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又名矮黑猩猩、侏儒黑猩猩、倭猩猩或巴諾布猿,隸屬於黑猩猩屬,早期倭黑猩猩被認為和黑猩猩是同種生物,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察覺兩者的不同,而將之列為一獨立的物種。倭黑猩猩產於非洲剛果河以南,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倭黑猩猩的情感豐富,智商很高,主要以水果為食,輔食樹葉,有時則食用小型脊椎動物以及無脊椎動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倭黑猩猩倭黑猩猩

與黑猩猩一樣,倭黑猩猩同屬最接近人類的物種之一。因黑猩猩屬動物皆不善游泳,可能導致了150萬—200萬年前分居於剛果河南北的倭黑猩猩與黑猩猩的演化差異。

德國解剖學家Ernst Schwarz曾分析研究比利時特爾菲倫博物館的當時人們覺得屬於青年黑猩猩的顱骨,這使他被譽為倭黑猩猩的發現者。並於1929年將其這一發現公布於世。

在1933年,美國解剖學家Harold Coolidge提供了對倭黑猩猩更詳盡的敘述,並將之提升至獨立物種的地位。該種的獨特之處在於較長的雙腿、分區的頭髮、母系社會文化,以及性行為在社會中的獨特意義。

倭黑猩猩的社會是“只有性愛沒有戰爭”,它們頻繁的交配被認為是鞏固了它們的社會聯結,消除了衝突。

特徵

倭黑猩猩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體長:雄性73-83厘米,雌性70-76厘米;體重:雄性40-45千克,雌性30千克;身體被毛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腳灰色並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腳均為肉色;耳朵特大,向兩旁突出,眼窩深凹,眉脊很高、頭頂毛髮向後;手長24厘米;犬齒髮達,齒式與人類同;無尾。不具臀胼胝,前肢長可過膝,而於臉部少毛。
動物會像人類一樣表現得極為友好和忠誠,此外,它們也會在需要的時候發號施令,倭黑猩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靈長類》雜誌刊登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成年倭黑猩猩會用搖頭這種方式否定小倭黑猩猩的一些確定行為。觀察到這種行為在研究史上還是第一次。
看到小倭黑猩猩拿韭蔥來玩而不是吃,母親便會把韭蔥拿走,如果小傢伙又去拿韭蔥,母親便會朝它搖頭,似乎在對它的這種行為說“不”。在此前進行的觀察中,研究人員只在倭黑猩猩玩鬧時觀察到搖頭這種行為。研究人員表示倭黑猩猩的搖頭是人類用搖頭表示否定的原始源頭。

棲息地

分布分布

主要分布於中非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潮濕雨林中,剛果河南部以及其支流的開賽河北部發現約10,000隻倭黑猩猩。由於兩者棲息地正逐漸喪失以及獵尋獸肉(bushmeat)之活動,它們已瀕臨絕種。這也是現代靈長目動物大滅絕之普遍趨勢。


習性

倭黑猩猩住在叢林裡,和黑猩猩一樣,過著社會性的生活,他們許多方面與黑猩猩相似,但是比起黑猩猩,他們較為愛好和平,且他們的性生活較黑猩猩活躍頻繁。
倭黑猩猩與黑猩猩血緣關係最近,但與黑猩猩不同的是,倭黑猩猩群體並非由雄性統治,克雷表示這可能由雌性之間關係密切所致。雌性倭黑猩猩將叫聲作為一種戰略工具,鞏固它們的社會關係,進而提高它們在群體中的地位。克雷說:“對於群體中地位較低的雌性來說,與占據統治地位的同性親昵並通過叫聲進行宣傳可能有助於鞏固和提高它們在群體中的地位,同時也為了讓群體中的阿爾法雌性重視它們的存在。”
倭黑猩猩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樹上,在樹上營很簡單的巢,在樹枝上覓食水果,也能用略彎曲的下肢在地面行走。有一定的活動範圍,面積26~78平方千米,覓食區域往往是它們集中的地點。群與群間有往來。長久保持母子關係,分群後還常回群探母。有午休習性。能辨別不同顏色和發出32種不同意義的叫聲。能使用簡單工具,是已知僅次於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其行為和社會行為都更近似於人類,在人類學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近親倭黑猩猩有與其同類分享的愛好。分享曾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特徵,其他人類獨有的還包括使用語言、戰爭記憶協作繁殖。但倭黑猩猩的奇特之處是,它們更愛與陌生猩猩而不是熟悉的同類分享食物,此舉旨在擴大社會網路,類似我們在社交網路上的行為。

食性

主要以水果為食,輔食樹葉,有時則食用小型脊椎動物以及無脊椎動物。

倭黑猩猩倭黑猩猩吃獵物從腹部開始,首先吃腸子。這種程式能讓一頭被獵獲的羚羊存活更長的時間。對這個被臆想為平和的動物來說,倭黑猩猩可能殘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據長期觀察動物園裡的倭黑猩猩的比利時生物學家史蒂文斯說,他曾目睹過5頭雌倭黑猩猩攻擊一頭雄性,咬它的腳趾,並真的將之吞咽下去。

相關研究

自從研究人員於2005年開始對黑猩猩進行測序以來,人們已經知道自身與黑猩猩共享了99%的DNA,從而使其成為與人類最近的“親戚”。然而實際上有兩種靈長類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最密切——倭黑猩猩(Panpaniscus)和黑猩猩(Pantroglodytes)。這曾促使科學家推測是否人類、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祖先看起來和動起來更像一隻倭黑猩猩、黑猩猩,或其他生物,以及自從人類的祖先與倭黑猩猩及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在7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的非洲分離以來,這3個物種如何變得如此不同。
在生物分類上,靈長目包括人類在內的4個屬,其中紅毛猩猩屬在約1400萬年前獨立進化,大猩猩屬在約1000萬年前獨立進化。
由馬普學會領導的這項國際合作研究選擇萊比錫動物園的一隻名為Ulindi的倭黑猩猩作為測序對象,這部分緣於它是一隻雌性(黑猩猩基因組來自一隻雄性)。Ulindi的全基因組分析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揭示了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共享了99.6%的DNA。這證明了這兩種非洲類人猿依然彼此在遺傳構成上相當接近,儘管它們的祖先於100萬年前開始在非洲分開進化,這或許緣於剛果河的形成將其祖先種群一分為二所致。如今,倭黑猩猩只棲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並且沒有跡象表明
倭黑猩猩(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相似,但習性有所不同)倭黑猩猩(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相似,但習性有所不同)
它們在與黑猩猩分開之後再次與後者發生了雜交,這可能因為剛果河作為一道天然屏障阻礙了兩個種群的混合。
倭黑猩猩雖然和黑猩猩的“親緣”關係非常接近,但它們的生活習性卻大不相同。比如黑猩猩群體是由雄性領導,彼此間侵略性較強,經常互相爭鬥,而倭黑猩猩群體通常是由雌性領導,它們不怎么愛打鬥。研究人員希望能通過對比它們的基因組,找出是哪些基因導致了這種區別。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倭黑猩猩與人類共享了約98.7%的DNA——這一百分比與人類同黑猩猩的共享率是一致的。
當馬普學會的科學家將倭黑猩猩基因組直接與黑猩猩和人類基因組進行比較後,他們發現有少量基因組——約1.6%——是人類與倭黑猩猩而非黑猩猩所共有的。同時也有相同數量的DNA是人類與黑猩猩而非倭黑猩猩所共有的。這些差別表明,形成人類、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原始類人猿種群相當龐大且基因多樣化——大約有27000隻繁殖個體。一旦人類的祖先在400多萬年前與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離後,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便保持著這樣的多樣性直至它們的種群在100萬年前徹底分裂為兩個種群。
在這3個物種中,這些DNA之間的小差異的功能尚未搞清,馬普學會的科學家從中找到了線索,認為其中一些可能與涉及免疫回響調控、腫瘤抑制,以及社會誘因感知的基因有關。此外,對倭黑猩猩基因組的研究也有助於了解人類自身。

倭黑猩猩有能力通過有關鏡中辨識的自我意識測驗(the mirror-recognition test for self-awareness)。它們主要以發聲器官相互溝通,雖然人類尚未詳知其發聲原理;不過,人類確實能了解其臉部表情,以及一些自然手勢,譬如說,邀請遊戲等。

認知實驗

倭黑猩猩的性行為倭黑猩猩的性行為

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市大猿信託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黑猩猩的“近親”倭黑猩猩竟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它們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圖形表來和科學家進行“談話”交流。

大猿信託研究機構科學家比爾·菲爾茲稱,科學家為大猿設計了一種具有350種圖形的符號表,它們只需要在螢幕上任意挑選一個代表自己想法的圖形就行了。他們研究的一隻叫做坎茲的26歲倭黑猩猩會和人類進行交流。

當向坎茲朗讀了一系列的單詞,對它進行考驗,而坎茲則通過手指,毫無錯誤地在螢幕圖形表上選出了一個個正確的答案。當說“雞蛋”時,坎茲將手按在了“雞蛋”的圖形上;當說:“M和M”,坎茲又將手連按了兩次M。接著,坎茲將手指在代表“驚訝”的圖形符號上按了一下,而它臉上的神情仿佛在對記者說:“你很驚訝吧?”當問到是否想喝一杯咖啡,沒想到坎茲拚命地上下點頭。

繁殖方式

倭黑猩猩是高度混交的動物,它們比其它靈長類動物更加頻繁地忙於交配,從異性戀到同性戀都有。它們頻繁的交配被認為是鞏固了其的社會聯結,消除了大多衝突。沒有具體的繁殖季節,一年四季都可交配。雌性腫脹的臀部昭示可以接受交配,孕期8~9個月,每胎1仔;哺乳期約1~2年,雌性每5到6年才生1隻小倭黑猩猩,倭黑猩猩性成熟期約12年。壽命約40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雙性動物

(圖)倭黑猩猩倭黑猩猩

在公眾印象里,倭黑猩猩呈現出一種怪誕的圖景,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愛好和平和混交的名聲,《華盛頓郵報》最近把這個物種描繪為“持續不斷地”在交配。

“倭黑猩猩保護促進會”的薩麗·考克斯把倭黑猩猩描繪為“雙性動物”,它們進行各種不同的性活動,以消除衝突,維護社會的安寧和平。“倭黑猩猩沉浸在和平、友愛和其樂融融之中”,考克斯說。它們或許是發現了大麻的第一猿。

同性戀行為

人類對大約500種動物的同性戀行為有詳細記錄,表明這些動物的性取向是先天性的,作為與人類進化關係最密切的動物,非洲倭黑猩猩在追求性滿足方面一點也沒有羞辱之心,幾乎所有這些愛好和平的動物都是雙性戀,它們解決衝突時經常遵循“要做愛,不要戰爭”的原則。它們進行性行為的頻率很高,交配時會無所顧忌地發出叫聲,而且同性性行為經常發生。大概三分之二的同性性行為發生在雌性倭黑猩猩之間。

現狀及保護

倭黑猩猩在剛果河的低洼中部的剛果河流域有一個不連續的分布範圍。估計其潛在的範圍約50萬平方公里。在其整個歷史分布區,倭黑猩猩小種群發生基因流的障礙。由於倭黑猩猩的擴散模式,有效種群大小的雄性比雌性小。群體遺傳學分析表明,倭黑猩猩種群有一個穩定的人口史。通過各種非政府組織,對包括剛果盆地南部的部分,開賽河以南地區的調查,1980年時還有10萬隻,而至2012年已經只剩下不到1萬隻。
曾經約10,000隻倭黑猩猩只在剛果河南部以及其支流的開賽河北部被發現,在中非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潮濕雨林中。由於兩者棲息地正逐漸喪失,以及在內戰中獵尋獸肉(bushmeat)的活動,使它們已瀕臨絕種。至多也只餘留數千隻倭黑猩猩。
20世紀70年代,研究倭黑猩猩棲息地的嘗試起步。但由於地理和政治原因,這些努力總是時斷時續。瀕臨滅絕的野生倭黑猩猩(估計數量在6000至10000隻之間)只,生存於剛果(金)境內濃密的不能進入的熱帶雨林中。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

相關事件

美國“天才”倭黑猩猩美國“天才”倭黑猩猩

2012年11月9日,美國一隻會數千個英文詞語並且懂得用符號與人溝通的倭黑猩猩潘班尼莎(Panbanisha),在美國愛荷華州一個動物保育區內去世。美當局正對該保育區的女主管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有人疏忽照顧。愛荷華州第蒙市大猩猩信託基金會主席施韋勒稱,潘班尼莎可能是因為感染引發多種併發症,工作人員曾嘗試對它實施急救,但沒能挽回它的生命

26歲的潘班尼莎是雌性倭黑猩猩,自2005年起便在該保育區居住。它和弟弟坎齊(Kanzi)一樣,懂得用符號與人類溝通,也明白負責照顧它的科學家所說的數千個英文詞語。不過,它還是不懂得說人類語言。

動物中的同性戀

人類社會紛繁複雜讓人應接不暇,許多人甚至希望生而為動物以求解脫。而動物研究者卻說,動物世界的複雜遠比人們所了解的多。挪威一博物館上月開始舉辦名為“違背自然?”的展覽,主題史無前例——自然界熱衷同性之戀的動物。“生命科學”(Live Science)網站更評出10大熱衷同性戀的動物,來看看它們的獨特之處。

自然界“性開放”的野生動物

自然界“性開放”的野生動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