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遙的同名小說]

人生[路遙的同名小說]
人生[路遙的同名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生》,著名作家路遙的同名中篇小說,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是作者路遙的成名作。定價為29.80元。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
人生人生
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作品目錄

人生
詩詞
黃葉在秋風中飄落
你怎么也想不到

章節內容簡介

第一章:這時候,高家村高玉德當民辦教師的獨生兒高加林,正光著上身,從村前的小河裡趟水過來,幾乎是跑著向自己家裡走去。他是剛從公社開畢教師會回來的,此刻渾身大汗淋漓,汗衫和那件漂亮的深藍滌良夏衣提在手裡,匆忙地進了村,上了僉畔,一頭撲進了家門。他剛站在自家窯里的腳地上,就聽見外面傳來一聲低沉的悶雷的吼聲。
第二章:近一個月來,他每天都是這樣,睡得很早,起得很遲。其實真正睡眠的時間倒並不多;他整晚整晚在黑暗中大睜著眼睛。從攪得亂翻翻的被褥看來,這種痛苦的休息簡直等於活受罪。
第三章:吃過早飯不久,在大馬河川道通往縣城的簡易公路上,已經開始出現了熙熙攘攘去趕集的莊稼人,由於這兩年農村政策的變化,個體經濟有了大發展,趕集上會,買賣生意,已經重新成了莊稼人生活的重要內容。
第四章:縣城南關的交易市場熱鬧得簡直叫人眼花繚亂。一大片空場地,擠滿了各式各樣買賣東西的人。以菜市、豬市、牲口市和熟食攤為主,形成了四個基本的中心。
人生人生
另一個最大的人群中心是河南一個什麼縣的馴獸表演團,用破舊的藍布圍了一個大圈當劇場,莊稼人擠破腦袋兩毛錢買一張票,去看狗熊打籃球,哈巴狗跳羅圈。市場上瀰漫著灰塵,噪音像洪水聲一般喧囂,到處充滿了莊稼人的煙味和汗味。
第五章:高加林立在大馬河橋上,對剛才發生的事半天百思不得其解。他後來索性把這事看得很簡單:巧珍是個單純的女子,又是同村人,看見他沒把饃賣掉,就主動為他幫了個忙。農村姑娘經常趕集上會買賣東西,不像他一樣窘迫和為難。
第六章:劉巧珍刷牙了。這件事本來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現,立刻便在村里傳得風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們看來,刷牙是幹部和讀書人的派勢,土包子老百姓誰還講究這?高加林刷牙,高三星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誰也不奇怪,唯獨不識字的女社員劉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習慣
第七章:高加林疲乏地躺在土炕上,連晚飯都累得不想吃了。他母親愁眉苦臉地把飯端上端下,規勸他,像乘哄娃娃一般絮叨說:“人是鐵,飯是鋼,你不想吃,也要掙扎著吃……”他父親叫他明天干脆別出山去了,歇息一天,好慢慢讓習慣著。
第八章:他們的壞名聲首先是從莊裡幾個黑夜出去偷西瓜的國小生那裡露出來的。他們說有一晚上,他們看見以前的高老師在村外打麥場的麥秸垛後面,正和後村的巧珍抱在一塊親嘴哩。又有人證實,他看見他倆在一個晚上,一塊躺在前川道高粱地里……謠言經過眾人嘴巴的加工,變得越來越惡毒。有人說巧珍的肚子已經大了;而又有的人說,她實際上已經颳了一個孩子,並且連刮孩子的時間和地點都編得有眉有眼。
第九章:高明樓從公社開罷會,獨個兒一人在簡易公路上步行往回去——他家的腳踏車被二小子三星推到學校了。車子是他主動讓兒推去的。兒子當了教師,各方面都要體面一些,沒個車子不行!高家村的當家人五十歲已出頭,但走起路來精神還蠻好。他一身舊藍咔嘰布制服,顏色已經灰白;單布帽檐下面,一張紅堂堂的臉上,兩隻眼睛炯炯有神。
第十章:早晨,太陽已經冒花了,高加林才爬起來,到溝里石崖下的水井上去擔水。他昨晚上一夜翻騰得沒好覺,起來得遲了。石頭圍了一圈的水井,髒得像個爛池塘。井底上是泥糊子,蛤蟆衣;水面上漂著一些碎柴爛草。蚊子和孓孓充擴斥著這個全村人吃水的地方。
第十一章:高加林在他的“衛生革命”引起一場風波以後,心情便陷入了很大的苦悶中。夜晚,他有時也不主動去找巧珍了,獨自一個人站在村頭古廟前那棵老椿樹下面,望著星光下朦朧的、連綿不斷的大山,久久地出神。全村人都已入了夢鄉,看不見一星燈火;夏夜的風把他的頭髮吹得紛亂。
第十二章:加林和德順爺灌滿一車糞以後,老漢體力已經有點不支;加上又喝了不少酒,走路都搖搖晃晃的。加林硬把老漢送到巧珍做飯的窯里,讓他坐到熱炕頭上歇著;他就一個人拉著另一個架子車去掏糞。他拉著車,儘量不走大街,也儘量不走燈光明亮處。雖然已經到夜裡,街蒼里基本沒什麼得人,但他仍然緊張地防備著,生怕碰見熟人和同學。
第十三章:早飯時分,一輛草綠色的吉普車開進高家村,在村子中央那塊空場地上停下來。高玉德當兵走了幾十年的弟弟回來了!訊息風快就傳遍了全村。村裡的人,不論大人還是娃娃,紛紛丟下正在吃飯的碗,向高玉德家的破牆爛院裡湧來了。
第十四章:高加林進縣城以後,情緒好幾天都不能平靜下來,一切都好像是做夢一樣。他高興得如狂似醉,但又有點惴惴不安。他從田野上再一次來到城市,不過,這一次進來非同以往。當年他來到縣城,基本上還是個鄉下孩子,在城市的面前膽怯而且惶恐。幾年活躍的學校生活,使他漸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習慣與城市緊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他很快把自己從裡到外都變成了一個城裡人。
第十五章:高加林從南馬河回來以後,倒在床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他已經整整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他連早飯也沒起來吃,繼續睡。他在迷糊中,突然聽見好像有人敲門。起先他以為是敲老景的門,仔細一聽,卻是敲他的門。他想,大概是老景叫他哩!趕忙從床上起來,一邊穿衣服,一邊對門外說:“景老師,你進來!”門外傳來一陣咯咯的笑聲。一聽是個女的!
第十六章:高加林立刻就在縣城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各種才能很快在這個天地里施展開了。地區報和省報已經發表了他寫的不少通訊報導;並且還在省報的副刊上登載了一篇寫本地風土人情的散文。他沒多時就跟老景學會了照相和印放相片的技術
第十七章:黃亞萍的精神正處於激烈的動盪之中。她現在內心裡狂熱地愛著高林加;覺得她無論如何要和高加林生活在一塊。她已經下決心要和張克南中斷戀愛關係了。
第十八章:高加林預感到的暴風雨終於來到了,內心激烈的鬥爭是不可避免的。他雖然只有二十四歲,但已不是一個馬馬虎虎的人;而且往往比他同齡的青年人思想感情要更為複雜。
第十九章:高加林把腳踏車放到路邊,然後伏在大馬河的橋欄桿上,低頭看著大馬河的流水繞過曲曲折折的河道,穿過橋下,匯入到縣河裡去了。
人生人生
他在這裡等著巧珍。他昨天讓回村的三星捎話給巧珍,讓她今天到縣城來一下。他決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關係解脫。他既不願意回高家村完結這件事,也不願意在機關。他估計巧珍會痛不欲生,當場鬧得他下不了台。
第二十章:高家村的人好幾天沒有見巧珍出山勞動,都感動很奇怪。因為這個愛勞動的女娃娃很少這樣連續幾天不出山的;她一年中掙的工分,比她那生意人老子都要多。不久,人們才知道,可愛的巧珍原來是遭了這么大的不幸!
第二十一章:張克南把他的全部苦惱都發泄在了一根榆木樹棒上。這根去了根梢的榆木樹棒,就躺要他家院子的石炭和柴垛旁。
第二十二章:經過平原和大城市的洗禮,高加林興致勃勃地回到這個山區縣城來了。他下了公共汽車,出了車站,猛一下覺得縣城變化很大,變得讓人感到很陌生。城廓是這么小!
第二十三章:在高三星把加林的鋪蓋卷李捎回村的當天晚上,高家村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全村人都很感慨,誰也沒有想到小伙子竟然落了這么個下場!

人物介紹

性格特徵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複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複雜的性格特徵

人物經歷

回到土地
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里後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離開土地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巧珍去縣城看了好幾次加林,加林都有事下鄉採訪了,終於有一次他倆有機會見面了,加林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心情很是激動,巧珍看他的被褥那么單薄,就說下次去給他帶去她自己鋪的狗皮褥子,高加林一下子不高興了,因為城裡人沒有人用狗皮褥子,而且那狗皮褥子跟他生活的環境一點都不相稱,他怕被別人笑話,而當巧珍給他講的都是些家長里短的小事的時候,他一下子覺得很失落,他跟黃亞萍談論的都是時事政治、國家大事!那才是他想要的,他的遠大抱負。這種反差讓高加林很是糾結。)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回到土地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通過關係得到城內工作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難以承受的是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的是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本以為村里人都等著看他的笑話呢!可他萬萬沒想到,當他灰頭土臉地出現在家鄉人面前的時候,家鄉人給他的是各種安慰的話語,他感動的不知說什麼了,只是拿出他隨身帶著的煙散給鄉親們。而此時他也得知巧珍已嫁作他人婦,即便如此,她依然去求她姐姐的公公,村支書——高明樓,求他給高加林安排去教學,因為據說家鄉的那所學校因為學生增多要新添一個老師,德順爺爺感慨地說道:“多好的娃娃啊!”此時的高加林已經泣不成聲,趴在熱情的鄉土上大聲痛苦......)他褪去了驕傲,認清了現實,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番話,而後懊悔的撲倒在了地上。

創作歷程

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是《人生》。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像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做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並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一翻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複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複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點評鑑賞

路遙的追求與成功,他的憂思與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繫,他被稱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農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承襲和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以農民生活作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遠,廣納博取,時時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歡《紅樓夢》、魯迅的作品,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讀不厭。各種報紙期刊他也經常翻閱,勤奮大量的閱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再參之以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使他的創作博大宏闊卻又情深意長。
《人生》沒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長,矛盾衝突更加激烈,唯一覺得遺憾的是,路遙對於高加林在巧珍和黃亞萍之間選擇的掙扎刻畫的不夠,他也許本來並不想讓讀者斥責痛恨高加林的,但是我的確對於他的見異思遷和愛慕虛榮感到有點憤怒。
不過人生也的確是矛盾的,換做是其他任何人處在高加林當時的位置,也難免不做出相同的選擇。如果不是後來的變故也許高加林和亞萍之間也的確比和他和巧珍能夠更加和諧。
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樣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絕對比在國王面前更耀眼,關鍵是看獲得金子的人是貧窮還是富貴。
拋開感情不談,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堅強和豁達,即使在遭遇情感變故的時候並沒有像一般女性一樣任由自己軟弱消沉,覓死覓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後埋怨活著沒有意思。
巧珍沒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裡的才子,但是這種優劣的對比卻在需要堅韌的意志力時候顛倒了,也許正是因為巧珍的沒有文化,從小在鄉野山間長大才讓她對於世事無常的得意失意沒有過多計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負清高的文化人才對於生活百般挑剔。
對於繁華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嚮往是可以理解,無可指責的,實際上他缺乏的是自己對於自己選擇負責的勇氣,放棄巧珍的同時是告別粗俗底下的農民生活,接受亞萍意味著對於事業和未來的開闊前景,我們並不應該苛責哪個是正確哪個是錯誤。而要看一個人自身的個性會讓他作出怎么樣的選擇,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也絕對不是他躁動的個性所能安於接受的。他只是缺乏了對於突如其來的變故的應變能力和敢於承擔後果的決心。
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後果。路遙的這個故事沒有時間空間的局限性,他僅僅是紛繁複雜的人生遊戲在某個人某個地方的縮影。我認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已經能夠完全領會了。

成就與影響

《人生》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馬云: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賈樟柯: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個上中學的孩子。這么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作者

簡介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因家貧7歲即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

路遙路遙
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其間做過許多臨時性工作,並在農村一國小教書一年。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8年完成百萬字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於1991年獲茅盾文學獎。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語錄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是默默無聞的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清高的一群。”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一個經歷了愛情創傷的青年,如果沒有因這創傷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堅強地在生活中站起來。”
“其實,幸福和物質生活沒有必然聯繫。幸福是一種純精神的東西。十九世紀文學中寫了那么多上層社會的明爭暗鬥、愛情糾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問題出在精神萎縮上。”
“如果可以把愛情概括為一首詩,一開始它應該是抒情的,人在這個階段可以神魂顛倒,無所謂天地。可是,沒有多久,它就會進入敘事,會被物質力量所干擾,詩意就會越來越少,它終將死於那種精神萎縮上。所有人愛情不是死於形式,不是死於物質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滲入,而是死於內容,死於精神的萎縮。精神的東西只能被精神的東西所摧毀,貧窮什麼的摧毀不了真正的愛情。”
“我們承認偉人在歷史過程中的貢獻。可人類生活的大廈從本質上說,是由無數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偉人們常常企圖用紀念碑或紀念堂來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萬古長青的卻是普通人的無人紀念碑——生生不息的人類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樹常青。”
“浪漫主義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對一個女人來說,這也許是一種危險的素質。活躍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穩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燙傷,甚至化為灰燼。”
“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有時候當我在都市喧鬧的大街上走過時,我常常會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腳步,我的思緒回到了遙遠的陝北,我看見荒山禿嶺之間,光著脊樑的父輩們在揮著钁頭開墾土地,我雖然沒有繼承父輩的職業,但我永生崇敬他們偉大的勞動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就不會有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藝術創作需要的也正是這種勞動精神。我們應該具備普通勞動人民的品質,永遠也不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像牛一樣的勞動,像土地一樣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