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改錯》

《醫林改錯》

《醫林改錯》,作者王清任,由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99年6月出版。本書以氣血臟腑基礎理論為依據,對古典醫籍中關於人體臟腑的某些錯誤進行了厘定。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重要臨床參考書。價格為12.00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醫林改錯》為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所著。全書兩卷,以氣血臟腑基礎理論為依據,對古典醫籍中關於人體臟腑的某些錯誤進行 了厘定。王氏突出血瘀等證的辯證治療,所載活血化瘀諸方,對後學頗具啟發意義。該書論點鮮明,創新性強,文圖並茂,重視實踐,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重要臨床參考書。

作者觀點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醫林改錯》二卷,王清任撰刊於道光十年(1830),是他訪驗臟腑四十二年嘔心瀝血之作,也是我國中醫解剖學上具有重大革新意義的著作。本書約有三分之一篇幅為解剖學內容,以其親眼所見,辨認胸腹內臟器官,與古代解剖作比較,畫出他自認為是正確的十三幅解剖圖以改錯。從一般的解剖形態結構及毗鄰關係的大體描述論,王清任所改是十分準確的。他發現了頸總動脈、主動脈、腹腔靜脈及全身血管之動靜脈區分;描述了大網膜、小網膜、胰腺、胰管、膽總管、肝管、會厭及肝、、腸、、膀胱等的形態和毗鄰關係。這些是很有革新和進步意義的。但是,他對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釋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是錯誤的。例如將主要的動脈稱為 “氣總管” 、 “氣門” ,並認為動脈內無血而有氣,將主要靜脈稱為 “榮總管” ,認為血液及營養等靠它供應全身等等。正是生理功能與解剖的新解釋使王清任在活血化瘀理論及臨床方面作出新的貢獻。本書約有一半以上內容即為此而作。所創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補陽還五湯、少腹逐瘀湯等,分治五十餘種瘀症及半身不遂、癱痿、痹症及難產等,實發前人之未發,且多可在臨床收到殊效。中醫學活血化瘀理論的建立,本書實有肇化之功。此外,書中一再體現出不遵經、不崇古的革新創造精神。例如:他否定天花病因的“胎毒論”、否定“胎在子宮、分經輪養”之論,認為“抽風不是風”,是因氣虛而血瘀。他接受“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之新“腦髓說”,並作了自己的發揮。《醫林改錯》體現了中醫學家革新的勇氣,其錯失之處,也是由於時代局限,不能親自動手解剖以致未有精細觀察和進行實驗所致。

當代評價

余著《醫林改錯》一書,非治病全書,乃記臟腑之書也。其中當尚有不實不盡之處,後人倘遇機會,親見臟腑,精察增補,抑又幸矣!記臟腑後,兼記數症,不過示人以規矩,令人知外感內傷,傷人何物;有餘不足,是何形狀。至篇中文義多粗淺者,因業醫者學問有淺深也;前後語句多覆重者,恐心粗者前後不互證也。如半身不遂內有四十種氣虧之症,小兒抽風門有二十種氣虧之症,如遇雜症,必於六十種內互考參觀,庶免謬誤。望閱是書者,須詳審焉。玉田王清任書。

作者評價

王清任(1768—1831),字勛臣,清玉田人,武庠生,納粟得千總銜。二十歲左右始習醫,後久居京師,以醫為業,並開了一間知一堂藥鋪,名噪京師。他是第一位對傳統醫學體系提出嚴厲糾正的中國醫生,並被清末西醫德貞(dudgeon)譽為:近代中國解剖家。他的著作《醫林改錯》於1830年(道光十年)在北京刊行後,造成不小的震撼。據統計,該書自1830至1950年竟再版了40次,為古代任何一家之言的醫學著作所不及,影響一代醫學思潮甚巨。

王清任王清任

對於他的評論歷來不絕,褒貶不一,各有所重。近代醫家劉鍾衡(約生於十九世紀末)謂:王清任先生《醫林改錯》一書,以獨見之智力,辟古人之非,驚喜交集,半生疑竇,一旦豁然。劉自述他在1884年到上海購買西醫書數種,其中看過合信氏之《全體新論》後,發現其中描繪之骨肉臟腑,半與前書脗合。所以他給王清任的評價是:西醫於骨肉臟腑逐層剖驗,形真體晰,中華向無此條,而千載而後,闡發余蘊,實王先生《改錯》一書,為之嚆矢也。可見後來被稱為中西醫匯通的醫家們,在當時也受王書甚多的啟發;而王書與西醫之說有類似之處,它們都對傳統中醫做出批評,皆對當時的醫家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醫藥價值

《醫林改錯》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親見改正臟腑圖”

清代醫家王清任(1768—1831),因見古人對臟器的描述多有不實之處,遂萌改正之心;又思古人所以不實,必因未曾親見,於是多次親赴刑場義冢,不避臭穢,觀察野犬食余的小兒棄屍,並幾度觀看 “剮刑” ,以進一步弄清成人、兒童的心肝脾肺是否相同。經過42年訪驗,王清任繪製了人體內臟圖形,並以文字敘述臟器的生理結構,又結合其臨床經驗,於1830年撰成《醫林改錯》。在注重科學實證的現當代,王清任受到了極高的評價,並被視為傳統醫學在封建社會末期出現的最後一次高峰。然而王清任在親見之前,何以能知古人描述有錯?有分析說,由於當時已能見到西方傳入的解剖學著作,故其觀察的動機是為了匯通中西醫學。但細讀其《醫林改錯》,絲毫看不到西方醫學的影響。所以又有分析認為,毋寧視其為 “格物窮理”在醫學領域中的表現,王氏是一位自髮型的革新家。時過境遷,王清任當初的動機究竟為何,已無法詳知。一種較為合理的推測是,王清任之所以能夠在未曾“親見”的時候,便知道古人對臟腑的描述有誤,極有可能是在西方解剖知識已然傳入的時代,“聽說”中國傳統醫學在這方面存在著與事實不符的問題,由此開始走上實證觀察之路的。

在醫學史上,這種由於聽說某種事情的存在,因而激發出研究與發明的動機,並最終獨立完成的例子並不少見,例如日本近世醫家華岡青洲(1760—1835),由於聽說華佗曾用 “麻沸散”進行手術,便竭力研究麻醉方法,最終獲得成功。王清任的實證研究,還體現在他為了驗證水液代謝的途徑,設計了一個動物實驗:他將兩隻家畜作為實驗動物,一隻正常餵養,一隻不給飲食,數日後剖腹比較。因見不給飲食者大網膜乾皺,即認為這是“出水道”。在對腎循環、尿生成生理沒有正確認識的時代,人們一直以為尿是從胃腸道通過 “三焦” (水道,即腹腔內的“不實之肉”)滲入膀胱的。而王清任的實驗,不過是“印證”了自《黃帝內經》就奠定的這一錯誤的生理解釋。又如,他雖然相當仔細地觀察到了膽總管在十二指腸開口處的括約肌,但卻如同《黃帝內經》時代一樣將膽總管視為胃出精汁水液之道路”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王清任的解剖性實證觀察,不過是重演了《黃帝內經》時代醫家建立這些生理學解釋的過程,從知識層面上講並無更多創新與“改錯”之實。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