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多

一個人的利比多(libido, 性的欲望)是有限的,如果他(她)將利比多用在一個人身上,那么他(她)用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份量就會減少。

簡介

利比多(libido):弗洛伊德認為,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原動力,性慾,成為證明一個人魅力的最主要表達與展現方式。他還把性稱為libido,即利比多。一個人的利比多(libido, 性的欲望)是有限的,如果他(她)將利比多用在一個人身上,那么他(她)用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份量就會減少。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效用、欲望(弗洛伊德叫“Libido(利比多)”)不能被直接觀察,只能藉助於人們的行為才能發現他們的效用(欲望、Libido)。如果能夠找到消費者的選擇行為與偏好之間的某種關係,或者如果消費者的“選擇”顯示“偏好”(Choice Reveals Preference),則,需求理論和偏好理論就可以建立在可觀察的消費者行為基礎上。這就是“顯示偏好理論”的基本思想。

關於利比多

在諸多本能假設中,弗洛伊德較認同愛戀本能和破壞本能
愛戀本能所能達到的總的能量,便稱之為利比多。對於利比多我們常人只是將它當作了性的代名詞,其實,弗洛伊德賦予了利比多更寬廣的含義。“現實告訴我們,文明是不滿足於我們現在賦予集體的那些關係的。 它的目標還在於把集體的成員用一種利比多的方法聯繫在一起,並且運用各種手段達到此目的。 它贊成可以在集體成員間建立強烈的一致感的一切途徑; 它在最大程度上喚起了目標被抑制的利比多以便藉助友誼關係加強集體紐帶。” “文明是為厄洛斯神服務的一個過程, 它的目的是把人類單個的人, 然後是家庭、 種族、 民族和國家結合在一個大的統一體中, 即人類的統一體中,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是這樣, 厄洛斯的工作就是如此,人類的這些部分是通過利比多互相聯結起來的。”從這兩處引文中,我們似乎很難看出性的影子了,或許我們用“親和力”、“凝聚力”“愛”等含義來理解這個利比多也不會有多大錯。性,最根本的含義也應是一種相互共存的渴望,如果弗洛伊德本人只是將利比多的外延等同與性的外延,只怕會招來更大的非議。在這裡,我們也似乎看到了弗洛伊德理論與存在哲學或東方哲學的共通點。
我們人除了愛戀本能外,還有個不讓人喜歡的破壞本能。對於這破壞本能,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綱要》沒有做多少介紹,在《文明與缺憾》中點到多處。“我們在自己的內心中可以覺察到這一進攻傾向的存在,而且正確地構想它也存在於其他人身上。這一傾向的存在是擾亂我們和鄰居關係的一個因素, 並且迫使文明耗費了如此之高的能量的代價,由於人類的這一原始的互相敵視的緣故,文明社會永遠存在著崩潰的危險。”這破壞本能與財產分歧有些關係但不是根本的關係,弗洛伊德認為“進攻性並不是由財產創造的。”產生破壞的最初原因是性權利,“即使我們廢除了物質財富的私人所有權, 仍然存在著性關係領域的特權, 這一特權必定會成為在其他方面完全平等的人們中間的極度的不悅和最強烈的敵意的根源”。“如果我們允許性生活完全自由,並且進而廢除家庭這一文明的生殖細胞,以此來消除這種特權因素的話,我們確實不能夠預知文明發展可能會走怎樣的路;但是我們可以預期一件事,這就是人類天性中的這一不可毀滅的方面將會仍然跟隨著它發展。”因為“要人們放棄進攻傾向的滿足是不容易的。”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人身上的破壞欲望的存在,可能還有有別於弗洛伊德的解釋。不過我還是感覺《文明與缺憾》這小冊子反映出了弗洛伊德明銳的哲學洞察力,值得一讀。弗洛伊德也是在愛戀本能和破壞本能的基礎上談到文明這個主題的。

結論

他經過對大量的精神病人的觀察後,得出結論,一是每個人的利比多的力量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攻擊力和防禦力,二是人的童年經歷對人的一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的利比多不協調,而且他的童年經歷稀奇古怪,那么他就很有可能產生精神分裂

盤點盜夢空間的背景知識

本季扛鼎大片《盜夢空間》在今天正式上映了,晦澀難懂撲朔迷離的劇情猶如第二部《黑客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