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7大基礎學科之一,是以地球系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主要包括地質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大氣科學、遙感科學、海洋科學和空間物理學以及新的交叉學科(地球系統科學、地球信息科學)等分支學科。地球科學是一個大題目,縱橫幾萬里,上下數億年,幾乎輻射到自然科學的其他各個領域。對地球的認識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歷史、文化乃至這個世界文明的進展,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分類

地球科學地球科學

地質學 地質學是對地球的起源、歷史和結構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在現階段,由於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為研究對象,並涉及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質。

地球物理學地球物理學是通過定量的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學科,特別是通過地震反應、折射、重力、地磁、電、電磁和放射能的方法。

大氣科學大氣科學研究大氣的結構、組成、物理現象、化學反應、運動規律,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對象主要是地球以及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大氣圈。

海洋學海洋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開發利用海洋的知識體系。是地球科學的組成部分。海洋學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以及大氣科學、水文科學等密切相關。

水文學水文學屬於地球科學,研究的是關於地球表面、土壤中、岩石下和大氣中水的發生、循環、含量、分布、物理化學特性、影響以及與所有生物之間的關係的科學。

氣象學氣象學是把大氣當作研究的客體,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說明大氣特徵的學科,集中研究大氣的天氣情況和變化規律和對天氣的預報。氣象學是大氣科學的一個分支。

自然地理學 (相對於人文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學兩大分支之一,注重於研究自然環境的形式和活動。而相反的,對建成環境的研究則歸屬於人文地理學。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地球常按照不同的環境被分為幾個圈層,如大氣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等。對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常常使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及系統思維。

地形學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態、分布規律、物質結構、發展歷史和開發利用的科學,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地質學和地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交叉學科。從語源來看,地貌學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臘語,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態)和Logos(論述)三詞組成,即關於地球外表面貌的論述。

土壤學土壤學是研究土壤及其生成的學科,是土壤科學的分支。它對研究植物的生長,繁殖以至分布都起著重要影響。從農業角度來看,土壤是指陸地上能夠讓植物生長的疏鬆表層。

礦物學礦物學是運用物理學(如X光衍射)、化學方法(化學計量)等不同領域來研究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晶體結構、自然分布和狀態的一門科學,包括以下相關知識:

古生物學古生物學是研究古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的科學。對古代生物的形態、分類、生活方式、生存條件和地史分布等進行研究。

沉積學

大地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根據德國大地測量學家F·R·Helmert的經典定義,它是一門量測和描繪地球表面的學科,也包括確定地球重力場和海底地形。

環境科學環境科學是一門研究環境的物理、化學、生物三個部分的學科。它提供了綜合、定量,和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環境系統。由於大多數環境問題涉及人類活動,因此經濟、法律和社會科學知識往往也可用於環境科學研究。

地球化學地球化學是一門屬於地學和化學相互融合的邊緣學科,主要研究化學元素和其同位素在地球(廣義可包括部分天體)演化歷史中的分布、分配、遷移等規律的科學。

大學學報

發展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ISSN 1000-2383/CN42-1233/P),創刊於1957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國地質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地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以反映中國地質大學教學與科研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礎地質、套用地質、資源與環境地質及地學工程技術研究成果為主要任務。該刊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在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指引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辦刊中始終堅守社會主義科技出版陣地,堅持《地球科學》辦刊宗旨,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在出版編輯工作中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規。

自1981年復刊20多年來,學報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勇於開拓創新,精益求精,運用系統工程原理指導整個出刊工作,狠抓出刊科學管理和最佳出刊質量。隨著國際地學領域大變革和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開創性地提出“瞻前顧後抓選題,通天徹地抓隊伍”的辦刊方略,將編輯部全部編輯培養為博士、碩士研究生;緊跟地質科學研究前沿,努力探索編輯規律,積極扶植新學科,策劃最優選題計畫。

20多年來《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中文版從不定期到雙月刊,從中文版到英文版,1990年首次出版了中國高校第一本大開本英文版學報。學報與國際156個國家地區和單位建立訂購交換關係,多年來一直受到國際地學界極大關注。

獎項

《地球科學》學報自1988~2009年以來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20多項。1992年入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名列中國地學核心期刊第3名; 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連續多年居高校學報前列,2001、2005和2006年三次榮獲科技部信息所“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1999—2005年連續三屆榮獲“國家期刊獎”; 2004年榮獲教育部科技司“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2006年榮獲“湖北十大名刊”和教育部科技司“首屆中國高校精品期刊”;《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英文版)榮獲 “中國高校優秀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2005年《地球科學》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資料庫收錄。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英文版)成功地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2009年《地球科學》學報和主編王亨君個人同時榮獲“首屆湖北出版政府獎”。

系統

《地球科學》學報中、英文版被世界著名六大檢索系統的《EI》、《CA》、《PЖ》、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4大檢索系統,以及地學資料庫《GeoRef》、《GeoBas》等收錄。《地球科學》在科學管理、編輯手段現代化、學報外文版創刊、大開本改革、封面改革、國際聯網、出版光碟版、期刊全文上網連續上了幾個台階,《地球科學》已形成紙張印刷版網路版三位一體的出刊模式,《地球科學》學報已列為大學“211工程”建設標誌性成果之一。《地球科學》學報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為繁榮我國地質事業、地質教育,為國民經濟的兩個根本轉變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科教興國、科教興地,為推動中國地質大學“211工程”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主編簡介

個人簡介

王亨君,1966年畢業於原北京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從事過科研、教學等工作,自1980年以來,一直從事編輯、編審工作,現為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任《地球科學》主編,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湖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她一貫熱愛黨,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基本路線,認真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在出版編輯工作中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規。該同志長期以來從事高校學報編輯出版工作,在工作中,作風紮實,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創新,緊跟地質科學研究的前沿,成績突出、成果顯著。

個人成就

努力運用系統工程理論探索編輯規律,強化科學管理,追求最佳出刊質量,策劃最優選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所負責的《地球科學》學報從不定期到雙月刊、從中文版到外文版.中文版被《EI Compendex》(核心)、英文版被《SCIE》等多個著名檢索系統收錄,《地球科學》入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地學核心期刊第3名,1997年500名被引 頻次最高中國科技期刊第51名,位居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前列;1999年《地球科學》(中英文版)又獲6項大獎,其中《地球科學》以總分第一(95.5分)的佳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期刊評比一等獎。2002年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首屆"湖北十大名刊","湖北雙十佳期刊",還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等國家、省、部級獎勵20餘項.

社會職務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對外聯絡委員會主任

中國地質大學國際知識傳播中心主任

中國期刊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湖北省期刊協會副會長

湖北省科技期刊專家委員會委員主任

湖北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副會長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員

湖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

曾任湖北省第七屆政協委員

個人獲獎

1991年獲“湖北省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工作者”

1995年參加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獲得“作出顯著成績”嘉獎

1996獲“1995年校先進工作者一等獎”

1996—1998年連續三年獲得校先進工作者

1997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獲“政協湖北省委員會提案獎”

1997年獲“作出卓越貢獻的優秀編輯家”稱號,授予“金牛獎”

1997年獲“湖北省國優科技期刊突出貢獻者”稱號

1997年獲“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的學術帶頭人”稱號

1999年獲湖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湖北出版名人獎”

1999年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先進女職工”

2000年獲“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

2009年獲“首屆出版政府獎”

主要著作

科技寫作與編排 1992年 地震出版社 第一著者

地質科學思維 1993年 地震出版社 第一著者

國際科技傳播學導論 2001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出版社 第一著者

地質介質中熱和溶質傳輸過程中的數學模型 1990年 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譯著

編輯系統工程初探 1989年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怎樣編審學報論文 1988年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學報

學報主編工作芻議 1992年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談編輯手段計算機化 1993年 陝西電子編輯部(2)

科技論文英文文題撰寫初探 1993年 科技編輯(2)

文獻資料庫管理系統 1993年 科技編輯(3)

科技論文編輯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問題 1994年 編輯學報

高校學報學術質量的提高與控制 1993年 編輯學報(4)

湖北省科技期刊質量評估標準 1990年 全省期刊大會交流

重視英文表名在科技期刊對外交流中的作用,科技編輯學論文集(2),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編排手段現代化與科技期刊的可持續發展,編輯學報,1998,4

質量編輯學引論,1994,武漢大學學報

編輯共同體與科技編輯文化,1996,編輯之友

科技編輯文化導論,1991,湖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年會交流

辦好高校學報,促進知識經濟發展,1998,武漢大學學報

地球科學質量保證體系,1998,人文管理論叢

加快知識傳播創新體系的構建

從《地球科學》網路化看科技期刊的發展,1999,武漢大學學報

談網路參考文獻的著錄,1999,11(3),編輯學報

科技論文冗長的幾種表現,1997(2),編輯學報

科技期刊終校中發現的問題分析——兼議編校過程中的整體觀點,1999(增刊),科技與出版

圖書信息

《地球科學》

作者: (美)丹尼爾 等著,萬學,姜允珍 等譯

出 版 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2-1字數: 200000

開本: 16開

定價:¥22.00

內容簡介

新課標、新觀念、新學法的資源寶庫!有了這樣的教材,閱讀變成了一種享受;學習科學,也變得趣味盎然。在輕鬆、愉悅而又像偵探破案那樣的閱讀與探索中,不用多久,你就能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索與發現。

目錄

做一名科學家

什麼是科學

觀察

推理

預測和交流

測量

排序

比較

分類

調查

建立模型和得出結論

閱讀和使用圖片

寫作

收集信息

使用工具

單元C 天空和天氣

第1章 天空

第1課 太陽

第2課 月亮和星星

第3課 行星

連結·社會研究

美術

本章回顧

第2章 天氣和季節

第4課 天氣

第5課 天氣變化

第6課 春天和夏天

第7課 秋天和冬天

連結·閱讀

數學

本章回顧

表現性評價

單元D 關愛地球

第3章 地球上的資源

第1課 岩石和礦物

第2課 土壤

第3課 水

第4課 空氣

第5課 生物是資源

連結·社會研究

寫作

本章回顧

第4章 關愛第七

第6課 污染

第7課 珍惜地球上的資源

連結·閱讀

數學

本章回顧

神奇的故事

美洲野牛的回歸

表現性評價

探索活動

單元C

哪些地方的溫度會更高?

你能在夜空中看到什麼?

地球如何繞著太陽轉?

觀測天氣,你會發現什麼現象?

一周內,天氣會如何變化?

一年四季的天氣都是一樣的嗎?

衣服是如何為我們保暖的?

單元D

你如何給岩石分類?

如何比較多種土壤?

山上下雨時會發生什麼現象?

是什麼讓氣球移動?

哪些物品來自植物和動物?

空氣里有什麼?

你如何利用廢舊物品製造新的物品?

供你參考

科學手冊

節約和循環使用

愛護動物

愛護植物

保持清潔

如何測量

用厘米刻度尺測量

用英寸刻度尺測量

使用量杯

使用天平

使用秤

使用溫度計

使用觀測天氣的工具

使用鐘錶

使用放大鏡

使用電腦

科研機構

地球科學地球科學

德國聯邦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研究所:世界著名科研機構。

英文名稱: Federal Institute for Geosciences and Natural Researcg(縮寫:FIGNR,)

地址: Stilleweg 2,Postfach 51 01 53,D—3000 Hannover 51

研究領域: 負責為聯邦政府各部就各種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問題提供諮詢,並參加德國和開發中國家的聯邦政府的研究項目,特別是如下領域的項目:能源資源(原材料、地熱)、金屬礦物資源(勘探、供求分析)、工業礦物和岩石、地下水、土壤、環境保護、土木技術安全問題(岩石、鹽岩和土壤的結構及放射性廢物處理)、地球科學研究(海洋研究、南極研究、地震學、遙感、輻射測年、地球科學圖)。

自古至今人類從未中斷過探索地球的奧秘。是的,當今人類的文明為人類的舒適生活創造了奇蹟。同時也走了很多彎道,因為我們並未讀懂地區。所以人類的高度文明在探索地區並想方設法去為人類造福的同時百百浪費了許多的資源。人民現在普遍認為人類活動會影響地區的聲息,也許這是人類探索地球的最大誤區。因為地區是一個龐大的“緩衝體系”。從巨觀上說地球上的所以生物的一切活動的地球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而從生活學的舊都來說,即使地球上的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所謂危害地球生態的有害物質。由於地球本身具有緩衝功能,其本身的生物化學等一系列變化會使那些有害物質化為烏有,現在人民把自然災害(水災、旱災、沙漠化)以及“溫室效應”統統歸於人類活動並接近權利去改變那些行為,也許是很渺茫 。我個人認為太冤枉人類了!因為現在科學已證實地球演變具有周期性。地球的陸地與海洋也是經過多次負雜的變遷而來。生物的興衰也是經過多次演變形成當今的“世界”。所以這些都歸跟於自然規律。鑒於此,人類不必。而應該運用現代文明高科技按照自然規律為人類造福!現本人正在編寫《地球概述》。

相關內容

地球科學是一個大題目,縱橫幾萬里,上下數億年,幾乎輻射到自然科學的其他各個領域。對地球的認識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歷史、文化乃至這個世界文明的進展,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地球科學研究

《地球科學前沿》是一本關注地球科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主要刊登地質力學、大氣科學、土壤科學、地球化學等領域內最新研究進展及成果展示的相關論文。本刊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地球科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領域:

地球科學前沿地球科學前沿

·地球化學

·探礦工程

·環境地質

·數學地質與遙感地質

·災害地質

·大氣科學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

·地質力學

·地質地貌、表層過程

·海洋資源

·土壤科學

·地震學

·生物圈

·環境科學

相關雜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is a peer reviewed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geosciences.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keep a record of the state-of-the-art research and to promote study,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within its various specialties.

國際地質科學雜誌是一本同行評審的期刊,由美國科研出版社發行,致力於地球科學的最新進展。這本雜誌的目標是要保持地質科學最先進的科學研究,並促進在其各類專業學習,研究和改進。

研究領域:

Atmosphere

Biosphere

Cartography

Climate Change

Earthquake and Seismology

Earth System Modell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Estuarine and Coasts

Geochemistry

Geodesy and Surve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eography

Geology

Geomechanics

Geomorphology and Surficial Process

Geophysics

Geostatistics

Geo-instrument developments

Glaciology

Hydrosphere

Lithosphere or Geosphere

Marine resources

Mineralogy

NASA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

Oceanography

Pedosphere

Petrology

Seismology

Soil Science

自然的組成元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