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嗣要語》

《廣嗣要語》

《廣嗣要語》,1卷。明俞橋撰。本書著眼於優生優育之法,強調攝養之術,以延續後嗣。包括調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藥之論,並涉及調元、調精、安胎、便產之法,更附經驗方藥,及論童壯、論衰論,均切實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嗣要語》,1卷。明俞橋撰,年欠詳。本書著眼於優生優育之法,強調攝養之術,以延續後嗣。包括調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藥之論,並涉及調元、調精、安胎、便產之法,更附經驗方藥,及論童壯、論衰論,均切實用。

目錄

總論

調理精血論

直指真源論

男女服藥論

交會宜忌日

調元

調經

安胎

便產

轉女為男法

附方

秘傳金鎖思仙丹 

治男子過多嗜欲,精氣不固,澀以去脫之劑也。蓮花蕊十兩,暖,無毒,鎮心,忌地黃、蒜 石蓮子十兩,味甘平,溫,無毒,經秋正黑沉水者是也。本功益氣安心止汗,治腰痛泄精,入藥內去青慧取淨粉 雞頭實十兩,味甘平無毒,益精氣強志,取其實並中子搗爛曝乾,再搗篩取淨粉上以金櫻子三斤,取霜後半黃者,木臼中轉杵,卻刺勿損,擘為兩片,去子水淘淨,搗爛入大鍋內,以水煎不絕火,約水耗半,取出濾過,重煎如稀餳,市肆乾者倍之,用水浸軟,去子煎,令如法,入前藥末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一月見效,即不走泄,候女人月信住,取車前子一合水煎,空心服之,一交即孕。依法服至多日,精神完固,能成地仙,平時忌葵菜、車前子。

玉鑰啟榮丸 

治女子無他疾,經事調勻,容顏不損,但久無胎孕。先師云:婦人者,眾陰之所集,常與溫居,今失所養,則子宮有陰無陽,不能生髮,用此丸平調氣血,鼓作微陽,生育之要藥也。人參 白朮 甘草 當歸 赤石脂 川芎 茯苓 芍藥俱要白者 熟地 牡丹皮 沒藥 白芷 藁本 白薇 玄胡索上各一兩,除石脂、沒藥另研外,其餘用醇酒浸三日,焙曬乾為細末,足一十五兩 香附去皮毛,水醋浸三日,炒乾,為細末,一十五兩上藥一十六味,重羅極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磁器中封固,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白湯送下,以乾物壓之,待月事調勻,受娠為度。

還少丹 

治右尺命門脈微細,陽事痿弱,精氣不足,陽虛之證。山藥 牛膝去蘆,酒浸 遠志去心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茯苓 五味 蓯蓉 杜仲炒去絲 石菖蒲 茴香各一兩 枸杞 熟地各一兩半 楮實子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棗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日三服,食前。

巨勝子丸 

治右尺命門脈虛欲脫,陽痿不舉,陽脫之證。熟地四兩 生地 牛膝酒洗,川的 枸杞甘州 何首烏 茯苓白的 天雄炮 天門冬去心 柏子仁 巴戟去心 五味北者 山藥 楮實 酸棗仁 續斷各一兩 韭子 川椒 蓮芯各五錢 覆盆子一兩 木香三錢半 蓯蓉一兩 芡實五錢 巨勝子 菟絲子 破故紙炒,各一兩 葫蘆巴五錢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甚虛者,百丸,空心溫酒下。

大補陰丸 

治左尺腎脈洪大或數,遺精水血,壯水之要藥。黃柏鹽酒炒 知母各四兩,制同 龜板酥炙 熟地各六兩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

補陰丸 

治左尺腎脈洪大或數,精元不固,補陰制火之藥也。黃柏半斤,鹽酒炒 知母同上制 熟地各三兩 芍藥炒白 川牛膝酒洗 陳皮 鎖陽 當歸各一兩半 龜板四兩,酒浸,酥炙 虎頸骨一兩,制同上為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白湯下,冬加乾薑半兩。

加味虎潛丸 

治左尺腎脈虛數,精神短少,腰膝無力,補腎養血氣之劑。人參 黃芪蜜炙 芍藥炒,白的 黃柏酒炒,各一兩 菟絲子酒炒,五錢 當歸酒洗 山藥各一兩 鎖陽酥炙 龜板酒浸,酥炙 虎頸骨制同 枸杞甘州,各五錢 杜仲酥炙去絲 五味各七錢半 牛膝酒洗二兩 破故紙七錢半 熟地四兩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八味丸 

治兩尺脈微弱,陰陽俱虛,雙補之劑。熟地半斤 澤瀉 茯苓白 牡丹皮各三兩 山藥四兩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一兩 山茱萸四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送下,日再服。

補天丸

治六脈虛微,氣血衰弱,虛勞證。具補天一以生水之劑。紫河車一具,即胞衣,男用女胎,女用男胎,俱以初胎為主,若不可得即壯盛婦人者亦可 龜板炙,各三兩 杜仲酥炙 牛膝酒浸 陳皮各一兩 冬加乾薑五錢,夏加五味子一兩上共為細末,先以河車水洗淨,布絞乾,或用酒煨熟,入諸藥末,共搗勻焙燥,再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或白沸湯送下。

四物湯 

治女子血分或寒或熱,經事或前或後,或多或少,以至崩帶積塊諸症,用此加減。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上等分,水煎。

芎歸湯

一名佛手散 補血治血,生新逐敗,婦人胎前產後,可皆服也。當歸酒浸 川芎各等分上銼,每服四五錢。入酒一鍾煎,令欲乾,加水一鍾,再煎二三沸,去渣溫服。

《集驗》青竹茹湯 

治婦人惡阻,清痰止嘔氣之要藥也。竹茹彈大一枚 橘皮一錢五分 生薑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半夏二錢,湯泡七次水二鍾,煎七分,去渣溫服,忌羊肉餳等物。束胎丸 治婦人妊娠七八個月,恐胎氣展大難產,用此扶助母氣,緊束兒胎。白朮三兩 陳皮二兩,忌火 茯苓七錢半 條芩酒炒,夏一兩,春秋七錢五分,冬五錢上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米飲,食前任下。

枳殼丸 

治婦人妊娠八九個月,稟質肥厚,胎氣壅隘。服此以寬和母氣,令兒易產。香附一兩,炒 粉草炙,一兩半 商州枳殼五兩,麩皮炒赤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沸湯點服,日三次。一方加炒糯米,同為末,白湯點服,令兒易產,初生微黑,百日肥白,此為古方之冠。若妊娠稍弱,恐胎寒腹痛,胎弱多驚,於內可加當歸一兩、木香五錢。不見火則陽不致強,陰不致弱,二氣調和,有益胎嗣。

神效墨附丸 

專治婦人久無子,有經事不調,及數墮胎者服之,可立致效。香附一斤,要北方香附米,去毛四分,浸,一分好酒浸,一分童便浸,一分米泔浸,一分醋浸,各七日七夜 艾綿四兩,要潔淨無塵梗者,用醋二大碗,同香附一處煮乾,石臼內約杵三千下,以爛為度,捻如餅子,只錢樣厚,用新瓦炭火焙乾,搗為細末 茯苓淨白者 人參去蘆 當歸酒浸一宿 川芎去土,大實者 上徽墨火煅醋淬, 木香五錢,要廣南者為真 熟地黃用酒浸去土,又以酒浸一宿,飯上蒸過,各一兩上九味,各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下,此方乃聞人道長所傳。

首烏丸 

喬白岩服。牛膝去苗,梗生一斤 何首烏三斤,用銅刀或竹刀切作片上藥以黑豆一斗淘淨,用甑一所,先以豆薄鋪甑底,後薄鋪何首烏,又鋪牛膝。重重鋪盡,安於釜上蒸之,令豆熟為度,去豆取藥曝乾,又換豆蒸之。如此三次,去豆取藥為末,蒸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溫酒下,忌蘿蔔、蔥蒜。何首烏乾者,米泔水浸,稍軟切之。大方 蕭東之傳,雲蔣敬所服此。何首烏雌雄各半斤,銅刀颳去粗皮為片,米泔水浸,夏一宿,春秋二宿,冬三宿,取出曬乾為末,無火病以棗肉為丸,否則蜜丸,清晨鹽湯下,或酒下尤佳。本草服何首烏用茯苓煎湯,似勝鹽湯。上二方,楊後江掌科傳,後江自服此連孕,及人傳服者皆驗。

小兒五宜

小兒初生,先煎濃黃連甘草湯,急用軟絹或絲綿,包指蘸藥,摳出口中惡血,倘或不及,即以藥湯灌之,待吐出惡末,方與乳吃,令出痘稀。初生三五月,宜繃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乳與食,不宜一時混吃,兒生疳癖痞積。宜用七八十歲老人舊裙褲,改小兒衣衫,令兒有壽。雖富貴之家,切不可新制氈絲、綾羅、氈絨與小兒穿,不惟生病,抑且折福。愚意滿月受賀宴賓,宰殺亦恐不宜。兒生四五個月,止與乳吃,六個月以後,方與稀粥哺之。周歲已前,切不可吃葷腥,並生冷之物,令兒多疾。若待二三歲後,腑臟稍壯,才與葷腥,最好最好。

延生第一方 

鎮江錢醫官傳。小兒初生,臍帶脫落後,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圍燒至煙將盡,放土地上,用瓦盞之類蓋之,存性研末,預將硃砂透明者,為極細末水飛過,臍帶有五分重,硃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黃、當歸身煎濃汁,一二蜆殼調和前兩味,抹兒上臊間及乳母乳頭上,一日之內,晚至盡。次日大便遺下穢污之物,終身永無瘡疹及諸疾。生一子,得一子,十分妙法也。臍與硃砂,重輕對半放。

神功消毒保嬰丹 

凡小兒未出痘瘡者,每遇交春分、秋分時服一丸,其痘毒能漸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亦得減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盡能消化,必保無虞。此方神秘,本不欲輕傳,但慈幼之心,自不能已,願與四方好生君子共之。纏豆藤一兩五錢,其藤八月間收取,毛豆梗上纏繞紅絲者便是,採取陰乾,此藥為主,妙在此藥 黑豆三十粒 赤豆七十粒 荊芥 防風 川獨活各五錢 黃連 桔梗 甘草 當歸酒洗 赤芍藥各五錢 山楂取肉 辰砂水飛另研 生地各一兩 連翹 新升麻各七錢半 牛蒡子一兩,紙炒過 苦絲瓜二個,長五寸,隔年輕霜方妙,可燒灰存性,為極細末上各為細末,和勻,淨砂糖拌丸,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其前項藥,須預辦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修合,務在精誠。忌婦人貓狗見,合時向太陽祝藥曰:神仙真藥,體令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氣七遍。凡治初生小兒口內並牙齦生白點者,名馬牙,不能食乳,此與鵝口瘡不同,少緩即不能救,多致夭傷,急用針縛筋上,將白點挑破出血,用好京墨薄荷湯,以手指碾母油發蘸墨遍口內擦之,勿令食乳,待睡一時醒,方與乳,再擦之即愈。

去胎毒仙方 

懷孕後,值夏秋天暖,吞生綠豆每日七粒,石菖蒲湯送下,並能去胎瘋,每日七粒,以四十九粒為度,愈多愈好。

四精膏 

除赤障熱痛。蜂蜜花之精 人乳人之精 青魚膽水之精 羯羊膽草之精上等分,用磁盞盛貯,在飯上蒸熟,入磁瓶中,將黃蠟油紙封固,懸掛井中,七日取起,點眼甚妙,以匙挑出少許咽下亦可。
絕妙烏須方

非他方可比,樂庵道人傳。用烏骨白雄雞一隻,取血入磁瓶內,然後取螞蝗一百條入水中,養二十七日取出,俱要活的,又用京墨一兩,打碎放盞內,少放水,坐水鍋中,煮化開,傾入雞血內,隨將螞蝗同入,封固瓶中一個月後,再入水銀三錢,硼砂三錢,再封固一月,其色如漆。用時先將皂角水洗淨須,次用豬膽皮套二指,蘸藥須,稍直黑到根。

神仙通氣散 

至真至妙,非他方可比。蛤蚧一對,要全者,炙 母丁香二錢 沉香二錢 胡椒五錢 大茴香五錢 廣木香三錢 麝香一錢共為細末,用大淡蝦米一斤,淨取半斤,用好燒酒半杓浸透,滾藥末在上,入磁罐盛之,再加好酒燒酒入罐浸之,慢火煮六七個時辰,候冷定取出,曬乾收貯,勿令出氣,行房時用好酒送下二三枚,後用淡醋湯解之。

鸞鏡法

硃砂 硇砂 硼砂 雌黃 雄黃 硫黃 銅綠 無名異上八味,各等分,硫黃減半,同研極膩,用龜尿,無則好醋,調研。描畫人物詩句在鏡上,即用稻草火燒鏡背,有水珠為度,埋藏土中去火氣,冷定取出磨淨,如有人物模樣古鏡,不可。

治腫毒 

在上食遠,在下空心服。軟石膏 硬石膏 紫河車各五錢,金線重樓者便是上三味,如男生諸腫,女人手一順同酒擂之,以醉為度;女人生腫,男子擂服。順擂,再不可逆,妙全在此。河車價亦不貴,酒宜熱服。

治心痛方

亦春丸方,分兩不可差。防風 羌活 藁本 細辛 軟柴胡各八分 黃芩酒炒 白芷 天麻各一錢 川芎一錢五分 白芍藥酒浸,炒,一錢 半夏薑汁制,七分 姜三片上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不拘遠近,服之即愈。

藥蠅方

斗傳梨蘆 剪草用白酒同飯浸一宿,去酒留飯,蠅食即死。

治豬瘟方

川烏 草烏 白芷 蒼朮 豬牙皂角上藥等分,為細末,用蘆吹入鼻中,嚏之即愈。

作者

俞橋,字子太,別號溯回道人,浙江海寧人,少業儒,兼精岐黃之術,嘉靖間官居太醫院判,曾另著有《醫學太原》(已佚)。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