屬於同一星雲團的物質形成,由於地-月軌道的變化,在1~10個地球半徑範圍內,外來的月球在飛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的強大引力所捕獲,最終成為一顆環繞地球運行的衛星。
主張俘獲說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和月球處在太陽星雲的不同部位,由化學成分不同的星雲物質凝聚而形成。月球原來的運行軌道與地球的軌道面交角很小(約5度),當月球運行到地球附近時,在地月距離為10個地球半徑的範圍內,月球可能被地球俘獲而成為地球的衛星。
著名有天文學家阿爾芬認為,月球曾經是一個獨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獲時,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26個地球半徑,與地球的平面的交角為149度。如果月球進入地球的洛希極限,潮汐會產生很強的非均一重力場,月球表面的岩石將會破碎,並進入月球運行的軌道空間,大部碎片物質又返回月球,撞擊月球,在月表產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39億年前發生的開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許是俘獲說的重要證據。通過地月軌道的精細計算及雷射測距的數據表明,現今月球的軌道愈來愈遠離地球,每年後退約3.8厘米。不過,俘獲說只能解釋部分觀測事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不斷有人另闢蹊徑,提出新的假說。

地球生命起源

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種:
“特創論”認為生命是由超物質力量的神所創造,或者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先驗所決定的。這是人類認識自然能力很低的情況下產生出來的一種原始的觀念,後來又被社會化了的意識形態有意或無意地利用。“無生源論”認為生命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生源論”則認為生命由親代和孢子產生,即生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產生。
化學進化論”主張從物質的運動變化規律來研究生命的起源,認為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無機物可以轉變為有機物,有機物可以發展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體系直到最後出現原始的生命體。
宇宙胚種論”認為地球生命來源於其他的星球宇宙的“胚種”。戴維斯的理論顯然受到“宇宙胚種論”的啟發。

太陽系起源

太陽系——一個具有恆星、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行星系光環和恆星系光環的標準的恆星系是在銀河系鏇渦力的作用下誕生的。太陽系就是一個鏇渦。太陽系鏇渦力把太陽鏇進了鏇渦中心,把行星系留在外圍,邊緣處還留有一個太陽系光環。

觀察表明,銀河系里的物質具有相對於銀河系中心的每秒數百公里的運動速度,並且物質之間也具有相對速度,類似於在鏇渦里運動。

鏇渦論認為:鏇力使物質向鏇渦中心大規模聚集,噴力使物質向整個鏇渦分散,結果,鏇渦中的物質被慢慢分開。銀河系就是一個大鏇渦。銀河系的鏇渦力使星雲鏇轉、收縮和割裂,大部分星雲被鏇向鏇渦中心,少部分星雲圈層被遺留在外圍和邊緣。鏇向鏇渦中心的星雲鏇聚成較大的星球;遺留在外圍的星雲則鏇聚成若干較小的星球,星球又組成與中心同向鏇轉的鏇臂;邊緣的星雲則成為銀河系光環;形成鏇轉的銀河系薄盤。在鏇渦力的作用下,在銀河系薄盤的一側的一個巨大的主要由氫氣組成的星雲鏇臂上誕生了一個較大的星雲鏇渦,這就是最原始的太陽系。
同理,太陽系的鏇渦力具有分散和聚集太陽系內所有物質的能力。絕大部分星雲物質在一個

物質物質
不太長的時間內鏇向中心,只在外圍留下了一個個物質大圈層,在邊緣留下一個稀薄的星雲環。大圈層里還會再分成一個個小圈層。圈層里的物質不一定永遠均勻分布。在適當的時間和地方,圈層里的物質環會斷開並鏇聚,最終形成鏇臂。物質圈層里的質量分布很有規律。儘管外側大圈層的寬度是相鄰內側大圈層的2倍,但是,其質量面密度卻只有內側大圈層的10%。
鏇向中心的星雲越鏇越緊,鏇轉軸處的星雲物質——氫氣在噴力的作用下被迫沿著鏇轉軸向兩極噴出。隨著星雲物質的鏇聚,星雲圓盤中央的厚度越來越大,阻滯了兩極噴發,能量的積聚使鏇渦中心的溫度達到2000萬度以上,引發了氫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強行從兩極噴出,太陽就開始發光了。這是原始太陽系最壯觀的風景。
太陽之外的星雲圈層在鏇渦力的作用下會發生斷裂和再鏇聚,形成氣體行星系。靠近太陽的星雲物質密度較大,行星系鏇聚徹底,外側的星雲斷裂後還可形成衛星。邊部的星雲物質密度較小,行星系鏇聚時,星雲環沒有斷裂而留下了光環。而鏇渦邊緣則是一道似動非動的太陽系光環。

形態

固態、液態和氣態

物質物質

自然界中物質的存在形態被稱為“物態”。我們最熟悉的三種物態是固態液態氣態,這三者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譬如,水分在循環運動過程中不斷地改變著它的狀態:液態的水可以凝固為固態的,也可以蒸發為氣態的水汽;氣態的水汽可以凝結為液態的雨,也可以凝華為固態的冰雪;而固態的冰則可以熔化為液態的,也可以升華為氣態的水汽。

基本概念

物質存在的空間形式有2種:一種是實體性物質(氣、液、固態物體乃至社會組織),另一種是能量性場物質(電場、磁場、引力場、電磁場等)。實體性物質占有排他性空間,而能量性場物質可以共享空間但同樣具有方向性等空間屬性。

物質存在的時間形式也有2種:一種是靜態存在、可以觀測的,產生“力”(如引力、電力、斥力,乃至如權力等影響力)作用的各類場、物及其一切高級形態(包括貨幣、社會組織等等)。另一種是動態存在、發生、發展著,可以觀測、記錄下來,現實存在的事物、事件及其過程、現象。

具有特定時空存在屬性的物質稱為具體物質。與之相對,由人的意識產生的,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複寫、攝影和反映,乃至加工想像創造的事物,叫抽象物質。抽象物質是特殊物質。意識是人的大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複寫、攝影和反映。意識及其現象都是物質的,或者說統一於物質。但意識創造的抽象概念、想像的事物(如神、上帝)是抽象的物質而已,只存在於意識想像中,只是物質的運動現象。僅對特定的人——形象創造者和信仰者產生作用。因此,神等的存在不具有普遍性,並不存在永恆的、外在於人的意識,對人和社會普遍起作用的特定的神、上帝或耶穌。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佛主只存在於你的心中”,僅此而已。

廣義定義(哲學定義):列寧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物質唯一屬性就是客觀實在性。物質具有相同的屬性(共性)即時間、空間及數量屬性。從而,能夠被人的意識所感覺、感知或者說所複寫、攝影、反映。物質是世界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之一,是各種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觀實在性規定,是人通過大腦的思維,從各種事物中發現和抽取出來的絕對抽象事物。同時,它又是具體事物,物質即實物性物質和能量性物質都統一於基本物質,即能量子[參獨創性見解]。能量子及其高級形態,都具有質量和能量,即具有時、空、場的規定性和場、力(能)數量規定性。

物理形態

物質物質

物質的種類形態萬千,物質的性質多種多樣。氣體狀態的物質液體狀態的物質或固體狀態的物質;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與合金;無機物和有機物;天然存在的物質和人工合成的物質;無生命的物質與生命物質以及實體物質和場物質等等。物質的種類雖多,但它們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觀存在,並能夠被觀測,以及都具有質量和能量。

物質與物體的區別

物質比物體所表示的範圍更廣。物體指的是通過人類感覺器官可感覺到它存在的客觀現實的東西,通常都有具體的形狀或形體。但物質就不見得有具體的形狀或形態,例如電子具有波粒二相性,一般說來,微觀粒子很難確定它們的具體形狀和形態。

物質分類

物質按其存在、發展形態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能量類物質,如光,磁場,電場等,這些是最原始的物質;第二類是時空類物質,如黑洞等,這些是由於原始物質運動而產生出來的物質運動現象;第三類是形象類的物質,如石頭,樹木,水等,人們一般所認識的是指第三類的物質。

物質概念哲學辯析

世界是無數個別具體事物組成的統一體,個別具體事物是世界的內容和組成部分;個別具體事物是許多規定、性能、關係組成的統一體,各種規定、性能和關係是個別具體事物的內容和組成部分;物質是個別具體事物及其各種規定、性能、關係共同具有的客觀實在性規定,是個別具體事物及其各種規定、性能、關係共同具有的內容和組成部分,所以說物質是世界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之一。世界及其各種事物都是物質的存在和表現形式。

物質是個別具體事物及其各種規定、性能、關係的內容和組成部分,個別具體事物及其各種規定、能、關係都具有客觀實在性的規定,都包含著物質,物質只有依附於個別具體事物上,依附於各種規定、性能、關係上才能夠存在和表現出來,所以說個別具體事物及其各種規定、性能、關係是物質的存在和表現形式。

個別具體事物是世界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世界包含著無數個別具體事物,個別具體事物只有依附於世界的身體上,作為世界大集體中的個體才能存在和表現給我們來認識,所以說世界是個別具體事物的存在和表現形式。

按照生活中的語言習慣,人們把自己手中拿著的個別具體蘋果既可以稱作蘋果,也可以稱作水果、食物,物、物質。這是因為個別事物中包含著一般事物,個性規定中包含著共性規定。物質、物、食物、水果、蘋果是我手拿著的具體蘋果分別具有的一般內容和組成部分,我手拿著的個別具體蘋果不僅是一般蘋果的存在和表現形式,而且還是抽象程度更高的水果、食物、物、物質的存在和表現形式。

用外延寬泛的概念對個別事物進行表述雖然有一定的道理,經常被大家採用,但是缺乏科學和嚴謹的性質,常常會引起爭論。白馬是不是馬在我國引起過長期的爭論。蘋果是物質、世界是物質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會引起大家的爭論。

用科學嚴謹的語言表述我手裡拿著的蘋果,表述世界及其各種事物:我手裡拿著的蘋果是具體的水果、是具體的食物、是具體的物、是具體的物質。世界及其各種事物是物質的存在和表現形式,是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的物質。

物質是各種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觀實在性規定。

物質是各種具體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觀實在性規定和組成部分。

生命基本物質

生命活動是各式各樣的:新陳代謝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以至於傳種接代(遺傳現象)等等。不論哪種活動,都需要有生物酶的參與。遺傳現象則更是十分神秘而複雜的生命活動現象。
不論是遺傳現象,或是酶的活動,都與高分子物質有密切的關係。在人體中,最重要的高分子物質莫如蛋白質核酸
世界上(包括生物體)的物質千變萬化,種類極多,但均由一百多種不同元素所組成。每一種元素都由原子構成分子,原子本身是有質量的,它構成的分子當然也有相對質量。一種化合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不同元素構成,

人體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不同的胺基酸以不同的數目和方式排列起來,就構成不同的蛋白質。生物體內組織細胞的多樣性,主要取決於蛋白10質中胺基酸的組成不同。有的蛋白質可以由數千個或更多胺基酸組成,因此,它的分子量就很大了。
核酸則由包含有五個碳原子構成的糖以及磷酸、這些東西組成。其中,不同的糖又構成不同的核酸,一類稱為核糖核酸(RNA),一類稱為脫氧核糖核酸(DNA)。
不論是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還是蛋白質、酶,都是些高分子的物質,有的分子量甚至可高達幾千萬之巨!
所以說,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高分子物質。

自然的組成元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