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

意識

意識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人腦把世界萬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大類後,從這兩大類具體事物中思維抽象出來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具體事物的存在、運動和行為表現出來的普遍性規定和本質,是每個具體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體性質和能力。

基本信息

基本定義

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最高形式,是人對現實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反映,也可以說意識就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覺的、有目的的高級心理部分。意識使人的心理區別於動物心理(即使是高等動物,例如靈長類動物也只具有意識的萌芽),也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日常情況下的清醒狀態與睡眠狀態、昏迷狀態和麻醉情況下的不清醒狀態相區別。 意識作為神經科學的一個學術名詞,它代表了人或動物對外界環境狀態的反應性:昏迷或有反應,睡著或喚醒,清醒或警覺,就人類而言,意識系指人們對環境的反應和判斷狀況。正常人意識清醒,它對環境的反應具有認識、理解、判斷和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特定部位的結構完整與否與人的意識狀況直接相關。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病變可引起不同的意識障礙。意識是指病人對周圍環境及自身的認識和反應能力。大腦皮質和腦幹網狀激活系統的興奮性對維持意識起著重要作用。

具體概述

意識意識

意識是具意識在現有的理論體系內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應該說對其的認識空間,還有很大的餘地。目前,對意識認識還比較局限在人的意識範疇內,但是由於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認識問題角度不夠廣泛,進一步擴展對於意識的認識應是能夠做到的。因此現在已經開始有人將意識擴展到生物範疇中,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探討。
對一切事物的分析,分析方法是最重要的,其中一些要素應該考慮全面:巨觀、微觀;廣義、狹義;時間、空間;抽象、具體;理論、實踐;現實、虛擬;因果、順序、邏輯、依據、量化等等。把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其中這些因素意義理順,分析起來能比較好說明問題。
在現在科技能力認識範圍內,通過合適的分析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意識進行分析,意識是可以從人可以認識到宇宙源頭開始討論的,或者說可以向宇宙源頭追朔。
以下是在自己知識所及範圍,儘自己思維所能,完全是以個人觀點,力求無所拘束、科學地對意識的進行一些論證,希望有所創新、突破、拓展,儘可能揭示意識本來、真實面目。
史前(無生物時代)和無生物空間,物質(體)的改變,無生物意識的參與。這個時代(狀況)物質的改變與變化,是宇宙中不同層次物質,在相應時間及空間內,由於其內、外部相應能量相互作用後的結果,參加著這種改變或變化各種要素界定的結果,是一種規則,可以認為是意識,是一種巨觀的意識(且暫稱:宇宙意識)。
宇宙的產生和變化的過程展示了巨觀意識,其總體變化其時間漫長,空間宏大(人類在不斷的認識之中)。光年單位對人類來說足以說明時間的漫長和空間的宏大。
宇宙具體變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空間無生物意識參與,其的產生或變化決定於物質的基本粒子的存在,及基本粒子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物質完全是根據其本身的質量和能量在相對空間和時間內的行為,發生變化形成原子並進一步形成分子。這種物質的生命變化的內在規則或規律,蘊含在物質本身內部,不能不說其是物質的。因此可以說明物質也是有意識的,並且人類在持續不斷對其進行認識。
地球在無生物時代,同樣存在風、雨、雷、電、地核中的岩漿運動、火山爆發、地震、海嘯、地殼變遷等自然現象,是自然規律所決定的,這種規律就是地球意識或宇宙意識。
從生命角度出發,從宇宙範疇討論意識問題,可以看到宇宙中一切物質及社會形態都有意識,為此可以歸納出幾個意識的主要範疇,及進一步衍生的更多意識範疇,首先是物質(包括生物)意識範疇,進一步是社會形態意識範疇。
意識以往通常被認為是人的意識。觀察世界不難發現,生物是有意識的。貓有貓的意識,狗有狗的意識。進一步觀察植物也是有意識的。關於生物意識已經有人比較詳細地闡述了相關觀點,我基本贊同。生物無論植物、動物(低級、高級)都是有意識的。其意識的表現為先天及後天的;物質的、非物質的。
論述與論證意識,首先一定是從物質開始,宇宙包含的一切物質都應在其中,應結束於人類尚無認知的一切事物,拒絕一切人杜撰事物。
意識的一個內涵也是在表述物質及社會形態的來源,及生命、生存、生活、生產的全過程中,其本身變化並改變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的結果的守則。
不可否認,宇宙中的一切物質(大到宇宙,小到病毒、粒子,包括生物與非生物),都有產生和消亡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生命過程。任何生命及過程,都遵循相應規律與守則,在這裡暫且定義為這些規律與守則為意識,這應是爭論之後的共識,但意識的論證不妨從生命這裡開始。
不同狀態物質的生命:
基本態生命:呈現為基本粒子狀態,其質量、能量可以是統一一體的,可以以質量或能量的形式存在,並可以互相轉化。其生命特點:以能量形式存在的粒子,表現為射線形式進行傳播;以質量存在的單體所需空間極微,活躍不穩定,生命周期短,是原子進一步不斷分割的一切粒子,是構成原子的成分基礎。構成原子後,在原子內部存在,並存在宇宙一切角落。原理深奧,人類對其認識在不斷深入,但認知越來越困難。
原子態生命:是以原子狀態存在的組成各種更高級生命基本元素,作為物質其質量、能量不同,不同原子規律性變化。其生命特點:生命周期長,逐漸衰弱,單體所需空間極微小,其原子核質量、能量巨大,結構複雜,其所包含粒子處於運動、並保持相對穩定平衡狀態。由單一原子構成的物質由於其原子之間聯繫空間不同,例:石墨、鑽石,其理化特性不同,其生命周期不同。人類對其有深刻的認識。物質的生命在原子為中點向兩邊延伸時,可以看到其是生命周期最長的,組成其的粒子生命最短,其組成的分子的生命也很長,生物的生命很短。
分子態生命(非生物態生命):分子由原子構成,是非生物態生命的基本形式,是生物態生命組成的基本物質。人類對其認識日新月異,並根據其化學性質,造化出人造物質,這些物質,以前自然界並不存在,例:化纖。
以上各種形態生命,都有一個基本特點:其生命的消亡,並不是其本身的物質和能量消滅,而是物質及能量的轉換,因此有些生命的消亡,一定有些物質產生。能量守恆、物質不滅即為以上幾種生命形態的巨觀上生命意識。
生物態生命:植物、微生物、低級、高級動物(包括人)。人類對其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生物最顯著的特點:是由每個都具有遺傳信息的細胞組成各種器官的一個有機體。低級生命僅為一個細胞,像病毒連細胞膜都不具備。但無論生物簡單還是複雜,都能進行新陳代謝,依靠環境攝取能量及營養維持生存,也可以針對環境變化、通過變異或進化維持物種延續。當然其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也能使其消亡,甚至物種滅亡。生物生命結束的的兩種狀態,一是非活體狀態;二是分解為分子態物質。人為地球生物最高級狀態,其具有其它生物無法比擬的勞動、語言、表達、學習、思考、思維等能力,這是人的產生後天意識的基礎。
組(復)合態物質生命:人為製造(包括仿造)出來的物質和物體,例:汽車。人類對其幾乎完全認識。
以上為微觀生命。
宇宙態生命:是宇宙中各種生命之和(包括宇宙中星球、星系、宇宙本身)。其為巨觀生命。人對其認識在逐漸深刻。
社會形態生命:在人類發展史上,由於種族關係;人群的不同訴求;人群公共事物的管理的要求。相應的人群組織產生了,這就是社會,當今社會表現為國家、聯盟、行政區劃、政府、各種社團、宗教組織、企業、學校、生活區社會形態等等。這些社會形態,也有生命過程,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產生消亡。

心理學術語

意識是心理學上的用語。

意識,它是哲學、心理學以及其它有關學科共同的研究對象或研究課題。究竟什麼是意識,不僅它本身是一個一時難於說清楚的複雜問題,而且從古至今人們對它的理解也很不一致,眾說紛紜,讓人莫衷一是。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稱的“意識”一詞有兩種用法:一個當動詞用,即指“意識到”的活動,亦即認識活動;一是當名詞用,即指與物質相對立的活動的結果,如知識、思想、觀念等等。

心理學研究意識問題與哲學研究意識問題有一致之處,但又有所區別。從一致處來說:二者研究的都是意識問題,而且科學心理學對意識問題的研究,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從區別來說:哲學研究的是作為名詞使用的“意識”,即與“物質”相對立的意識,是總體研究人的意識,其基本問題是意識對存在的關係問題,即指個人意識,也指社會意識;心理學研究的是作為動詞使用的“意識”,即指“意識到”的活動、認識活動,是較為具體地研究人的個體意識,研究它的實質、發生和發展、結構和功能等,雖然在心理學的一些學科(例如社會心理學)中也不免會較多地涉及社會意識問題,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它所研究的畢竟是個體意識。

因此,在心理學中,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筆者曾撰文(《意識問題雜談》,載《心理學探新》,1982年第4期)談到:作為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的意識,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具有複合結構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人類以共同勞動等實踐活動為基礎結成的社會中同語言一起產生、又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它是藉助於第二信號系統而實現的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它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等特點;在人的各種心理活動中,它發揮著調節、控制、指導的作用;它不僅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在階級社會中還會帶有階級性色彩。這後一句話反映了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的必然聯繫性。1992年,筆者在《論消費者的意識》(該長篇論文提交湖北省心理學會學術年會交流,後經刪節為《消費者的意識與消費類型》一文,載《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一文中再次寫到意識:“從廣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與物質相對的活動的結果,用作名詞,如知識、思想、觀念等等,哲學中常說的‘物質決定意識’這‘意識’是精神的東西,所以,‘意識’與‘心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內涵不完全相同”;從狹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人的認識活動,用作動詞,如‘意識到’,所謂‘意識到’也就是‘認識到’,心理學中所說的意識,就是指的‘意識到’,即人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認識形式,是一種反映形式。……在醫學上,意識是指‘神志清晰狀態’或‘醒覺狀態’;在精神醫學上,意識是指病人整個精神活動的清晰程度和清晰範圍”。因此,“‘意識’作為人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包括對環境和人自身的識別能力以及其清晰的程度。

正常人在清醒的時候,意識是明晰的,神志清楚,能正確地識別和理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經濟收入和消費狀況,能對周圍環境的作用(包括周圍他人消費情況對自己的影響作用)作出相應的、合適的、有目的的、能動的反映和反應。”

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人有意識。

主要階段

生命開始前的孕育過程中,直至生命開始的規則。是一種意識,在這裡定義為生命意識,為第一意識。生命意識是物質產生的主宰。
第一意識:生命意識
基本態物質的生命意識:一個重要特徵,是其具有改變其外部環境一種意識,基本粒子的改變釋放巨大能量,並組成各種原子,同時改變環境中的部分物質。其生命形成過程是瞬間的,其生命意識是物質的,完全是其本身具有的能量或其質量攜有的能量的屬性,人對這種意識的認識與總結還是有限的。
基本態物質的生命意識,在宇宙形成或變化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原子態的生命意識:是基本態物質能量、在不同環境、空間、及外部能量作用的情況,產生不同原子規則。基本態物質生成的原子態生命是循相應規律的,是多指向的。有元素周期表為證。
分子態物質生命意識:地球上非生物態生命,基本都是由原子構成以分子狀態存在,其它外部意識的介入下。其發生變化都決定於其生命前身的原子或分子態生命化學性質。這些外部意識,是宇宙能量和以人為主生物的意識。
生物態物質的生命意識:應是生物生命開始之前的意識,這時生物生命意識存在於生殖細胞的內部,由生物生殖細胞所承載。其是開始生物生命的意識,以遺傳物質的形式表現。植物的種子是最好的說明。這種意識是物質的,不容否定。這種生命意識最本質的特點:在能給予其能量及營養外部環境中,轉化為活體生物。
組(復)合態物質的生命意識:在相應的物質基礎上,完全是人的意識賦予的,例:產品的生產決定與其設計。
社會的生命意識:人的生活、生產不斷發展,人的交往關係範圍超出家庭,此時人的交往守則,是人後天形成的人與人交往意識,這些意識的總和即為當時社會的生命意識,這種意識完成並完善後,一種社會形態生命即誕生了。
第二意識:生存意識:
生存意識:物質生命開始後直至消亡的意識。
生存是生命最本質的過程,任何物質(包括生物)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其特徵、特性不變或規律性的變化。任何物質的生命開始後,其的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意識主導生命過程,是宇宙萬物的自主意識,這種意識是物質的。
基本態物質生存意識;基本態的物質的生存,被包含在其次級物質原子之中。其意識在於穩定的存在於由其組成分子態物質的原子之中。
原子的生存意識:雖然原子不作為物質形態存在,只作為分子態物質的組成成分。但原子的生存意識表現最明顯,其性質最為穩定。其的理化特性就是其生存意識。
分子態物質生存意識:分子態物質(非生物物質),其意識表現於以其物質本身的的理化性質,及生存所需環境,條件,時間及空間的閾值。其本身的生存意識是物質的。
生物態物質生存意識:生物是以活體狀態進行的生存。生物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生物生存是生物所有器官、細胞在其所居環境內共同協調工作的結果。其作用是,通過進食、呼吸、汗液及糞便排泄,維持血液循環等,感覺、反應、運動、汲取營養,獲取能量,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等功能。這些都是維持生物生存基本特徵,是生物的生存意識決定的,是生物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是物質的,是生物各種器官、細胞,及其內環境組成的複雜系統完成的。生物的這種生存意識,除與外界進行交換(進食、糞便排泄等)的行為,基本上不受生物後天形成的意識支配,巨觀上人類對其的認識基本清楚,但微觀上還需不斷深化認識。在生物機體的內環境中,各種器官、細胞都有其生存意識,根據其生存意識,它們在生物機體的內環境中,在不同的空間、時間根據其生活環境的改變,配合其他器官、細胞各司其職,完成其工作。當其所生存環境發生改變,超出了它們承受的閾值,它們的生存就受外界意識的主導,其生存就可能結束了,也可能導致生物個體的結束了生存。
通過分析:生物的生存意識,決定於其體內所有物質的生存意識整合,這些意識都是物質的。
組(復)合態物質生存意識:組(復)合態物質完全是人造的,組成其的物質的理化特性即為其生存意識,其生存意識取決於其對人或人類社會有套用價值。
社會的生存意識:人在社會一切行動、行為守則總和,遵循其被社會統治力量左右,其他勢力必須認同這一準則。表現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一種平衡。並通過不同媒介形式獨立和集成承載。
宇宙態物質生存意識:是宇宙萬物其能量平衡的結果。
第三意識:生活意識
該意識是生物特有的,是生物與其生活環境對話產生的,是其生命及生存意識的進一步的升華,是生物依靠環境生存進一步上升為生活指導其行為的守則。其最本質上的內涵在於,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改變環境,是生物個體與其生存環境中所有關係法則的不斷的界定。
生活意識及其衍生出的其他意識是生物藉助其感官通過各種學習產生的,是後天獲得的,可以傳承但不能遺傳;需要通過時間藉助媒介不斷學習進行積累;同類、非同類之間可以交流,不同生物個體受環境影響及個體差異產生獲得意識能力是有差異的,給出的反饋意識也是有差異的。人的這種差異,導致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社會矛盾的產生。有神與無神之爭最具有代表性。
生活意識:基本是生物個體在其生存環境中,生活過程中與其生活有直接需要的進行各項活動的意識。最重要的是勞動意識。這種活動的擴大至與其生物個體生活無直接關係的範圍的意識,是生活意識的延伸。從而衍生了第四、第五種意識,生產意識和社會意識。
生產和社會意識,意識在這個層次應該是生物意識的更高的一個層次,應該是生物最高級狀態人的意識範疇。
第四意識:生產意識
作為生活的進一步需要,生產就成為人類必須活動,這是人類特有的活動,是間接滿足人的生活需求的活動,人總結出一切指導這些生產活動規律,皆為生產意識。
其最顯著特點:其首先被套用在利用與改造自然與改變環境,其次被套用於主動製造組(復)態合物質。
意識的可以積累及其積累結果的不間斷傳承,是生產意識最核心特徵。
這種生產意識,首先是勞動意識不斷升華,隨著歷史進程,完全遵循了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個體到社會這種規律,不斷地完善進步。
生產活動不斷升級、導致交換意識、經濟意識、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產業意識、分配意識、金融意識、科技意識等等更多的生產意識甚至於社會意識融合意識,進一步衍生出來了。
第五意識:社會意識
人類發展過程中,由於在生活及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成為必然,並形成利益關係,這種關係也就是社會關係,隨著歷史進程,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在生產的同時,也在打造自己生存社會環境,必然會產生社會意識,形成社會意識形態。家庭意識、群體意識、種族意識、結社意識、宗派意識、宗教意識、文化意識、戰爭意識、政治意識、民主意識、自由意識、平等意識、權力意識、統治意識、國家意識、法制意識、法律意識等及其替他更多意識為社會意識。
在以上論述意識過程,從巨觀開始在微觀著眼,從物質生命過程與其環境關係這一角度,涵蓋影響事物變化的重要意識所在。
在上述論述基礎上,意識的定義也可歸納為:事物(物質或社會形態)在相對時間、空間環境、條件下產生、存在、變化,皆為其內、外部相應能量相互作用通過運動並產生相應的結果的規則、守則、規矩。意識是參與事物產生、存在、變化過程中,其內、外部各種要素;以及其相應關係及作用及產生的結果、構想、甚至幻想等的界定。

分類釋義

任何事物在有外部因素影響、作用及內部組成的物質相互之間作用,所循相應意識發生改變。這種意識首先是參與變化的物質的屬性是物質本身具有的,是物質的原本意識,可以說這些意識就是物質的。其次是另一種意識,將根據其它原本物質所具有的意識,賦予改變其屬性相應環境及條件中,使物質產生變化。其具有對參與此變化的所有物質原本意識整合功能,具有此功能的意識為介入意識。
原本意識;針對事物本身而言,其本身存在的意識,為原本意識;這種意識多為物質的。其作用是使事物保持常態,介入意識通過其改變事物。
介入意識:與事物本身產生、存在、變化有關而非其事物本身的意識,是由物質外部賦予的意識為介入意識,這種意識大多為有非物質的,並在很多情況下時期決定性作用的。
根據意識的形式也可以進行相應分類:
非生物意識:非生物質本身具有的理化特性。
生物意識:生物具有的先天及後天意識。
高級意識:生物意識是生物所具有先天、後天的物質化的意識和非物質化的意識。作為生物,在目前可認知世界中人的意識是最高級的,社會意識是這種人的意識總成的一種形式。
意識的一個最重要的屬性:其作用或被利用於改變事物,這裡的事物包含物質和社會形態,物質大至宇宙小至石子;社會形態包含人類個體、群體和社會。直觀的理解是:意識是被改變事物的結果在改變過程中的操作規範、程式、守則、規則、準則等所循的規律。從這個角度講,意識決定事物(物質及社會形態)。
經過分析我們看到,人的意識有個體意識和生產、社會群體的意識,並以原本意識及介入意識形式的存在。隨著人類歷史的進步,人的介入意識絕大部分通過積累、繼承、整合上升為集成或集合意識。介入意識是通過物質及社會的原本意識改變物質和社會,整合後的介入意識能使物質和社會發生巨大改變。其在大生產中及社會發展中局
公理、定律、公式、規律、守則、規則、法則、準則、法律、圖紙、程式、工藝、理論、思想、思維、推理、假設、幻想、臆想、杜撰等等表述事物變化各種要素關係及相互作用的過程及結果甚至是構想的未能或不能實現的結果。其實就是人的不同層次、層面的整合的介入意識表述。
人的意識中後天形成介入意識有以下特徵:
認識、分析:是人類獲得意識第一途徑。人類通過感官感受事物,並一直不懈的研究、探索、分析,力求認識一切事物本質,揭示其原本意識。
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知識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意識。學習是獲得意識、是意識傳承最重要途徑,對一些人學習是一生的事,從學習角度出發,通過學習無非是間接地或直接地,抽象地或具體地獲得意識。思維意識、分析意識也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內容。
積累:人的所有後天形成意識,都是人的個體和群體的共同積累。當今社會的高度發達,意識的積累不僅是個人的事了,很大程度是社會來完成的。
傳承:在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地向下一代傳承,在有介質的時代通過介質傳承。由於傳承意識的介質的遺失,歷史上失傳的意識比比皆是。藉助介質的傳承,在今天信息社會表現尤為突出,較為以前的紙質媒介的傳承時代,意識的傳承數量不斷以幾何級數上升。
集合:進行大生產時一種意識的集合,集合的複雜性,只有不同專業專家精英集體完成。對於大的生產意識的執行,需要人的群體使用工具和設備完成,是多種資源的集合。
融合:由於交通的便利和信息傳播的快捷,不同種族意識在融合。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是密不可分的,生產意識和社會意識在融合。
整合與提升:同一領域或不同領域意識,在不斷整合提升。例:上網意識和交易意識整合,產生了網上交易,是商品交易額有了很大的提升。
交流、傳播:利用各種方式,首先是語言、其次是文字,再藉助其他技術手段,通過各種媒介、媒體交流、傳播。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能力,使意識在世界範圍內的表達、交流和實現,成為了瞬間的事情。可瞬間交流、傳播的意識,即是一種集合,巨大的意識集合。其也蘊含著凝聚巨大能量的能力,可以導致社會重大事件發生。
藉助:藉助電子計算機技術完成人力所不能及的意識,並儲存及傳播。
轉化:由於人腦承受能力所限,及社會運行機制的出現,社會機構的不斷完善,人的意識特別是經過整合的意識,會轉化為社會意識。法律是最好的例證。
通過以上對人的意識分析,以個人觀點得出以下結論:人的意識有三部分組成,有兩個來源,先天及後天;舉杯兩種屬性,物質及非物質的:兩種功能,原本的、介入的;一個銜接。第一部分是生命意識,生殖細胞的遺傳物質,是物質的,先天具有、是原本的;第二部分是生存意識,是人的機體各種器官、細胞協調工作,是機體本身機能,是物質的,先天的、原本的、由大腦協調、指揮。第三部分是生活、生產、社會意識,是非物質的、後天的、是介入意識,由大腦承載的。一個銜接:通過反應銜接後天意識和先天意識,指揮機體各種運動,表達、並執行意識。
關於人的先天意識的論證,如此事實所在,經過更深化的研究,廣泛論證,今後人們會充分地認識、理解到這一點。
人的後天意識其作用:就是告訴人,那是誰(人際關係);那是什麼(學習認知);那為什麼(學習分析);想要什麼(需求目標);怎樣做什麼(掌握方法);能不能做什麼(具有能力),可以不可以做什麼(遵守規矩)、什麼時間、地點做什麼(符合規律),社會是什麼、社會能做、該做什麼,宇宙是什麼等等。這作用是應該得到更深化的認識和理解。
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今天人的後天意識的積累,非個人能力所完成。今天事物的完成,在有物質基礎的前提下,決定於意識,原本意識加上介入意識。
在人類社會進展過程中,意識的重要作用是絕不容忽視的,特別是智者及對這個世界影響力大的人,有時他們的意識決定人類的命運。意識功能的強大是不言而喻的,只要認真思考,是不難認識到這點的。其原因在於,人為造化出的事物(包括社會)一定是在原本意識基礎上、有介入意識的參與完成。這些介入意識在這些事物的過程中指導人的行為。當這些介入意識成為民眾的信仰時,其能凝聚巨大能量,特別是在社會發展的把握上,戰爭意識就是這種能量的爆發,是以億萬蒼生為代價的。人類歷史上以蒼生為代價的社會意識比比皆是,婁見不鮮。這可以證明意識的決定作用無可否認的。這裡有一句話可以佐證“決定戰爭勝負因素,是人而不武器。”
在由此可見意識還可分為積極意識和消極意識;對人、人類社會有益的意識為積極意識,反之為消極意識。戰爭意識一定是消極意識;建設意識是積極意識。
人的後天意識由於沒有物質的任何屬性,可以通過聯想、臆想、推斷等思維無中生有,其非常可怕,無中生有的東西在愚昧社會的傳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迷信意識是最好的例證,也是一種消極意識。這種積極、消極矛盾意識所在,原因首先是人的認識差異,其次是人的認識能力。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矛盾會進一步減少。
上述論證意識的過程也是在尋找神的過程,通過論證在所見意識中,並未見通常人類定義的上帝之類神的痕跡。我們唯一可見宗教意識,其中承載著眾多諸“神”,影響著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作為信仰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毀譽參半。一些國家、地區政教合一,曾給有些民族帶來深重災難。911事件與宗教的關係世人皆知。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宗教的興衰,宗教之間的分裂、戰爭。沒有看到“神”的力量,更沒人見到“神”,只能看到人和人的力量。
今天社會文明高度發達,宗教意識得到了最大的傳承,這是對人尊重的結果,人的寬容的結果,是自由意識的體現,也是因為其包含著積極意識,因此得到了世界眾多人口認同。雖然是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宗教意識的文字傳承,都是神的代言“人”的傑作。宗教不是把“神”人格化,就是把人“神”化。人格化的“神”2010年前也許有人見過,也許根本屬於虛構,也許是神話了的人,這個可能性最大了。非常遺憾的是,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人格化的“神”,人的種族傳承依然繼續,“神”種族的傳承卻不見了,只是剩下一些“神”的節日了,不知道“神”的信徒如何理解。並且我們也並沒見人和神化了的人有什麼不同。一個不爭的事實,宗教的興衰,總是取決於統治勢力的態度,沒有看到是神的力量左右。
百度科技名詞解釋:神:指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表現及其內在規律;這條解釋不知來源所在,但選擇“神”來表達這條辭條,有其用意,說明科學在妥協,但這個“神”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神”,是更趨同於科學的“神”。
誠然,目前否定“神”理論不能被所有人認可,但也沒有誰可以肯定並證明“神”的存在。雖然我們可以論證,最後的驗證只能留給歷史,
撰寫此文,試圖以一個新的視角進一步詮釋意識,企盼能對縮小世界差異,不斷取趨於大同,做點事。此文是一個非常初步的東西,不失粗淺,尚需進一步論證。
事物的組成部分,是人腦把世界萬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大類後,從這兩大類具體事物中思維抽象出來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具體事物的存在運動行為表現出來的普遍性規定和本質,是每個具體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體性質和能力。意識是生物和非生物共同具有的一般規定和本質。是人腦從生物和非生物的行為和存在中抽取出來的普遍性規定,是存在於世界萬物之中的絕對抽象事物。.......

心理學定義與研究

心理學界對意識(consciousness)的理解分為廣義的意識概念和狹義的意識概念兩種。廣義的意識概念表現了心理學脫胎於哲學的一種特殊的學術現象,而心理學論述中對意識的論述則主要是指狹義的意識概念。

廣義的意識概念認定意識是賦與現實的心理現象的總體,是作為直接經驗的個人的主觀現象,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的統一。知:指人類對世界的知識性與理性的追求,它與認識的內涵是統一的;情:指情感,是指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評價;意:指意志,是指人類追求某種目的和理想時表現出來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頑強不屈等精神狀態。

狹義的意識概念則是指人們對外界和自身的覺察與關注程度,或者說是指廣義的意識概念中知、情、意相統一中的意志部分。按照狹義的意識在行為中的傾向可分為對外的外在意識和對內的內在意向兩種。

外在意識是指人們在行為中大腦對外界事物覺察的清醒程度和反應靈敏程度,人們在睡眠時外在意識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時外在意識水平最高。

意向是指人們對待或處理客觀事物的活動,表現為欲望、願望、希望、意圖等。意向是個體對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即行為的準備狀態,準備對態度對象作出一定的反應,因而是一種行為傾向,或叫做意圖、意動。

通過內省和外在表現,可以區別出意識的清晰性的程度。通常意識清晰度最高的狀態稱為注意,相當於意識的注視點或意識點。意識的注視點周圍,被同時意識到的領域,稱為意識野。注意力或說是意識點愈集中,則意識點周圍意識野的清晰度將愈降低。注視與忽視
意識障礙,可區別為意識野狹窄、意識混濁、朦朧狀態。意識混濁又可根據清晰度障礙和輕度不同而區別為嗜眠(sopor)、昏睡(coma)。所謂朦朧狀態是意識內容的變化。

從生物學角度看來,在機體生存的適應活動中,由發達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主觀性這一側面,可稱為意識。腦生理學家認為,睡眠是中樞有節律的活動結果,而意識喪失是覺醒機制出現障礙所致。關於與保持意識有很大關係的

注視與忽視注視與忽視

腦部位的學說中,有的著重於大腦皮質,有的認為與丘腦的彌散性投射系統關係密切(H.H.Jasper),有的認為在間腦、中腦的中央部有以丘腦為中心的中央腦系(R.Penfield),有的認為與網狀結構上行性激活系統有關(H.W.Magoun),有的認為與丘腦下部的激活系統有關(E.Gellhorn)等。

“本質”是什麼?

●“意識”的字面意思是能“注意”和“認識”事物的東西。
●再深入的研究,我們就會發現:“自然萬物”都有引導它們存在的東西,先是“本質”和“規律”,我們稱之為“一次導存”(第一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東西);自然界還存在一個“本質”那就是“可存”質,換句話說就是:自然萬物都是“可以存在”的;而如果自然萬物需要在更多環境中“可以存在”,就必然產生了“進化”,最後出現了“意識”這種可以引導我們在更多環境中無損傷存在的東西,我們稱之為“二次導存”(第二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東西)。
●所以,一切“心理”的產生原因都與“引導存在”有密切的聯繫!我們也將以此作為“心理研究”的“方向”,從而探討這個神秘而古老的話題“心理”。

●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情感”就是“二次導存”特有的一種“方向指示工具”;比如“好的情感”是引導你繼續做那件事情;“壞的情感”是引導你不要再做那件事情或換一個路徑去做那件事情等。但是它們都是“引導我們更好存在”的。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

基本的概述

意識意識

意識有很多別名:中國人稱它道(天道)、意(天意)、理(天理)、命(天命);外國人稱它邏格斯、必然性、絕對精神意志;現在很多人稱他規律、法則、意識。例如,自然規律、自然法則、自然意識;社會規律、社會法則、社會意識;思維規律、思維法則、辯證法則。世界萬物的存在、運動和變化是意識的表現形式,通過觀察世界和萬物的存在、運動和變化,就可以發現意識,發現世界和萬物的一般規定、一般規律和隱藏的部分。意識是存在、運動、變化、行為的本質、統帥、指揮者。沒有意識就沒有存在、運動、變化、和行為。意識普遍存於世界和萬物之中,世界是包含意識的世界,萬物是包含意識的萬物。沒有意識存在於其中的世界不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世界,沒有意識存在於其中的萬物也不是人們天天眼見手觸的萬物。有了意識的存在,世界和萬物就有了生機和活力。
生物的行為是有意識的行為生物具有的主體意識是生物一切行為的本質、統帥和指揮。生物的生長發育代謝、應激、進化、活動是生物的日常具體行為,是在生物具有的生存發展意識的指揮下自然發生和進行的。生物生來具有終生不離的主體生存發展意識是生物具有的生命,是意識元本體在生物領域裡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不可被人見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自主、自新、自律、自創的主體規定、性能和本質。
人的行為也是有意識的行為。人的行為是在人腦的指揮下發生和進行的,準確的說是在人腦產生的意識指揮下發生和進行的。人的意識是人的組成部分,是人體行為表現出來的規定和本質,是人腦產生和發出的指揮人體行為的意向、意念、欲望理想方案和命令。人的行為意識是人體行為發生前從大腦中產生的,是人腦感受到內外部環境或具體事物對人的生存發展有所作用和影響後,根據人生來具有的生存發展意識本能,把大腦中記憶的舊知識同感知組織剛獲得的新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處理,所產生的指揮人體行為的意向、命令、計畫、方法和方案,是人的生存需要和生存條件相互對立的現實經過人腦的分析處理所產生的結果

意識意識

社會的行為也是有意識的行為。社會運動、社會變化和社會發展是在社會意識的指揮和統帥下發生、發展和結束的有意識的行為。社會意識就是人這個社會主體關於如何進行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的意識,就是人在社會生活、社會行為和社會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意向、理想、思想、主義、觀念路線方針政策、法則、意志、道德制度等。社會意識的表現形式是現實的社會運動和人的社會行為。今天正在進行的建設富裕文明小康社會的社會運動,是社會意識的活生生的表現形式。社會意識的表述和傳播形式也被稱作社會意識形態。各種理論、觀點、思想、主義、文學藝術、語言、知識是社會意識的表述形式或形態。社會意識是建立在社會知識基礎上的華麗宮殿,是社會生來具有的生存發展意識同後天獲得的全部社會知識經過社會大腦的思維融合和分析處理產生的結果。
社會意識同社會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繫和根本的區別。社會知識是社會意識形成和建立的基礎,正確的社會意識是建立在正確的社會知識基礎上的建築物,錯誤的社會意識是建立在錯誤的社會知識基礎上的建築物。錯誤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和人的生存發展具有負面的意義和價值,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和人的生存發展具有正面的意義和價值。真理是對人類社會和絕大多數人的生存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社會意識,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必然趨勢和必然規律,是社會的大腦(有知識愛思維的團體或個人)在掌握豐富的社會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對全部知識材料的認真分析處理,獲知社會發展要求、趨勢和規律後,所提出的社會發展、變化和進步的具體方針、路線、思想、主義和理想。社會意識是真理的本質,對人類社會和絕大多數人的生存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是真理的唯一標準和特徵,凡是符合這一標準和特徵的社會意識就是真理,凡是不符合這一真理標準和特徵的社會意識就不是真理。
非生物的行為也是有意識的行為。非生物的變化和發展是有意識、有靈魂指揮的變化和發展。非生物的靈魂是意識元本體在非生物領域裡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存在於非生物類具體事物中的相對抽象事物或元實體,是非生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覺、自發的主體性質和能力,是非生物的存在、運動、變化、發展表現出來的自然規律和客觀意識,是具有一定自然性能的非生物受到外部事物作用影響後產生的運動和變化的要求、趨勢和必然性。意識是具體事物存在、運動、變化、行為的一般規定、本質和原因,具體事物的存在、運動、變化和行為是意識的表現形式。

其它版本概述

一、意識是與物質相對應的哲學範疇,與物質既相對立又相統一的精神現象。人類對意識現象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複雜的發展過程,在人類早期,人們曾把意識看作是一種獨特的、寓於人的肉體之中並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的靈魂的活動。古代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通過哲學論證鞏固、發展了這一觀念。柏拉圖認為靈魂在進入肉體之前,曾居於理念世界,具有理念的知識。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靈魂是一種單純的精神實體,靈魂是不死的,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古代的唯物主義者強調意識對物質的依賴,往往把意識或者靈魂說成是某種物質,如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認為靈魂是由精細的原子構成的,中國的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范縝主張“形質神用”。
在近代,眾多的哲學家從物質與意識的關係的角度,對意識作出定義,並探究意識的來源和屬性,得出了不同結論,如笛卡爾提出意識與物質相互獨立的二元論;巴克萊主張“存在就是被感知”,把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霍布斯洛克等則認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狄德羅、拉美特里等則明確指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並以思辨的形式闡發了意識的能動性問題;費爾巴哈則不僅提出人腦是意識的生理基礎,而且還初步涉及到意識的社會根源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認識成果的基礎上對意識的起源、本質、作用作出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闡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社會的人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這種主觀映象具有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形式。
人類的意識活動具的社會性。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由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再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這一生物進化過程是意識得以產生的自然條件。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勞動在意識的產生過程中起決定的作用。辯證唯物主義在強調物質對意識起決定作用的前提下肯定意識對於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在意識活動中人們從感性經驗抽象出事物的本質、規律形成理性認識,又運用這些認識指導自己有計畫、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

意識合作意識

二、意識: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第一,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第二,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第三,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與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意識的能動作用還突出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以正確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通過實踐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三、丘腦是產生意識的核心器官,丘腦中先天遺傳有一種十分特殊結構丘覺,丘覺是自身蘊含意思並能發放意思,當丘覺發放意思時也就產生了意識。丘覺可以自由合成發放或被樣本點亮,樣本點亮丘覺,丘覺發放意思產生意識。樣本是事物在腦中的符號,是在後天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廣泛分布在大腦、下丘腦、紋狀體、小腦及其他神經結構中。丘覺能夠發放的意思無限廣泛,樣本的數量也非常龐大,樣本與丘覺通過學習建立的意義對應關係就是聯結,樣本經由聯結纖維點亮丘覺產生意識。丘覺、樣本、聯結是產生意識必需的三個條件,丘覺是意識的核心,樣本是意識的外殼,聯結是點亮的路徑,點亮是產生意識的方式。丘覺不是隨意發放的,必須由樣本點亮。

意識守法意識

丘覺是人們通過遺傳獲得的意思結構,這些意思是丘腦核團的神經元本身蘊含的,並能夠被樣本點亮發放出來。丘覺平時處於潛伏狀態,當被點亮意思才能發放出來,形成意識。丘覺是不能通過學習獲得的,丘覺具有遺傳性和聯結性,丘覺的性質也就決定了意識的性質。
⑴遺傳性。丘覺只能通過遺傳得到,能夠意識的範圍是丘覺決定的,凡是能夠感知的客觀事物,都能找到與之相符的丘覺。不能通過後天學習擴大感知範圍,如果丘腦中沒有遺傳某一客觀事物的丘覺,就不能意識這個客觀事物。如人們不能看到紫外線、聽到超音波。人們遺傳有發放“冷、熱”意思的丘覺,所以人們能夠感覺到熱能,沒有遺傳電磁能、暗物質這類丘覺,不能感覺到電磁能、暗物質等。
⑵聯結性。客觀事物有什麼意義是人們先天不知道的,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知道。樣本是客觀事物在腦中的符號,丘覺是發放意思的結構,聯結就是通過後天學習建立丘覺與客觀事物的聯繫。當接觸客觀事物時,經過數次嘗試,樣本數次點亮丘覺,總會有一個樣本點亮一個意義相符的丘覺,這個聯繫被固定下來也就產生了聯結。丘覺雖然通過先天遺傳得到,但並不先天就與外界事物相聯繫,需要通過後天學習建立與樣本的聯結,才能產生對事物的意識。客觀事物非常龐雜,丘覺能夠發放的意思非常廣泛,都能通過後天的學習建立對應聯結。當腦中出現一個事物時,丘覺發放一個對應的意思,產生對這個事物的意識。如,表示“好”這個意思的丘覺是先天就有的,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好”的意思,初生嬰兒並不知道外界社會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好”的意思,需要通過學習建立丘覺與語言的對應關係。處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就會相應建立丘覺與語言的聯結,形成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聯結是建立丘覺與環境事物的對應關係,決定了人的環境適應性,即人的社會性。丘覺的寬度、廣度、精度決定了人們後天可以意識到什麼樣的客觀事物。如果某一個丘覺與某一事物的意義相符,表示事物的樣本就會與丘覺建立聯結,這是一個學習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丘覺與樣本常常會發生錯誤聯結,導致錯誤理解客觀事物,只有認識到錯誤,才能進行矯正建立正確聯結。如果在丘腦中沒有與客觀事物相符的丘覺,也就不能建立聯結,也就無法意識到這個客觀事物,客觀世界的許多事物是人們不能意識的。有許多的丘覺在客觀世界沒有相符的客觀事物,還有許多丘覺無法用語言表達,這些丘覺仍然能夠形成意識,不過這些意識只能“想”,而無法表達。丘覺類似於物理學中的矢量,可以無數次的分解合成,在丘覺的遺傳範圍內,丘腦有足夠能力合成一個丘覺與客觀事物的意義相對應。能夠意識到的內容也就是極其廣泛的,在感知範圍內可以發放的丘覺數量是龐大的。腦幹向丘腦供應能量,丘覺被樣本點亮即在能量支持下通過聯結路徑擴散,形成意義發放。如果將丘腦簡單比作彩燈,彩燈的顏色如同丘覺的意義,電力如同能量,彩燈通電發出彩色光線,丘覺在能量支持下發放意義,樣本不但是意識的符號,而且還起到開關丘覺的作用。

意識法律意識

四、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也伴有意識的。意識是自然界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人一旦意識到意識自身並對意識進行模擬,便產生了“人工智慧”,標誌著人類的意識發展到了高級的階段。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產生既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又是一個社會歷史過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物質從自身發展中產生能思維的生物,經歷漫長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三個決定性環節
1、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2、由刺激感應的反映形式到高級動物感覺心理
3、由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的產生。純粹的動物心理不會自發地產生意識。
意識是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意識是社會性的勞動、語言和人腦的必然產物,在這個意義上,說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1、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需要和可能;
2、作為思維外殼的語言也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
3、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猿腦變成人腦,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意識的本質: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意識本身;意識離不開物質,但又不同於物質而具有精神現象的特徵。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作為人腦的機能,是人腦在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進行的精神活動。人腦只是思維的器官,並不是思維的源泉。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過程,是對外界輸入的信息不斷加工製作的過程。
意識活動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從意識的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來看;
2、從意識的主觀差別和客觀根源來看;
3、從意識的主觀特徵和客觀基礎來看(歪曲虛假的主觀映象仍然是對於客觀對象的反映)。
意識的結構和功能:意識本身是一個有結構的系統。意識並不等於認識。意識包含知、情、意三者的統一。知:指人類對世界的知識性與理性的追求,它與認識的內涵統一的;
情:指情感,是指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評價
意:指意志,是指人類追求某種目的和理想時表現出來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頑強不屈等精神狀態。從意識活動的各個層次上看,從意識的活動主體看,可分為社會意識、群體意識、個人意識。從意識活動的現實過程來看,可分為對象意識和自我意識。
辯證唯物主義肯定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認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具體表現
1.、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畫性;
2、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
3、意識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

討論範圍

意識現代意識

學術界目前對這個問題所做的區分目前關於意識,在學術界的研究方向,主要把它分為兩部分,一個容易(研究)的問題,一個是困難的問題。意識問題困難的一面也是目前困擾科學界的一大難題。
容易的問題:所謂容易的問題,其實就是好用科學實驗來驗證的問題,目前在意識問題里,容易的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幾點。
1、集中注意力方面
2、清醒與睡眠區分的方面
3、心理狀態的可報告的方面
4、對環境刺激做出反應的方面
5、認知系統對信息整合的方面
6、理解自身內在狀態的方面
7、對行為控制的方面
困難的問題:困難的問題其實就是不易進行科學研究的問題,這的確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目前在意識問題里,雖然已經可以肯定意識是腦的產物,但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在經驗方面,即自我經驗是如何產生的(“自我”是如何感覺到“自我”的存在的,也可以說這種“自我感覺”是如何產生的),說這個問題困難,主要是因為這個問題目前很難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問題的屬性太主觀了,而導致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驗證,但多數科學家都相信,遲早有一天,會找到一種科學的方法來對這個問題加以研究的。目前學術界正試圖從神經科學、心理認知科學、哲學、物理學等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研究意識問題的歷史:由於最初的心理學僅僅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那時意識問題完全是哲學討論的問題,直到被公認為現代心理學的創立者,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使心理學脫離了哲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後,心理學也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其實最初的心理學只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最初馮特使用的是內省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但後來很多心理學家紛紛提出了對這種方法的質疑甚至是反對,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不能準確的反映出人豐富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也不能讓人接觸潛意識或無意識的心理狀態。而且這種方法過於依賴複雜的語言,而導致客觀性的喪失,於是人們很快就放棄了這種研究方法。但由於也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因此導致了在很多年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完全放棄了對意識問題的研究。直至20世紀的五十年代,由於認知科學的飛速發展,為研究這個問題又開闢了許多新的途徑,終於使這個問題又回到了科學的正軌上來,尤其是在DNA模型創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使這個問題在神經科學研究的範圍內,也占據了相當大的位置。雖然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困難,但是,現在,研究相關領域的大多數科學家對研究這個問題的前景均持樂觀的觀點

形成緣由

意識商標意識

目前,人們對丘腦以及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的認識幾乎都是錯誤的,將丘腦簡單的定義為感覺中繼站,不但是毫無根據的妄下定義,而且完全錯誤,對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以及其他腦的功能認識也基本都是錯誤的。那么,丘腦、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都有哪些功能,意識又是怎樣產生的,這裡作一個簡簡單單的闡述。所有的腦,包括丘腦、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等都是由一種物質——神經元構成,神經元中遺傳有信息,腦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整理、組織遺傳信息,使之有序化、條理化。腦的主要功能就是經過神經元一級一級的信息交換傳遞,獲得一個有意義的信息集合,這個過程稱為樣本分析。神經元一級一級進行信息交換傳遞的過程稱為分析,有意義的信息集合既為樣本。樣本分析是腦的主要功能,包括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等,這些腦的主要功能都是進行樣本分析。丘腦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器官,丘腦神經元中的遺傳信息具有覺知特性,丘腦能夠將各個遺傳信息合成為一個特殊的信息集合,這個具有特殊性質的信息集合是對事物覺知,稱為丘覺。丘覺的合成發放活動,樣本的分析產出活動,本質上就是反射活動。
丘腦是發放丘覺的器官,是“我”的本體器官,大腦聯絡區是丘覺的活動場所,意識在大腦聯絡區得以實現。丘腦的唯一功能就是合成發放丘覺。丘腦由神經元構成,每個神經元中都遺傳有信息,丘腦的功能就是將數個神經元的信息合成為丘覺,並發放到大腦聯絡區,使大腦產生覺知,也就產生了意識。丘覺是想法、是念頭,是意識的核心。腦包括的結構眾多,不是所有的腦都能合成丘覺,丘覺只是丘腦的功能,只能是丘腦合成發放出來才能產生意識。丘腦雖然能夠合成發放丘覺產生意識,但丘腦不是意識活動的場所,意識也不在丘腦中存在。大腦聯絡區是丘覺的活動場所,丘覺能夠使大腦產生對事物的覺知,產生對事物的“知道”、“明白”。丘腦通過聯絡纖維將丘覺發放到大腦聯絡區,在大腦聯絡區產生意識。在臨床病例中,丘腦、大腦聯絡區、聯絡纖維發生了損傷或病變,產生的症狀都是一樣的,都將導致意識的缺損或喪失。
攝像頭將攝取的景物(如一棵樹)轉換成信號,電腦的處理器經過處理,可以將這棵樹顯示在螢幕上,但電腦不能知道這是一棵樹,也不能產生“樹”的意識。眼睛如同攝像頭,可以將“樹”轉換成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如同電腦的處理器,可以對視覺信息進行分析,在大腦聯絡區顯示這棵樹,但還不能產生“樹”的意識,對“樹”的意識是丘腦發放的,是丘腦告訴大腦的。丘腦合成“樹”的丘覺並發放到大腦聯絡區,“告訴”大腦這是一棵樹,大腦產生對“樹”的覺知,於是便產生了對“樹”的意識。人們一次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有很多,但眼睛不能將看到的各種事物區分開來。視神經將所有看到的事物全部轉化為信息,傳遞到大腦枕葉,大腦枕葉對這些信號進行分析,將各個事物分離出來,每個事物用一個樣本來表示。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等主要功能都是進行樣本的分析產出,不同的腦分析產出不同類型的樣本,大腦分析產出的樣本與覺察、認識有關,下丘腦產出的樣本與情緒有關,小腦、基底核產出的樣本與運動指令有關。耳朵也是如此,如同拾音器,能夠接收各種音頻的信號,但不能將區分一段音頻信號中的各個詞句,每個詞句是由大腦顳葉進行分析產出形成樣本。大量的臨床病例發現,如果大腦枕葉發生病變,病人就不能知道看到的是什麼,甚至什麼都看不到,如果大腦顳葉發生損傷或病變,病人不能理解話語的含義。枕葉、顳葉的不同功能區發生損傷或病變,會導致不同的樣本缺失或喪失,從而導致不同的失認、失讀、失寫、失聽等症狀,當然這些功能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彌補的。

意識動畫意識

丘覺一般不會隨意合成發放,特別是關於客觀事物的丘覺,需要樣本激活才能由丘腦合成,樣本的分析產出是大腦(還有基底核、小腦、下丘腦、杏仁核等)的功能,大腦有著極其強悍的樣本分析功能,通過對視、聽、觸等信息的分析,產出需要的樣本到丘腦,激活丘腦的功能,合成一個相應的丘覺發放到大腦聯絡區產生意識。
大腦分析產出樣本的目的就是激活丘覺進入意識,如果雜亂無章的信息激活丘覺,只能引起意識的昏亂,樣本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條理化信息,大腦經過捨棄無用信息、填補有用信息、放大主要信息、簡化次要信息等多種形式的分析,獲得一個有意義的完整信息,這個信息與傳入信息相匹配,激活丘覺產生清晰意識。大腦聯絡區是意識活動的場所,有兩個,一個是大腦額葉聯絡區,一個是大腦後部聯絡區,這兩個聯絡區都能產生意識。正常狀態下,兩個聯絡區的意識活動可以同時存在,並以大腦額葉聯絡區的意識為主導。大腦額葉聯絡區是各種意識匯集的場合,在清醒狀態下一直處於活動狀態,如果大腦額葉聯絡區不活動,人也一定處於睡眠狀態。人們通過自己逐步抑制大腦額葉聯絡區的活動,逐步進入夢鄉,如果大腦額葉聯絡區突然活動,人也就突然清醒。在大腦額葉聯絡區休眠時,如果大腦後部聯絡區單獨活動,這時就表現為做夢,也是一種正常的意識活動。
大腦分析產出的樣本是表示事物的信息,但樣本只是表示事物的信息,相當於一些符號,進入意識還必須有丘覺的支持。丘腦、大腦、小腦、下丘腦、基底核的神經元,通過遺傳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能夠分析產出的樣本以及合成發放的丘覺都是有限的,因此人們的意識範圍也是有限的,如人們不能看到暗物質、紅外線、紫外線,不能聽到超音波、次聲波。有少數的人遺傳有常人沒有的遺傳信息,分析產出的樣本以及合成發放的丘覺超出了常人,能夠看到常人無法看到的事物,聽到常人無法聽到的聲音,人們將這種能力稱為特異功能。由於能夠進行樣本分析產出的腦眾多,大腦額葉、大腦後部、小腦、下丘腦、基底核等都是分析產出樣本的結構,而且都是各自獨立分析產出樣本,常常會導致樣本活動、丘覺活動失衡,嚴重者者會導致各種精神病症,如痴迷、偏執狂、精神分裂症、強迫症以及網癮、毒癮、賭癮、菸癮、酒癮等,這些精神病症有的看似生理性病症,實質上都是心理活動失衡造成的,是可以通過心理手段治癒的,如果採用手術方法去治療,不但是一種無知和犯罪,而且不會有理想的治療效果

個人的意識

意識意識

為了把通常所說的“意識”從浩瀚的哲學概念抽離出來,拿到純粹生理學和心理學上來研究意識,必須要提出“個體人的意識”子詞條。因為,意識,通常是特指人的意識,尤指人類個體的意識。與哲學上“意識”含義不同,這種通常意義上的“個體人的意識”是比較易於理解的。個體人的意識,是指個體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人軀體的物理感知,基本分為“所感知的特徵總和”即本體感知和外部感知,相關的感知特徵“處理活動”則是“思維”。由於人的進化和遺傳特性,上述感知行為根據結果可以分為“原意識”和“顯層意識”,“顯層意識”即通常所稱的“思想”。
“原意識”是人體由動物(特指猿群)進化而來的適合人類個體生存的基本感知。類似於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顯層意識”即“思想”,則是個體人生活在人類群體(社會)所受到教育的結果。語言、文字、道德、倫理等範疇就是人的顯層意識。顯層意識是直接決定人的行為的意識。顯層意識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的質的特徵。原意識基本可以歸納為四種:生存欲、繁殖欲、群體欲以及移植欲。生存欲是指食慾、安全排泄等基本生理欲望;繁殖欲是指性慾以及與性慾相關的種種求偶意識特徵總和;群體欲則是個體人為了強大自身的力量要求融入並支配群體的原動力(類似於尼采提出的“權力意志”);移植欲則是支配人意識感知審美、憐憫、悲傷、舒適、愉悅等情感的深層欲望,之所以稱其為“移植欲”是因為這些感知結果是個體人出於自身意識替代(意識移植)的目的。
原意識是動物性生存進化意識的總和,正常的個體人均擁有原意識,它是人與動物意識的共性。而思想(顯層意識)則是人意識的個性。只有受過群體環境教育的個體人,才擁有思想。擁有思想的人,可以稱之為社會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社會人,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孤立於社會而存在。只有思想才能主導人的行為,原意識必須要經過思想來影響人的行為。思想通常分為經驗、思想方法和行為意志。這三個內容構成了個體人的個性。
只有思想和原意識的協調統一,才能產生完美而愉快的人生
意識的分類:顯意識和潛意識。

主要作用

意識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生活狀況具有重要作用:

(1)意識可以通過人們主觀上的選擇性注意,減少不斷輸入的刺激能量,對我們不需要的刺激不予理睬。

(2)意識可以使人們通過知覺的組織規範,把紛繁複雜的客觀事物分為主體和客體,並對客體狀況形成一定的空間模式;還根據主體連續不斷的經驗,把經歷的事件過程形成一定的時間模式。

(3)意識可以使人充分利用過去的記憶對現時輸入的信息進行對照分析,並做出最佳的判斷和選擇最適當的行為。還可以通過對事物因果關係和發展規律的分析,想像出現時尚不存在的情景和發展變化的可能性,計畫未來的行動,用預期的目標指導行動方向。

盤點盜夢空間的背景知識

本季扛鼎大片《盜夢空間》在今天正式上映了,晦澀難懂撲朔迷離的劇情猶如第二部《黑客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