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隱廬醫學雜著》

《市隱廬醫學雜著》

《市隱廬醫學雜著》是清人(公元1644-1911年)王嚴士著的一部中醫著作,題詞者為趙敘。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書名:市隱廬醫學雜著

作者:王嚴士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題詞:趙敘

相關介紹

論濕溫證用藥之誤

人有積濕,或因脾虛不能運化,或因喜啖濃肥,恣飲茶酒之故。蓋濕蘊則生熱,無寒熱者,謂之濕熱病。先寒後熱,有汗而熱不解者,謂之濕溫證。雖在傷寒門內,不得用傷寒方中治太陽經證之桂枝、麻黃湯,此盡人皆知者也。其脈必濡大而數,其舌苔必白膩轉為黃膩,或見濕灰,口雖覺乾,不能多飲;或含水而不欲下咽,此因濕盛於中,故不能飲,熱勝於濕,故口覺乾也。夫濕為病之本,熱乃濕所化;然則治濕溫者,必芳香以燥之,苦寒以泄之,淡滲以利之,為一定之理,毫無疑義者也。今之治濕溫者反是,其方必用豆豉、生地,名曰黑膏湯。欲以豆豉表汗,生地泄熱也。不知今之豆豉,不用桑葉制,而用麻黃制,是以熱助熱也。生地性粘膩,滯痰涎,是以濕助濕也。助之不已,則濕愈盛而熱愈熾,時覺口渴,(熱熾故也。)舌苔垢膩,其至灰黑,(濕盛故也。黑為水色。)神志昏迷,口多囈語。(皆熱熾濕盛之見象。)醫者不知其為藥所誤,見其昏迷囈語,以為必發疹子,而重用豆豉、豆卷(亦麻黃制。)等以汗之,不恤竭力以助其熱;見其舌灰口渴,以為防其劫津,而重用沙參、石斛等以潤之,不恤竭力以助其濕。至此而昏迷愈甚,舌色愈灰,痰涎上涌,命在頃刻,萬無生理。醫乃手足無措,無以名之,名之曰肺閉,而用紫雪丹、至寶丹、牛黃丸、濂珠粉、烏犀角,一服再服,使濕熱之邪,盡引入心包,遂一厥而不復醒矣。豈知濕為陰邪,為濁邪;暑為陽邪,為清邪。清陽之邪,有氣無質,可用紫雪等丹開泄而去;陰濁之邪,有氣有質,不可用開泄,一開泄則邪陷心包,死不鏇踵矣!嗚呼!濕溫一症,始誤於豆豉,生地等之助熱助濕,繼誤於豆卷、石斛等之助熱助濕。終誤於紫雪、至寶等之引邪入心,以置之必死之地,而豈知濕溫本非死證耶。濕溫非死證,而今之患濕溫者,往往致死豈非服藥之誤乎。今夫病名曰濕,即不當以助濕之藥以治濕病,雖甚庸愚,必知之也。病名曰溫,即不當以助溫之藥以治溫病,雖甚庸愚,必知之也。而病者乃不之知,醫者亦不之知,醫之有時名者,更不之知,豈不大可怪耶!且夫濕為陰邪,陰盛者陽必衰,未有陽衰而可以滋陰者也。陰愈滋則(濕愈)盛,以滋陰者治濕,是猶灌鹵於地,而望其燥也。愚孰甚哉!然則如何而可治濕溫乎?曰∶始未化火,則用朴、術、陳、夏等以香燥之;繼而化火,則用連、芩、梔、翹等以苦泄;終而濕降,則用茯苓、通草、澤瀉、車前子等以淡滲之,始終不當發汗。蓋濕家自有汗,不可再發其汗也。始終不當滋陰,滋陰是以水濟水,無益而有害也。無如邪說中人,深入骨髓,愚人無主,聽命庸醫,忠告之言,茫然不省。吾未如之何已!嘗過一富翁之門,見其傾有藥渣,中有金斛,不以為意。既而見有霍斛矣,既而見有鮮斛矣,最後見有鐵皮風斛矣。余乃嘆曰∶當此濕令,病多濕溫,投此不已,病其殆哉。未幾,翁果死。蓋人參與石斛連投,惟恐其津之劫也。然而聞之者,不以為誤,一若與其以燥濕生,無寧以滋陰死者。嗚呼!滋陰之說,中於人心,雖死不悔。吾安得運萬千廣長舌,登生公說法壇,使頑石一齊點頭哉?

附錄天保採薇湯方

羌活前胡制半夏陳皮柴胡赤芍茯苓川芎枳殼制川朴桔梗蒼朮升麻葛根藿香獨活甘草方內柴、前、升、葛,為必用之藥。濕盛者,朴、夏、陳、術,亦不可少。骨節酸楚者,風淫於內也,羌、獨為主;倘已化燥,舌上少津,則朴、夏、陳、術等燥品,宜從刪減。不可執一不化也。

小兒難治之症有四說

小兒氣體結實,感受風寒,因而發熱,熱盛生風,風盛生痰,忽然痙厥,不省人事,此謂急驚,外治用針用刮,用推用拿;內治用清用瀉,用消用開,即能清醒。如陣雲四合,雷雨大作,霹靂一聲,雲開雨止,轉瞬睛明,其來也忽,其去也突。故治急驚者,似難而實易。所難治者,厥惟四焉。一曰慢驚。或因先天腎水不充,或因後天脾土不足,臟腑空虛,腠理不密,風寒易感,時寒時熱,穀食少進,大便溏泄;或因斷乳太早雜食傷脾,或痘後疹後痧後瘧後痢後,及一切大病久病之後,正氣大虧,皆能成慢驚。而又莫速於大吐大瀉之後,竟有一日即成慢驚者,不可不知也。治法與急驚正大相反,莫善於莊在田之《福幼編》,惟溫惟補,大劑連進,乃可挽回。稍有遲疑,必不可救。而醫家、病家,皆以為奇聞,此其所以難也。二曰痧子。痧子一症,輕者避風,不藥能愈;重者辛散,亦可透發。體虛者扶正以達邪,火盛者滋陰以助汗,幼科書在,本不難治。自夫人誤認痧子之喉痛為喉證,不用辛散,專用寒涼以治其內,珠黃以治其外,使痧毒不能外達於皮毛,則必上攻於咽喉,竟成不治之症,而難治矣。(詳見前麻證喉痛說。)炳按∶小兒之病,亦難言也。餘十五年前,治朱姓子,半夜來請,小兒五歲,面赤身熱,脈數大汗,舌亦紅,有白虎證見象。但余在外房擬方,(連餘一日內七醫診視,六用清涼。)問藥曾吃過否?曰∶揀兩方已各吃一帖矣,無效也。而片刻瀉七次矣。余乃定人參、附子、炒乾薑、於術、炙草、茯苓、煨木香為主藥。余回家已四鼓後,是方一劑,熱退汗止瀉定而愈。三曰痘證。近年牛痘盛行,痘科專家,幾同絕響。一二種痘之人,大都粗工,下苗以外,茫無所知。適或痘不穩順,及時行天花,急而求方,彼惟以犀、羚、連、芩等一派寒涼之品投之,使血凝氣滯,痘漿冰擱,塌陷而死,其變甚速。治法始終當以補氣血扶陽氣為要義,用藥以溫補少加發散為首務。莊在田《遂生編》,實為痘科聖書,非他家所能及也。四曰臍風。此症因產時受風,有生下即成者,有遲至百日者,七日內最易犯此,尤宜時刻留心。但見眉心有一點黃色,便是臍風,臍上必現青筋,即速施治,不治則黃至鼻端,不治則黃至嘴唇,不治則鴉聲撮口,哭不成聲,咀乳無力。急治之,猶或十能活一。治法莫妙於《幼科鐵鏡》之燈火十三,與《廣生編》之四等法。治之得法,頃刻可愈。余嘗親手試之,非臆度也。以上四症治法,皆詳見余所輯《保赤要言》中。今復表而出之,欲使病家知四症雖難治,要皆有可治之法,勿視為難而竟不治也。總之,治得其法,則難者亦易;治不得法,則易者亦難。難易之別,亦視其治之如何耳!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