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計起,科學家估計大約有四十五億七千萬年之久。而因為表述這么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可將地球形成的時間設為凌晨零時,而現代則為翌日的凌晨零時,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每秒大約代表五萬三千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在一百三十七億年前,以此模擬時間來說,約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基本信息

起源

太陽系太陽系
地球伴隨著太陽系誕生:太陽系誕生之初,是以巨大並不斷鏇轉的由塵埃與氣體組成的雲團的形態存在。它是由大爆炸所生成的組成,同時亦有著由很久以前的星球內部所合成的其它元素。地球誕生前十五至三十分鐘(等於大約四十六億年前),一個鄰近的恆星可能形成了超新星爆炸。這對太陽星雲傳送了一個震盪波,並使之收縮。
因為雲團鏇轉,引力與慣性將雲團壓為一個圓碟,與其鏇轉軸成垂直。大部份質量集中在中央並地球開始加熱。與此同時,因為引力使得物質環繞塵埃粒子緊縮,使得圓碟剩餘部份開始分解為環狀物。細少的碎片互相碰撞並組成較大的碎片。而組成的地球物質並眾集在距中央約一億五千萬公里的地帶。當太陽收縮並被加熱,核融合開始,而因此形成的太陽風則清空了在圓碟內大部份沒有收縮並組成較大個體的物質,只剩下少量的元素。之後,較重的元素聚集於太陽附近,形成了體積小,密度高的星體(類地行星);較輕的元素則聚集於離太陽較遠的地方,形成了體積大,密度低的星體(類木行星),而地球則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月球

月球月球
月球的起源仍然眾說紛紜,但以巨大撞擊假設的支持證據最多。地球可能並非惟一的在距離太陽一億五千萬公里處生成的行星。所以科學家們假設了另一顆原始行星在距離太陽與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處,即第四個或第五個拉格朗日點處形成。此行星被命名為忒亞,並假設其較地球為小,大約為火星的大小與質量。其運行軌道剛開始時應該較為穩定,但其後被不斷增加質量的地球所擾亂。忒亞開始迴轉並向地球靠攏,最後在大約為假設時鐘的上午0時11分(大約四十五億三千三百萬年前),其以一個低斜的角度與地球發生碰撞。其低速與低角度並不足以毀滅地球,但足以使大部份地殼被噴出。構成忒亞的重金屬沉入地球的地核內,而剩餘的物質與噴出物則在數周內冷礙為一個獨立個體。在其自身的重力影響下,大約於一年內,其成為一個較為球狀的個體,即是月球。而人們亦相信這次撞擊使地球的自轉軸傾斜了23.5°,使地球出現四季。(一個簡單,完美的星體應是自轉軸沒有傾斜並沒有分明的季節。)其亦可能加速了地球的自轉速度並使地球出現了板塊構造

冥古宙

冥古宙冥古宙
冥古宙早期地球沒有海洋,大氣層里亦沒有氧氣。小行星與太陽系形成後餘下的物質不斷撞擊。這些撞擊與放射性崩解產生的熱、殘熱與收縮壓力產生的熱相結合,使得地球在這階段完全為熔化狀態。較重的元素沉向中心,而較輕的元素則升至表面,從而製造了地球的不同層次(請參看“地球構造”)。地球的早期大氣層包括了圍繞其存在的太陽星雲里的物質,特別是較輕的氣體如氫與氦,但是太陽風與地球自身的熱力清空了這層大氣層。地球表面慢慢地冷凝,在(大約為假設時鐘)的上午0時47分形成了固體的地殼(一億五千萬年內)。在大約是假設時鐘的上午3時至4時(四十億至三十八億年前),地球經歷了一個重型星體撞擊時期。蒸氣由地殼里逃出,而更多的氣體由火山內釋出,從而形成了第二道大氣層。火山爆發更多的水份在火流星撞擊地球時帶來。這時地球開始冷卻,在三十八億年前;假設時鐘的上午4時(七億五千萬年內)雲層開始形成,雨水落下從而形成海洋,而且可能更早時已出現這些現象。(最近的證據提出海洋可能在四十二億年前開始形成,即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上午1時50分。)這道新的大氣層可能包含了氨、甲烷、水蒸氣、二氧化碳、氮氣與其他含量較少的氣體。而氧氣則被氫氣或地表上的礦物質束縛著。火山活動出現頻密,而且因為沒有臭氧層防護,紫外線大量照射在地球表面。

生物時鐘

如果把漫長的地球歷史濃縮至一小時,那么動物是直到最後十五分鐘才出現的。而陸生動物則是在倒數六分鐘時才出現的。爬行動物時代在這一小時快走完時,才持續不過兩分多鐘。

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的詳情仍是未知之數,然而仍有主要的原理被建立。一派科學家認為生命,或至少是有機化合物,可能是來自外太空(請參看“生物發生說”);然而一般認為生命起源於地球。大部份科學家認為生命是在地球上自然孕育,但生命出現的時間卻極不確定;可能在大約四十億年前(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上午3時)。在地球早期的能量化學裡,有一個分子(可能是其他東西)獲取了自我複製的能力:複製子。此分子的性質並不清楚,其被現在生命的複製子DNA取代前,曾是生命的主要複製子。這個複製子在自我複製的過程里並非經常正確地複製:部份複製品包含了“錯誤”。如果這種轉變消滅了分子的複製能力,則將不會有更多的複製品,而這條生命線將會滅絕。但在另一方面,少數變化使得分子的複製變得更快或更佳;這些“品系”的數量較多也較“成功”。當原料(其角色類似食物)消耗殆盡後,這些品系會利用其他物質,且可能會抑制其他品系的生長,使其數量增加。少數不同的模型提出了複製子可能發展的方法。假設有不同的複製子,包括有機化合物如現代核酸里的蛋白質磷脂、結晶體等,甚至是量子系統。沒有方法知道何種模型更為符合地球生命的起源。在眾多較舊的理論里其中一條理論,與一條詳細研究過的理論,會作為範例來解釋其發生的可能性。火山、閃電與紫外線輻射釋出的高能會使得簡單化合物如甲烷與氨通過化學反應組合成較為複雜的分子眾多DNA的有機化合物組成了生命的基礎。當這種“有機湯”的數量增加,不同的分子互相發生反應。有時更多複雜的分子可能會出現;可能肉體提供了一個框架來收集與與集中有機物。部份分子的存在會加速了化學反應。而所有這些反應持續了很長時間,時多時少,直至一個新分子機緣巧合地出現:複製子(replicator)。其有著奇怪的特質,可以加速自我複製的化學反應,並開展生物進化。其他理論假一個不同的複製子。在任何情況,DNA在每一點均取代了複製子的功能;所有已知生命(部份病毒與普利昂蛋白除外)皆以DNA為遺傳物質,且幾乎都以相同方法作為訊息的編碼。

生物細胞

細胞膜結構示意圖細胞膜結構示意圖
現代的生命的複製子是整齊地包裝在細胞膜內的。而理解細胞膜的起源較理解複製子的起源容易,因為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置放於水中時經常會自發地形成一道雙層膜。在特定環境下,很多這樣的球體因此而形成(請參看“氣泡理論”)。現在無法得知此過程是早於或延續複製子的起源(或可能其在過去就是複製子)。現在主流的意見是該複製子,在這點可能是RNA(請參看RNA世界學說),與其自我複製的器具和其他可能的生物分子已進化出來了。最初時原始細胞可能在其生長得過於巨大時發生爆裂;而四散的物質則可能重新殖民於其他“氣泡”。穩定細胞膜的蛋白質,或其後協助其變得井然有序的蛋白質,使得這些細胞線的繁衍速度加快。RNA是較有可能的早期複製子之一,能同時儲存遺傳資訊與加速反應。
在同一點上,DNA取代了RNA儲存遺傳資訊的角色,而蛋白質則是作為加速反應的酵素存在,RNA則只負責傳送資訊並調節其過程。越來越多人相信這些早期細胞的進化與名為“黑煙囪”的海底火山爆發有關。或是深層而熱的岩石。然而,現在普遍細胞相信眾多細胞或原始細胞里,只有一種細胞存活。現有證據指出最後普遍共同祖先(LUCA)在早期太古代生存,假設時鐘的上午5時30分(大約為三十五億年前)或更早。這個“最後普遍共同祖先”細胞是所有細胞的祖先,亦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祖先。其可能為一個原核生物,擁有一層細胞膜,亦可能擁有核糖體,但欠缺了細胞核或真核細胞有膜狀胞器如線粒體或葉綠體。就如所有現代細胞,亦使用DNA儲存遺傳基因,RNA作資訊傳送與蛋白質合成,並擁有酵素作加速反應的用途。部份科學家相信與其說最後普遍共同祖先是單一個體,不如說其為在橫向基因轉移(lateralgenetransfer)里的眾多交換遺傳基因資訊的族群。

光合作用

最初的細胞相信全是異養生物,使用周圍的有機分子(包括由其他細胞得來的有機分子)來作為原料與能量來源。但食物供應漸漸減少,部份細胞進化出新的生存戰略。與其依靠逐漸減少的自由存在的有機分子,這些細胞選擇了太陽光作為能量來源。這個轉變的時間難以確測,但大約為假設時鐘的上午8時(大約為三十億年前),與現在的光合作用相類的功能在此刻可能已發展出來了。這使得太陽的能量不只被自營生物採用,而異養生物亦能攝取太陽能量。光合作用使用含量豐富的二氧化碳與水作為原料,配以太能光的能量,產生了富能量的有機分子(碳水化合物)。

臭氧臭氧
此外,光合作用過程亦生成了氧氣。最初其在海洋里與石灰岩、鐵和其他礦物質結合,但當所有可利用的礦物皆已與其結合,氧氣開始冒出水面在大氣層里積聚。雖然每一個細胞只會產生少量氧氣,但積少成多,經過長時間,大量細胞的新陳代謝作用慢慢地使地球大氣層變為現在的狀態。這就是地球的第三道大氣層。部份氧氣變為臭氧,並在大氣層上方凝聚,就是現在的臭氧層。臭氧層不斷吸光合作用收大量的紫外線,這使得細胞可以殖民至海洋表面並最終殖民至地上:沒有臭氧層,紫外線會大量照射至地球表面,並使得受到照射的細胞產生不可承受的突變。而光合作用除了可以製造大量能量供細胞生存與隔開紫外線,其亦有著第三個主要的、使得世界改變的作用。氧氣是有毒的,其含量的上升可能在當時使得地球上大量的生命死亡(“氧氣災難”)。而有抵抗能力的生命則存活並繁衍,部份更發展出使用氧氣來增進其新陳代謝作用的速度,並能由相同食物里攝取更多的能量。

三域生物

三域生物三域生物
現代生物分類學將生命分為三域。而這三域生物的起源時間則未被確定。細菌域可能首先由其他生命的形式分裂出來(有時稱為Neomura),但此說法極具爭議。
接著,在大約是假設時鐘的下午2時(大約二十億年前),Neomura分裂為古菌與真核生物。核細胞(真核生物)較大並且較原核細胞(細菌與古菌)複雜,而這複雜性的起源正在被逐步了解。在這段時期,一個與今天的立克次病原體有關係的細菌細胞進入了一個較大的原核細胞。可能該大細胞嘗試攝取較細的細胞但卻失敗了(可能因為其防止被獵食功能進化了)。可能該較細的細胞嘗試寄生於較大的細胞。在任何情況下,較細的細胞在較大的細胞里存活。其使用氧氣以引起該較大細胞所釋出的廢物的代謝作用,並產生更多能量。這種過剩的能量部份會給回主細胞。該細細胞在較大的細胞里自我複製,並很快地發展出一個穩定共生關係。久而久之,主細胞取得了部份較細的細胞遺傳資訊,而其兩者則開始互相依賴:輁大的細胞不能在沒有較細的細胞製造能量的情況下生存,而較細的細胞則不能在沒有較大的細胞提供原料的情況下存活。較大的細胞與在其內大量繁衍的較細的細胞建立了共生關係,其兩者因此被當為單一有機體,較細的細胞被分類為細胞器,名為線粒體。一個相類的情況在有著光合作用的藍菌上出現並進入較大的異養生物的細胞,其後發展為葉綠體。[可能是這些轉變得出的結果,真核生物里分出一條容許光合作用的系列,這大約發生在十億年前(大約是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6時)。除了已建立的關於線粒體與葉綠體的細胞起源的內共生說外,亦有說法指細胞引起了氧化小體,螺鏇體引起了纖毛與鞭毛,而一個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引起了細胞核,但沒有任何一個學說被普遍接受。在這段時期,超級大陸哥倫比亞大陸在地球上形成,大約是十八億至十五億年前(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其是最古老的假設超級大陸。

多細胞體

古菌、細菌與真核生物持續地多樣化並變得更為複雜和更能適應其生存環境。每一個域皆重複地分裂為多個世系,不過古菌與細菌的歷史仍所知不多。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6時15分(大約在十一億年),超級大陸羅迪尼亞大陸(Rodinia)正在形成。植物、動物與真菌的被分類,雖然其仍以單獨細胞形式存在。部份生活在菌叢,並開始有著分工合作;舉例來說,邊緣的細胞所負擔的工作與內部的細胞有所不同。
雖然特定細胞與一個多細胞有機物的菌叢內的分工並非經過分明,但是在大約是假設時鐘的下午7時(大約十億年前),第一顆多細胞植物出現,可能是綠藻。假設時鐘的下午7時15分(大約在九億年前),真正的多細胞體在動物界裡出現。最初其可能與今天的海綿動物相類,所有的細胞皆為全能細胞且是一個能重組合的破裂有機物。當所有多細胞有機物的分工合作機用更為完善時,細胞開始變得更為專門化並且更依靠其他細胞;單獨的細胞將會死亡。很多科學相信嚴苛的冰河時期在大約七億七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下午7時56分),地球上所有的海洋表面完全被冰封(雪球世界)。最終地,在假設時鐘的下午8時2分(二億年後),經由火山爆發釋出足夠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溫室效應,使得全球變暖。大約在同一時間,即七億五千萬年前,羅迪尼亞大陸開始分裂。

海洋生命

海洋生命海洋生命
正如上述所言,地球大氣層里氧氣的積聚令臭氧層形成,其吸收了大部份太陽照射至地球的紫外線。其使得單細胞的有機物在著陸後的死亡機會大降,而原核生物則能更佳地在沒有水份的環境裡複製與存活。原核生物大約在二十六億年前殖民陸地(此條目假設的時鐘上午10時17分),這比真核生物起源的時間更早。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陸地上只有極少量的多細胞有機物。超級大陸潘諾西亞大陸在大約是假設時鐘的下午8時50分形成至9時5分分裂(大約六億年前至五千萬年後)。而最早的脊椎動物魚類則在大約五億三千萬年前出現在海洋上(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9時10分)。一個主要的滅絕事件在寒武紀末期發生而這滅絕事件在大約四億八千八百萬年前停止(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9時25分)。數億年前,植物(可能是藻類)與真菌開始在水與陸地的邊緣,並於其後離開水域而生存。經測定最古老的陸地真菌與植物的化石後,得知其該在大約在四億八千萬年至四億六千萬年前生存(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9時28分至9時34分),雖然分子的證據顯示真菌可能早於十億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6時40分)已殖民陸地;而植物早於七億年前已殖民陸地(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8時20分)。
剛開始時仍是在水域邊緣存活,但是在此新環境裡的持續殖民使得突變與變化開始出現。而首隻離開海洋的動物的時間則並不準備地得知,所知的最明確、最古老的證據指出節肢動物大約在四億五千萬年前在陸地出現(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9時40分),其能在陸地繁盛與更佳地的適應的原因可能是陸地上的植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來源。而亦有一些不能確定的證據指節肢動物可能早於五億三千萬年前已在陸地上出現在奧陶紀末前,即四億四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9時40分),另一次滅絕事件發生,可能是與其同時的冰河時期所造成的結果。大約在三億八千萬年至三億七千五百萬前(此條目假設的下午10時),首個四足動物由魚類進化而成。人們估計因為魚翅進化為四肢使得首個四足動物可以使其頭部離開水域並呼吸空氣。這使其可以在缺氧的水域裡生存或在淺水區追捕獵物。其可能在其後的一段歲月里在陸地進行冒險。其最後有部份可能變得十分適應陸地生活並在成年時在陸地上生活,雖然其在水裡孵化並在水裡生蛋。這是兩棲類動物的起源。在大約三億六千五萬年前(此條目假的時鐘的下午10時4分),另一個滅絕事件出現發生,這可能是因為全球冷化的結果。植物開始包含種子,使其在陸地上繁衍的速度大增,大約在三億六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0時)。陸地
大約在二千萬年後(三億四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0時12分),羊膜卵的進化使得蛋可以在陸地上誕下,這是四足動物胚胎的生存優勢。這使得羊膜動物由兩棲類動物分離出來。再經過三千萬年後(三億一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0時22分),由蜥形類(包含了鳥類與非鳥類、非哺乳類爬行動物)里分離出合弓綱(包含了哺乳動物)。其他分類的生物當然也在不斷進化並分離成:魚類、昆蟲、細菌,但詳情則不太知曉。三億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下午10時25分),最近期的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形成。最嚴峻的滅絕事件在二億五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下午10時40分)發生,在二疊紀與三疊紀交界;95%地球上的生物死亡,這可能是西伯利亞暗色岩(SiberianTraps)的火山不斷爆發的影響。但生命仍未完全滅絕,有小部份生命繼續生存,在大約二億三千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0時47分),恐龍由其爬蟲類祖先分離出來。大部份恐龍成功在二億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0時56分)的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里存活下來,而其很快便成為脊椎動物里的霸主。雖然在此時期有部份的哺乳類動物分離出來,存在的哺乳類全都是細小的動物如鼩鼱。在一億八千萬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下午11時3分),盤古大陸分裂為勞亞古大陸(Laurasia)與岡瓦納大陸(Gondwana)。鳥類與非鳥類恐龍的分界並不清晰,但始祖鳥這一傳統上被認為是首種鳥類的動物,則在一億五千萬年前生活著(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12分)。證據顯示最早的會開花的被子植物在白堊紀出現,而在大約二千萬年後(一億三千二百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18分)很多翼龍在與鳥類的競爭里敗下陣來,而被滅絕了,而恐龍的霸權亦可能因為很多原因而已經在衰退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39分),一個直徑長10公里的隕石撞向地球上的猶加敦半島(YucatánPeninsula),將大量的物質與蒸氣釋放至空氣里,使得太陽光被阻隔,妨礙了光合作用。很多大型動物,包括了非鳥類恐龍從此滅絕。,這亦標誌著白堊紀與中生代的結束。此後地球進入了古近紀的新紀元,哺乳類動物的分類大幅增多,大量繁衍,並成為脊椎動物的霸主。可能在數百萬年後(大約六千三百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40分),所有靈長類動物的最後共同祖先出現。在始新世的末期,大約三千四百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49分),部份陸地上的哺乳類動物回歸海洋並成為如古蜥鯨屬般的動物,其後演變為海豚與鯨魚。

人類出現

在六百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58分),少量生存在非洲的類人猿為現代人類與其親戚黑猩猩的最後共同祖先。其家族只有兩個分支仍然存活。在其家族分離後不久,因為某些仍在爭論的原因,類人猿的一支發展出了站立步行的能力。其腦部迅速地變大,而在大約二百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下午11時59分22秒,或午夜前38秒),人屬里的首個動物出現。每一代有機生物的種類,甚至是屬皆可能有所不同。
黑猩猩黑猩猩
在大約相同時間,另一支分支則分裂為普通黑猩猩(commonchimpanzee)的祖先與倭黑猩猩(bonobo)的祖先,這種進化仍不斷在所有生命里進成直立人(Homoerectus)最晚在七十九萬年前掌握了控制火的能力,但可能早於一百五十萬年前已經掌握了(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28秒至15秒)。對於語言起源的考究更為困難;因為難以得知直立人(Homoerectus)是否已能說話,還是直至智人(Homosapiens)時才被有說話的能力。隨著腦的體積增大,嬰兒生產的速度增快,在其頭部成長得大於骨盆前便要出生。因此其適應力較高,並擁有更高的學習容量,但依賴他人的時間也為之加長。社交技巧變得更為複雜,語言變得更為先進,而工具變得更為精細。這為長遠的合作與腦部發展作出了貢獻。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智人”(Homosapiens)相信是在二十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2秒)或更早時期於非洲某處誕生;最古老的智人化石可追溯至十六萬年前。
首個有證據顯示擁有精神活動的人類為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通常被歸類為沒有後代的獨立分類);其會人類的進化在別人死後埋葬其屍身,通常亦會以食物或工具作陪葬物。然而,擁有更複雜的信念的人類的證據,如早期克羅馬儂人(Cro-Magnon)的洞穴壁畫(可能有著魔幻或信仰的重要性)直至三萬二千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6秒)才出現。克羅馬農人亦有著石制小雕像如維倫多夫維納斯(VenusofWillendorf),可能亦有著信仰的含義。在一萬一千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2秒),部份“智人”抵達了南美洲的南端,最晚有人居住的大陸。這時人類使用的工具與語言繼續在改進;而人際關係亦變得更為複雜。

地球歷程

地球歷史地球歷史
46億年前:地球形成。45-24億年前:太古代。晚期出現生命,存在菌類和低等藍藻。約24-5.7億年前:元古代。藍藻和細菌開始繁衍,末期出現原始腔腸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等無脊椎動物。約5.7-2.3億年前:古生代。出現無葉植物和昆蟲,海中魚類動物和兩棲動物繁盛。約2.3億-6700萬年前:中生代。爬行動物繁盛,恐龍發展,鳥類和哺乳動物出現。約6700-25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植物與動物逐漸接近現代,哺乳類動物繁盛。約60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最早的靈長動物。約3500-3000萬年前:原上猿生活在今埃及法雍等地區。約1400-700萬年前:臘瑪古猿生活在今肯亞特南堡、南亞西瓦立克山地、中國開遠和祿豐以及土耳其、匈牙利等地。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約200、300-1萬年前:人類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流行,已使用火,晚期大量使用骨、角器。狩獵和採集業發展,血緣家族及母系氏族公社產生。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今中國元謀一帶,已能製造和使用石器。約70-2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中國華北地區。18萬年前:山頂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約公元前3-前1萬年:原始宗教出現。約公元前1.2萬-前4000年:人類中石器時代。發明並使用弓箭,細石器廣泛套用,狩獵業發展。約公元前8000-前2000年:人類先後進入新石器時代。磨光加工的石器流行,出現了原始農業畜牧業
公元前6000年:小亞細亞地區出現亞麻羊毛織物。約公元前6000-前1000年:古代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希臘、羅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約公元前5000年:亞洲西南部和中亞地區開始用冷鍛法加工天然銅。古埃及已使用等臂天平秤,為已知最早的衡器。約公元前5000-前4000年:古埃及出現以太陽和月亮為規律的日曆。約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居民生活在長江下游地區。公元前4000-前3000年:古埃及、西南亞、南歐、中歐和中國等地先後開始用礦石煉銅。前3760年:古代猶太人日曆的首年。公元前3500-前3100年:古代兩河流域烏魯克時期。出現陶輪制陶和塔廟建築,創造了楔形文字。古埃及國家(諾姆)形成。出現了象形文字。公元前3500-前3000年:古代兩河流域居民開始使用輪式運輸工具。古代埃及人已在農業中使用犁、耙和施肥。前3372年:古代南美瑪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前3100年:古代埃及上埃及統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統一國家。埃及早王朝時期開始。公元前3000年: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地區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約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出現有槳和帆的船。古埃及人已使用銅鏡。古印度人發明了印章文字。公元前3000-前2300年:愛琴海地區克里特文明出現。前2686年-前2181年:埃及古王國時期。國家統一完成,大規模興建金字塔

自然的組成元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