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瘍醫》

《證治準繩•瘍醫》是明朝人王肯堂著的一部中醫著作。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書名:《證治準繩·瘍醫》

朝代:明

作者:王肯堂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類型:中醫古籍

作者

王肯堂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字宇泰。別號損庵,明萬曆十七年(一五八九)進士,選庶吉士,官至福建參政。書法深入晉人堂室。輯郁岡齋帖數十卷,手自鉤搨,為一時石刻冠。曾授翰林院檢付,參與國史編修,著有《尚書要旨》、《論語義府》等。由於朝廷不納他的抗倭疏議,憤然稱病辭職回鄉,從此重操少時喜愛的醫學。居家期間,他邊療民疾,邊撰醫書,曾成功的為一位眼窩邊生毒瘤的患者行切除術,作過落耳再植術,“以驚驅驚”治癒一富家子弟因科舉得中驚喜過度而得的精神病。他廣泛收集歷代醫藥文獻,結合臨床經驗以10年時間編著成《六科準繩》。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學之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症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為歷來醫學家所推崇。阿魏化痞膏即是《六科準繩》中的經典名方。

他廣泛收集歷代醫藥文獻,結合臨床經驗,以10年時間編著成《六科證治準繩》。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學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症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為歷來醫家所推崇。還輯有《古今醫統正脈全書》44種,著有《針灸準繩》、《醫學正宗》、《念西筆塵》等,為祖國醫藥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

目錄


[卷之一]癰疽之源(一)
[卷之一]癰疽之別(二)
[卷之一]脈法(三)
[卷之一]分經絡(四)
[卷之一]善惡(五)
[卷之一]虛實(六)
[卷之一]內消(七)
[卷之一]內托(八)
[卷之一]灸(九)
[卷之一]針烙(十)
[卷之一]砭鐮(十一)
[卷之一]敷貼(十二)
[卷之一]淋洗(十三)
[卷之一]將護(十四)
[卷之一]禁忌(十五)
[卷之一]腫瘍(十六)
[卷之一腫瘍(十六)]發表
[卷之一腫瘍(十六)]辛涼解表
[卷之一腫瘍(十六)]辛平解表
[卷之一腫瘍(十六)]辛溫解表
[卷之一腫瘍(十六)]辛熱解表
[卷之一腫瘍(十六)]攻里
[卷之一腫瘍(十六)]發表攻里
[卷之一腫瘍(十六)]半表半里
[卷之一腫瘍(十六)]內托
[卷之一腫瘍(十六)]內消
[卷之一腫瘍(十六)]敷貼溫藥
[卷之一腫瘍(十六)]敷貼熱藥
[卷之一腫瘍(十六)]敷貼涼藥
[卷之一腫瘍(十六)]點藥
[卷之一腫瘍(十六)]灸法
[卷之一腫瘍(十六)]砭法
[卷之二潰瘍]大法
[卷之二潰瘍]辨膿
[卷之二潰瘍]取膿
[卷之二潰瘍]發表
[卷之二潰瘍]清熱
[卷之二潰瘍]已寒
[卷之二潰瘍]補虛
[卷之二潰瘍]作痛
[卷之二潰瘍]發熱
[卷之二潰瘍]惡寒
[卷之二潰瘍]嘔逆
[卷之二潰瘍]禁忌
[卷之二潰瘍]追蝕膿蠹
[卷之二潰瘍]去死肉
[卷之二潰瘍]搜膿
[卷之二潰瘍]膏藥
[卷之二潰瘍]收口
[卷之二]久漏瘡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渴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嘔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痛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出血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瘡僵肉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瘡攣急牽陰入腹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咽喉口舌生瘡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大便秘結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大便瀉利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小便淋悶頻數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頭痛眩暈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煩躁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自汗盜汗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多痰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喘急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胸痞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目斜視上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四肢沉重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寒熱往來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厥逆
[卷之二癰疽所兼諸證]面目浮腫
[卷之二疔瘡]走黃

[卷之二疔瘡]危困

[卷之二疔瘡]內疔
[卷之三]癰疽部分
[卷之三頭部(一)]百會疽
[卷之三頭部(一)]頂門癰
[卷之三頭部(一)]額疽
[卷之三頭部(一)]太陽疽
[卷之三頭部(一)]鬢疽
[卷之三頭部(一)]髮際瘡
[卷之三頭部(一)]癩頭瘡
[卷之三頭部(一)]腦疽
[卷之三面部(二)]發眉
[卷之三面部(二)]目瘍
[卷之三面部(二)]鼻疽
[卷之三面部(二)]發髭
[卷之三面部(二)]顴瘍
[卷之三面部(二)]頰瘍
[卷之三面部(二)]發頤(腮)
[卷之三面部(二)]面瘡
[卷之三面部(二)]牙叉發
[卷之三面部(二)]承漿癰
[卷之三耳部(三)]耳內瘡
[卷之三耳部(三)]耳根毒
[卷之三手部(八)]手指節發
[卷之三手部(八)]代指
[卷之三胸部(九)]井疽
[卷之三胸部(九)]甘疽
[卷之三胸部(九)]膻中疽
[卷之三胸部(九)]脾發疽
[卷之三胸部(九)]乳癰乳岩
[卷之四]脅部(十)
[卷之四脅部(十)]脅疽
[卷之四脅部(十)]內發丹毒
[卷之四腹部(十一)]臍上疽
[卷之四腹部(十一)]臍癰
[卷之四腹部(十一)]小腹疽
[卷之四腹部(十一)]總論
[卷之四背部(十二)]發背
[卷之四腰部(十三)]腰疽
[卷之四腰部(十三)]纏腰火丹
[卷之四下部(十四)]便毒
[卷之四下部(十四)]毛際瘍
[卷之四下部(十四)]囊癰
[卷之四下部(十四)]陰瘡
[卷之四下部(十四)]婦人陰瘡
[卷之四下部(十四)]穿襠發銳疽湧泉疽
[卷之四下部(十四)]臀癰
[卷之四下部(十四)]懸癰
[卷之四股部(十五)]股陰疽
[卷之四股部(十五)]股陽疽
[卷之四股部(十五)]附骨疽
[卷之四股部(十五)]腿游風
[卷之四股部(十五)]委中毒
[卷之四膝部(十六)]鶴膝風
[卷之四脛部(十七)]脛疽
[卷之四脛部(十七)]脛陰癰
[卷之四脛部(十七)]三里發
[卷之四脛部(十七)]接骨發
[卷之四脛部(十七)]騙馬墜
[卷之四脛部(十七)]青蛇便
[卷之四脛部(十七)]瓜藤纏
[卷之四脛部(十七)]濕毒流注
[卷之四脛部(十七)]下注瘡
[卷之四脛部(十七)]內踝疽
[卷之四脛部(十七)]外踝疽
[卷之五]反花瘡
[卷之五]多骨疽
[卷之五]時毒
[卷之五]流注
[卷之五]楊梅瘡
[卷之五]惡瘡
[卷之五]丹毒
[卷之五]赤白游風
[卷之五]紫白癜風
[卷之五]烏白癩
[卷之五]癮疹
[卷之五]疥癬
[卷之五]疥
[卷之五]癬
[卷之五]浸淫瘡
[卷之五]天泡瘡
[卷之五]痤
[卷之五]熱瘡痱子
卷之五
[卷之五]結核
[卷之五]癭瘤
[卷之五]疣
[卷之五]痣
[卷之五]手足皴裂
[卷之五]凍瘡
[卷之五]漆瘡
[卷之五]發痙
[卷之五]類破傷風
[卷之五]水入瘡
[卷之五]馬汗入瘡
[卷之六]跌扑傷損
[卷之六跌扑傷損]瘀血停積論
[卷之六跌扑傷損]亡血過多論
[卷之六跌扑傷損]脈法
[卷之六跌扑傷損]治法
[卷之六跌扑傷損]頭目鼻耳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舌唇口喉齒腮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頸骨肩胛脅肋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手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胸腹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腰臀股膝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腳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背脊骨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陰囊陰門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筋骨傷
[卷之六跌扑傷損]束縛敷貼用藥
[卷之六跌扑傷損]用藥訣
[卷之六跌扑傷損]十不治證
[卷之六跌扑傷損]整骨麻藥
[卷之六跌扑傷損]外治方藥
[卷之六跌扑傷損]內服方藥
[卷之六]金瘡
[卷之六]箭頭入肉
[卷之六]竹木刺針入肉
[卷之六]杖瘡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脅肋脹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腰脊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腹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小腹引陰莖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肌肉間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創口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瘀血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血虛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骨傷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濕痰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肝火作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青腫不消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腐肉不潰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新肉不生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出血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瘀血泛注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昏憒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眩暈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煩躁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發熱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陽氣脫陷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胸腹痛悶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作嘔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嘔吐黑血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喘咳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作渴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大便秘結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手足傷損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手足疼痛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破傷風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發痙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行氣之非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下血之非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寒藥之非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不砭之非
[卷之六薛氏分證主治大法]不補之非
[卷之六]湯火瘡(灸瘡)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通治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毒蛇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蜈蚣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蠼傷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蠍螫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蜂螫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蜘蛛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刺毛蟲傷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蚯蚓傷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螻蛄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蠶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犬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癲犬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馬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鼠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人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虎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熊咬
[卷之六諸蟲獸螫傷]驢涎馬汗瘡

自序

《周禮·天官·冢宰》之屬,有疾醫、瘍醫、內外科之分久矣。疾醫中士八人,瘍醫下士八人,重內輕外,自古已然,然未有不精乎內,而能治外者也。疾醫之所不能生者,於父母遺體,猶得全而歸之,而瘍醫不然,至於爛筋骨、潰肌肉、見臟腑而後終焉。故疾病於人,唯瘍最慘,而世顧輕之,何哉?乃世之瘍醫明經絡,諳方藥而不嗜利,唯以活人為心者,千百無一也,其見輕固宜,然不曰並自輕其命耶!余童而習岐黃之術,弱冠而治女弟之乳瘍,虞翁之附骨瘍,皆起白骨而肉之,未嘗有所師受,以為外科易易耳。欲得聰明有志者指授之,使為瘍醫而竟無有,故集先代名醫方論,融以獨得而成是編,與世專科書,圖人形,刊方藥,詫為秘傳者,萬萬不侔。能熟而玩,神而明之,可以名世矣。余既以便差還故山,例得支俸,受之則不安,辭之則立異,乃以付梓人,逾期而後竣事,於是諸科分證用藥之書略備。夫孰使余竊祿於朝,而又得優遊編葺以行於世,豈非聖主之賜也歟。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