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法心要》,原題朱丹溪述,實系其門人及私淑者編輯整理。由明·高賓(叔原)校正重刻。是書共8卷。囊內、外、婦、兒各病症凡154種。病因證治論述精簡,文微義奧,且多發前賢之未明,堪稱集朱氏臨證之大成。

基本信息

簡介

《丹溪治法心要》《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法心要》(簡稱《心要》),原題朱丹溪述,實系其門人及私淑者編輯整理。由明·高賓(叔原)校正重刻。是書共8卷,囊內、外、婦、兒各病症凡154種,病因證治論述精簡,文微義奧,且多發前賢之未明,堪稱集朱氏臨證之大成。通覽諸卷,涉四物湯之用者甚眾,多達43篇,計109次。茲不揣淺陋,試從四物湯之用窺探丹溪翁臨證之一斑,以期豐富診治思路,於有所裨益。

原序

香附香附
醫學之有丹溪,猶吾儒之有朱子,朱子蓋惟深於其道,而有□□□真獨得之妙,則凡立言成□,足以繼住開來,師法百世,莫之或違□丹溪之□□□□□為醫□□□南者多矣。成化間又有《心法》之刻,弘治間又有《醫要》之刻。此外,又有《心要》一書,則所家藏而未出者,近歲雖已刊行,而魯魚亥豕,訛舛特甚。吾侄子正潛心斯道之久,而常寤寐于丹溪之心,故於是書尤注意焉。又誠不忍坐視其謬,以誤天下也,遂加手校而重刻之,俾同於人以共躋斯民於仁壽之域,雖極勞費所不辭焉,可尚也已。吾因錯伍三書而互觀之,《心法》言心而不曰要,《醫要》言要而不曰心,此則曰心又曰要焉。
蓋雖一家之言,互相出入,而此書之視二書,則尤精且備焉。蓋實溪精神心術之微,鑿鑿乎流出肺腑者矣,此《心要》之所由名也。後世求丹溪之心者,舍是書何以哉?雖然,尚有說焉。輪扁曰∶不疾不徐,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臣不能授之於子,臣之子亦不能授之於臣,正謂上達,必由心造,非可以言傳也。書之所存,特妙用之跡爾,認以為心則誤矣。求丹溪之心者,在吾心有丹溪之心,而後可以妙丹溪之用,極深研幾,察微知著,虛明朗徹,觸處洞然,此丹溪之心,妙用之所從出者,亦必由學而後至也。人必研精覃思,學焉以至乎其地,則丹溪之心,不難一旦在我矣。使不求心其心,而徒求其跡,吾恐是書不免仍糟粕爾。吾故為讀是書者,又致丁寧如此雲。
是書為明高叔宗原刻,海內絕少流傳,戊戌夏澍於舊篋檢獲之,反覆尋玩,粗識其意,按法施治,常獲奇效,士大夫稍稍有推澍知醫者,實是書之力居多。坊間僅有《心法》一書,《醫要》已少概見,先生晚年,取二書所未盡者,斟酌損益,成此定本。雖一家之言,不無先後出入,其精粹自非二書可比,時論以醫家之有丹溪,比之吾儒之有考亭朱子,著書幾歷年所,誠意一章,至暮年而始定,可知古人立言垂世,未敢苟焉而已也。惟原書沉鬱日久,邊角頗遭蠹蝕,幸字跡爛然,一開卷間英光寶氣,奕奕紙上,非有神靈呵護不及此。適蘇省大吏創設醫學研究所於城南,吳中名醫悉萃焉。澍備員其間,偶稱引及之,鹹以未睹是書為憾,且懼其歷久而湮沒也,爰為集資重印,以公同好,世之講丹溪學人或有取焉。

內容提要

《丹溪治法心要》為元代名臀朱震亨著。全書共八卷,分列一百五十四證,包括內、外、五官、婦人、小兒等各科疾病,每種疾病,均詳述其病因、證治,以及個人獨到的臨證經驗。這是一部較早期的中醫臨床實用書。 朱震亨字彥修,因世居丹溪,所以人稱丹溪先生。他的醫學技術造指較深,被公勰屬金元四大瞽家之一。在四大臀家中他最焉晚出,徒而封於其他三家——劉完素、張徙正、李柬垣等人的學術經驗,收益較多朱氏曾著有《丹溪心法》、《醫要》、《丹溪治法心要》諸書,其中《丹溪心法》一害,已經後人多次羼增內容,《醫要》一書,又已散俠,無復得見;惟《丹溪治法心要》一書,不但原書完整,而且基本上包括《丹溪心法》和《醫要》二書的固有內容,因系朱氏晚年著述,所以內容更為豐富翔實,是丹溪孥派比較全面的代表作。本害可供學習和研究中醫者及臨床醫生參考。

目錄

卷一1

中風第一1
癩風第二3
傷寒第三5
內傷第四6
暑第五6
注夏第六7
暑風第七7
胃風第八8
濕第九一8
火第十9
時病第十三11
斑疹第十四13
大頭天行病第十五13
冬溫為病第十六14
瘧第十七14
咳嗽第十八18

卷二23

痰第十九23
喘第二十29
哮第二十一30
波漓第二十二31
霍亂第二十三33
痢第二十四34
嘔吐第二十五38
噁心第二十六39

卷三41

翻胃第二十七41
疸第二十八43
消渴第二十九44
水腫第三十45
臌服第三十一47
自汗第三十二48
盜汗第三十三49
吃逆第三十四49
頭風第三十五50
頸痛第三十六51
頭眩第三十七52
眩暈第三十八52
頭重第三十九52
頭面腫第四十53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53
心痛第四十二53
腰痛第四十三56

卷四58

肋痛第四十四58
腹痛第四十五60
脾胃不調第四十六61
背項痛第四十七61
臂痛第四十八62
痛風第四十九62
傷食第五十 65
痞第五十一 66
曖氟第五十二 67
吞酸第五十三 67
嘈雜第五十四 67
勢瘵第五十五 68
諸虛第五十六 69
寒熱第五十七 71

卷五74

咳血第五十八 74
吐血第五十九 74
咯血第六十 75
衄血第六十一 76
溺血第六十二 76
下血第六十三76
賜凰第六十四77
痔漏第六十五78
蘿遺第六十六79
精滑第六十七80
濁第六十八80
淋第六十九81
小便不禁第七十 82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82
大便秘結第七十二 83
關格第七十三 84
健忘第七十五 84
怔忡第七十六 85
驚悸第七十七 85
煩躁第七十八 85
心病第七十九85
茶癖第八十一88
疝第八十二 88
耳第八十三 90
鼻第八十四91
腳氟第八十五 92

卷六94

痿第八十六94
痓八十七95
手足心熟第八十八96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96
厥第九十96
諸疾第九十一97
口瘡第九十二一98
骨骰第九十三一99
咽喉第九十四99
天泡瘡第九十五100
牙痛第九十六100
脫肛第九十七101
癭氣第九十101
吐蟲第九十九101
肺癰第一百101
腸癰第一百一101
乳癰第一百 102
騎馬癬第一百三103
附骨癰第一百四103
腫毒第一百五104
結核第一百六105
瘰癧第一百七105
破傷風第一百八105
肩瘡第一百九106
跌打損瘡第一百十107
杖瘡第一百十一107
凍瘡第一百十三108
下疳瘡第一百十四108
湯火瘡第一百十五108
金瘡第一百十六109
瘋狗咬第一百十七109
瘡癬第一百十八 109
蟲毒第一百十九111
中毒第一百二十111
胡氣一百二十一111

卷七婦人科113

經病第一113
胎孕第115
產後第三120
血氣為病第四123
崩漏第五125
淋濇第六126
轉胞第七126
帶下赤白第八127
子嗣第九129
斷胎法第十129
嬸人雜病第十一 129

卷八小兒科131

初生第一131
急慢驚風第132
疳病第三134
痘疹第四135
吐瀉第五138
痢第六138
諸蟲第七138
腹服痛第七 139
諸積第九139
風痰喘嗽第十 140
癇狂第十一140
夜啼第十二141
口糜第十三141
口噤第十四141
中風第十五141
歷節風第十六142
赤遊丹毒第十七142
身體痿癉第十八143
身熱第十九143

解顱第二十 143

小兒雜病第二十一143
斷乳方第二十二145
雜方第二十三145

附:醫案拾遺146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