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心法要訣》

《眼科心法要訣》

《眼科心法要訣》是中國古代名醫吳謙著作。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眼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

書名:眼科心法要訣

作者:吳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

外障總名歌

外障暴赤血灌瞳,硬睛赤垂與黃沖,蟹睛鏇螺並肉,雞冠蜆肉祟疼同。突睛漏睛 連鶻眼,拳毛倒睫胞凝逢,赤花陷及黑釘,僻冰瑕粘睛並。玉翳水輪逆順障,瞼出風粟又混睛,撞破撞刺及針刺,眼癢淚出瘡痍生。客熱傷寒並肝熱,因他痰核天水行,青盲赤爛瘡病,轉關生贅疳眼名。小兒通睛恙雖小,還有眯目證為輕,此為外障四十八,熟讀方知各證情。【注】外障者,或因內熱,或因外邪,或內外合邪,致生目赤腫痛翳膜等證也。暴者, 暴赤生翳也。血灌瞳者,血灌瞳仁也。硬睛者,瞼硬睛疼也。赤垂者,赤膜下垂也。黃沖者,黃膜上沖也。蟹睛者,形如蟹睛而疼痛也。鏇螺者,形如鏇螺尖起也。肉者,肉攀睛也,疼者,神疼痛也。突睛者,突起睛高也。漏睛者,漏睛膿出也。鶻眼者,鶻眼凝睛也。胞凝者,胞肉膠凝也。赤者,兩赤脈也。花陷者,花翳白陷也。黑者,黑翳如珠也。釘者,釘翳根深也。僻者,風牽僻也。冰瑕者,冰瑕翳深也。粘睛者,兩瞼粘睛也。玉翳者,玉翳浮滿也。水輪者,膜入水輪也。逆順者,逆順生翳也。撞破者,被物撞破也。撞刺者,撞刺生翳也。針刺者,痛如針刺也。淚出者,衝風淚出也。瘡痍者,風赤瘡痍也。客熱者,暴風客熱也。傷寒者,傷寒熱病後患目也。肝熱者,肝虛積熱也。因他者,因他病後生翳也。痰核者,睥生痰核也。天水者,天水行後赤眼也。赤爛者,胎風赤爛也。瘡者,瘡入眼也。轉關者,轆轤轉關也,生贅者,瞼中生贅也。此外障四十八證之總名,讀者誠能熟習玩味,自因病而各得其情矣。

部份內容

瞳仁幹缺歌

瞳仁幹缺瞳形缺,左右上下不成圓,色白腦脂流下患,色黑肝膽熱虛愆。色白瀉肝 芩地骨,麥知芍蔚黑參添;色黑鎮肝山藥味,參苓石決細車前。【注】瞳仁幹缺內障,初患之時,忽因疼痛難忍,細看瞳仁現出缺形,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缺而不圓,瞳仁之色,黑白不定。色白乃腦脂流下為患,宜服瀉肝湯;色黑則膽熱肝虛,宜服鎮肝丸
瞳缺瀉肝湯方
黃芩(一錢)地骨皮(一錢)麥門冬(一錢)知母(一錢)赤芍藥(一錢半)茺蔚子(一錢半)黑參(一錢)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去渣溫服。
瞳缺鎮肝丸方
乾山藥(二兩)五味子(五錢)人參茯苓石決明(各一兩半)細辛(五錢)車前子(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米湯送下二錢。

雀目內障歌

雀目內障多癢澀,暮暗朝明與雀同,黃昏視下難見上,肝風邪火障雙瞳。洗肝散用 車前子,柴胡芩細黑參茺,瀉肝湯里硝黃芍,桔梗黃芩與防風。【注】雀目內障,患時暮暗朝明,多癢多澀,發作不常,或明或暗,夜中惟能視直下之物,而不能視上。乃肝風邪火上沖於目,致成內障。宜服洗肝散先清虛熱,後服瀉肝湯,以瀉其實邪也。
洗肝散方
車前子(一錢)柴胡(一錢五分)黃芩(一錢)細辛(五分)黑參(一錢)茺蔚子(二錢)上為粗末,以水二盞,黑豆三七粒,煎至一盞,去黑豆,空心溫服。
雀目瀉肝湯
芒硝大黃白芍藥桔梗(各一錢)黃芩防風(各二錢)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去渣溫服。

雷頭風歌

頭響如雷又似風,雷頭風熱毒沖瞳,腦汁下注瞳色變,瞳仁大小目昏蒙。瀉肝芩梗硝黃黑,羌活車歸知母龍,虛者磁石丸姜附,味黑丹皮磁石同。【注】雷頭風內障,初患之時,頭面多受冷熱,毒瓦斯沖入頭中,致頭內響聲如風如雷,頭鏇發熱,日久沖入眼內,腦汁下注,瞳仁變色,瞳或大小不定。實者宜服瀉肝散;虛者宜服磁石丸。
瀉肝散方
黃芩桔梗芒硝大黃黑參羌活車前子當歸知母(各一錢)龍膽草(五分)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去渣溫服。
磁石丸方
乾薑(一兩)附子(炮,五錢)五味子(半兩)黑參(一兩)牡丹皮(一兩)磁石(燒紅,醋淬三次,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一錢。

浮翳歌

浮翳色白瞳內映,明看細小暗看寬,不癢不疼無血色,腦風沖入腦脂愆。決明石決 人參茯,車細防軍茺桔添,墜翳石決知辛味,生地參防及兔肝。【注】浮翳內障之證,初患之時,不癢不疼,從瞳神內映出白色。暗處看則其翳寬大,明處看其翳略小,全無血色相混。緣腦風沖入於眼,腦脂流下,致成內障。宜服決明散墜翳丸
石決明散方
石決胡(一錢)人參(一錢)茯苓(一錢)車前子(一錢)細辛(五分)防風(二錢) 大黃(一錢)茺蔚子(二錢)桔梗(一錢半)上為細末,令勻,食後米飲湯調下二錢。
浮翳墜翳丸
石決明(一兩)知母(一兩)細辛(五錢)五味子(半兩)生地黃(二兩)人參(二兩半)防風(一兩)兔肝(一具)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錢。

作者簡介

《眼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作者吳謙

吳謙(1689~1848年),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製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

吳謙是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名醫,曾任太醫院右院判。作為御醫,吳謙經常隨侍於皇帝身邊。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帝患了感冒,吳謙、陳止敬等御醫“敬謹調理,甚屬勤勞,……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癒了。吳謙等因而受到了嘉獎。在為宮廷服務期間,吳謙多次受到這樣的恩賞。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詔令編纂醫書,命吳謙、劉裕鐸為總修官。作為總修官,吳謙為《醫宗金鑒》的成書做出了重要貢獻。吳謙認為,醫經典籍以及歷代各家醫書,存在著“詞奧難明、傳寫錯誤、或博而不精、或雜而不一”等問題,應予以“改正注釋,分別諸家是非”。

謙崇尚仲景學說。在撰著《醫宗金鑒》時,他參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 的20餘位醫家的著述,對這二部經典著作的原文逐條加以注釋,匯集諸注家之闡發,撰成《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17卷、《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8卷,列為《醫宗金鑒》全書之首。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帝敕命編纂的大型綜合性醫學叢書。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發展,國力鼎盛,宮廷醫學也達到頂峰階段。乾隆皇帝務求標榜文治,於乾隆四年(1739)下諭太醫院編纂醫書:“爾等衙門該修醫書,以正醫學”。由大學士鄂爾泰和親王弘晝督辦,任命御醫吳謙、劉裕鐸擔任總修官(相當於主編),陳止敬擔任該書的經理提調官。為保證醫書的質量,選派有真知灼見、精通醫學、兼通文理的學者共同編纂,設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維藩等作為纂修官參加了編寫。此外,還有審效官、謄錄官等人員,共70餘人參加了編寫工作。編撰中,不僅選用了宮內所藏醫書,還廣泛徵集天下新舊醫籍、家藏秘籍和世傳良方。

1742年,《醫宗金鑒》纂修完成,乾隆帝賜名為《醫宗金鑒》,並御賜編纂者每人一部書、一具小型針灸銅人作為獎品。自1749年起,清太醫院將《醫宗金鑒》定為醫學生教科書;這部書還廣泛流傳於民間,深受讀者的歡迎。

《醫宗金鑒》是作者們對18世紀以前的歷代醫學著作加以校訂、刪補,並節錄編輯而成書的,是宮廷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醫宗金鑒》一書,從醫學文獻校訂整理的角度體現了宮廷醫學的學術水準和成就。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