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濟陰綱目》】,武之望輯,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於2009年3月1日出版。本書對《女科證治準繩》內容重加編次,分醫論、醫方二部,眉目更為清晰。本書系婦產科專著,初刊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為5卷本,次年重刻,康熙四年(1665),汪琪因“原版無存,世人每欲購求遺本,真如丹經仙,可思而不可得”,乃予箋擇重訂,刪去武氏自撰6篇醫論,增加眉批1430餘條,改為14卷付梓。14卷本大量刊行,版本達36種。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此書,遂成此通行本。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濟陰綱目

版次:2

印刷時間:2009-3-1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所屬分類:圖書醫學、中醫學、經典古籍

介紹

《濟陰綱目》系婦產科專著,武之望輯。本書對《女科證治準繩》內容重加編次,分醫論、醫方二部,眉目更為清晰。本書初刊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為5卷本,次年重刻,康熙四年(1665),汪琪因“原版無存,世人每欲購求遺本,真如丹經仙,可思而不可得”,乃予箋擇重訂,刪去武氏自撰6篇醫論,增加眉批1430餘條,改為14卷付梓。14卷本大量刊行,版本達36種。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此書,遂成此通行本。

全書5卷,卷1為調經、經閉、崩漏、赤白帶下諸門。卷2分虛勞、血風、積塊、浮腫、前陰諸疾等門。卷3~5分別為求子、胎前、臨產、產後、乳病諸門,選方較詳盡,後世視為婦產科的重要參考書。

武之望字叔卿,號陽紆,明代陝西臨漳人,生於公元1552年,卒於公元1629年,享年77歲。武氏自幼習儒,萬曆17年中進士,歷任縣令、知縣、吏部考功主事等職,晚年以少司馬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卒於官。武氏尤長於醫術,公餘之暇常為人治病,不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醫學理論造詣很深。其所著《濟陰綱目》,至今仍被譽為是中醫婦科權威性著作。書中闡述了從調經、止帶,到求子、產育以及產後雜病、乳疾等多種婦科疾病的辨證與治療。

內容簡介

《濟陰綱目》是一部著名的婦產科專著,為明代武之望所著。該書匯集了明代以前歷代醫家寶貴的婦科臨證經驗,尤其著重收錄了《經效產寶》、《千金方》、《婦人大全良方》、《女科撮要》、《女科證治準則》等婦科名著對婦科諸證的論述與方藥證治。全書共五卷,其中,卷一論調經、經閉崩漏、赤白帶下,卷二論虛勞、血風、積塊、浮腫、前陰諸證,卷三論求子、胎前,卷四論臨產、產後(上),卷五論產後(下)、乳病等各種婦產科疾病;每證先論病因病機,引論諸家之說,次列脈證,後附方藥。該書內容豐富,論理簡明,切合臨床實踐,深受後世醫家的重視,對當今的臨床實踐仍有較大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調經門 
論經主沖任二脈
論心脾為經血主統
論脾胃生血
論經不調由風邪客於胞中
論三月一來為居經
論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
論調經當抑氣
論調經先去病
論調經大法
論經水異色
論經候愆期
論月水多少
論月水不利
月水不斷
論過期不止
論經病疼痛
論經病發熱
論往來寒熱
論熱入血室
論經行泄瀉
脈法
調經通用諸方
治經候先期
治經候過期
治經水過多
治經水澀少
治月水不利
治月水不斷
治過期不止
治經病疼痛
治經病發熱
治往來寒熱
治熱入血室
第二章經閉門 
論經閉由二陽之病治宜瀉心火養脾血
論經閉不行有三治宜補血瀉火
論經閉因肝勞血傷
論經閉因勞傷當大補脾胃
室女經閉成勞因思慮傷心
論經閉因積冷結氣
論經閉因痰飲所隔
論下利經斷利止經來
論經閉總因血滯血枯
論經閉大法
脈法
治血枯經閉
治血澀經閉
第三章血崩門
論崩中由傷損沖任

論血崩因虛熱
論氣陷血脫法當升舉

論血瘀腹痛法當收止
論過服寒涼法當溫補

論補中去積
論開痰行氣

殺血心痛
論崩漏雜治法

崩漏門匯方
第四章赤白帶下門
論帶下由勞傷沖任

帶下五色因風邪人於胞門
論帶下屬濕熱冤結不散

論帶下痰實宜吐下
論帶下虛寒宜溫補

論帶久枯涸宜潤補
論帶下當以壯脾胃昇陽氣為主

論帶久不止當補衛厚脾
論帶下濕熱藥用正治從治之異

論帶下雜治法
室女帶下

排膿
消瘀血

論白濁白淫
帶下門匯方
第五章虛勞門
論婦女虛勞與男子不同

論初病大法
論無熱虛勞

論有熱虛勞
論瘭骨蒸熱

論血風勞
虛勞門匯方
第六章積聚症瘕門
論婦人諸積形狀

論婦人八瘕所因
論婦人症痞

論食症
論血症

論腹中瘀血
論痃癖

論疝瘕
論腸覃

論婦人癓瘕並屬血病
論治積須養正氣

論痰積用吐下
積聚癓瘕門匯方
第七章求子門
論求子須知先天之氣

論求子脈須和平
論求子先調經

論求子貴養精血
論求子必知氤氳之時

論合男女必當其年
論男女精血盛衰

論成胎分男女之異
論男女各由百脈齊到

趕經法
逐月養胎法

論痰飲不孕
論求子禁用熱劑

論孕子雜法
求子門匯方
第八章浮腫門
論浮腫由血分水分證治不同

浮腫門匯方
第九章前陰諸疾門
陰戶腫痛

論陰癢生蟲
論陰戶生瘡

陰挺下脫
論陰冷

論交接出血作痛
論傷丈夫頭痛

前陰諸疾門匯方
第十章胎前門(上)
論胎屬十二經所養

論治胎產三禁
論胎前調理法

論胎前用藥法
孕婦食忌

孕婦藥忌
孕婦起居忌

候胎法
第十一章胎前門(下)
傷食

中惡
傷寒
第十二章臨產門
論臨產調理法

論臨產催生法
論難產由於安佚氣

諭難產由於氣虛不運
論難產由於血滯血乾
第十三章產後門(上)
論產後調理法

論產後大補血氣為主
論產後服熱藥之誤

新產三病
產後諸忌

胞衣不下
血暈

惡露不下
血露不絕
第十四章產後門(中)
外感風寒

中風
發痙

瘈瘲
拘攣

不語
妄言譫語

顛狂
乍見鬼神

驚悸
恍惚
第十五章產後門(下)
虛煩

發渴
自汗

發熱
往來寒熱

瘧疾
蓐勞

虛羸
痞悶

腹脹
浮腫

積聚
霍亂

嘔吐
呃嘔

咳嗽
喘急

鼻衄
泄瀉

痢疾
大便秘澀

大小便不通
遺屎

淋閉
小便數

小便不禁
小便出血

大便出血
產後陰下有物脫出產腸不收

產門不閉腫痛
第十六章乳病門
乳汁不行

乳汁自出
吹乳癰腫

妒乳
乳岩

乳懸

圖書書摘

濟陰綱目卷之一

調經

論經主沖任二脈

《良方》論日:岐伯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症相類。若被驚恐勞役,則血氣錯亂,經脈不行,多致勞瘵等疾。若逆於頭面肢體之間,則重痛不寧。若怒氣傷肝,則頭暈脅痛,嘔血而瘰癧癰瘍。若經血內滲,則竅穴淋瀝無已。凡此六淫外侵而變症百出,犯時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嶽,可不畏哉。

論心脾為經血主統 薛立齋曰:經云:飲食人胃,游溢精氣,上歸於,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東垣先生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竊謂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大抵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四)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金匱要略》
《回回藥方》
《解圍元藪》
《金匱發微》
《金匱鉤玄》
《集驗背疽方》
《活幼心書》
《急救良方》
《回生集》
《濟生拔萃》
《濟陰綱目》
《簡明醫彀》
《絳囊撮要》
《焦氏喉科枕秘》
《潔古家珍》
《惠直堂經驗方》
《活法機要》
《活人心法》
《活幼口議》
《金匱要略簡釋》
《金匱要略淺注》
《金匱要略心典》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二注》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金子久醫案》
《經絡全書》
《經效產寶》
《經驗良方全集》
《景景醫話》
《景岳全書》
《景岳全書發揮》
《彙刊經驗方》
《簡易備驗方》
《簡易醫訣》
《活幼心法》
《絳雪園古方選注》
《會元針灸學》
《活幼珠璣》
《霍亂論》
《霍亂審證舉要》
《金匱方論衍義》
《霍亂新論》
《金匱懸解》
《雞峰普濟方》
《金匱要略編注》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
《躋壽館醫籍備考》
《金匱要略今釋》
《金匱要略論注》
《洄溪脈學》
《金匱要略述義》
《金匱要略五十家注》
《急救仙方》
《金匱要略譯釋》
《金匱翼》
《急救異痧奇方》
《混俗頤生錄》
《集驗簡易良方》
《集驗良方拔萃》
《近時十便良方》
《經絡彙編》
《洄溪醫案》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經絡之研究》
《經脈分圖》
《經脈圖考》
《濟世良方合編》
《經驗良方》
《濟世續方》
《經驗奇方》
《回瀾社醫書四種》
《濟嬰撮要》
《家傳醫秘》
《簡易普濟良方》
《潔古老人珍珠囊》
《金匱要略學習參考資料》
《幾希錄良方合璧》
《金鏡內台方議》
《金匱要略方論集注》
《經穴纂要》
《濟世方》
《金匱方歌括》
《金蘭循經》
《簡明中醫學》
《繼志堂醫案》
《金匱教學參考資料》
《景岳新方砭》
《經絡歌訣》
《金匱要略釋義》
《濟陽綱目》
《簡明中醫兒科學》
《腳氣治法總要》
《簡明中醫婦科學》
《簡明中醫內科學》
《金匱要略直解》
《活人事證藥方》
《金創瘈瘲方》
《濟陰近編》
《濟世新編》
《濟世良方》
《金笥玄玄》
《濟世養生集》
《金匱要略淺注補正》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