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綜合性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枇杷山。新館初步計畫的室外展示內容,包括叢林迷宮、鳥語森林、蝴蝶谷、奇石陣、四季花卉等。另外,還將按AAAA級旅遊景點的標準修建遊客服務中心。

基本信息

簡介

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是中國綜合性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枇杷山。前身是中國西部科學院,1944年成立中國西部博物館,1949年以後,先後改建為西南人民科學館、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自然部。1981年改為現名。

歷史

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為了秉承孫中山先生科學救國理念:“旨在科學的探討,以開發中國西部自然資源,改變中國西部的落後、封閉狀況,有助於國家建設,富裕人民生活”,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在1930年創建了中國西部科學院。當時的中國共有3家科學院,但天津和大連的分別由英國人和日本人舉辦,只有中國西部科學院是由中國人自己創建的。其創始人盧作孚先生自任院長,下設理化、地質、生物、農林4個研究所,同時兼辦圖書館(現北碚區圖書館)和學校(現兼善中學)以及一批工礦實業。
中國西部科學院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先後在廣大西部地區(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康、甘肅、青海)開展大規模的動物、動植物、地質礦產資源調查,墾殖荒地,培育森林,進行作物和畜種改良,其科研成果被廣泛採用。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大批國內知名科學家隨同中央研究院來到北碚,許多社會名流如梁漱溟、晏陽初、老舍、梁實秋、竺可楨等都曾在北碚工作過。中國西部科學院不僅傾其所能幫助來渝的學術科研機構迅速恢復了工作,而且中國西部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還與在北碚的科學家們一道,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日夜攻關,解決戰時的科技難題,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戰後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43年,由中國西部科學院及在渝的中央研究院、經濟部、農林部、教育部所轄十三個科研院所聯合發起籌建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館就設在中國西部科學院大樓(惠宇樓)內。籌備處公推著名地質學家,後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的翁文譚先生和盧作孚任籌備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博物館設總務、工礦、農林、生物、地質,醫藥衛生、氣象、地理7個組。據不完全統計,40餘位國內著名科學家參與了博物館籌建,包括黃及清、趙九章、楊鍾健、王家楫等14位建國後的中科院院士和學部委員在中國西部科學院工作過。這批專家學者後來成為我國相關學科的創建人,為新中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重慶解放後,中國西部博物館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名為西南人民科學館,1953年併入後來組建的重慶市博物館。1991年重慶自然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成為其陳列館。

中國西部科學院暨西部博物館舊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42號,是重慶市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先後被中國科協、重慶市委市府、北碚區命名為青少年科普和德育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1年改為重慶自然博物館。

藏品

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館藏地質礦產、古生物、動物、植物、土壤和舊石器等標本近 7萬件,模式標本和其他珍稀標本 100餘件。四川地區不同門類、不同時代的代表性恐龍化石標本都有收藏,已裝架展出的骨架標本有8具,同時還收藏有100餘件恐龍足印化石標本。此外,館藏維氏中國古鱉(晚侏羅世)是世界最早發現的鱉類化石之一;蛇頸龜標本是除歐洲之外少有發現的珍品;成渝龜是中國已知最早龜類的代表,在同類的世界記錄中也屬罕見,其化石對研究早期龜類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動物標本有國家保護動物大熊貓、牛羚、金絲猴、小熊貓、雪豹、毛冠鹿、綠尾虹雉、大鯢(娃娃魚)等標本。植物標本包括221科、1500餘屬、2400餘種,有不少是珍稀植物標本。

館藏還有有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舊石器、地礦、岩石、土壤等八大學科標本10萬餘件,特別是中生代的古生物化石,如各種恐龍骨骼、腳印、蛋等化石、以及魚龍蜥蜴、鱷、龜鱉、魚、鳥、植物和各時代的無脊椎動物等化石,藏品的數量和質量居於全國同類博物館之前列。現已裝架的恐龍骨骼化石標本就有15具之多。舊石器和古人類標本達1000餘件,其中巫山出土的距今20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人類化石和巨猿動物群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標本。館藏標本中還有魚類、兩棲、爬行、獸類、鳥類昆蟲等現生動物標本2000多種,4000餘件,涵蓋絕大多數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植物標本有215科,1246屬,2230餘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如銀杉桫欏珙桐水杉等46種被收藏。該館利用豐富的展品,經常舉辦多種大型陳列和流動性展覽。如“恐龍化石陳列”、“脊椎動物陳列”、“類展覽”和“遠古生命奇觀——古生物進化暨恐龍知識科普展”,該館辦有“四川恐龍化石陳列”、“四川脊椎動物陳列”、“生物進化展覽”、“恐龍化石對外展出回國匯報展覽”等。此外,還辟有動、植物教學參考室和其他臨時展覽。 對青少年及成人進行科學知識普及教育。

重新維修

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新館經過一年多準備,重慶自然博物館北碚陳列館於近日重新開放。該館不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據悉,改造後的展覽分為脊椎動物陳列、古生物進化陳列和恐龍化石陳列三大主題。在古生物進化和恐龍化石陳列區,有貴州龍魚龍長鼻翼龍以及恐龍蛋化石群、恐龍腳印等珍稀化石。 在脊椎動物陳列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等千餘件標本和模型。 據了解,恐龍陳列室主要展示四 川盆地中生代時期的恐龍動物群;古生物進化廳主要陳列古生物化石,介紹中國古生物界半個世紀來幾次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 。

汶川大地震影響,重慶自然博物館北碚陳列館的建築出現多處損壞,從14日起閉館檢修。閉館期間經專家鑑定,及時維修,恐龍陳列室和古生物進化廳已排除安全隱患,將從今日起對外免費開放;脊椎動物陳列大樓因受損較為嚴重,還需進一步加固、維修,暫不開放。

恐龍化石

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恐龍是動物世界中古老而奇特的一種,生活在距今七千萬年至一億 六千萬年前的中生代,後來由於海浸擴大,火山活動強烈,生物界發生很大變化,大約在七千萬年前恐龍便從地球上消失了。恐龍化石是古生 物學家追蹤的目標之一,它對於分析研究恐龍活躍時期的生態環境,古地理,古氣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恐龍化石陳列的建成,使這些恐龍化石得到整理、陳列,為古生物學家提 供了一個進行科學考察的基地,為好奇的旅遊者提供了一個個新鮮而有 吸引力的景點。在博物大寬敞的裝架大廳里,大大小小十多具恐龍的骨 架站立在那裡,景象甚為壯觀,這也是世界之最。這裡面既有長達20米 的草食性長頸晰腳龍,也有身軀短小,長僅1.4米的鳥腳龍,還有目前 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保持完整的劍龍

此外,在發掘現場還發現不少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及 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也都經過整理,陳列在博物館內。

自從1979年在自貢大仙鋪發現恐龍群窟,經過整理,共有 200多個個體,其中較完整的骨架18具,如此多的恐龍共處一窟,頓 時成了條引起世人注目的新聞。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化石陳列占地達25000平方米,規模宏大,其造型、裝修和展品 布置都儘可能讓人們置身一億多年前的古野神秘氣氛中,引起對恐龍 生活的種種聯想,妙趣無窮。進門後的中央大廳,地面留有一塊發掘現場,裡面是擠壓成一團的 恐龍化石。專家們認定,這是恐龍七千前滅絕時的情景。後廳是面積為1700平方米的發掘現場,其格局一如西安半坡村遺址。 館內還有陳列廳。遊人參觀了博物館,可以較全面地了解恐龍遺骸埋藏 的整個地質構造,以及有關恐龍的各種知識。

新館規劃

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工程是本市最後一個正在設計、尚未開建的十大社會文化設施。新館怎么建?市規劃局公布了經專家評議、推薦的3套方案。
新館選址北碚
按要求,新館工程內將開工建設,明年完成主體工程,2009年6月18日前投入使用。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選址北碚區新城縉雲大道。在項目設計上,要充分體現重慶的自然文化特色和動植物特色。用地面積控制在216畝以內,建築面積控制在3萬平方米以內。
方案全球徵集
重慶自然博物館是國內僅有的7所綜合性自然博物館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綜合性自然博物館,是國家一處自然標本收藏保護、科學研究中心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市規劃局介紹,為高起點、高品質設計自然博物館,該局首次面向全球徵集設計方案。最終,重大建築設計研究院提交的2號方案、中南建築設計院提交的6號方案、四川西南標辦建築設計院提交的12號方案被選為推薦方案。
市規劃局介紹,2號方案的設計構思為“根包石”。設計單位介紹,黃葛樹的根遍布巴渝大地,樹根盤繞於頑石的夾縫間,深深紮根於巴渝的岩石之中。按照這一構思,新館通過由主館伸展出的“根莖”把戶外各園區聯繫起來,使各園區與主館在場地中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6號方案的設計構思為“貝殼”。是根據恐龍化石脊椎骨和肋骨的結構和形態,模擬設計構成。
12號方案的設計構思為“風雲”。設計單位稱,以展示富有動感的風雲空間形態為構思基礎,設計採用了逐步升高的鏇轉形體,與周圍的山川地形渾然一體。
新館有新內容
按照建設構想,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將分為館、園兩部分。館的功能是科研、收藏和展示,目標是建成為國家區域中心級自然博物館;園的功能是遊覽、休閒和娛樂,目標是建成為內涵豐富、特色突出、對公眾具有吸引力的自然(科學)主題公園。
其中,主展館內設序廳——“人與自然奏鳴曲”,大體陳列地球奧秘、生命激流、恐龍世界、生物萬象、智慧之光等主題內容。標本樓涵蓋收藏、科研、標本修復及信息資訊等功能,標本庫房按儲藏20萬件標本設計
初步計畫的室外展示內容,包括叢林迷宮、鳥語森林、蝴蝶谷、奇石陣、四季花卉等。另外,還將按AAAA級旅遊景點的標準修建遊客服務中心。

交通信息

[1]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正街74號,在風景秀麗的枇杷山公園內,距市中心解放碑和菜園壩火車站僅十餘分鐘車程,距江北機場約20-30分鐘的車程。市內交通便利,往返於文化宮、觀音岩、解放碑的401、405路等公車均可到達博物館附近。

[2]位於北碚區文星灣42號,緊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雲山、北溫泉。渝合高速公路、國道212線可達北碚。解放碑、牛角沱車站均有直達北碚的502路大巴,40分鐘左右的車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