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備要方論》

《麻疹備要方論》

《麻疹備要方論》是一部簡要地介紹麻疹病原、脈證、各種兼證、禁忌以及備用諸法等的醫書。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醫書名稱:《麻疹備要方論》

作者:吳硯丞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53年

麻疹禁忌

凡麻疹初出,切戒風寒生冷,如一犯之,則皮膚閉密,毒瓦斯壅滯,遂變渾身青紫,而毒反內攻,煩躁腹痛,氣喘悶亂,諸症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首宜慎之。至於飲食,尤宜戒忌,雞魚炙,鹽醋五辛之類,須過七七之後,方宜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縱口,致生他疾。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粟起如雞皮之狀,誤食豬肉,則每歲出疹之月,多致下利,誤食鹽醋,必致咳嗽,亦遇出疹時必發,誤食五辛,則不時多生驚熱。此皆出疹之家,不可略意,而遺小兒終身之患也。戒之慎之。

分論麻疹

癮疹者,發必多癢,色則紅赤,隱隱於皮膚之間,乃心火灼於肺金,又兼外感風濕,先用加減羌活散,疏風散濕,繼以加味消毒飲,清熱解毒,表里清而疹自愈。

麻疹備用諸方一

宣毒發表湯

升麻葛根荊芥防風薄荷葉枳殼桔梗前胡連翹牛蒡子木通生 甘草淡竹葉 引加芫荽,水煎。外感寒邪,加麻黃,夏月勿用。食滯加南山楂。內熱加黃芩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

防風解毒湯

荊芥防風連翹枳殼牛蒡子桔梗石膏知母木通生甘草淡竹葉 引加燈心,水煎溫服。

加味黃連解毒湯

黃芩黃連黃柏元參山梔仁桔梗石膏荊芥防風牛蒡子知母木通生甘草水煎服。

桂枝解毒湯

麻黃桂枝赤芍甘草荊芥防風川芎羌活桔梗人參牛蒡子 生薑引,水煎。

升麻解毒湯

升麻葛根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甘草桔梗羌活牛蒡子連翹赤芍引用竹葉,水煎。

荊防敗毒散

羌活荊芥獨活防風茯苓生甘草枳殼柴胡前胡川芎桔梗引用生薑,水煎服。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連黃芩黃柏黃山梔仁生地熟地引加浮小麥,水煎服。

茅花湯

生地丹皮歸身甘草茅花元參百草霜 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犀角丹皮生地白芍 水煎服。

竹茹石膏湯

半夏(姜制)赤苓石膏()陳皮生甘草竹茹 引用生薑,水煎服。

升麻澤瀉湯

赤苓豬苓澤瀉甘草滑石升麻用引燈芯,水煎服。

黃芩芍藥湯

黃芩黃連當歸白芍升麻甘草生地木通枳殼或加大黃。水煎服。

羌活散

羌活防風川芎前胡枳殼桔梗薄荷甘草引用生薑,水煎服。加連翹、蟬蛻、茯苓,名加味羌活散

消毒飲

荊芥防風桔梗枳殼牛蒡子升麻蘇葉甘草石膏引用生薑,水煎服。本方去枳殼、桔梗、蘇葉、石膏,加連翹、赤芍、山楂,名加減消毒飲

養營湯

人參當歸赤芍紅花甘草水煎服。
羌防內托散
羌活防風葛根桔梗楂肉地骨皮蟬蛻僵蠶連甘草引用姜、棗,水煎服。

清熱黃芩湯

黃芩赤芍木通防風葛根桔梗楂肉元參連翹蟬蛻僵蠶花粉石膏地骨皮引用燈芯,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水煎服。

滋陰涼血湯

當歸白芍川芎柴胡葛根牛蒡子黃芩連翹紅花水煎服。

大青湯

大青草元參桔梗石膏知母人中黃梔子仁木通升麻水煎服。

元參解毒湯

元參甘草桔梗山梔黃芩葛根荊芥生地水煎服。

柴連解毒湯

柴胡黃芩黃連元參知母貝母防風赤芍連翹牛蒡子陳皮甘草水煎服。

化斑湯

人參知母石膏牛蒡子連翹升麻地骨皮竹葉甘草粳米 水煎服。

人參白虎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水煎服。去人參即白虎湯。
疏風解毒飲
荊芥牛蒡子丹皮元參貝母蘇葉黃連甘草麥冬 水煎服。
小柴胡湯
人參半夏甘草黃芩柴胡引用生薑,水煎。

黃芩橘皮湯

黃芩陳皮乾葛杏仁枳實麻黃濃朴甘草水煎服。

涼血解毒湯

當歸生地紫草紅花丹皮連翹白芷川連甘草桔梗引用燈芯,水煎服。

小承氣湯

大黃濃朴枳實水煎服。
卻暑丹
黃芩甘草(各五錢)硃砂(二錢)研末蜜丸,麥冬湯下。
瀉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水煎服。

甘桔湯

甘草桔梗連翹元參防風牛蒡子水煎服。
千金散
黃柏(錢半,酒炒)黃芩(二錢)元參(五分)硼砂(三分)乳香(二分)兒茶(四分) 雄黃(五分)共研細末,每用少許吹之。
玉鎖匙
硼砂(一錢)朴硝(五分)僵蠶(二條)冰片(五厘)共為細末,用竹管吹之。

荊防解毒湯

荊芥薄荷黃連防風大青草黃芩犀角人中黃連翹牛蒡子引用燈芯、蘆根,水煎。

四物湯

生地白芍當歸川芎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即四物加人參柴胡淡竹葉地骨皮知母黃芩麥冬引用姜、棗,水煎。
棗麥四物湯即四物加麥冬棗仁黃連石菖蒲淡竹葉龍膽草茯神甘草引用燈芯,水煎。

柴苓四物湯

即四物加茯苓黃芩陳皮甘草柴胡黑山梔木通水煎服。

備用諸方二

蘆薈肥兒丸
蘆薈龍膽草木香蟬蛻人參胡黃連川黃連檳榔芫荑使君子肉麥芽當歸連翹各制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五苓散
白朮澤瀉茯苓豬苓官桂水煎服。本方除桂,即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即辰砂五苓散。
涼膈散
大黃朴硝黑山梔連翹黃芩薄荷甘草水煎服。
辰砂益元散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辰砂(三分)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燈芯煎湯調服。
連芍湯
當歸白芍黃芩黃連甘草枳殼葛根陳皮蒼朮烏梅 水煎服。
清肺飲
知母貝母甘草桔梗杏仁牛蒡子石膏馬兜鈴粳米水煎服。
麥冬清肺飲
即前清肺飲加麥冬連翹水煎服。
紫蘇清脾飲
防風柴胡蘇葉濃朴腹皮當歸山楂香附神曲麥芽陳皮甘草砂仁 水煎服。
導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葉水煎服。
香連丸
黃連(一兩,吳茱萸一兩水拌蓋定,坐滾水內半日許,炒揀去萸)廣木香(三錢,不見火)同研末。醋糊丸。每服一錢,米飲湯化服。
清金降火湯
生地當歸白芍陳皮栝蔞子貝母天冬杏仁甘草石膏黃連黑山梔桑皮茯苓元參蘇梗黃芩水煎,加薑汁、竹瀝服。
防風消毒飲
荊芥防風牛蒡子甘草枳殼桔梗石膏蘇葉百部馬兜鈴葶藶桑皮水煎服。
大連翹飲
當歸赤芍荊芥防風黑山梔黃芩柴胡甘草蟬蛻淡竹葉水煎服。
疏風散
羌活當歸白芍連翹升麻蒼朮乾葛生地柴胡甘草水煎服。
芎歸飲
升麻乾葛蔓荊子連翹荊芥防風木賊白蒺藜石膏白菊花黃芩黃柏黑山梔甘草燈心水煎服。
豬苓澤瀉散
荊芥防風薄荷連翹當歸白芍川芎白朮白芷陳皮桔梗豬苓澤瀉水煎服。
清胃散
升麻黃連當歸生地牡丹皮 水煎服。
勝金散
青黛明礬雄黃文蛤皂莢梔子血餘冰片制為細末。瓷瓶收貯。
文蛤散
雄黃(五錢)五倍子(二錢)枯礬(八分)麝香(五厘)共為末,用吹牙疳甚效。
雄黃散
雄黃(一錢)黃柏(二分)麝香(五厘)合為末,用治牙疳,先以艾煎湯,洗淨搽之。
蘆薈黃連丸
蘆薈龍膽草黃連五靈脂使君子肉人中白 蒸餅為丸,開水下。
熟附湯
熟地制附子 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人參制附子白朮炙甘草炮黑乾薑 水煎冷服。
六味丸
熟地丹皮澤瀉山萸肉山藥茯苓制末蜜丸,或照料煎服亦可。
化毒清表湯
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荊芥防風黃芩黃連元參知母甘草桔梗引生薑、燈草,水煎。
柴胡清熱飲
生地白芍柴胡黃芩麥冬地骨皮知母甘草引生薑、燈草,水煎。
清金寧嗽湯
前胡桔梗栝蔞仁杏仁川連貝母橘紅炙桑皮甘草引生薑、紅棗,水煎。
麻杏石甘湯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水煎服。
清氣化毒飲
前胡桔梗栝蔞仁杏仁川連黃芩連翹桑皮元參麥冬甘草引蘆根,水煎。
如神定喘湯
黃芩川連梔子仁桔梗花粉赤苓貝母牛蒡子栝蔞仁杏仁麥冬生石膏水煎,沖竹瀝一杯服。
三黃石膏湯
麻黃石膏淡豆豉黃柏黃連梔子仁黃芩水煎。
七味安神丸
川連麥冬當歸茯苓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冰片(二分半)上為末,蒸餅,用豬心血搗,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燈芯湯下。
抱龍丸
天竺黃水飛辰砂生甘草炒枳殼白茯神姜炒膽星白硼砂(各一兩)懷山藥(二兩)琥珀(七錢)沉香雄黃(各五錢)麝香(三分)蒸餅為丸,芡實大,金箔為衣,陰乾收貯,薄荷湯下。
孫氏洗肝散
全蛇脫(一條)馬勃(一兩)皂角子(十四枚)共入瓷罐內,鹽泥封固,燒存性,退火研末,白湯調下。
通神散
甘菊綠豆皮谷精草 上等分為粗末,同柿餅用粟米泔慢火熬乾,去藥渣,食柿餅,不過十餘個立效。
發灰散
取少壯無病患發,煮皂角水洗淨,焙乾填滿新瓦罐內,用新瓦片蓋定,鹽泥封固,用炭火圍罐之半,一炷香,取出候冷,研極細末,吹入鼻中。或發灰二分,童便七分,酒三分調服,止血如神。
加減涼膈散
苦桔梗山梔仁黃芩生甘草元參牛蒡子薄荷連翹麥冬水煎服。
兒茶散
硼砂(二錢)孩兒茶(五錢)共為細末,涼水一盞調服。
加味平胃散
升麻防風枳殼葛根南山楂麥芽蒼朮濃朴陳皮生甘草引生薑、燈芯,水煎。
五君子煎
人參茯苓白朮炙草炮姜 水煎服。
溫胃飲
人參當歸扁豆白朮炙草陳皮乾薑水煎服。
胃關煎
熟地山藥扁豆炙甘草淡吳萸白朮炮姜水煎服。
清熱導滯湯
當歸白芍連翹牛蒡子小青皮炒枳殼黃芩川連山楂濃朴檳榔甘草引生薑,水煎。
三黃丸
黃芩(酒炒)川連(吳萸拌炒)蒸大黃上各等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川芎人參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水煎服。
貞元飲
熟地當歸甘草水煎服。
六氣煎
人參黃當歸肉桂白朮炙草水煎服。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