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位於杭州市中心西湖文化廣場6號,始建於1929年,2009年7月,新館建成開放。浙江自然博物院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常設展廳面積9000平方米,臨時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庫房面積5000平方米,有近15萬件館藏標本。浙江自然博物院功能定位為以“自然與人類”為主題,是一個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閒於一體的現代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先後獲得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優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國小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榮譽。2017年,獲得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館史,追溯到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基礎創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館。
1953年,更名為浙江博物館。
1984年7月,浙江博物館的自然之部分出單獨建制,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館。
1991年,浙江自然博物館建成庫房業務樓;
1998年1月,浙江自然博物館建成陳列館;
2009年7月28日,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
2012年,浙江自然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年5月18日,獲得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2018年8月21日開始浙江自然博物館正式更名為浙江自然博物院。

基本簡介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是純公益性事業單位,財政全額撥款。進入新世紀,浙江自然博物館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新館位於杭州市中心的西湖文化廣場,建築規模2萬餘平方米,是浙江省“五大百億”工程之一,計畫2009年開館。

在藏品電腦化管理方面,完成2007年12月底前入藏的藏品總帳登錄,可以通過該資料庫檢索、查詢、瀏覽藏品帳目。已登記入帳的館藏標本為113530件;完成2005年底前入帳的珍稀標本建檔,累計2093件,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優秀檔案;主持或參加編纂出版的專著40餘部,科普書籍20餘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承擔省部級以上科考和科研項目70餘項,多項科研成果獲獎。

在安全保衛方面,從1997年至今年年被省文化廳評為省級文化系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治安安全單位,2000年被評為省級治安安全單位,2001年和2002年均被授予杭州市治安安全示範單位,2002年被省文物局確定為一級風險等級博物館安全管理示範單位,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治安安全示範單位。

浙江自然博物館堅持“三貼近”,努力發揮館藏優勢,實現資源共享,適時推出《'29西博會自然標本特展》、《地球在呼救——環保知識展》、《體現·探索油畫展》、《大自然啟示——仿生學展覽》、《“人·鳥類·自然”兒童畫特展》、《浙江省首屆野生動物攝影展》等特展20餘個次,並與台中自然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當狗遇上人》狗年特展。同時針對未成年人的特點,舉辦“自然知識有獎競賽”、“親子家園”、“展廳尋寶”、“我愛大自然夏令營”、“小講解員興趣班”、“標本製作演示”和“萬名兒童畫百鳥”、“暑期快樂活動營”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並與150多所中國小校結成館校互動,建立了一支600餘人的志願者隊伍。使自然博物館成為未成年人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培育民族精神、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業已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杭州市環境科普基地,被評為浙江省、杭州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05年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單位。

基本內容

前進中的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是我國自己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館的前身為浙江省西湖博物館,1952年為浙江博物館自然之部,1984年獨立建制。新館位於杭州市教工路新10號,現有館舍面積8000平方米,館藏標本10萬餘件。目前陳列展出有動物、植物、地質史、恐龍與海洋動物及人體科學和科技角等八個專題,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為我省歷史上舉辦的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自然科學綜合陳列展覽。七十年來,浙江自然博物館艱苦創業,不斷開拓,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在收藏、研究和展教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迄今已登記入藏的標本達10萬餘件,門類齊全,珍品薈萃主持和參加編撰出版的學術著作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新館獨立建制後,承擔省部級以上科考和科研項目54項,其中有20項獲獎。目前正在進行的省部以上科研項目8項。舉辦陳列展覽(含流動展覽)60餘個次,受益觀眾達上百萬人次,《恐龍與海洋動物陳列》榮獲“98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業已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回顧過去,成績令人欣慰,展望未來,任重道遠。該館將牢記宗旨,堅持“兩為”,以“走進博物館,科教育新人”為己任,不斷地努力豐富藏品,提高科研和展教水平,在各級政府的關心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在不遠的將來,將浙江自然博物館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浙江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龍頭館,在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和搞好科普工作等方面作出適應時代的新貢獻。

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杭州市教工路新10號,於98年初建成開放。現有館舍面積近80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3051平方米,內設主要展廳7個,具有國內一流的安防監控 報警系統和設施完備的標本庫房。

浙江自然博物館以實施精品陳列作為切入口,不斷提高展覽質量和水平。展覽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融知識性、科學性、越味性於一體。不僅深深吸引了社會各界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而且進一步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提高。據統計,觀眾量年均10萬人次以上。

為拓展科普陣地,擴大服務領域和空間,浙江自然博物館多次與地方公司、商場、旅遊業等企業單位合作辦展,既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密切了經濟與文化的相互 依託關係,又提高了博物館自身的專業業務水平,同時也為博物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發展探索了新路子。

為進一步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浙江自然博物館主動與學校結成對子,使其成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自開館以來,先後為十幾所大中學校提供教學實踐。學生通過當義務講解員、動手製作小標本等,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浙江自然博物館,追溯館史,曾經歷舊中國的一段草創時期,其前身是在1929年西湖博覽會基礎上創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館。據史料載,當年規模空前的博覽會分八館二所,其中博物館占地面積最大,設水產部、植物部、昆虫部、動物部、礦產部、動物園以及瑤山部等分館,內容豐富,展品眾多。既有本省的特點,又有外地展品。鑒於這次盛會影響深遠,展品來之不易,如果任其風流雲散,甚為可惜,於是博覽會呈請省政府設立西湖博物館,部分展品移贈博物館以作留念和永資觀摩。1937年戰事初起時,全部植物標本運往餘杭林牧公司密藏,仍然被日軍焚毀殆盡。其它自然標本,歷經70餘年的風風雨雨,還有幾百件標本在浙江自然博物館保存完好,帶著當年盛況的遺存信息位居館藏品"長老"。

另據悉,西湖博物館建立之初,因種種原因連一個較為系統的陳列也辦不起來。當時西湖博物館技師兼自然部主任後來任館長的董聿茂先生看到這種情況,就帶領幾位助手到浙江、福建、廣東、山東沿海地區採集和製作了許多動植物標本。他還到青海、西康等地進行考察,並帶回一些大型動物標本。同時,董聿茂先生還開展了國際間的標本交流。這些工作大大地豐富了西湖博物館的藏品,同時也為西湖博物館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博物館之一奠定了基礎。

抗戰期間,西湖博物館輾轉遷徙至永康方岩、麗水三岩寺、松陽南洲村及龍泉等地。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董聿茂先生和他的同事鍾國儀、錢惠馨、康美業和顧劍誼等先生歷盡艱辛,將博物館的藏品和圖書、儀器保護下來。即使在流亡的過程中,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忘記標本收集和學科研究。如此艱辛努力和百折不撓的敬業精神,真正令人欽佩。

建國後,西湖博物館結束慘澹經營,獲得新生。1952年更名為浙江博物館。1984年7月,當時的自然之部分出單獨建制,成立了今天的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掛牌後,囿於館舍、經費等原因,博物館的功能運作一度受到影響,尤其是無固定陳列場所,影響了社會教育功能的有效釋放,在社會上"隱姓埋名"達10年之久。但是,應該充分肯定,期間自博人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團結進取,對改革開放形勢下我館生存與發展的實踐探索始終沒有停止,並且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這為我館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還應肯定,自博的今天,也是全館職工,包括已經離退休和曾在此工作過的幾代人奮鬥的結果。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或忠於事業,精勤業務,做出優異成績,或默默勞作一生,淡泊明志。團結進取、求真務實,勤勉敬業、乾淨幹事,已成為自博人的傳統和作風。今天,特別是年青的一代,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繼前人未盡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

場館布局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常設展廳面積9000平方米,臨時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庫房面積5000平方米。 一樓設定諮詢服務、臨時展廳;二樓設定地球生命故事陳列、青春期教育展覽、人與自然油畫展覽、辦公區;三樓設定生物世界陳列、綠色浙江陳列

固定陳列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對恐龍的好奇,常常激發起人們的求知慾。本陳列主要介紹中生代主宰整個地球的恐龍及其近親的進化、生態、滅絕和恐龍化石的形成。展出了在浙江省發掘的長達22米的禮賢江山龍、臨海浙江翼龍和浙江吉蘭泰龍,以及四川的毛氏峨嵋龍等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屬種化石標本,還特意設定供觀眾觸摸的恐龍蛋和恐龍骨骼化石。宏大的生態造景,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恐龍與海洋動物陳列》榮獲1998年全國十大精品陳列。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生命起源於海洋。展覽主要介紹海洋魚類、爬行類和獸類等,其中有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香港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棱皮龜、玳瑁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還有國內外最大的長達12米的灰鯨骨骼標本、在錢塘江擱淺的小鰮鯨和從東海捕獲的中國最大的長達12米的鯨鯊標本。形象生動的海洋生態景觀,昭示了生機勃勃的海洋動物世界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保護好海洋資源是人類的歷史使命。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人類永恆的研究主題。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約有150萬種,這樣一個種類繁多的生物世界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化石為人們提供了直接的證明,本陳列展示200多件保存在岩層中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標本,如孔子鳥、海百合、菊石、鱘魚、魚龍、陸龜以及新石器時代河姆渡遺址等。概括地揭示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其漫長的演化史,旨在幫助大家了解過去,啟悟現在,探索未來。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植物是人類生存的守護神,所以人們把植物所獨有的綠色視為希望和生命的象徵。本陳列以資源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用途以及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性,食用的、藥用的、材用的和綠化環境的植物爭奇斗如;有292年樹齡,直徑為1.4米的天目山柳杉大樹盤;有南方紅豆杉、香果樹等名貴樹木標本;有銀杏、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植物及被譽為中華瑰寶的“浙八味”等祖國傳統藥材。展廳內露置的大樹盤和木材標本不僅可供觀眾觸摸,還可親自數一數年輪,了解氣候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

以動物進化為主線,系統地展示了動物的分類和進化知識,從肉眼看不見的原生動物到結構複雜的哺乳動物,展品種類繁多,珍品薈萃: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華南虎、大熊貓、梅花鹿、黃腹角雉、揚子鱷、白暨豚、中華鱘等,有從國外引進的世界著名的中美貘、極樂鳥、冕鶴等。體現了動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以及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態哲理。

展出內容

地球生命故事

地球生命故事地球生命故事

地球生命故事講述地球46億年的生命進程。設定“生命家園”、“生命誕生”、“生命登入”、“恐龍時代”和“哺乳動物時代”五個單元。輔以“地球的誕生”、“恐龍大滅絕”等劇場影像和“地球的磁場”、“地幔對流”、“恐龍的速度”等互動裝置;作為歷史見證者的毛氏峨嵋龍、禮賢江山龍、猛獁象、三趾馬等一具具形象生動的實物標本。

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

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

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集聚地球上各個生物門類的物種代表,再現不同區域典型的生態系統景觀,解讀生物與環境、生物與人類的關係。設定“多樣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類群”、“遺傳與變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與人類”五個單元。

綠色浙江

綠色浙江綠色浙江

綠色浙江設定“浙江的自然”、“浙江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三個單元。

館藏精品

浙江自然博物院在近5000件展品中,集動物、植物、化石、岩石、礦物、自然藝術等多個門類之收藏精品。面積達20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巨大的猛獁象化石、精美的安順龍化石、十多米長的灰鯨骨骼和鯨鯊標本,以及浙江野生華南虎等標本,還有許多模式標本,如禮賢江山恐龍、臨海浙江翼龍等。

紅珊瑚

紅珊瑚紅珊瑚

該標本重3千克,長70厘米,紅珊瑚生長極為緩慢,個體如此之大的紅珊瑚要幾百年。

模組達爾文翼龍(雄性)

模組達爾文翼龍(雄性)模組達爾文翼龍(雄性)

侏羅紀中期
產地:遼寧建昌
標本尺寸:58厘米×47厘米

模組達爾文翼龍(雌性)

模組達爾文翼龍(雌性) 模組達爾文翼龍(雌性)

中侏羅世
產地:遼寧建昌
標本尺寸:36厘米×34厘米

遂昌鳳仙花

遂昌鳳仙花 遂昌鳳仙花

模式標本
標本長34.5厘米,寬21.5厘米;葉片長2.5-8厘米,寬2-3.5厘米

括蒼山鳳仙花

括蒼山鳳仙花括蒼山鳳仙花

模式標本
標本長33厘米,寬23厘米;葉片長3-7厘米,寬2-3厘米;花梗長1.5-2.5厘米

浙皖鳳仙花

浙皖鳳仙花浙皖鳳仙花

模式標本
標本長34厘米,寬23cm;葉長5-9厘米,寬約3.5-4厘米

九龍山鳳仙花

九龍山鳳仙花九龍山鳳仙花

模式標本
標本長33厘米,寬16厘米;葉長9-15厘米,寬4.5-5厘米;果長2.5厘米

活動建設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利用節假日、紀念日策劃、組織特色的科普活動。其中“萬名兒童畫百鳥”等四個活動教案被中國科普研究所列入《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活動》一書。浙江自然博物館先後與150多所中國小校締結聯姻關係,實現館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立了青少年科普隊伍,培育了一支志願者隊伍和未成年人輔導員隊伍。
浙江自然博物院先後為市縣級博物館、自然保護區等數十家博物館提供標本、參與設計布展、培訓講解員;赴省內外舉辦巡迴展覽近百個次。2008年與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建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館天目山分館,使博物館的展教功能得到有效延伸。

場館特色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借鑑國內外同類博物館的經驗,陳列布展在創意、設計、製作等方面引進新理念,嘗試新模式,運用新技術。通過空間、色彩、造型等設計要素,利用自然還原、藝術概括、互動啟發等現代手法,展示了紛繁多樣、具有地域特徵的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展示中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再現了歷史的真實與生命的躍動。

展館榮譽

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

1999年3月,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恐龍與海洋動物精品陳列);
2000年7月,第十三屆華東地區科技出版社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浙江自然博物館館藏珍品圖集);
2005年12月,全國館藏一級文物優秀檔案(單位);
2011年5月,第九屆(2009-201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自然·生命·人——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
2013年1月,2012年度全省文化政務信息工作進步獎;
2016年5月,第十三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科研成果

浙江自然博物院是浙江省自然類基礎研究的單位之一。學術研究涵蓋植物學、地質古生物學、昆蟲學、無脊椎動物學、魚類學、兩棲爬行動物學、鳥類學、獸類學及博物館學等領域。
截至2014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主持或參與編撰《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動物群》、《在傳播科學中傳承文明——博物館研究論文集》、《四川井研——完整的蜥腳類恐龍——毛氏峨眉龍》、《杭州野鳥》、《浙江農田貝類》等專著50餘部;編撰出版《世界動物大圖集》、《新世紀動物百科》、《恐龍》等科普書籍10餘冊;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主持和參與浙江九龍山、浙江大盤山、浙江韭山列島、浙江五峙山列島等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考察或總體規劃編制;承擔了“自然藏品分類定級研究”、“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生態及保護對策研究”、“浙江翼龍化石研究”、“浙江文化遺址古環境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00多項。

參觀信息

地址

杭州市中心西湖文化廣場6號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周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參觀入場時間9:30-16:00

門票

免費

交通線路

公交線路
西湖文化廣場:57路、58路、203(夜間線)路、38/k38路、67/k67路、19/k19路、206(夜間線)路、30路;
中北橋:217(夜間線)路、814/k814路、k219(夜間線)路、2路、19/k19路、78路、214路;
市交警支隊:74(大站線路)路、218(夜間線)路、316/k316路、535路、203(夜間線)路、45/k45路、6/k6路、46路、74路、179路、179專線、224(夜間線)路;
中山北路口/輪船碼頭:156路、338(區間)路、223路、535路、57、24/k24路、55路、56路、26/k26路、220(夜間線)路、220(區間)路、202(夜間線)路、516路、22/k22路、338路、517路、205路、32/k32路、76路、B支2路;
捷運
捷運一號線西湖文化廣場站C出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